《管理论文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方式,对装备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需求,科学地组织快速、适时、精确高效的装备保障,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论文初步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
2、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模式的构想,对装备保障模式构想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对构建适合未来作战需求的装备保障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信息化;装备保障;模式中图分类号:E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4-0101-02Abstract: The battle under the informationizational condition endues equipment support with new needs. How to accommodat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attle under the informational
3、condition, organize equipment support rapidly, prompt and accurately, is a desiderate problem.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model of equipment support elementarily, and explains the particular content, is beneficial to establish future model of equipment support.Key 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equipment
4、 support; model 随着现代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正在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最近的几场高技术战争,显示了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战争的巨大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武器装备使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都发生着重大变革。为适应未来网络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需求,实现装备保障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网络化保障模式转变,笔者就网络中心保障模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的基本构想网络中心化是西方军事评论家对阿富汗战争模式的一种提法,它在阿富汗战争中始终贯穿了作战目标的核心化,以网络、信息和武器装备为
5、支持平台的战术运用和战略策划。实际上阿富汗战争是“网络中心战”的初步体现。1997年4月23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在海军学会的第123次年会上称“从平台中心战法向网络中心战法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并称“网络中心战”是200年来军事领域最重要的变革。这种信息化的作战指挥模式在伊拉克战争中又得到了实质性的检验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了各国军事专家不能不认真学习研究的军事课题。网络中心战的思想核心是,以作战任务为核心,以发达的信息网络为基础,全时域地对所有战场信息进行搜集、处理、传输、下达、和控制执行,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保持己方信息优势和作战优势。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的出发思想是通过战场装备保障信息数
6、据在网络中的运行处理,提高装备保障活动对网络中心作战样式的适应性,它借鉴网络化战场的高效运作方式,把信息情报作为装备保障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终端传感器,以保障作战需求为核心,加强扁平化装备保障指挥控制,为未来战场提供一种全新的装备保障模式,实现装备保障的智能化、一体化,提高装备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模式的基本构想是:建立完善的装备保障体制,拥有进行装备保障运输、维修、存储、供应等环节所必需的机械化基础;建立发达的装备保障信息网,使用高效传感设备,实现装备人员、单件装备、资料信息与网络设备的技术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实时地获取、快速传递、高效
7、处理装备保障信息、数据;及时准确地向指挥管理、技术保障、勤务保障等目标用户传递所需的作战资料信息和保障信息的实时情况;建立高效的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网络神经中枢,实现装备保障指挥控制一元化,加强保障的高度协调统一;对战场信息和装备数据准确分析处理,科学预测装备需求。以上述基本思想为基础,实现其基本构想功能的装备保障模式,我们称之为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模式。这种装备保障模式是以装备保障自动化建设和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为基础的智能化保障模式,它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保障模式中经验型、粗放型等保障体制,把装备保障和作战需求高度融合在一起,提高装备保障的科学化、集约化水平,达到与未来网络化作战模式相适应的装备保障目
8、的。2装备保障网络中心模式构想的基本内容网络中心化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装备指挥自动化和装备数字化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信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协调运行各种复杂的系统软件,实现信息网络化战争装备保障的目的。构想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如图1所示。2.1横向一体化装备保障协作群。横向一体化是指把装备保障部(分)队,即装备保障人员、装备和装备信息等所有要素与后勤保障、地方保障力量以及作战部队形成以装备保障为核心的保障协作群体,使作战与保障紧密结合,形成“同步型”的网络保障资源网。要实现横向一体化的协作保障功能,必须提高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通过健全的法规、制度
9、、标准和程序,明确相互间的职责区分、保障关系、协调方式和工作程序等责权关系,对保障资源进行合理编组,实施模块化保障,优化配置编制结构,畅通保障信息流通节点,发挥出保障的整体效益,保证作战、保障的顺利实施。2.2纵向一元化的指挥控制体制。纵向一元化指挥是在装备指挥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装备资源网络化、维修保障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实现装备保障指挥与作战指挥系统的融合,力求装备保障的直达、快捷。这里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采用的是融入型(从属型)的指挥系统,能够更好地实施一体化联合指挥。使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模拟现实作战和保障环境,对指挥员的决心方案进行推演、论证、定量分析装备保障力量的构成和编组,从中选出
10、最佳方案,并对可能的情况提出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和纵向指挥结构层次,保证各保障节点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把装备保障的构成要素、有生支援力量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强装备保障的统一指挥领导。通过相关信息在保障网络中的高效流通,即时处理和协调军地、军种以及装备保障各个层次、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提高保障效率,做到快速反应式保障。2.3装备保障信息综合集成系统。装备保障信息综合集成系统,实际上包括装备保障信息的收集、装备保障信息的集成和装备保障信息的流通三个子系统。各类保障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网络平台,流通至装备保障信息综合集成系统,使信息收集工作准确及时,便于指挥机关实时掌握装备保障活动的
11、进展情况,对装备保障实施不间断的指挥。收集到的装备保障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由装备保障信息的集成系统对其进行综合集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为指挥机关提供辅助决策。收集到的装备保障信息经分析处理后,根据需要流通到,装备保障体系的其他子系统中。各种作战资源和装备信息的共享是网络中心化保障模式实现的数据基础,信息共享的前提是高效的信息收集与传递能力。在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中,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以先进的传感器、侦察监视技术和可靠的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决策人员近实时、准确地得到信息。装备保障综合集成系统的核心在于装备保障信息的集成系统,它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对装备保障活动进行评估、预测和优化,进行
12、预见性准备,提出保障建议;共享装备动态走势,科学地预测后续保障措施,依据现有装备保障情况,提出装备编配和调整方案,有预见性地调整配发。2.4实时维修保障系统。随着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其维修保障难度越来越大,加之未来的作战环境恶劣,有限的保障力量难以满足多个方向、多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模式构想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
13、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种装备的再生需求。应用而生的近实时化维修保障人机智能系统是未来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装备自动检测系统、故障诊断人工智能系统、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系统等。分别用于自行诊断、实时诊断、对保障装备提供快速维修技术服务,沟通后方工厂与仓库、技术机构、专家和前方维修机构的联系等。3结束语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是一种很有前瞻性的装备保障模式,网络中心化装备保障紧贴未来军队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作战的需求,以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科学的体制结构、高效的保障功能,深刻影响着未来军队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1
14、于家声. 系统化建设:装备技术保障发展的必由之路J. 装备,2000(9):12.2 端木京顺,王强. 知识军事呼唤精确化装备保障J. 装备,2001(6):18-19.3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于洪敏. 武器装备建设综合集成研究D. 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
15、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
16、.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17、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