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7508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柴胡汤应用研究.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柴胡汤应用研究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 书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方名、出处、组成及释义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先生的伤寒论之少阳经病内容。其方组成是: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其方的适应症是:胸胁苦闷,寒热往来,默默不语、不欲饮食,频频作呕,口苦、咽干、目眩。同时也还伴有一些其它症状。此症的病机是:少阳经半表半里症。 本方由七味药组成,可分为柴胡、黄芩为苦寒清热一组,生姜、半夏辛开为一组,人参、甘草、大枣甘补为一组。 柴胡、黄芩为苦降之味,是本主药,为一组;柴胡在本方的作用是:柴胡性平,味味苦,入肝胆二经。其功能是解少阳经之热,其气质轻清上升

2、,其苦味最薄,能疏利少阳经气机,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解,用以解外邪,是治往来寒热的第一要药,柴胡疏肝,解少阳气郁。神农本草曰:“主心腑肠胃中气结,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柴胡不仅有上述功能,还可用于消化食积,促进新陈代谢。说明柴胡在本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黄芩苦寒,味苦较重,入肺、大肠、小肠、脾脏、胆腑,清火除热,使半表半里之热从肺与大肠而彻。故柴胡黄芩合用,苦寒清热,解半表半里之邪,疏畅少阳气机,使三焦通利,表里相和,上下相协。 生姜、半夏辛温开散之品为一组。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脏、脾脏、胃腑;其功能是温中止呕,治风寒咳嗽;增强消化,增强肌体免疫力。半夏,性温,味辛,入脾脏、胃腑

3、;其功能是化痰和胃,消痞止呕;并有抑制呕吐、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此二味,调理脾胃,降逆止呕,是呕家第一圣药,并有辛行开散之作用。此外,姜夏二品,既能第 1 页 共 61 页 佐柴胡、黄芩逐邪之力,又能行甘、枣之泥滞,故降逆止呕之中,又见泄满行滞之功。 人参、甘草,大枣甘补之品为另一组。益气补脾,扶正祛邪,使邪从外而解。然而,仲景于解表之中一般不用人参,而今取之者有三意:一意,以保元气。因病入少阳,阳气有衰,故以甘补药物,益中气,和营卫,助正抗邪,使正胜邪却,在内既不留邪,而外邪又不能复入;二意,以防邪入内。因少阳为“阴阳之枢”,正虚之时,外邪易入三阴,故遵“见肝之病,当之传脾”之旨,应以“防”

4、字为先。故用参枣甘草,甘而微温之品,以补其正,使里气和,外邪不得入内。三意,抑制柴胡、黄芩之苦寒,以防伤害脾胃之气。 总之,药味虽七,但配合默契,既有柴芩苦寒清降,又有姜夏辛温开散,更配参枣草之甘温补中益气,七药相辅相成,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既能疏利少阳之气机,又能调达气机之升降,以使内外宣通,运行气血,三焦通畅,生机旺盛,上下相和,脏腑协调,真和解之良剂。故小柴胡汤才有被后世称为“合剂之祖”的美誉。 临床应用时,若胸中烦而不呕,去人参之甘补,半夏之辛温,加瓜蒌实清热除烦。若渴,去半夏之燥,加瓜蒌根之润;加人参甘苦凉润,清热益气,生津止渴。若腹中痛,去黄芩之苦寒伤中,加炒芍药制肝益脾,缓急止痛

5、。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壅补之滞,加牡蛎软坚散结之品。若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之苦寒,加茯苓淡渗以利水。若不渴,身有微热,去人参之壅补,加桂枝以解外。若咳者,去人参、大枣之甘温壅滞,生姜之辛散,加五味子、干姜收敛温肺以止咳。 临床上还可以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治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等症时,可在其中加入款冬花、紫菀、白薇,以开肺气、降大便、微清胃热;治阳毒伤寒,四肢壮热,心膈烦躁,呕吐不定,以本方为基础,去人参,加大半夏与生姜用量,并加入少量石膏,以止呕清胃中之热;本方治风寒疟疾可以加常山、草果以增强治疟功效;治疗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以及胁痛,吐酸不食时,可去

6、大枣,加入炒白芍、当归;治疗慢性胆囊炎时可在其中加入干姜、金钱草等;治疗普通第 2 页 共 61 页 感冒及流感,支气官炎肺炎等时可以根据感冒的不同症状适当加减;治疗肋间神经痛时,可在其中加入香附、当归、青皮,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能;治鼻渊可以在其中加入辛荑花、龙胆草、麦冬,以增强清胆肺之热邪;治肾小球肾炎、肾盂炎,可在其中加入黄柏、地骨皮、银柴胡等味以清虚热而保肾阴。女人中风后,汗出、恶寒发热,发作好似疟疾,月经适来适断,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必须加入丹皮、桃仁、生地、赤芍、红花、延胡等活血化瘀之品,即小柴胡汤加血药,以便于瘀血之随时排出体外。妇人中风,发热恶寒,适来经水,昼日明了,夜晚见鬼,谵

7、言错乱,可先刺期门,再用小柴胡汤治疗,勿犯胃及上焦之气;也可以直接使用小柴胡汤并加入清热、补血之品。 平时,人们的身体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出现三焦紊乱的情形,而出现:不食、无眠、精神不佳、大小便失常、全身无力乏困、妇女来潮失常,男女性生活低下、烦躁不安、情绪不好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用小柴胡汤减量服用一二剂,以调理三焦,通畅气机,协和五脏六腑之功能,使人体的各个脏腑各施其职,各显其能,以恢复生命的正常运行。但必须在小柴胡汤中加人参、生姜与大枣的用量,甚至也可以加入干姜、白术二味,以增强脾胃的功能。 如此说来,小柴胡汤的应用这么广泛,其原因是什么呢?为了说明少阳经的症状,我们应该从少阳经络的角度

8、上去认识为什么少阳经有如此众多之病症。这是因为,少阳经分为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胆经。 先看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无名指外指尖关冲穴位,上行于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液门,再到手背部位的阳池,经过上肢外侧过肘尖天井,上行于肩头之肩谬,肩中部之天谬,再上行交督脉之大椎穴,行至体前之缺盆,缺盆即锁骨上窝子,从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经心包,下行至三焦,再从三焦原经络返回上行过三焦,再经过心包,上行至胸中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行颈旁,联系耳前后。耳后一支上行于头之耳后上方,再下行经过耳前边第 3 页 共 61 页 过颧骨又上行到目外眦;耳前一支,从耳

9、后走入耳中,再走出耳前,经过上关,交面颊到外眼角,然后再与中少阳经相接。 再看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从外眼角开始,上行到额角,再下行至耳后,经过颈旁,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连接,此时之足少阳已经在头偏面部绕行两周的样子,然后再从肩上后退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经大椎行至胸前部锁骨窝,再上行至耳后,从耳中出行于眼角外再下行会于手少阳三焦经于眼下;由于眼下到下颔角,下行至颈部,然后会合于缺盆;由缺盆下行到胃中日月,再下行至大腿部的环跳穴;而另一条则是从缺盆下行至腋下,再过胃,过肝胆,然后下行至髋骨后沿绕过髋骨再从腿之外侧下行至膝阳关,再下行脚踝骨之前,再至脚外侧无名指与小脂。 这是手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所

10、大体经过的穴位,通过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以说明为什么少阳经病其兼症为什么那么之多,那么之复杂,从而给医者提供一条最有用的诊断与治疗途径。现总结如下。 少阳经病的基本症状 按照伤寒论所说,少阳经病的基本症状是:寒热往来、胸胁苦闷、默默不语、不欲饮食、频频作呕、口苦、咽干、目眩、心烦。 少阳经的其它病症 由于少阳的循行部位是人体的两侧面与人体头部、胸中以及三焦等,故而凡是因少阳经络产生故障就可以称为少阳经病。它们是:颈椎病、缺盆疼痛病、宗气不足病、冠心病、胸中闷满症、上中下三焦不通症、胸部一侧或两侧不适症、颈旁病、耳病、颧骨部疾病、眼睛病、面颊病、额部疼痛症、偏头痛病、下颔部疾病、大腿外侧病

11、、骨骰头部病、腋下病包括淋巴结核病、胃病、肝胆病、膝关节病、小腿部外侧病,等等,共计二十二种。这是因为手足少阳经的循行是经过如下这些经络的:椎穴、缺盆、膻中、心包、膈肌、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颈旁、耳前后、过颧骨、目外眦、交面颊、外眼角、第 4 页 共 61 页 额角、头偏面部、胸前部锁骨窝、下颔角、颈部、缺盆、大腿部的环跳穴、腋下、过胃、肝胆、髋骨后沿绕过髋骨再从腿之外侧下行至膝阳关。 这些病的规律是: 1、无论是手少阳三焦经还是足少阳三焦经,它们都是经过人体的两侧面的;因此,如果发现人体的两侧面部有了病变,就应该从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腑的角度来思考。 2、上肢的外侧与下肢的外侧,分别为手

12、少阳经三焦与足少阳经胆腑所经过的地方,故而这两处部位有病变,往往是由于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经胆腑的不正常所导致的。 3、只要是人体两外侧的局部疾病,如偏头痛、耳角、太阳穴、大椎颈部、一侧腿脚无力,都可以说是由于少阳经异常所导致的,应从少阳经论治。 4、由于少阳经所经过的部门比较多,故而其所表现出来的病也十分复杂。因为少阳经所经过的器官大体有:偏头部、耳、眼、肝、胆、阴器、眼角、缺盆、腑下、季胁、髀枢即骰骨头、脚外侧部、胸膈、胃腑、手少阳经所经过的器官大体有:手无名指尖、手背、肘尖、肩部、肩头、大椎、锁骨、缺盆、心包、三焦部位、膻中、面颊、眼外角。故而在少阳经产生病以后,则少阳经所经过的身体各个

13、部位则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病变,因此当少阳经有病之后,人们便会茫茫然而不知所措,于是乱行治疗。 不光是体表病,也有体内部的三焦上至心肺病、中有脾胃病、下至肝肾胆膀小肠大肠病,皆从此而来,其原因就是少阳经病在没有很好地进行治疗而进行不断地传递,脏腑相连,气血相通,故而才出现变症复杂的情形。这时,如果对少阳经病的认识不足或者错误,随意用药,轻则会乱加乱,重者则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癫狂病等许多难以治疗甚至死亡的疾病。 5、少阳经与哪些经络相连接:足少阳胆经与阳跷脉在头部相连;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在髋骨节处相连;手少阳与足少阳在头部眼外侧相合;手第 5 页 共 61 页 少阳三焦与手厥阴心包在手

14、部无名指内指头尖会合;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在胃下之章门、期门处相合;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在手第四指相交。从上连经络相连的情况,可以知道,少阳经有病后,如果不治疗,则会影响到三焦,而三焦其包括有心肺、脾胃、肝肾,也包括着大肠小肠膀胱,这样三焦一出现混乱,则全身必乱,因此,少阳经病变化最为复杂,切不可等闲视之。 6、如果在辨证不清的情况下,如果只要发现少阳经的症状之一者,则可以大胆放心地使用小柴胡汤治疗。因为其是专治少阳经病的药方,通过此药方,可以看出病情的发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再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并且使用此方,若果没有完全见效之时,一般不随意改变此药方的用量,更不能随意地加入寒凉与泻下的

15、药物,如金钱草、大黄、芒硝、青皮等具有泻下作用之味,因为少阳经病,最忌汗下利之类的药物。 少阳经病的或然症有: 所谓少阳经病的或然症,这是由于少阳经在人体内运行的部位,由于人体内各部强弱不同,而强者不受病,弱者则受病,故而在少阳经发病后,循行经络部的弱者则因半表半里症的正邪相争,于是就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或然症状。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不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身有微热。 这是因为少阳循行于胸膈之缘故,导致胸膈不利,因此心烦而呕;若不烦不呕则表明少阳经在循行胸膈时没有影响到胸膈的正常功能;若少阳经影响到胃腑,使胃腑中受热,故而胃中之热会影响到口渴之症的出现;腹中痛

16、这是少阳经循行到下焦之处时影响到腹部的肠部功能;胁下痞硬,因少阳循行于胁下,使肝气不疏,肝胆不合,气结则血瘀,故而胁下痞硬;心下悸是因为少阳经影响胃腑的功能不能正常进行,水谷不能下行于大小肠中,故而引起心下悸的出现;小便不利是由于少阳经引起三焦之水谷道路受阻,水液不能正常运行排出体外;身有微热是由于少阳经造成半表半里不合,外邪不能离体,第 6 页 共 61 页 内热不能排出,故而才会出现身的微热的情况。 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胁下硬满;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胀,手足温而渴者。 由于少阳经受邪,抗病力强时则热,抗病力弱时则寒;少阳胆经不利,则胁下硬满,此时已经影响到了胃腑的纳化功能,故而干呕而

17、不能进食。 浮取涩,沉取弦,腹中拘急痛疼。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少阳由于其循行的部位于下焦之处,影响到人体的下部,使脾气血不和而导致腹部疼痛的。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这是少阳经病与阳明经病的合病。由于少阳经病禁忌汗、吐、下三种治法,故而在阳明病与少阳病合病的时候,只能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由于少阳经病,本来就已经导致了三焦内部已经混乱,再加上阳明经病,故而出现潮热、大便溏、胸胁满闷不去的症状。因此,可在小柴胡汤中加入干姜,并去人参而用之。 胁下满硬,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发冷,胃脘部满闷,口中不欲饮食,大便结硬,脉见细。 脏

18、腑相互连结,有疼痛的,并伴有呕吐者,可以用小柴胡汤。 或者头晕、身乏无力、睡眠不好、烦躁、腿脚软弱、身有抽搐、行走偏向,浮肿、手指尖肿等症状; 或者血压高,血糖高而形成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癫痫病以及一些精神失常病,都可以用小柴胡汤来进行加减治疗。 这是由于手足少阳二经病到最为复杂也最为严重的表现,表明因少阳经病的起初治疗由于医者认识的错误而枉用汗吐下以及用输水或消炎等办法进行治疗后的可怕后果。因此,对于少阳经病以及少阳腑病的治疗,应根据仲景先生的认识,“以上各条,只要见第 7 页 共 61 页 一症者”,就可以使用本方来加以治疗,不必“俱悉”而用之。 病人连续呕吐不停,无论是进食还是饮水,都会

19、吐出来,并伴有下痢之症。这时可以用小柴胡汤来进行治疗。 小柴胡汤临床病例: 一王姓男子,天命之年,自述头偏左痛,右腿无力,行走偏向,曾经有头汗出的情况; 一中年妇女王氏,天命之气,自述头痛、口苦、睡眠非常不好,并兼有目眩,血压高到不能行走的地步,连坐自行车也觉得头昏眼花; 另一中年妇女屈氏,望五之年,十多年一直头昏,昏卧床不起,行走困难,胸闷而饮食不佳,睡眠不好,经多个医院治疗,一直未见好转,并伴有口苦一症,曾到多个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十年来,病人连坐汽车也觉得难受,在家休息。余给其开了小柴胡一剂服用,后病情大减,连进十剂而安。这其中仍在小柴胡汤的口苦咽干目眩之症; 一老年妇女,年龄七十余

20、岁,小便多,大便正常,睡眠不好,特别是夜尿频繁,腿胯骨肉痛; 一中年李姓男子,因高血压而住院三个多月,仍然不能下床行走,因为只要一走路便天晕地转,不能自己,服降压药便好,停药便犯,故而只能卧床休息治疗。后余知其有头晕目眩之症并还兼有口苦、咽干、不想吃饭之等症状,经小柴胡汤三剂而安,血压降止正常,后经善后治疗,其病恢复完全治愈。 一天命程姓男子,得了糖尿病,尿糖高到饭后十四的水平,饭前尚可,曾住院治疗,效果不湿;托人于余诊疗,得知其除尿糖高之外,还兼有咽干、口苦、睡眠不好、饮食不佳、血压不稳等症状,后经小柴胡汤治疗三剂而安,血糖尿糖皆正常,其它症状一挥而去,其病如失。 一望稀妇女,两年多前因中风

21、而住院,后出医说是脑血管堵塞,经常服用活血化瘀第 8 页 共 61 页 之味,但其病越来越复杂,后来经暑期高温后,自已觉得身上有抽搐一下的症状,经常头晕,特别是睡眠不好,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胸中烦躁;肿腿行走无力;曾经有过咽干,也有胸中一下子抽到右边胁下的感觉。经小柴胡汤加香豉、炒栀子初步治疗,头晕减轻,睡眠好转,属其继续服用小柴胡汤六以观后效。 一年老者,因受寒而导致呕吐不止,下痢不止,又不能进食,就连饮水也会迅速地吐出来。几天来不吃不渴,家人甚是着急。于是送进医院治疗,医院经过输液不见效果。后家人求助于余,余在问清病情的情况下,给发去了短信一封,拟用小此胡汤一剂水煎服用。服后整个下午病情

22、明显好转,到晚上已经能够进食渴水。 一古稀之人老者,因受感冒后而因治疗错误,导致了半表半里之症,后经多方治疗,水食不进,一进则吐。无法之际,住进医院,医院束手,只得给其输水治疗,但其病情越发恶化。无奈之际,其子求余相助,余给其开具小柴胡汤发去,服后整个情况好转,已经进食。 第二节源流与方论 小柴胡汤,在医学史上称赞其为“和方之祖”,不光仲景先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后世的许多医家也有共识。如程应旄曰: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也,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肋,在腹肠背阴两歧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故

23、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默默,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炙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证,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据证俱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裹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第 9 页 共 61 页 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荣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去人参半夏

24、括蒌实也,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括蒌根也,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白芍以戢木也,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泥,加牡犡之咸而软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矣,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也,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代表方剂,当然也是和方之祖。由于小柴胡能够和解表里,调和肝胆,并能使人体内的三焦部调和,使上下相通,内外协调

25、,表里相调。因此,小柴胡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变化出不少的和解方剂。下面就是从伤寒论中所挑选出来的几个方剂,并对其具体方义进行解释。 1、旋履代赭石汤:三人半夏代旋; 功能: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其基本症状是: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但无食臭。此症的本质是胃虚致痞,痰气作噫而成。 此方的组成是: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温三服。 此汤是以旋复花为主,此方中诸药质皆轻,其性皆升,而且有上行的作用,独有旋复花味咸而能下降。故旋复花能升能降,既能疏肝消痰理气,又能软坚散结消痞;代赭入肝经而重镇降逆,二者配伍,镇肝降逆,理气开结,以治不除之噫气;半夏、生姜辛开之

26、品,和胃散结,消痰逐饮而降胃气之逆;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中,健脾助输,以灌四旁。于是脾胃调和,气机得畅,清阳能升,浊阴可降,痞噫自除。 第 10 页 共 61 页 本方在临床上经常应用,而且范围较广,用之得当,效果理想。使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煎服时,须去滓重煎,以取药力匀和而调中州;其二,剂量配伍须遵守一定的比例,应重用生姜健胃化痰而消痞;同时代赭的用量宜小,以防重坠走下,影响药效;其三,妊娠呕吐,忌用本方,因代赭重镇,有损胎气。临床应用可以治疗以下病症:其人或咳逆虚者,无服四物汤;胃寒者,先服理中汤,次服旋复代赭汤;本主用于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糜不神效;本方可以治呕吐之症;本方近

27、代应用于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眩晕呕吐,噎膈反胃,呃逆等症;本方可以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而痞满者。 2、半夏泻心汤 功能:和中降逆消痞。 症状:心下满而不痛,自觉胸中堵塞,并有恶心、呕吐,肠鸣下利。故又称为此症为“呕利痞”。 本方的组成是:半夏半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水煎温三服。本方为半夏泻心汤证方,其症可以上见呕吐,下见大便不调,中见心下痞满,亦可以有胃脘疼痛, 本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而成。因本证以心下痞且又兼有呕吐为其特点,故用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并以半夏为君,故名为半夏泻心汤。气痞之由,多因升降不利,寒热错杂而成,故方有簧芩、

28、黄连苦寒泄热而降;姜、夏辛温散寒而开,共奏辛开苦降之功,而使脾胃阴阳和调。佐以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而补,以益脾胃之虚,复升降运化之职。诸药相合,为辛开苦降,寒温并用,阴阳并调之法,俾中焦气振,阴阳平和,升降得复,则无形痞满始除。 此方亦是和解之方,只不过是把小柴胡汤中的柴胡易作了黄连,小柴胡汤是人柴半黄生甘枣,而此方是人连半黄干姜枣。煎药时,尽量让其药汁煎均,以达到和解之目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为小柴胡汤的变方,皆为和解之方,主治心下第 11 页 共 61 页 痞。其中又以半夏泻心汤为其基础方,故半夏泻心汤是调脾胃的主方。 临床应用是:半夏泻心汤,治老小下利,水谷不消,肠中雷

29、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煮服法后又云治霍乱。泻心汤治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呕不安,腹中雷鸣,泾叟不利,水谷不消,欲吐不吐,烦闷喘急。治顽固性呕吐,慢性胃炎,泄泻、急性胃肠炎等。 3、生姜泻心汤 功能:和胃降逆,散饮消痞。 本症的特点是:脾胃不和,气机痞塞,又兼有水饮之邪。 本方的基本症状是:心下痞硬,嗳气有食臭味,胁下有水气,肠中鸣响,又下利的,甚者,可见下肢浮肿,胁下作痛,小便不利。故此又称为“水气痞”。 本方的组成是:生姜四两、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本方为半夏泻心汤之变方,减干姜之量,更加生姜而成。本证因胃不和,有水气,故方重用

30、生姜为主,取其和胃降逆,宜散水气,而消痞满,辅以半夏,则辛温散寒,消除水饮而和胃降逆之力更强,更用芩连苦寒,泄热消痞。它与姜夏相伍,合为辛开、苦降之法,而调畅脾胃,顺其升降,则痞消利止;佐以参草枣之甘,以益脾胃之气,助其运化水饮之力。本方消补兼施,寒热并用,和胃散饮,其痞自愈。本方的配伍原则与半夏泻心汤基本相同,均属于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但因重用生姜和胃散饮,故以名之。 伤寒汗出,外邪已解之后,唯是胃中不和,不和则气痞而内结,故为心下痞硬,不和则气逆上冲,故为干噫。盖胃之所司者,水谷也。胃气和则谷消而水化矣,兹则谷不消而作腐,故食臭,水不化则横流,故为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水谷不消,糟粕未

31、成而遽下,逆其势则不平,所谓物不得其平则鸣者是也,以生姜泻心汤主之。 临床应用:本方可以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痞满便溏肠鸣;胃痛,腹泻;慢性肝炎而第 12 页 共 61 页 具有生姜泻心汤证者。 4、甘草泻心汤 功能: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基本症状是:下利日数十次,肠鸣漉漉,心下痞满,干呕、心烦不安,此为胃中虚,客气上逆,此为脾胃气虚故也。 本方的组成是:炙甘草12g、黄芩9g、干姜9g、半夏16g、大枣十二枚,黄连3g。本方也是由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而成的。 本方重用甘草为君,取其调中补虚为主,并应该加入人参,于是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相同,其方义可以互见。因为本方治疗痞利俱甚其症,故重用甘草,取其调中

32、补虚之力,更配参枣之甘,补益下后之虚,姜夏之辛,开结降逆除痞;芩连之苦,泄热消痞除烦。故,甘补、辛开、苦降合之,寒热并行,补中得消,痞满自瘳。这实际上是应用了小柴胡汤的制方原理,尽管其药味不完全相同,但原理在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临床应用:治利不纳食,俗名噤口利,热毒冲心,头痛心烦,呕而不食,手足温暖者,甘草泻心汤去大枣易生姜。治胃肠炎。 小柴胡汤也可以与其它方剂相合而进行临床治疗。如柴胡桂枝汤、柴胡枳桔汤、清脾饮等,其具体方剂如后。 5、柴胡桂枝汤:内外俱虚症。此方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病人的症状是: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撑满,并兼有表症发热恶寒者。 本方的组成:柴胡四两、桂枝

33、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 本方的组成是,柴胡汤加入桂枝、白芍二味,也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为一个方第 13 页 共 61 页 剂。取柴胡汤剂量的一半,和解肌枢之邪,以治少阳之微呕,心下支结。取桂枝汤剂量的一半,外解太阳之邪,以治太阳之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此为发表与和里兼施之剂,是少阳权变之法。本方重在和解少阳机枢,正如金鉴曰:“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症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之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此表症而兼心下支结之症也,表里未解也。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但肢节烦痛则一身骨节烦痛可知

34、,“肢”如木之支,即微结之谓也。 临床应用:治寒疝腹中痛;治疟疾身热汗多者;治疗感冒、流感、兼有太阳、少阳两经病症者;治疗长期低热,产后高热者均可作用此方治疗。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可以用之。 6、柴胡枳桔汤:姜芩半夏柴壳桔。 功能:和解透表,畅利胸膈。 具体症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两头角痛,耳聋目眩,苔白滑,右脉弦滑,左脉浮大。 药方组成:半夏、柴胡、黄芩、枳壳、干姜、桔皮。 7、清脾饮:芩苓厚皮果,术姜胡半草。 功能:燥湿化痰,泄热清脾。 症状: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脉弦数。 药方组成:黄芩、柴胡、生姜、半夏、茯苓、厚朴、陈皮、草果、白术、炙甘草

35、。 方解:此方实际上是由小柴胡汤加五味异功散组成,并加入了厚朴、草果。用小柴胡汤的目的是在于和解表里之关系,以治疗口苦咽干;其柴胡可以从内解半表半里之症,黄芩以清其内热。五味异功散可以增强脾胃,行脾胃之滞气。加入厚朴以消胀,草果以温暖脾胃。 第 14 页 共 61 页 8、柴胡桂枝汤:内外俱虚症。此方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病人的症状是: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撑满,并兼有表症发热恶寒者。 本方的组成: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 本方的组成是,柴胡汤加入桂枝、白芍二味,也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为一个方剂。取柴

36、胡汤剂量的一半,和解肌枢之邪,以治少阳之微呕,心下支结。取桂枝汤剂量的一半,外解太阳之邪,以治太阳之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此为发表与和里兼施之剂,是少阳权变之法。本方重在和解少阳机枢,正如金鉴曰:“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症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之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此表症而兼心下支结之症也,表里未解也。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但肢节烦痛则一身骨节烦痛可知,“肢”如木之支,即微结之谓也。 临床应用:治寒疝腹中痛;治疟疾身热汗多者;治疗感冒、流感、兼有太阳、少阳两经病症者;治疗长期低热,产后高热者均可作用此方治疗。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37、外证未去者,可以用之。 9、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少阳,兼助气化。少阳胆热,而兼太阴脾寒。 其方的组成是:桂柴姜黄花牡草。具体是:柴胡半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括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服日三。 本方是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柴胡、黄芩,清解少阳半表半里之热邪;括蒌根、牡蛎,软坚散结,生津胜热;桂枝、干姜,通阳化气,以行三焦,因渴而不呕,故去半夏之燥;因胸胁微结,而枢机不利,故去人参之补,与大枣之壅。诸药相伍,可使少阳气和,枢机得畅,阳能化气,气能化津,则诸羌自平。方后注云:初服微烦,复服汗出第 15 页 共 61 页 愈。这是服后药性升达,气机疏利,表里

38、之阳气和通,故汗出而愈。这亦是正复邪却的一种反映。 本方常用于治疗少胆热,而兼太阴脾寒的症候。少阳不但是表里之枢,而且是阴阳之枢。因为它临近太阴,当少阳病内及太阴之时,则可见脘腹胀满,时时便溏,脉缓无力等虚象。此与少阳兼阳明胃家实的症候,形成一寒一热,一虚一实的对比。由此可见,仲景六经分证,在立法治病之际,往往是一分为二,以符合疾病的实际。 基本症状: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小便不利胸胁结,头汗寒热烦口渴。 临床应用:本方常用来治疗胆热、脾寒两兼之症侯。还可以用来治疗以下几种病症。治疗疟疾,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如断,寒热如疟

39、,狂言见鬼;治少阳兼太阳证,用于慢性肝炎,脾家寒而大便不调者;治乳辟。 10、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泻热,兼安心神。 本方的主要症状是: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本方组成:人柴半黄,大铁牡龙茯桂,并加铁落。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以水煮取四升,纳大黄,煮一二沸,温服。 本方是小柴胡汤减去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铅丹、大黄而成。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却半表半里之邪;加桂枝,使内陷之邪从外而解,并助太阳气化而行津液;加茯苓淡渗,既可宁心,又能利水;加少量大黄,后煎,有泻阳明之热,以和胃气之功。加龙骨

40、,牡丹蛎皆取重镇,而龙骨偏于重镇安神敛浮阳而止汗;牡蛎偏于益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者相须为用,有益阴敛阳,镇静安神之功。考伤寒论中龙牡同用,其义有三:一治惊狂;二治烦惊;一治烦躁。方中桂枝合龙牡丹、铅、有通心阳,重镇而止惊,第 16 页 共 61 页 柴胡配龙牡,和解表里,镇摄而安神。以其热邪弥漫,则去甘草这缓,使病邪速成去,庶可尽解。方中铅丹有毒,文献中曾有铅中毒病例报导,故用时必须谨慎,须用纱布包紧入煎,药量又不宜大,一般不超过三克,同时亦不可长期服用,以防蓄积中毒。亦可用生铁落代之。 本方的加减法是:肝火亢盛者,可以加夏枯草,龙胆草等以清肝郁热;或加白芍、龟板等柔肝缓急。阳明实热,或颠狂剧

41、作,重用生大黄或去人参,病势已挫则大黄少用或不用。瘀血重者,大黄醋制,或加桃仁,五灵脂之类。顽痰蓄结;选加郁金,明矾,白芥子,全蝎之属以搜痰,或重用生铁落以坠痰镇惊。心惊不宁:选加朱砂,夜交藤,枣仁之属以安神志。没有柴胡症迹象者,去柴胡部分不用,如不属痰饮内结,则应考虑其它方剂。但此类痰结往往无明显迹象可寻,可试用本方二三剂,如服后无任何效果,则应转用其它方剂。惊悸大定:即去大黄,铅丹不用;或续以甘麦大枣汤加枣仁、远志、龙骨之属,以养肝经,安定心神。 临床应用:治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治癫痫、精神分裂等症;临床使用本方化裁治疗肝胆失调引起的惊悸及癫、狂、痫,确有一定效果。 11、柴胡加芒硝汤

42、: 病人症状是:胸胁闷而呕吐,傍晚发潮热,又微微下痢。先用小柴胡汤和解,后用柴胡加芒硝汤主治。 本方的功能是:和解少阳,兼清实热。 本方的组成是: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夏二十铢、芒硝二两,大枣四枚。先煮诸药,后纳芒硝,分温再服。 本方即小柴胡汤加芒硝而成。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芒硝咸寒,善泻热软坚以润燥。本方攻下之力逊于大柴胡汤,然润燥清热以治潮热之功,又优于大柴胡汽。方中不用大黄、枳实,因下后胃肠受伤,正气较虚,内有燥热,而结实未甚,故不用行气攻下第 17 页 共 61 页 之品,只取芒硝润燥胜热;只因正气已伤,故方中不去人参、甘草,意在扶胃益气以补虚。

43、本方剂量只有小柴胡汤原剂量的三分之一,芒硝二两,亦为小量,故本方为和解兼通下之轻剂。 大柴胡汤和柴胡加芒硝汤皆治少阳兼里实证,但所主不同。大柴胡汤所治,为壅实甚而正未虚者,故不用参、草,恐益中满;加大黄,枳实、芍药,攻下里实,消其胀满。柴胡加芒硝汤所主,误下后,正已伤,燥热甚,故以参、草扶正;加芒硝清热润燥攻里,又无碍胃气之弊,乃一举二得。 12、大柴胡汤:少阳症兼里实证。双解少阳、明明两症。 基本症状:呕不止,心下急,胃脘部窘迫不适,郁闷发烦,不大便,口苦、苔黄,脉弦。若呕不止,兼心下急,郁郁微烦,应用大柴胡汤治疗。汗出而热不解,并且心下痞满硬塞,呕吐而又下利者,可以用大柴胡汤。邪热壅结在心

44、下,少阳兼胃实。 本方的组成是:柴胡半升、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上七味,水煮温服,日三次。另一方,可以大黄。 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方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机枢,因已见实之证,故去参、草、恐其缓中留邪。加大黄、枳实,乃半个小承气汤,以泻阳明之实热;加芍药益阴和营,缓腹中痛。方中药物配伍各见特色,柴胡与黄芩,疏泄少阳之郁滞,宣透半表半里之邪热;柴胡配大黄,柴胡升清阳,以散外邪;大黄降浊阴,而泄里实,一升一降,胆胃同治,升清和胃,则少阳之邪散,阳明里实去;柴胡配芍药,柴胡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和营,一散一敛,疏肝和血,缓急止痛。芍

45、药配大黄,酸苦涌泻,能于土中伐木,平肝胆之气逆。此外,方中生姜用量,较小柴胡汤中之生姜量大,目的之一,生姜辛散,能散结去饮以止呕;之二,本症邪热壅结在心下,病位偏上,重用生姜,上行和胃,且能牵制大黄苦寒泄下峻猛之力,起到载药上行之功。诸药合用,是治少阳兼里实两解之剂。 第 18 页 共 61 页 临床应用:下利,舌苔黄,口中燥,胸满作渴,身热,腹胀,谵语;伤寒斑发已尽,外势已退,内实不大便,谵语者;可以治疗地道不通之呃逆;近代治疗急性肠胃炎,痢疾,传染性肝炎,急性肿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等,而见有少阳兼里实者,皆可用之。 13、柴胡陷胸汤:芩连桔夏蒌姜柴实。 功能:清热化痰,宽胸开

46、膈,和解少阳。 症状:胸膈痞满,按之痛,口苦苔黄,脉弦而数。 组成:黄芩、黄连、桔皮、半夏、瓜蒌、干姜、柴胡、枳实。 14、柴胡枳桔汤:姜芩半夏柴壳桔。 功能:和解透表,畅利胸膈。 症状: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两头角痛,耳聋目眩,苔白滑,右脉弦滑,左脉浮大。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枳壳、桔皮、生姜。 15、柴胡达原饮:胡桔厚荷果,青槟枳黄草。 功能:宣湿化痰,透达膜原。此治痰湿阻于膜原。 症见:胸膈痞满,心烦,头晕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滑。现用本方治疗疟疾,周期性发热,胃炎,急慢性肠炎等病而见上述症状者。 组成:柴胡、桔皮、厚朴、荷叶、草果、青皮、槟榔、枳壳、黄芩

47、、炙甘草。 16、普济消毒饮:陈升连荷元老翘梗板蓝马,柴僵牛芩。 功能: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大头瘟,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欣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第 19 页 共 61 页 组成:陈皮、升麻、黄连、薄荷、玄参、炙甘草、连翘、桔梗、板蓝根、马齿苋、柴胡、僵蚕、牛蒡子、黄芩。 应用: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流行性肋腺炎,颜面丹毒。 17、龙胆泻肝汤:龙车通黄山,当地泻柴草。肝胆经实火 功能: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扰及湿热下注之症。 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脉弦数。 组成:龙

48、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山药、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炙甘草。 应用:现用本方治疗顽固不化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外阴炎,睾丸炎,带状疮疹等属肝胆湿热炎邪者。 18、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 症状:少阳症兼有腹中拘急疼痛者。 功能:和解少阳兼补里虚。 组成:党参、柴胡、制半夏、炒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应用:此治少阳夹里虚之腹痛症,如果腹痛者在四君子汤或小建中汤用后不瘥者,即可使用小柴胡汤。 第二章药理研究 第一节主要组成药物的药理研究 小柴胡汤是由党参、柴胡、制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炙甘草七味药物组成。根据本方之方义,可分为为苦寒、辛开、甘补三组。 第 20 页 共 61 页 柴胡、黄芩为苦降之味,是本方之主药,为一组。柴胡在本方的作用是解少阳经热,其气质轻清,苦味最薄,能疏利少阳经气机,使半表半里之邪从外而解,用以解外邪,是治往来寒热的第一要药;同时柴胡疏肝,解少阳气郁而疏气机;神农本草曰:“主心腑肠胃中气结,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尚可用于消化食积,促进新陈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