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8925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见文言句式及例句什么叫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虚词?在什么时候用这三种解释方法? 解析: 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说法,古今异义就是指一些词语在古时候是一个意思,在现代又是另一个意思,意思古时候和现代的不一样,这就是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地方”是“地”与“方”的连用。地:土地,领土;方:方圆。现在的意思常指“某一区域”);通假字: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

2、汝之不惠”,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相对,比如我们所学的“之”、“乎”、“也”等等都是文言虚词,一般它们没有实际的意义。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所 处所,地方。例:持童抵主人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乐土乐土,爱得我所!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某所,而母立于兹。此何所也? 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荆柯有所待,欲与俱

3、。此疾之所由生也。 所以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所在 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所在之处,处所。例: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4、。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所 1.用作助词。 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

5、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常见文言句式 倒装句 、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6、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

7、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

8、,秋以为期。 卫风#8226;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这种类型的句子关

9、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

10、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带长铗之陆离

11、兮,冠切云之崔嵬。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

12、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8226;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

13、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列子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五、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促织蒲松龄 求,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

14、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 劝学荀子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逍遥游庄子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见于,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之谓也,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15、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其孰若、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与人刃我,宁自刃。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

16、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

17、(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国仇未报,何以家为? 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 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

18、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何如、如.休、得无.耶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一何、何.之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不亦.乎、得无.乎、孰与、孰若何.为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

19、悉”、“本”等词构成。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斯是陋室陋室铭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臣本布衣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陈涉

20、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为乡里所患周处 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

21、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投以骨狼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22、“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

23、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

24、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予群从所得。 恐为操所先。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

25、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用“之”使定

26、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何由知吾可也?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5.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

27、于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例如: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自述省。如:“爱是溪,得其尤绝者家焉。” 对话省。如:“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

28、:“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文言文常见句式举例 同学们对于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能掌握好,对翻译文句、理解文意会大有益处,同时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阅读理解简单的文言短文。现将几种常见句式举例分析如下: 一、 判断句 判断句常见语言标志为:

29、“者也”;“也”;“者也”。者,结构助词,与前面的词或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也,语气助词,表判断,可译为“了”或不译。 1、 莲,花之君子者也。 2、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二、 倒装句 主谓倒装 4、甚矣,汝之不惠。 例4,谓语“甚矣”前置,有强调作用。 宾语前置 5、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何陋之有? 例5中,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思”、“忆”的宾语,为强调宾语而前置。 例6中,为加重语气,用“之”提宾,“之”是提宾的标志。 介宾倒装 7、吾谁与归? 8、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例7中的 介词“与”和“谁”、例8中的介词“以”和“何”组成介宾短语,

30、为强调宾语“谁”、“何”故倒装。 状语后置 9、屠惧,投以骨。 10、徐喷以烟 , 11、战于长勺。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定语后置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例12中,“高”、“远”分别作“庙堂”、“江湖”的定语,为强调“高”、“远”而后置。 三、被动句 被动句常见的语言标志是“为所”,译为“被”。例如: 1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四、省略句 省略主语 14、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15、触草木,尽死。 例14中,省略主语“渔人”、“小口”,补全应为: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例15中,补全应为:触草木,尽死。 省略谓语 16、

3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 16中,“再而衰”、“ 三而竭”中省略了动词“鼓”, 应为: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宾语 17、问所从来, 18、使与台齐。 例 17、18中,分别省略了宾语“渔人”、“身”,完整的语序应为:问所从来、使与台齐。 省略介词“于” 19、场主集薪其中。 20、然足下卜之鬼乎。 例19中,完整的语序应为:场主集薪其中,“于”表方向、处所,译为“在”。 例20中,完整的语序应为:然足下卜之鬼乎,“于”表对象,译为“向”。 省略量词 21、船头坐三人。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五、“如何” “如何”是由动词“如”加疑问代词“何”,组成的固

32、定结构,相当于“把怎么样”。例如: 22、如太行、王屋何? 六、“以为” “以为”是固定结构,“以”是介词,与后面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相当于“把当作”。例如: 2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七、“此所以也” “此所以也” 是固定结构,译为“这就是的原因”。 例如:2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八、“然则” “然则”,连词,用于分句句首,相当于“这样看来,那么”,用以承接上文引出下面的意思。例如: 25、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九、“与其孰若” “与其孰若”的句式,用作比较、选择的复句,相当于“与其还不如”例如:

33、 26、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以为 相当于“把”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 无以 有所 无所 比及 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 何如 如.休 得无.耶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 一何 何.之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 不亦.乎 得无.乎 孰与、孰若 何.为 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

34、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5、。(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 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2.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以上十二类词可以合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的意义的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有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可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是不固定的,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的。 二、词类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