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49425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产儿存活问题(修改)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早产儿存活基本问题,低出生体重儿(LBW)BW 2500g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BW 1500g超低体重儿(EVLBWI)BW 1000g早产儿(Preterm)37W小早产儿(very preterm)32W适度小早产儿(moderately preterm)2831W极小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超未成熟儿,极早早产儿(Extremely Premature Infant,EPI)28W晚期早产儿(Late Preterm Infant or Near Term)34 37W,早产儿分类,概 述,早产儿分类,手掌婴儿,概 述,美国90年代围产和新生儿监护中心的22

2、26周新生儿成活率随每周胎龄增加而提高。胎龄 成活率 22周 0%21%23周 5%46%24周 40%59%25周 60%82%26周 75%93%美国犹他州大学新生儿科报道,23周后胎儿每在宫腔1周成活率增加69%,2728周时约为90%,33周为95%。Lorenz JM.The outcome of extreme prematurity.Semin Perinatol,2001,25(5):348-59Ward RM,Beachy JC.Neonat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reterm birth.BJOG,2003,110(20):8-16,国内外现

3、状,概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存活率:国内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0.53%(国外为1%左右),80年代NICU中病死率17%,新生儿存活率为71.7%,一般存活率为60%左右,存活者多26周,体重750g,750g存活率仅为1630%。,国内外现状,概 述,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问题: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抢救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态度不一致,过去国内曾有看法,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认识到VLBWI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医院的围产保健和诊疗水平,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围产医学与国际接轨的战略认识来讲,应受到重视。,国内外现状,概 述,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问题:强调出生时的存活

4、力,而不是出生体重。其观点是:设法抢救一个不能存活的早产儿是无意义的努力,从道德上是不合理的。对存活力的判断是对复苏的反应,如果患儿对最初的复苏无反应的话,则应准备放弃抢救。,国内外现状,概 述,根据生物学和目前循证医学证据,胎龄22周是新生儿生存极限,但因为个体差异,决定是否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和重症监护治疗很困难,而伦理学的原则框架可为临床工作提供基本准则。,依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个国家和新生儿协作网关于胎龄2225周早产儿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专家提出指导性意见:,对胎龄25周的新生儿应该进行重症监护治疗,2224周的超未成熟儿则根据父母意见决定是否救治。,加拿大儿科学会基于以往研究结果提出

5、如下可操作性建议:,1、胎龄23周的新生儿不予复苏;2、应父母的要求,胎龄2324周的新生儿可以复苏;3、建议为胎龄25周的所有新生儿进行复苏。此建议有助于规范超未成熟儿的救治极限。,有些论理学家提出最佳利益概念(the best interest concept),医生应权衡重症监护的利弊因素,包括克服患儿及其家庭可能遭受的身心创伤、近期和远期预后等,在此基础上考虑患儿是否进行复苏及进一步治疗。新生儿没有自主选择能力,通常由他们的父母或者医务人员决定是否需要复苏,而父母的选择尤其关键。医生提供给父母的医学信息对父母选择的影响很大,因此父母在产前咨询时必须充分了解患儿出生前后整个阶段的生存情况

6、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才能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如何抢救?认为全力抢救出生体重7511000g的早产儿是合理的,因为这组早产儿通过胸外按摩,应用或不用肾上腺素通常能救活,同时神经发育正常;而出生体重501 750g的早产儿如果通过人工通气或胸外按摩5分钟,Apgar评分无明显上升,那预后极差,所以对这组早产儿很少采取进一步抢救措施。,国内外现状,概 述,只有极少数胎龄23周、出生体重400g或复杂先天畸形者基于伦理考虑才不予复苏。,早产儿(VLBWI)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散热快,极易造成体温过低,导致循环差、低氧血症、酸中毒、低血糖、呼吸暂停、硬肿症,后者可导致肺出血死亡。低体

7、温是早产儿出生后首先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体温关,低体温问题,出生后的及时保暖处理 合理的保暖可以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严格控制环境温度:1、产房温度要求2728度;2、辐射加热床必须预热,使温度控制系统调节至36 37;3、预热棉毯;4、立即用干热毛巾擦干;放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上进行抢救;5、避免裸露。强调产科在抢救过程保温,是早产儿体温管理的第一步。出生后体温每分钟降低0.3。,体温关,低体温问题,对转入早产儿体温管理 1、强调转运过程中的保暖,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2、转入后应立即测体温,凡体温35C者应予以复温,迅速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是提高患儿存活率的重要环节之一。3、在生

8、后数小时或转入后应让患儿保持安静,除非需 要立即抢救用药,可暂不要进行静脉穿刺、抽血,以免低体温时间过长造成致命的寒冷损伤。,体温关 低体温问题,体温监护 1、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2、正确、合理使用温箱是新生儿科护理的基本功。VLBWI所需温箱的温度应根据日龄、体重选择其所需中性温度,操作应尽量在温箱中进行。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随时调整温箱温度,使体温波动不超过0.5,当体温波动超过1时有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室温每低于箱温7 应提高箱温1。温箱湿度保持在7080%,不90%。3、因地制宜采取保暖措施。,体温关 低体温问题,中性温度 指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

9、与体重及出生日龄有关。早产儿的中性温度一般在3235之间。体重愈轻者,中性温度应愈接近早产儿体温。体重与箱温的关系如下:一般 体重(g)暖箱温度()15012000 3233 10011500 3334 1000 3435,体温关 低体温问题,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适中温度 暖箱温度出生体重 35oC 34oC 33oC 32oC(kg)1.0 出生 10天内 10天以后 3周以后 5周以后 1.5 初生 10天内 10天以后 4周以后 2.0 初生 2天 2天以后 3周以后 2.5 初生2天 2天以后,ELBW的暖箱温度和湿度 日龄 1-10 11-20 21-30 30 温度 35oC 34

10、oC 33oC 32oC 湿度 100%90%80%70%,复 温 中度低体温(35)尽量在612h 内复温。重度低体温(30)争取1224h内复温。改善微循环 小剂量肝素0.1mg/kg,q8h,or 1u/kg/h,iv 34d;丹参1ml/kg.d 稀释后静滴。液量、热卡 80100ml/kg.d,70卡/kg.d。其他综合治疗 纠酸、有效的感染防治、支持治疗。,体温关 低体温问题 硬肿症处理,小早产儿或 VLBWI呼吸中枢不健全、肺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呼吸暂停,导致出生后缺氧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呼吸管理好坏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产前应

11、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NRDS的效果在多数产科、新生儿科医师中已达成共识,并逐步开展。,呼吸关 呼吸问题,VLBWI出生后需要逐步建立呼吸,生后应给予氧疗,进行血氧监护,保持血氧分压在6.67kpa9.33kpa(50mmHg70mmHg),防止氧中毒。出生后如Apgar评分47分,无肺部病变,应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30.5Lmin,有发绀可用头罩吸氧,氧流量45Lmin。Apgar评分3分者,无自主呼吸应立即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按复苏ABCDE程序抢救。,建立呼吸,氧气疗法,呼吸问题与呼吸管理,(一)吸氧 经皮氧饱和度低于85%87%并有呼吸困难者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氧浓度30%40%1、

12、头罩吸氧46L/min 2、鼻导管吸氧0.5L/min 3、暖箱吸氧 经皮氧饱和度维持在87%95%,不宜高于95%空氧混合!,建立呼吸,(二)CPAP(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应用指征:1、NRDS2、湿肺3、感染性肺炎4、呼吸暂停CPAP的作用: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CPAP的应用方法:鼻塞法,压力46cmH2O,吸入氧浓度0.4。,建立呼吸,呼吸问题与呼吸管理,鼻塞CPAP,(三)机械通气应用指征:用CPAP后病情加重,PaCO2分压升高6070 mmHg,PaO2下降50 mmHg 改用机械通气应用方法:给PS治疗者,PEEP 不宜太高,3 4cmH2O,建立呼吸

13、,呼吸问题与呼吸管理,定义呼吸停止20秒,或短暂发作伴有心动过缓、青紫或苍白。病因1、中枢及周围神经机制不成熟;2、继发于各种疾病,如败血症和代谢紊乱。,呼吸暂停,1、立即清理呼吸道:用吸痰器或一次性吸痰管抽吸口腔及咽部分泌物。2、刺激呼吸:立即弹足底或托背、拍打胸部,使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当患儿哭出声后,发绀一般将会缓解。3、辅助呼吸:若发绀仍未改变,用新生儿复苏气囊加压给氧,仍无效时应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呼吸暂停,急救措施,1、加强监护:包括仪器监护,呼吸暂停报警装置十分重 要,它可以使医务人员在病儿尚未出现心率下降、发 绀时,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及时急救。医师护士的密 切观察。2、体位:

14、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置 轻度伸仰位以减少上呼吸道梗阻。有人认为右侧卧位 有可能使呼吸暂停有所减少。,呼吸暂停,防 治,3、其它护理:维持体温恒定;经鼻十二指肠喂养并 抬高床头,可减少胃十二指肠反流;人工通便:患儿24小时未排大便时,给予人工通便以减少排 便用力诱发呼吸暂停。4、祛除病因:纠正代谢及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纠正贫血。,呼吸暂停,防 治,1、氨茶碱:负荷量46mg/kg,静脉滴注,12h后 给维持量每次2mg/kg,每天23次,疗程57d。缺点: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多,有烦躁、心动过速、惊 厥、胃肠道出血、喂养不耐受、尿量过多、脱水及高血 糖。2、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

15、20mg/kg,24h后给维持量 5mg/kg,每天1次,静滴。优点: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少,脂溶性高,透过血脑 屏障快。,呼吸暂停,药物治疗,3、纳络酮:主要用于母亲产前46h用过麻醉剂如杜冷丁者(母亲吸毒者禁用),或氨茶碱效果不理想者。剂量:0.1mg/kg,静滴,必要时46h重复使用。,呼吸暂停,药物治疗,对频繁呼吸暂停使用氨茶碱无效或吸入氧浓度0.5时,PaO2仍小于6.65kPa(50mmHg),PaCO2大于7.98kPa(60mmHg)者,应采用CPAP,仍无效则改用IPPV,进行血气监护。,呼吸暂停,呼吸机治疗,是导致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率增高的最重要原因,主要问题是肺组织不成熟和

16、肺泡腔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宫缩乏力、剖宫产出生、母亲前置胎盘、男性、多胎第二产或之后出生、围生期窒息等因素为其高危因素。,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 生后23小时后发病,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一般氧疗不能缓解。X线表现和分级 网点状阴影,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辅助通气是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 通常使用的通气模式为IPPV+PEEP,参数根据病情和血气结果来调整。机械通气救治了多数呼吸衰竭的早产儿,但也带来了急性肺损伤、CLD、甚至IVH等严重并发症,使用中应注意呼吸参数的调节。,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可减少患

17、儿死亡率目前国内常用的是固尔苏气管内滴入。有条件者可预防用药。应用时机: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应立即给药,不必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才给药。剂量:100mg/kg.次,给药次数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可考虑重复给药。途径:气管内给药。PS+CPAP方法:先给PS,再用CPAP维持。“INSURE”技术“气管插管-PS-拔管后鼻塞 CPAP(Intubate Surfactant Extubate to CPAP)”重复给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需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kPa(8cmH2O)可考虑重复给药。有些重症病例需给23次。,呼吸窘迫综合

18、征(NRDS),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差,因此无论是出生早期(围产期)还是以后几周均有感染的高危性。胎儿出生前或出生期间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羊膜早破、羊水浑浊、胎心增快或母亲疾病表现如发热等。住院期间早产儿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因此对于感染高危儿抗生素使用和控制院内感染,让他们安全渡过感染关是十分重要的。,感染关,感染问题,NICU要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此点不能用抗生素预防来代替。1.空气:空气净化机和增湿机,减少空气中细菌和尘埃,保证室内60%湿度;紫外线照射,每天一次,每次30分1小时;0.2%过氧乙酸溶液每3小时喷雾一次,同时每日用0.5%过氧乙酸拖地四次。2.物

19、品消毒:VLBWI所用的奶瓶、奶嘴、餐巾、被服等物品均应高压消毒后才使用,每日监护仪导线用75%酒精擦拭一遍。,消毒隔离,3.温箱:每天用25%巴氏液擦洗温箱内外一次,每周彻底消毒一次,紫外线照射30分钟。水箱内的无菌蒸馏水或消毒湿毛巾应每日更换一次。4.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尤其他们的手常常是造成新生儿室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所以医务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及咽拭子细菌培养,每月进行一次手拭子细菌培养。检查病人前应剪指甲、刷手,消毒剂洗手或0.5%络合碘溶液消毒。,消毒隔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免疫支持治疗 每周静丙静滴一次,每次剂量400mgkg,以提高免疫力。,感染关,感染问题,VLBWI或32周早

20、产儿,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反射不协调或不能耐受胃肠喂养,不当喂养可致误吸、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危及其生命。营养支持对于VLBWI的存活及正常生长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LBWI早期营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早期的喂养实践不仅影响他们近期健康,而且对远期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因而,为了VLBWI将来的健康成长及生存质量,必须重视VLBWI的早期营养支持。,喂养关 营养问题,肠道喂养:尽管VLBWI的消化道功能不完善,也应早期采用微量肠道喂养。部分肠外营养:为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热量,采用部分肠外营养(PPN)补充肠内营养的不足。患儿奶量逐渐增加时,及时调整PP

21、N配方,静脉输液量逐渐减少,当热量达到100kcal(kgd),奶量达到140ml(kgd)时,可以停止静脉营养。全肠外营养:当患儿不能完全肠内营养时,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营养支持方式 选择原则,1.喂养方式:(1)奶头喂养:一般适用于胎龄33周,吞咽与呼吸动作协调,呼吸频率60次分的婴儿。(2)管饲喂养:适用于胎龄32周,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反射不协调的小婴儿。管饲喂养分为持续喂养和间断喂养两种方法,研究认为1250g者可耐受间断喂养,持续喂养对其并无明显优越性。目前研究还认为非营养吸吮可使胃肠激素分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增长快,对于单纯管饲喂养者最好辅以非营养吸吮。,肠道喂养,.微量

22、肠道喂养:是指在出生后早期以1020ml/kg.d的奶量进行喂养的方法。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有动物实验表明,完全肠外营养的小鼠禁食3天就会出现肠粘膜萎缩、肠绒毛变平以及乳糖酶发育受阻。早期微量喂养的优点:增加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提高胃肠道粘膜酶的分泌及活性。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促进胃肠功能及代谢的成熟,从而尽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的粪便中的排泄,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量及方法:生后24h内开始,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持续数日至2周。出生体重1000克:0.5ml q6h0.5ml q4h1ml q4h2

23、ml q4h 出生体重10001500克:1ml q6h1ml q4h2ml q4h3ml q4h 出生体重1500克:2ml q4h3ml q4h4ml q4h6ml q4h,肠道喂养,.非营养性吸吮(NNS):早产儿在管饲法喂养期间应用。在管饲喂养前、喂养过程中或喂养后,使早产儿有机会用一个橡皮奶头吸吮,可起到:促进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的成熟;促进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早产儿的生理行为。营养性吸吮为患儿提供营养,而非营养吸吮可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肠道喂养,2.开奶时间: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近年来一致认为应尽早开奶,不靠单一静脉营养是提高低出生体重儿成活质量的可靠保证。一般32周以上者

24、可生后26小时开奶。小早产儿应出生12小时后,多数4872小时,极小早产儿更晚。对于出生时有窒息、患NRDS的宜延迟开奶,延迟时间依患儿耐受情况而定,可允许范围37天,然后可先试喂5%糖水或白开水,无异常后用1:1稀奶,观察有无呕吐、腹胀,35天左右过渡至全奶喂养。,肠道喂养,3.奶方及喂养量:VLBWI胃肠功能及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不适合用牛奶喂养,最好用母乳喂养,母乳+母乳强化剂应为首选。母乳强化剂:用于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强化母乳,补充不足。母乳强化剂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确保满足早产儿的预期的营养需求。添加时间:当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100ml/kg.d的母乳喂养之后。早产儿配方奶

25、:如无母乳,可选择低出生体重儿配方奶。用于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早产儿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优点,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适当提高热量,使配制的蛋白、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早产儿配方奶常常持续用到体重达2kg或出院时,然后改用足月配方奶。,肠道喂养,4喂养耐受性的监测(1)观察胃残余奶量:胃管喂养的婴儿每次喂养前抽取胃中残余奶液,正常为02mlkg或不超过摄入量的14。超过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2)观察腹胀及排便情况:开始喂养或增加奶量时应观察腹胀现象,测定腹围(注意固定测量部位和时间),如腹围增加1.5cm或腹胀且有张力时应减量或停喂一次,并查找原因。如胎便排出延迟或

26、大便不畅应予谨慎灌肠帮助排便。胃残留量和腹围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观察喂养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呕吐,腹胀、便血、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十二指肠穿孔等。5喂养效果评价:体重增长是最客观的指标,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计算是以每日每公斤增长的克数为标准的,小于37周的早产儿每日平均增长1530g为最佳效果。,肠道喂养,VLBWI出生后即给以输注5%10%葡萄糖60ml(kgd),以避免低血糖发生,葡萄糖输注速度为48mg(kgh)。生后即可开始静脉营养 单瓶输注脂肪乳剂和氨基酸不符合VLBWI的生理状况,易产生高脂血症及高氨血症。输注“全合一”营养液(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水乐维他、维他利

27、匹特、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更为合理。全合一营养液的计算 可根据患儿当日所需热卡及液量计算。根据双能源系统理论,患儿全日所需热量应由葡萄糖及脂肪乳供给,其中葡萄糖供能6070%,脂肪乳供能3040%。计算方法为氨基酸量从1.0gkg.d起,每天增加0.5g/kg.d,逐渐增加到3.03.5gkg.d;脂肪乳量从0.5g/kg.d开始,每天增加0.5g/kg.d,至2.0g/kg.d。全合一营养液应以输液泵均匀缓慢在1620h内输入。,肠外营养,(1)临床监测:可进行简易脂肪廓清试验检查有无脂肪超负荷。方法:输注全合一营养液6小时后,取1ml血,立即离心,观察上清液是否为乳白色,阳性提示脂肪用量过大

28、。注意使用TPN后有无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等。(2)营养指标监测:监测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定期检查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糖、尿素氮、肝功能、骨碱性磷酸酶、血脂。,肠外营养 监测,是新生儿一种严重、需要急救治疗的疾病,病死率1050%。病因:早产儿多发生在极低体重儿,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肠管缺血缺氧(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休克、动脉导管未闭等)、“潜水反射学说”、肠道细菌感染、免疫功能缺陷及高渗食物喂养等因素有关。喂养不当包括奶方浓度过高、奶量增加过快过多、高渗药物喂养(消炎痛、VitE等)等,对早产儿应尤为注意避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防治

29、,“潜水反射学说”这是一种假设。这种反射存在于水生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豹中,在新生儿中也起作用。在缺氧时引起血液分流,即血液从内脏分流至重要器官,结果使小肠局部缺血,诱发一系列的病理机制而造成肠道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防治,本病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的主要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给予有效抗生素。禁食期间须用肠外营养维持热量需要,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或补充蛋白,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外科问题。不少病例经过上述处理情况逐渐改善直至痊愈。临床观察发现25%50%的病例需手术治疗,特别是存在高危因素者更应积极外科处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防治

30、,1、禁食:对可能发生NEC的患儿可先禁食12d,观察病情发展;对确诊的患儿,症状轻者禁食3 5d,重者禁食7 10d;同时胃肠减压。待腹胀、呕吐消失、肠鸣音恢复、食欲恢复,才可开始喂奶。2、奶的选择:首选新鲜母乳,或用早产儿配方奶。从少量开始(3 5ml/次),逐渐缓慢加量。加奶后如症状复发,需再次禁食。3、肠外营养:禁食期间营养和液体主要从肠外营养液补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措施,4、防治感染: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抗生素,在未报告前可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5、改善循环功能:扩容、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NEC患儿常发生休克,休克原因多为感染性、低血容量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6、外科治疗

3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动态跟踪腹部X线摄片表现,并与小儿外科医师密切联系,严密观察病情发展。肠穿孔和严重肠坏死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坏死和穿孔的肠段。,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措施,早产儿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胎龄和出生体重越小发生率越高,胃食管反流常伴有吸入和呼吸暂停,需及时诊断和防治。主要治疗措施有:1、体位:喂奶速度要缓慢,喂奶后多抱一会,头部和上身抬高30度,右侧卧位。2、药物:吗叮啉、小剂量红霉素、西米替丁。,胃食管反流 防治,VLBWI血脑屏障尚不健全,即使在生理性黄疸值情况下有时也可引起核黄疸发生,因此应注意VLBWI黄疸的出现,放宽光疗指征,不等黄疸明显便进行预防性光疗,每天照射812

32、小时。积极降低血清胆红素,予白蛋白1gkg。碱化血液,静滴5%碳酸氢钠35mlkg。,黄疸关 预防核黄疸,VLBWI生理性贫血出现时间早,较足月儿重,且持续时间长。慢性贫血常发生在生后23周。治疗措施:1、减少医源性失血。尽量减少抽血量,每天记录取血量,积极推广微量血或经皮检查方法。2、药物治疗: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早产儿贫血方面已有成功的报道,250iu/kg.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46周。3、补充VitE、VitC、叶酸、铁剂。,贫血关 贫血问题,4、输血:(1)急性贫血,如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0%或出现休克表现,应及时输血。(2)慢性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809

33、0g/L,并出现以下情况者需输血:胎龄小于30周、安静时呼吸增快50次/分、心率加快160次/min、进食易疲劳、呼吸暂停、每日体重增加25g、血乳酸1.8mmol/L。(3)品种及量:浓缩红细胞,每次1015ml/kg。,早产儿PDA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胎龄较小者。如PDA分流量较大可发生心功能不全,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心率160次/min、肝肿大,心前区出现收缩期或舒张期连续杂音,超声检查确定诊断。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PDA应给予治疗。,动脉导管开放(PDA)治疗,1、限制液体量:80100ml/kg.d。2、消炎痛:日龄07d者首剂0.2mg/kg,第2、3剂0.1mg/kg,每

34、剂间隔1224h,大于7d者三次剂量均为0.2mg/kg。一般静滴,口服或栓剂灌肠。日龄小于7d者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尿量减少、出血倾向、黄疸加重、血钠降低、血钾升高等。,动脉导管开放(PDA)治疗,3、布洛芬:首剂10mg/kg,第2、3剂5mg/kg.次,每剂间隔时间24h,静滴或口服。布洛芬对肾脏的副作用较消炎痛少。4、手术治疗:若药物使用2个疗程还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并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时,可考虑手术结扎。,动脉导管开放(PDA)治疗,低血糖症:概念:不论胎龄和出生体重,凡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早产儿出生后应常规监测血糖,每天34次,直到血糖稳

35、定。早产儿反复发生低血糖易导致脑损伤,应积极防治。,保持血糖稳定,1、早期喂养:生后1h开始喂5%葡萄糖,生后 23h开始喂奶。2、静滴葡萄糖: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不论有无症状,应给10%葡萄糖68mg/kg.min静滴;如血糖低于1.7mmol/L(30mg/dl)应给10%葡萄糖810mg/kg.min静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对反复发生或顽固性低血糖症,应积极查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保持血糖稳定 低血糖防治,高血糖症:概念:血糖超过7mmol/L(125mg/dl)为高血糖症。病因:静脉给葡萄糖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应激性高血糖症;药物性高血糖症。表现:尿糖、渗透

36、性利尿,甚至发生脱水,为高渗性脱水,出现烦躁不安,而脱水症状不明显。,保持血糖稳定,1、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葡萄糖输注量和速度。2、控制葡萄糖滴入速度:稀释药物用5%葡萄糖。3、应用胰岛素:如血糖持续超过15mmol/L(270mg/dl),其他治疗方法未奏效时,可应用胰岛素,开始剂量每小时0.1U/kg,静滴维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节剂量。,保持血糖稳定 高血糖防治,出院标准,1、自己吸吮进奶;2、一般室温中体温稳定;3、体重以每天1030g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已达2000g以上;4、近期内无呼吸暂停及心动过缓发作并已停止用药及吸氧一段时期,可考虑出院。,出院后医嘱,1、出院后应对其做定期随访,估价早产儿的发育状况;2、生后4周或矫正胎龄至3234周时进行眼科筛查。,Thanks!,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