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4).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50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得体会(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得体会(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得体会(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4).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得体会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 图书馆 肖兴茂 作风建设经常讲,不能说没有效果,但不得不承认,问题也不少,有些不良作风,在一定时期还表现很严重。要不然,为什么老是强调作风问题?在作风建设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整顿、放松、反弹、严重,再整顿、再放松、再反弹、再严重”,这样反复循环。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教育抓得不紧,制度不健全,监督约束不严,等等。还有一个原因值得注意,就是在作风建设、作风养成上,“大而化之”的现象较为普遍,把作风问题抽象化空洞化,没有落在细处实处。把本来很具体很实在的事情,搞得很抽象很空洞,确实需要一点“功夫”,但不是一种好作风。不从细处实处养成良好作风,所谓“作风建设”只会是

2、一句空话。 “作风问题”是一个很具体很实在的问题,一点不抽象。所谓作风,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稳定、一贯性的特征。就是说,作风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部行为表现,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具体行为中,一个人说什么、怎么说,做什么、怎样做,一言一行,一听一看,就能观察到他的作风。人的生活工作行为,是由很多细节构成的,作风就表现在这些细节上。这几年流行一种说法,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在作风问题上,也可以说“细节决定作风”、“细节体现作风”。 说一个人有良好的作风,凭什么来判断?人们往往喜欢用一些“大而化之”的抽象话语来评价,党性强,立场坚定,政治敏锐,等等,而忽视行为细节,忽视一言一

3、行的表现。比如,思想作风,“实事求是”怎样表现?如果经常不说真话、不做实事,而是经常弄虚作假、言不由衷,哪里来的良好思想作风?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谁都知道,其意义人人会讲,可实际学风状况怎样呢?经常不看书、不读报,培训学习不认真,谈不上什么好学风,更不要去讲什么理论联系实际。今天迟到,明天早退,后天上班不在岗,不可能有什么良好的纪律作风。做工作,这件事做不好,那件事出纰漏,经常出问题惹麻烦,不可能有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廉洁自律,等等,这些良好的作风,不是讲讲意义和道理就能树立的,而应该表现在生活工作的细节上,表现在一言一行中。 作风建设中,“大而化

4、之”的抽象化表现有哪些? 一是“意义讲得多,措施不具体”。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充分认识意义,这是对的。但如果只停留在认识意义上,把意义说的多么重要,没有具体措施,效果不会好。大家都知道作风问题的意义,从理论上宏观上,可以讲到“亡党亡国”的高度,但不采取具体扎实的措施,不从生活工作行为的细处实处来养成良好作风,有什么意义呢? 二是“原则讲得多,规范不严格”。作风建设,不仅要提出理论原则,更要把理论原则转化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作风表现在具体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作风,既要加强教育,增强自觉性,更要用严格的规范来约束行为。没有严格的行为规范,难以养成良好作风。法律约束,制度约束,纪律约束,其意义就在于用严格

5、的行为规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作风。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三是“要求讲得严,实际放得宽”。在作风建设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要求上,“坚决”、“必须”、“应该”,“决不准”、“决不允许”、“严格禁止”,讲得很严厉。但在实际中却放得很宽,制度可遵循可不遵循,纪律可严肃可不严肃,必须做的事情不做也无所谓,不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也无所谓。特别是对一些严重的不良作风表现,不严肃批评和处理,听之任之。群众把这种现象叫做“敲簸箕吓麻雀”,一次两次有点作用,时间长了就没什么作用了。 四是“表态很端正,行为看不见”。道理上,作风建设的意义,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大家

6、都会讲,体会写得好,发言很深刻,表态很端正,而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做的是另一套。我们经常讲要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而实际上这种作风表现很普遍。有些人理论上一套一套的,实际行为表现上一点影子都不见。 五是“要求别人多,自己做得少”。要求别人做这样、做那样,自己却不想做或做不到。人非完人,不管什么人,在作风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当然应该指出,但首先要反省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作风建设,贵在自觉,从我做起。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不到、不想做的,最好不要去说别人,否则,反而会引起人家的逆反心理。 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得作风问题抽象化空

7、洞化,意义、原则、要求,人人都知道,也很会讲,但良好作风很少表现在生活工作的细处实处。 如何把作风建设落在细处实处?如何养成良好作风?还是两句老话,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关键在于,要这把两句话落在实处,不要又把这两句话搞成空洞抽象的口号。学习教育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严肃学习纪律,严格考核学习效果。在学习教育上要坚持必要的“灌输”,必须学、应该学的东西,就是要灌输,即使有人不想学、不想听,也要让他学、让他听。用制度养成良好作风,是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作风表现在行为细节上,而在行为细节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就是行为习惯,可以说,坏习惯就是坏作风,好习惯就是好作风。在经常性、规范化的行为活动中,经过

8、反复强化,人们会形成一套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规则,这就是行为习惯。用制度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制度的要求、规定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规则,能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作风。当然,制度本身要科学、严密,执行制度要严格,违反制度的行为要纠正。好制度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好作风。道理就这么简单,当然做起来不简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续的努力。 最后,在作风建设中,还应注意一种现象,就是“用不良作风搞作风建设”,或者叫做“用不良作风反对不良作风”。形式主义是不良作风,可是我们看到,存在着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做法。官僚主义是不良作风,我们也看到,存在着用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现象。“假、大、空”是不良作风,同样存在用“假、大、空”对付“假、大、空”的现象。“文山会海”大家都很头疼,都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讲了多少年,实际上又搞成用“文山会海”克服“文山会海”,结果搞得大家更头疼。这些现象并不少见。作风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用优良作风克服不良作风,作风建设才能取得好效果,良好作风才能培养、树立起来。否则,用不良作风反对不良作风,只会在作风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作风不会越来越好,只会越来越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