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579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模块复习资料总结单选 5*3=15 名词2*5=10 简答2*15=30 论述1*20=20 材料1*25=25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一章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 接受学习:以定论的形式把学习材料呈现给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学习材料的掌握。 有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 第二章 动机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归因理论: 最早由海德提出,后来经维纳发展完善。一个人在完成一项重要活动后,会对活动的结果找寻原因,分析诸如努力程度、能力、任务难度、运气、

2、身心状况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不同人会有着不同的归因,也会对以上影响因素有着不同的认识。维纳把上述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稳定性、可控性与因素源。 稳定性 稳定 能 力 努 力 任务难度 运 气 身心状况 其它因素 不稳定 因素源 内部 外部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维纳认为,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因于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1 当归因对象是自己时,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会充满自信。归因于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则产生惊异的感觉。若把失败的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会感到内疚。归因于不可控

3、的原因,则会感到无奈。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建立合理目标,教师以身作则 2.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受教育者对榜样的认知度,即受教育者对榜样的行为表现及这种行为的背景材料的认识程度; (2)理解度,指受教育者对榜样人物及其行为活动的心理体现的认识程度; (3)认同度,指受教育者确认榜样及其行为中所内含精神内容的正确性、崇高性及对自己具有的功利意义的认识程度 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 各种课外活动小组

4、、兴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5.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6.合理组织竞赛为了保证竞赛对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产生积极作用,应注意: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适量指导教育与合作 2 7.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表扬应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批评中又应该带有鼓励。 对于学习较差而且又很自卑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扬他某一方面的特长来带动其学习其他学科的积极性,在他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要考虑学生受表扬与受批评的历史。 (每一条适当展开) 第三章 认知上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

5、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优化教学环境。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3.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4. 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2. 培养间接兴趣。3.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4. 加强意志锻炼。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识记效果 1.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

6、目的和任务 2. 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 3. 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识记方法 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3 1.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及时和系统的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 2. 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 尝试回忆法的应用 4. 复习方法多样化 利用记忆线索提高记忆效果 1. 层次组织 2. 学习情境 3. 主体的姿势 第四章 认知下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经常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或社会生活,让新景象、新事物、新生活不断刺激他们的头脑,激起他们了解大自然、认识社会的欲望,从而产生创造的动机。(3)尊重学

7、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各种解答,避免立即评论、否定或讥讽,以免挫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羞辱或内疚心。(4)适当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和发现,去掌握知识和原理。 (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不仅要使学生的思维敏捷,在量上发散出许多项目,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 (三)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虽不像逻辑思维那样有着明确的思维过程,但它往往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成为创造和发明的先导。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各种创造活动

8、的重要条件,不仅科学技术的发明和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想象,就是学生的学习也需要想象。 (五)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 创造力不仅与认知因素有关,而且与个性因素也密切相关。教师要端正学生观,4 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教师应抓住课堂内外的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又译智力激励法,是指通过一种特殊的会议形式,使参加人员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为解决问题提供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的创造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发明的 实施原则:(1)不得批评原则。(2)自由畅想原则。(3)以量求质原则。(4)

9、综合改善原则。 再造想象:依据言语的描述或非言语的描绘(如图解、图样),在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所形成的新形象具有新颖、独创、奇特的特点。 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培养学生想象力,首先是要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增加他们的知识经验。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只有能够对己有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以各种奇妙的方式把表象重新组合成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才能说学生是在进行想象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进行想象的力量源泉之一。有了高尚、热烈的情感,才能调动全部的力量,插上想象的翅膀,创

10、造出新的形象。 (四)激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突发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在灵感状态下,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特别高涨。 第五章 迁移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影响学习迁移因素: 5 学习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1、主观因素 第一,学习者的智力水平。第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 第三,学习者的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 第一,学习材料的性质。第二,教师的指导。 第三,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这类

11、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提高教材概括与理解成效的方法: 1. 明确概括的目的方向性 2.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3.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4. 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 5. 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 6. 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组织 7.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八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法的总和。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

12、则: 1、主体性原则 6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的监控 6、个人效能感原则 儿童发展复习范围 第一章 心理发展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物质环境或经济状况,家庭心理氛围、父母教养方式,其他影响因素。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体验。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由于青少年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

13、的不平衡性。 反抗性与依赖性 闭锁性与开放性 勇敢与怯懦 高傲与自卑 否定童年和眷恋童年 3、心理上逐渐做好了进入成熟而稳定的成人阶段的各方面准备 第二章 生理特征与性心理 外形变化身高,第二性征 7 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学习而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及自我认知。 性心理:是人类个体伴随着性生理发育而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心理现象,这些现象主要 指性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性观念、性情感以及性适应。 如何看待、疏导中学生的早恋行为: 对早恋持一种正确的态度。 首先,对中学生的早恋围追堵截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绝对禁止和严厉干预,也不提倡和鼓励。 其次

14、,教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尊重、理解宽容学生。 正面引导。 第一、进行性生理、性心理育。第二、进行爱情教育。第三、创设男女学生正常交往的环境,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第二章 情绪情感 情绪状态的分类: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与教育: 情绪的两极性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 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 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心境的变化 1. 烦恼突然增多。不知道以何种形象出现于公众面前。 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 不知道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 2. 孤独。 3. 压抑

15、。 情绪教育就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 第一、体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第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三、以合宜的方式纾解情绪。 第三章 人格发展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8 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婴儿期: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期: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3、学龄初期:主动性对内疚 4、学龄期: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7、成年期:繁衍对停滞 8、成熟期:自我整合对失望 四种气质类型的典

16、型特点 多血质 多血质的学生,有朝气、活泼灵敏、爱交际、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思维灵活,但也有情绪变化无常、粗枝大叶、轻浮不稳重的一面。其显著的特点是: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条件,在良好的教育下,多血质的人可以培养出高度的集体主义情感,对学习、劳动、社会生活积极主动的态度。在不良教育下,可能表现出轻率、疏忽大意、散漫以及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等不良行为和态度。 胆汁质 胆汁质的学生开朗直率、反应敏捷、精力旺盛,但简单冲动,粗心急躁。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开朗热情,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易感情用事。其显著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在正确的教育下,他

17、们能具备坚强的毅力、主动性、热情和独创精神。不良环境影响下,他们可能出现缺乏自制、急躁、易激动等不良品质。 粘液质 粘液质的学生,安静、沉着、稳重踏实、善于自制,但行动缓慢、比较固执、不灵活,态度持重但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这种人容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的精神,但也可能发展为萎靡、迟钝、消极、怠惰等不良品质。其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在正确教育条件下,粘液质的人容易形成勤勉、实事求是、坚毅等特性,在不良影响下,则可能发展成为萎靡、消极、怠惰以至对人甚至对己都漠不关心、冷淡顽固等不良品质。 抑郁质 抑郁质的学生观察细致、感情细腻,但怯懦多疑、行为孤僻,有较强的敏感性,具有内倾性

18、,容易体察到一般人不易觉察的事件,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这种类型的学生在顺利环境下,在友爱的集体里,可以表现出温顺、委婉、细致、坚定、能克服困难、富有同情心等优良品质。在不利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伤感、沮丧、深沉、优柔寡断。 气质:气质是由许多心理活动的特性交织而成的,反映了人在心理活动及行为上各种动力性特征。 性格: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9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涨期,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 1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 2自我开始分化 中学生将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中学生将自我分化为现实我和

19、理想我。 3.自尊心高度发展 4自我评价趋于成熟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强、自我评价逐渐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自我评价已从表面特点向内心品质方面的评价转化。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对于个体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有下列影响因素。 遗传与生理的影响 遗传和生理因素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自然前提,为人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 环境的影响 1.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人格的影响 家庭的不同环境、氛围,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甚至于家庭结构的完整与否,父母的观念、思想、职业、人格、文化水平,父母对子女的态度,都会对个体特别是早期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影响。 2.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

20、学生人格的形成。,学生所在班级和学校的班风、校风,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人格特点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 3.文化与社会风气对人格的影响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这些都对个体的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人的人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 4.自然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个体。外在环境因素对人格形成起着重要影响,但内因决定外因,任何环境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活动、自我意识才能发生作用

2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范围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各种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心理内容与客观现实和谐统一、10 人格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2. 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3. 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4. 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5. 和谐的人际关系 6. 较强的适应能力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鉴别和区分: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和谐者 心理不健康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心理异常 神经症,癔症,性心理异常,人格障碍,精神病等

22、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比如刚入学的学生,短时间内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想家、不接近同学等问题即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问题会慢慢消失。 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如上高一的16岁男孩小朱从小学习就很上进,上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对他的学习也充满了期望。小朱以年级第十的优异入学成绩考入本地一所重点高中。在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小朱发挥失误,成绩降到年级一百多名。小朱对自己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父

23、母、对不起老师,也觉得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因一个月来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听讲、睡觉不踏实并伴有噩梦而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小朱同学的问题即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11 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 1、学习中问题 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能力的缺陷,出现学习困难。 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信心不足、厌学情绪。 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学习目地不明确、学习动力的不足。 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 2、人际关系障碍 人际关系有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交往等。 3、自我意识偏颇 自卑、自负、自我中心,孤独、妒忌、懦弱等对自己不正确的认识都属于自我意识问题。 4、行为障碍

24、 不良动作习惯 退缩性行为 厌学 、退学、欺瞒、倦怠等。 攻击性行为 破坏、攻击、斗殴,甚至犯罪。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是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特殊行为问题 如追星、 耍酷、爱慕虚荣、迷恋游戏等等。 5、青春期问题 青春期闭锁心理。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期两性问题 6、挫折适应问题 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12 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的技

25、术方法: 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所创立。它内容庞杂,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理论、性欲理论及精神防御理论等方面。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代表人物,巴普洛夫、桑代克 求助者中心疗法 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代表人物罗杰斯。主要观点: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其基本条件。 理性情绪疗法 由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利斯创立,主要观点: 1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不合理、不符合逻

26、辑的信念。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与合理的信念时,其焦虑与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2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3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部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凡此种种,都易使人对挫折与精神困扰做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反应。 3“ABC理论”:在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

27、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的作用。 4“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个人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13 第二章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功利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是

28、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研究: 安德森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排成序列。在这一序列中,有代表性的个性品质有三类:排在整个序列最前面的是高度受人喜欢的品质,位于序列中间的是介于积极与消极之间的中性品质及排在序列末尾的是高度令人厌恶的品质。 第三章 不良情绪调控 焦虑情绪的辅导: 通常来说,焦虑具有如下一些症状: 1、生理状态异常。2、紧张与过分警惕。3、运动性不安。 系统脱敏法: 通过三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根据焦虑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焦虑梯度

29、表 第二步,放松训练 第三步,逐级配对脱敏 自卑感的辅导: 当学生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感到无法应付,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而使情绪低落,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赖性强。 2、处理事物优柔寡断。 3、经常愁眉不展。 4、遇到问题时怨天尤人。 在学校中,中学生会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济条件差、社交能力弱、人际关系不佳,直至外貌不佳等原因都会产生自卑心理 14 1、自卑感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2、过分关注自己生理上的某些不足。 3、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 4、对自己的性格与气质消极评价。 自卑感的辅导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卑心理 2、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 3、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 4、指导中学生自己尝试克服自卑感。 作业法 补偿法 领悟法 自我暗示法 如何帮助指导学生调控不良情绪 学会自我调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改变自己不良情绪的有效办法。1、渲泄法 2、语言暗示法 3、自然陶冶法 4、交流倾诉法 5、自我激励法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