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1733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审定部编)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 4 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 22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会写 40 个字,正确读写 30 个词,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222,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三月桃花水习作,12,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 6 个生字,会写“宿、徐”等 14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2.理解诗词大意,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 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 课时,第 1 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认识“徐、篱、疏”3 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4、,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2)师指名读;生齐读。,(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

5、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学习“宿、徐”。,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4)解析题目意思。,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 2 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生交流。,示例 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示例 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

6、姓徐的老人)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5.指导读诗题。,(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2)生自由

7、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5)引导理解“径”。,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预设:小路。,师

8、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板块三 吟吟诵诵,渐入意境,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课件出示:,()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1)生诵读诗句。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

9、(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2)生交流。,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2)师指名读。,(3)正确划分节奏。(出示课件)(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4.想象诗的意境。,(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示例:稀疏的篱笆

10、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3)创设情境朗读。,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配乐读诗。,师: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课件播放古筝曲),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

11、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板块四 创编故事,默写古诗,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1)师引导:虽然这首诗只有 28 个字,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课件出示:,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在与他捉迷藏。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一边

12、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只见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他在菜花丛旁站了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3)生评议。2.默写古诗。,(1)师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这样美好的画面诗人仅仅用了,28 个字就描,绘出来了。赶快把这首古诗默写下来吧!,(2)生自由默写。,(3)师展示生默写的古诗,集体评议

13、。3.课堂小结。,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诗的意境。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开展下节课的教学。,?板书设计,第 2 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时目标,1.认识“杂”字,会写“杂、稀”等 4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

14、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检查复习。,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指导书写。,师范写“杂”字,学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了解题意。,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

15、意思是什么?,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生齐读诗题。,2.简介诗人。,(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3)生自由读简介。,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稀 蜻 蜓,(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

16、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4)检查课文预习。,课件出示全诗。,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5.指导读出节奏。,(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2)师

17、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3)师生合作朗读。,(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

18、、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3)指名交流。,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示例 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示例 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4)理解“菜花稀”。,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

19、稀”。,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2)师指名读。,(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引导想象画面朗读。,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 14 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

20、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配乐齐朗读。,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3)引导理解“无人过”。,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

21、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示例:侧面描写。,师小结:诗人只用了 3 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

22、的图片。,?,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5)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师生合作朗读。,(6)引导想象画面。,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1.有感

23、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3)指导背诵。,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师指名背诵。,2.课堂总结,

24、激发兴趣。,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板书设计,第 3 课时,清平乐 村居,?课时目标,1.认识“锄、剥”2 个生字,会写“茅、檐”等 6 个字。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 村居。,?教学过程,板块一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课前游戏

25、,温故知新。,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板书:清平乐 村居。,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

26、“yu”。(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书:题),指导朗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齐读课题),(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课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板块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

27、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翁”的韵母是“e”。(2)识记字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檐、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3.检查课文朗读。,(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

28、确地读一读?(2)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名读),(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生交流讨论。,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5)男女生合作读词

29、。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3)指导朗读。,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小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

30、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出示课件),生齐读。(相机板书:简笔画溪声),师引导: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相机板书:茅屋青青草),指导朗读。,师指导: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想到了什么?多一个字,画面是不

31、是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引导想象: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生自由想象、交流。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开想象。,师小结: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师引导: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出示图片),生交流。,示例 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莲蓬人),(板书:剥,a.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

32、你的喜爱之情。,b.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设:卧),c.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d.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样子),示例 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a.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b.体会人物品质。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

33、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c.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示例 3: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a.师引导: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b.示例: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c.理解“相媚好”。,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d.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讶。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

34、。哪个词语表明他在问?(预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谁家”两个字,要读出问的语气。(生读句子)这两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词。,(4)引导想象说话。,师引导: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课件出示:,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同桌练习说话。,师指名交流。,(5)引导体会情感。,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姑娘,一晃就是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高

35、兴呐。这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这就是“相媚好”。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词。(板书:相媚好情)3.提炼词眼,沉醉词境。,(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示例:“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味词中深意。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生练习写片段。,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3)指导朗

36、读。,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预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景中。,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预设:幸福温馨,富有人情味),【设计意图】此板块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有效地突破了学词的重难点。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

37、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板块四 拓展背景,体会情感,1.师过渡: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之后,你会深有感悟。(出示课件),2.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1)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出,示课件),(2)生自由读;师指名读。,3.课堂总结: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

38、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文学的艺术魅力。,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词人的不同词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恬静、和谐,领悟到词的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在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1.把握诗词特点,教学各有“侧重

39、点”。,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主要抓住重点短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等方式,通过学生学习体验的活动,把古诗意境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田园的美丽、恬静,感受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我从画面入手,引导学生走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三首诗词的教学“侧重点”虽各不相同,但我准确落实,避免了教学中的雷同的模式,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2.把握课文特色,信息支持有“突破点”。,课上我借助课件中的精美图片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结合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建立朗读

40、的初步感知;而后通过关键词语和课件出示的信息资料,逐渐深化实际语言感悟,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对话。,2 乡下人家,授课,2 课时,课题,乡下人家,课型 讲读课文,时间,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 10 个字,会写“构、饰、蹲”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教学目标,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

41、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第一课时,1.会认“构、冠”等 10 个字,会写“构、饰、蹲”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教学目标,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3.自读感悟,品味乡村美景,受到美的熏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以课文插图导入,创设出安静、悠闲、和谐的美,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2.看完

42、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乡下人家”。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预设 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预设 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导入 儿。,()分钟,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 陈英儒,自 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号醉云楼主,广东 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 感受真情。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去美,定居 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

43、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 乡下人家 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4】:会认字:构 冠 朴 素 率 倘 附 捣 绘 谐(1)生字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等。,其中“冠”在这儿读一声,组词“鸡冠花”,还有,一个读音“g un”,组词为“冠军”。,(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 5:生字田字格课,件】:,新课教学,会写字:

44、构 饰 蹲 凤 序 例 率 觅 耸踏 倘 绘 谐 寄 眠,(,)分钟,准字音:,读准平舌音“耸”,翘舌音“饰、率”,边音“例”等。,写指导:【出示课件 6】,“构 饰 蹲 例 踏 倘 绘 谐 眠”为左窄右宽的字,“觅、耸、寄”为上窄下宽的字;“凤、序”是半包围的字。,“蹲”左窄右宽,右下面的“寸”的一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率”中间的部分笔画较多,注意从左到右写,第八笔是撇,第九笔点,下面的一横写长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3)词语理解【出示课件 7-8】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时令:季节、节令。,朴素:质朴;无文彩;俭仆

45、,不奢侈。独特: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照例:照样;遵照常例。,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出示课件 9-10】,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板书: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46、 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四、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这一环节是为了,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教学生抓住中心段落,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法。,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出示课件 1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

47、特的、很吸引人的美。,4.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最后一小节,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五、课堂总结,再现课文。【出示课件 12】,1.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读吧!,)分钟,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写汉字。,p n d nzhu nsh sh n x p s t

48、n t u,()(,)()()(),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一()小河 一()浓阴,一()石狮子 一()春雨,一()风景 一()农家风光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中。,1.红梅有独特 的风格。它在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开花。(,),2.她衣着朴素,大方。(),3.她今天穿着一身晚礼服尽显出华丽 精致的美感。(),4.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和谐 社会。(),四、本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图、()图、()图、,()图、()图、()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是特点。,【答案】,一、攀 登 装 饰 顺 序 朴 素 探 头二、一(条)小河一(片)浓阴一(对)石狮子一(场)

49、春雨,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三、独特奇特华丽华美,朴素朴实,和谐 祥和,四、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独特、迷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复习导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乡村的美丽,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导入,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分钟,1.

50、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带领学生用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出两句诗,并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魅力。,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新课 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1 4】,教学 主要写的是什么。【出示课件,(,(1)汇报交流,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提炼诗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钟,第一句:门前搭架第二句:花落结瓜第三句:装饰可爱,(2)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课件 1 5】出示句,子。,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