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2009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第五章参考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修第五章参考题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遵守社会公德就要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保护环境 D.遵纪守法 3、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

2、此可见,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要 A.一心只做大事 B.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 C.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行为细节 D.有损别人利益的小事无须在意 4、在公共生活中,由于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因此约束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其中,法律是最权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 5、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集会游行示威法的 A.*依法保障原则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

3、合法进行原则 6、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王同学有关下列游行示威的表述错误的是 A.游行示威要依法进行 B.游行示威要经过主管机关许可 C.公民可以在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参加当地的游行示威活动 D.进行游行示威不得携带武器 7、某地公安机关为创收,对凡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不管行为性质及后果如何一律只罚款。该公安机关的行为违反了治安处罚法的原则 A.以事实为依据 B.公开公正 C.尊重和保障人权 D.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我国公民不适用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是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驱逐出境 9、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是 A.曝

4、光违法者照片 B.罚款 C.行政拘留 D.驱逐出境 10、下列不属于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是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环境影响评价 D.谁污染谁治理 1 11、李同学下列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慢行 B.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C.行人在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上可以随意行走 D.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12、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13、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

5、举止端庄文雅。这是良好个人品德中 A.敬业好学的表现 B.正直无私的表现 C.文明礼貌的表现 D.勇于进取的表现 14、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15、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这体现了法的 A.评价作用 B.预测作用 C.教育作用 D.制裁作用 16、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D ) A.公共领域 B.公共场所 C.公共秩序 D.公共生活 17、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爱惜和保护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物。

6、这是社会公德中( A ) A.爱护公物的要求 B.助人为乐的要求 C.文明礼貌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8、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19、与道德相比,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 B ) A.内心世界 B.外部行为 C.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 D.内心世界或外部行为 20、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类,其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是 A.道德规范 B.宗教规范 C.法律规范 D

7、.纪律规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体现了法的( B ) A.评价作用 B.预测作用 C.教育作用 D.制裁作用 22、在公共场所人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溺水、意外病痛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这体现的是社会公德中( C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爱护公物的要求 2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A.车辆驾驶人 B.行人 C.乘车人 D.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8、2、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的包括 A.王某利用黑客技术侵入国防部计算机信息系统 B.李某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 C.赵某非法侵入银行计算机系统,删改大量的客户资料 D.宋某在互联网上传播大量的淫秽音像、图片 3、根据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的,主管机关不予许可 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煽动民族分裂的 C.危害国家统一的 D.对*强制拆迁房屋不满的 4、根据游行示威法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B.不得在国宾下榻处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C.限制行

9、为能力人不得参加集会、游行、示威 D.不得利用集会游行示威进行犯罪活动 5、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6、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有多种手段。其基本手段有 A.礼仪 B.法律 C.道德 D.风俗 7、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遵纪守法以及 A.

10、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8、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要 A.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9、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方面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使人人懂法、守法,既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又不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造成侵害;另一方面规范、指导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行为,有效惩治违法行为的同时充分保障人权。该法的立法宗旨 A.维护社会秩序 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C.规范和

11、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D.保障公共安全 10、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确立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3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C.处罚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D.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11、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有 A.*依法保障原则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自由进行原则 12、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逐渐加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重点课题。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

12、要的作用。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 A.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C.保障人体健康 D.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3、环境保护法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执法、司法、守法等多个环节来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超出生态系统可以忍受的范围。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C.强化环境管理 D.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14、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都容易遇到的问题,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 A.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B.预

13、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C.保护人身安全 D.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有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16、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有 ( BCD ) A.遵守社会公德是为了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三、简答题 1、社会公德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点。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6、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四、论述题 1、试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