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 区别: 内涵不同。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
2、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 心理规律 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
3、盾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 (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 (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 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 (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 (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 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早在生命之始的胎儿期,人的发展就已
4、经开始。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发育、青年期的成熟、成年期的稳定和老年期的衰退,心理变化都在发展。 二是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且有发展的关键期。无论是总的心理发展水平还是各种心理过程或心理机能,都按一定顺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最初的感知觉、表现发展到思维,从原始的情绪和动作发展到复杂的情感和意志。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自己的关键期。 三是心理各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在心理发展中,各成分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例如,感知觉在童年期就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我意识在少年期以后才开始形成,抽象逻辑则要在青年期才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 四是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发展具有一般地规律,但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发展又表
5、现出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水平。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社会环境、教育、人的内在需要和主观努力 9 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简而言之就是吧自然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社会人。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把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简而言之,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学习者和作为一个社会参与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10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6、后习俗水平)。 道德判断发展特征: 一是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 二是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三是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四是阶段的出现去年龄有关。 11 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代表者拉斯西蒙、哈明价值观与教学 12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认为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是强化,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 13 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 青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只要是因为青年的社会未定性。人的未定性分为四个层次:生物未定性、心理未定性、精神未定性、社会未定性。 14 认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类型 认识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
7、、思维。 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外部感觉, 一、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几个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二、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伴随心理过程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即不由自主的注意某事物。 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思维的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5 皮亚杰的认知过程。 同化:就是一个学习者将所感知和学习的新东西纳入头脑中,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 顺化:就是主体调节自己内部认知结
8、构以适应特定学习情境的过程 平衡:指学习主体通过自我调节使认知从一个平衡状态转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使认知不断前进的高级思维过程。 16 由于它批判的吸收了传统心理学,尤其是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了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信息加工心理学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代表者:乔治。米勒、尼塞、西蒙、加惺等 信息加工理论的核心思想: 一、认为人不是机械的接受刺激信息和做出反应的被动体,而是有选择性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有机体。 二、人对刺激的反应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需要一连串心理的转换活动。 三、信息加工理论使用科学手段的目的不是
9、去观察,改变或者塑造人的外部行为,而是去分析认知程序和结构。 17 社会认知图式及其三个层次:社会认知图式是指经过来自社会环境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后在人脑中组织起来的认知系统。 初级层次:社会认知图式更多的依赖于一定的人际情境中个人的社会认知。 在中级层次上,认知图式较少的依赖具体的人际情境中的社会认知,而是个体经历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倾向、态度、经验。 高级层次是个体整体的人性观,价值观,思维模式。 18 韦纳的归因理论 原因的三个维度:一是原因源,有主体的内因和客体的外因;二是稳定性,三是可控性。原因源与可控性决定归因引起的情绪,稳定性加强这种情绪。 几种归因偏差:第一种是基本归因错误,第
10、二种是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第三种是常见错误是自我服务偏差 19 认知心理学 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第一是加工系统,第二是执行控制系统,第三是期望。 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理论,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分为若干环节:第一环节是注意和预期;第二环节是激活原有知识;第三环节是选择性知觉;第四环节是工作记忆,即是理解认识;第五环节是新知识的巩固与转化。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调动认知心理因素: 1注意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维持和调控好受教育者的注意力,是教育者成功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而要充分调动受教育
11、者的注意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在教学中科学运用注意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认识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都有赖于感性认识的积累。我们应充分认识感性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重视感性认识的积累。 3思想政治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和个人素质的目的。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受教育者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 认知结构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人们先期形成的认知图式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过程。 二是人们先期形成的认知图式会影响对认知
12、信息的回忆,即是影响对已编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提取过程。 三是人脑中的认知图式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知图式:一方面,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受教育者通过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图式来通化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成新知识。另一方面,功能应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引导受教育者运用认知建构中的顺应功能来改变并优化自身的认知图式。 21 布鲁纳、加涅、弗拉维 认知策略的类型: 一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策略;二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策略;三是从假设到证明的认知策略;四是从范例到通类的认识策略。 22情绪与情感 区别: 第一、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不同。情绪主要是与生理需
13、要是否得到满足联系的心理活动,情绪的产生始终与需要、机体的活动、感觉知觉相关联。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的产生主要与社会认知、理性观念及观点等相联系,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第二、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浅表性,它随情境的变迁或一时需要的出现而发生,也随情境的变迁或需要的满足而较快的减弱或消逝。而情感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基于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它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第三、情绪与情感的表现点不同。情绪表现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显性,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则显得比较深,经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或以
14、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 特点: 两极性。情绪和情感有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 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3 赫特提出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3中因素所制约。 了解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霍夫曼为代表的感情动能理论。 情绪情感的这一规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情感与认识相互制约的规律。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与认识是相互促进的。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与认识又是相互干扰的。 二是,情绪情感与意志相互制约的规律。情感激励意志,意志调控情感。 两极性情绪情感相互依存、冲突、转化的规律及其运用。 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
15、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4 思想、心理、行为的关系; 一、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是心理发展的升华;。从思想的形成来看,心理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二、心理是思想稳定的基础,思想是心理调节的中枢;从思想的发展来看,心理是思想稳定的基础,思想是心理调节的中枢。 三、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心理是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桥梁。 24 行为矫正法 行为疗法:一是系统脱敏法(沃尔帕);二是漫灌法;三是厌恶法;四是松弛法;五是生物反馈疗法。 25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又称为第三种势力 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 主要内容: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
16、人的尊重和依赖。 主要形式:一是个别谈话治疗,一般用于有心理冲突或者心理疾病的患者;二是通过“交朋友”小组进行小团体治疗,只要解决交往障碍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6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 是指作为思想教育对象即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而成的、具有独立特征、与其他人群及个人相区别的人的集合体。 群体的特征: 第一、群体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第二、群体中的成员是相互作用的 第三、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行为目标 第四、群体有一定的组织机构 第五、群体有调节行为的规范 第六、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社会特点和较高的心理相容 27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的特点 自主性、能动性、受制性、可
17、塑性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问题最早由美国梅奥提出。 正式群体的特点: 一、群体目标是具体的 二、群体的权力具有强制服从性、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等特点 三、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一般具有层级的等级特点,形成完整的权力体系 四、正式去群体的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群体规章所提供的 29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一、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常常是一种情感上的,无法明确化的东西 二、非正式群体的权力来自于组织内成员的授予,而不是上级部门的授予,其权力的实施常常不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 三、非正式群体结构一般比较松散,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人员不稳定,人员不固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30 群体心理 是指一个群体内部所独有的
18、心理倾向和态度以及这些心理状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心理体系。 群体中的个体的一般心理特点 1、群体中的个体更具有安全感。个体独处时无安全感或安全感减弱,而个体在群体状态下就有了安全感或安全感体验感增强。 2、归属感。个体在群体状态下,就有了归属感。 3、宽慰感。个体在群体状态下,宽慰感增强。 4、压力感。处在群体状态下的个体,常常感到群体的压力。 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般特征: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从众是指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下,群体成员不由自主地放弃个人主张,而与大家保持认知或行为上一致的心理行为。 服从心理指按照他人意志。群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求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社会
19、心理现象。 发展趋势:一是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二是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三是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 31 群体人际对称性互动的基本形式: 合作、竞争、冲突、调节 32 群体人际非对称性的基本形式 1、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暗示的特征:第一暗示是一种刺激,但不是任何暗示都能成为暗示,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 第二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 第三暗示不同于感染和模仿,暗示是让人接受某种观念,并按这种观念行事。 暗示分为:直接、间接、自动、反暗示。 2、模仿
20、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的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种类:先天本能的模仿和后天习得的模仿 32 感染 感染是感染者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类型:个体间的感染、文艺作品的感染和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 感染的基本条件:相似性。 33 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 1、邻近律 2、印象律 3、对等律 4、一致律、 5、互补律 6、个体特征的影响 34 集群行为 一般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无组织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 集群行为的特点: 自发性、不稳定性、无组织性、情绪性、狂热性、失范性
21、集群行为的分类:群众行为、大众行为、恐慌、) 集群行为产生的条件: 1、环境场所。有些集群行为的产生必须需要必要的场所,反过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促进人们对某种普遍刺激做出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如广场。体育馆。大厅。 2、失范。任何环境或任何场合,只要是一批人失去了必要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导致集群行为。 3、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社会控制机制减弱为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相对剥夺。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应该获得的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为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5、权力斗争。一些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策划者,常常会把集群行为作为一种政治策略。 6
22、、其他条件。如结构性压力、新旧观念的冲突、好奇心理的驱使、社会心理承受力的极限。 35 社会运动的类型: 革命运动、改革运动、抵抗运动和表意运动 36 集群行为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认识社会发展关键期集群行为上升的必然趋势 社会发展关键期的提出 社会发展关键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一是政治风险,二是经济风险,三是文化风险,四是社会风险,五是生态风险 社会发展关键期集群行为形成的各种条件: 相对剥夺感、失范、社会控制机制弱化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正确处理集群行为中的作用: 集群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集群行为产生的心理要素是从众、暗示、感染 认知趋同是集群行为发生的前提; 情绪积聚是集群行为的
23、初级阶段; 当情绪积聚到一定阶段,必须通过情绪发泄的方式得到平息;最后进入理智思考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与平息集群行为中的作用 认知矫正、情绪矫正、情绪转化与引导、唤醒理智 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集群行为中的作用 引领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明确价值取向和评价的标准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类型与对策 类型 涉外性事件、管理失当性事件、社会性事件、情绪冲动型事件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预防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二是应保护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 三是要建立和健全学生教育及管理信息系统 四是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等学生自律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机处理 一是要建立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组织。机构,使学校的组织管理力量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集群行为发生现场 二是应采取无“标的”对策及时疏散学生,减少学生密度和拥挤度 三是要掌握集群行为的领袖和群众的普遍情绪,进行协调 四是,集群行为结束后,为消除集群行为的后果,防止再度发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