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组织结构.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36513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平化组织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扁平化组织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扁平化组织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平化组织结构.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 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之一,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改变了原来层级组织结构中的企业上下级组织和领导者之间的纵向联系方式,平级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方式以及组织体与外部各方面的联系方式等。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失误,降低管理费用,扩大管理幅度。 组织扁平化产生的背景 扁平化组织结构所隐含的人性假设是 “自我实现人”。该假设认为,人除了有社会需求外,还有一种想充分表现自己能力、发挥自己潜力的欲望。基于这样的人性假设,建立较为分权的决策参与制度,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其理论基础不能够完全成立。扁平化思想产生受学习型组织的启发。

2、学习型组织是扁平的,即从最高的决策层到最低的操作层中间相隔的管理层级很少,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生产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扁平化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组织必须做出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无疑增强了组织快速反应的能力。目前,国内对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研究很少涉及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风险。扁平化组织结构有其弊端,必然会给组织带来风险。 扁平化组织结构与传统组织机构的不同 传统意义上的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源于经典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幅度”理论。管理幅度理论认为,一个管理者,由于其精力、

3、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屑人数是有限的。当企业或组织的人数确定以后,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就必须增加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当组织规模扩大而管理幅度又有其极限时,管理层次就会逐步增加。扁平化组织结构跟传统组织结构相比,其优点在于灵活、民主,能减少官僚主义,加强内部沟通,并且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能够更加迅速地对包括消费者需求在内的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在实行组织扁平化之后,企业的管理层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幅度增大和管理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决策权的分散。企业必须重新分配决策权,即重新划分权力边界。企业管理

4、者要回答一个问题:应保留哪方面的决策权,哪方面的权力应该下放,下放到哪个层级。倘若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可能造成某些层组的管理人员乃至最高管理者权限过于集中,甚至会导致混乱。 二是中下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权力向下转移后,中下层级的管理者不仅会遇到更多的决策问题,而且需要其指导和监督的员工可能也会增加。此时,倘若这些中层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没有相应提高,就有可能出现强力控的倾向或者失控,这两种情况最终都会将企业引向无序。三是员工的素质。在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之后,企业会更多地依靠员工的自觉与能动性,一些企业会赋予普通员工特定的决定权。这一方面可以减轻中、下层管理者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希望通过组织的扁平化解决信息传递缓慢乃至失真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但令人失望的是,信息传递通道顺畅与否与组织结构的扁平程度并无直接关系。扁平化并不必定意味着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最高管理者并不因为企业实行了扁平化组织结构而就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他所攀控的企业。事实上,信息传递效率除了取决于渠道节点的多少之外,还取决于内部沟通的有效性,因为除了某些信息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进行传递之外,很多人在传递其所掌握的信息时是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换言之,他可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条件下决定是否和如何传递自己掌握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