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1岁.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518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敏感期1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敏感期1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敏感期1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敏感期1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敏感期1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敏感期1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敏感期1岁.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敏感期1岁0-1岁关键期帮助 0-1岁关键期帮助 秩序敏感及安全感建构时期 作为一个婴儿,当他能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能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生活环境中所有的因素固定下来做为一个模式,使之成为自己安全的需要,这就是安全感建构关键期的特征。 从出生后孩子就开始了这一活动,到3、4个月时已经能明显地表达出来,当环境更换后,孩子就会显出不安和恐惧,出现反常的情绪。这一状况有可能会延续到1岁半到2岁。这个家里的模式被铭刻在自己的大脑中,离开了这个模式孩子就会感觉到不安全,当感觉到不安全时,孩子就会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这样就会迫使成人不得不把他们再带回那个安全的港湾之中,孩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确定自己是安全的。

2、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妈妈穿了某件衣服,孩子开始大哭,不知所措的成人会用各种方式来哄孩子,孩子哭着说:“不是不是”;家里的某一样东西被挪动了,孩子也会大哭;每天从姥姥家到自己家要走固定的那条路,如果走的不对,即便快走到家了,都得哭着要求重走;不许妈妈穿爸爸的衣服,不许别人穿妈妈的拖鞋这些都属于秩序敏感现象,这就是秩序感的需求。 口的敏感期 当婴儿3个月的时候,正到了口的敏感期最明显的时候,这时候他们已经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并且他们会用手去抓他们看到的喜欢的物品,然后送给他们的嘴巴,他们的大脑会自然的进行跨通道的统合。的特质,以便确定采取行动的方法。 手的敏感期 口的敏感期需要

3、手的配合,在不断地使用手的过程中,婴儿发现了自己的手。这时,口也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当口部不象新生儿那样敏感的时候,婴儿的注意从嘴唇转向手,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移到了手。这时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许多。 进入手的敏感期之后,孩子和成人的冲突越发扩大化。 儿童探究这些物品就是为了探索这个世界,他们探索的方式绝对不是能够令他们的父母感到愉悦和舒服的。他们会把爸爸曾经送给妈妈的那条有深刻纪念意义的真丝围巾拉出来不断地在地上拍打,搓揉,还会毫不珍惜地把口水、鼻涕甚至满手的油抹上去,而绝不会珍惜地充满爱意地将真丝围巾轻轻折起,轻轻地放在家里最受尊重的地方,一旦儿童把它当成

4、工作材料后,是不会用爸爸妈妈那样的情感来爱护它的;他们会把正在吃着的香蕉抓捏得稀烂,去体会那种粘乎乎的感觉;如果他们捏碎了一颗鸡蛋,发现这个圆圆的蛋壳里有一些粘乎乎的东西,就会在打破并感受完第一个之后,再去感受第二个;他们会探索所有的柜子,抽屉,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抓出来,扔在一边 以上内容节选自李跃儿新书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口的敏感期帮助 不要给他们太多的物品,让他们不知道选择哪个好,使他们不能持久地对一个物品进行探索。 一般最多给三个物品供他们选择,三个物品应该是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如果婴儿喜欢三个中的某一个,那么每天给婴儿的物品中必须要有婴儿喜欢的这一个物品,当孩子不再喜欢时,就换掉这三个

5、物品其中的两个,留下一个作为与旧感觉的连接,不要给孩子把三个物品都换1 0-1岁关键期帮助 成新的。 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使得婴儿喜新厌旧,他们对一个物品会很快的习惯化,习惯化的结果就是对那个物品视而不见。有时对妈妈的脸也会这样。当出现一个新的物品时,婴儿马上就开始注视那个新的物品,在安静地注视了一会儿之后,就开始探索它。我们管“视而不见”的现象叫“习惯化”,管新物品出现、婴儿对新物品的注视叫“去习惯化”。所以家长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给孩子配合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节奏,并在去习惯化的时候为孩子留下静默的时间。不要在孩子还没有出现习惯化的时候,就不断地给孩子更新物品,不断地在他面前出现新的面孔,这样过

6、于繁杂的刺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焦虑,容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婴儿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很快让自己睡着,或者不停的大哭。 在口的敏感期时,将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不必消毒过严。孩子体内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没有经过使用的抵抗力不叫做健康,不会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涤就可以了。 另外要把握好节奏,在孩子吃饱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给他们工作并适当地练习俯卧,来增加他们的臂力,为9个月之后的爬行做好准备。 年轻的新妈妈在旁边人的指导之下有可能会对自己天然的母性产生疑惑,开始用思想控制自己的本能,所以我们需要给新妈妈一些肯定的答案,使得这些初为人母的人知道自己的本能是对的。从而不要接受太多的所谓合理化建议。

7、当一个老人,尤其是一位当过小学教师或幼儿园老师的老人,看到宝宝的行为,可能会告诉你:要制止孩子这么做,啃那些东西是不卫生的,将来还会造成吃手或者啃东西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会造成孩子的牙齿长得不整齐,当新妈妈听从了这些指导,一次次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拉开,将孩子正在嘴里啃的物品强行拿走,孩子会发疯般地再去找另外一个物品,这时,为了孩子将来的牙齿,和预防将来会有的坏习惯,妈妈就丢失了当妈妈的本能,不顾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孩子。她们却不知道,正是这样的阻止,使得孩子丢失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机会和第一个阶段的发展。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将来就可能会成为人格问题。

8、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吐沫、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遗留下来的问题。 手的敏感期帮助 手的关键期应该进行的帮助是:成人要了解孩子在手的敏感期时,口的敏感期还存在,在发现新的物品,不知道这个事物是什么物质,怎么用的时候,孩子会用旧有的模式,先把物品拿到口里去啃一下,试验一下,然后再决定手去怎么用。要给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的自由;要提供给孩子可供手抓握的物品,并进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更替。 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让孩子在工作时有不舒服的感觉,否则孩子会太在意不舒服的感觉,而不再注意工作。要避免的是,成人不断地要教孩子怎

9、么做,不断地干涉孩子,孩子的精神会变得没有力量,容易发火,失望,容易遭受挫折和打击。 另外,成人在孩子工作时不断地去夸奖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当时孩子只是在自己的工作感受之中,成人的鼓掌表扬会把孩子从工作中唤醒出来,孩子以为他做事情必须要在别人的夸奖之下才可以做,如果没有别人的夸奖,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以上内容选自李跃儿新书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问:不让吃手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啊? 我儿子现已四个半月,早在两个多月时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我看书上说,六个月前吃手指,应让其尽情吃,六个月以后反而不会再吃,所以我们目前并不阻止他吃。我认识的一个妈妈,女儿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现在已经

10、不吃了,但不知道会不会对宝宝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啊? 2 0-1岁关键期帮助 答:孩子的发展是从用口来感知事物开始,吃手是这一过程的前奏。4个月的孩子正在练习将手伸到嘴里并将手留在那里,这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在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孩子的手和腿完全不受大脑的控制,随便地踢蹬,而吃手是第一个被大脑控制的有目的的行为。 案例中那个孩子一吃手就打孩子的妈妈,等于亲手用镰刀砍断了孩子发展的道路,这就像把山上的树砍掉一样,是对自然的破坏。 4个月的孩子已经能够抓住物品送给嘴去啃,这个时期,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质量大小的可供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在孩子吃饱奶后还没睡着时将孩子熟识的某个物品塞到孩子手里,供

11、孩子用嘴巴去探索。等孩子再大一点就可以用一个托盘多放一些物品供孩子自由选择。过一段时间则更换其中一些物品使孩子有新鲜感,供孩子继续自由选择这就是成人对孩子发展的帮助。案例中的妈妈要抓紧去学习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每一阶段成长的状态,然后才能够养好孩子。 问:睡觉时也会有分离焦虑吗? 孩子8个月多一点,最近2周睡觉一点儿都不踏实,不愿睡小床,一放到小床隔不了多久就会醒来,于是每天晚上都是3个人挤一张大床。晚上哼哼唧唧4次以上,给他吃奶吃几口又睡过去了,不给吃通常会以大哭继而再吃奶结束。为此3个人都睡不好。 试着放到小床上,10分钟后便趴着看我吃西瓜了,不哭不闹就是睁大眼睛看着我。我让他躺下继续

12、睡觉,他不理,继续睁大眼睛看着我。我连忙放下西瓜,抱着他放到大床上和他一起躺着。他翻了几个身打了个呵欠,便把脑袋钻到了我的胳肢窝下。我拍拍他的小屁股,很快便睡着了。于是又霸占在了大床上。 说是八九个月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连晚上都有么?晚上都想和妈妈贴在一起么? 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引起的?儿子最近在长牙,但是长牙会这么黏人么?我觉得这样黏下去大家都会垮掉的。睡不安稳,对儿子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吧? 答:看案例中的情况似乎是宝宝的睡眠出了问题,可以考虑几种原因。第一种情况,孩子每次是否吃饱了,如果没有吃饱,孩子也会睡不踏实。第二种情况,孩子是否在白天睡得太多了。孩子的睡眠是有时间定律的,如果孩子的睡眠

13、是12个小时,白天睡了4个小时,晚上就只能睡8个小时,如果孩子是在晚上睡觉之前睡的白天的觉,如下午4点钟睡的,那么不到11点他可能不会睡觉,所以成人得想办法为孩子调整睡眠。第三种情况,孩子虽然是放在小床上睡的,但有时这种规律会被打破,如白天孩子吃完了奶,不是放在小床上睡,而是放在大床上睡;或者近期某一次是躺在大床上跟大人一起睡着的,然后又被挪到小床上。这样孩子就对自己是在大床上还是小床上非常敏感。由于害怕睡着后被挪走,也会造成睡眠不踏实。 温馨提示 先检查孩子是否每次吃奶都吃饱了,如果没吃饱,可以揪揪孩子的耳朵,让他继续吃。孩子在白天醒着的时候,尽量吸引孩子工作,让孩子在中午睡觉,不要太靠近黄

14、昏睡觉。如果在靠近黄昏时孩子困了,可以使劲逗他,一直到困极了再让他睡,这样一觉就能睡很长时间。 孩子如果已经有了在大床上睡的愿望,孩子的父母可以暂时轮班,一个人和孩子睡,另外一个人到小床上去,以免大家都睡不好造成不良情绪,也给孩子造成必须夹在两个大人中间睡觉的模式。如果想从此让孩子自己在小床上睡,就在孩子哭了之后哄睡着继续放在小床上,绝不要放在大床上,如果不注意又放在大床上了,那就下决心放弃小床。成人给孩子养成什3 0-1岁关键期帮助 么习惯,孩子就认什么习惯。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习惯与习惯之间的高低之分。有高低之分的是成人,如,成人会认为孩子跟爸爸妈妈睡在一起比自己睡在小床上舒服。实际上,如果孩子习惯了小床,从来没有睡在父母之间的经历,就没有这个比较。所以在孩子可怜的时候,不要用改变模式来安慰他们。 这么大的孩子在注视成人时,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他看是他需要看,只要孩子不哭,就让孩子去进行他早期的视觉感受,成人不必心虚。像案例中的妈妈,孩子在观察她吃西瓜,妈妈竟然把正在吃的西瓜扔下去逼孩子睡觉。在妈妈做事时孩子孩子睁开眼睛看成人,说明他不困,这么大的孩子饿了一定要吃,困了一定会睡的,所以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好好反思一下孩子晚上睡不踏实的原因,帮助孩子将睡眠调整好。 以上内容选自李跃儿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