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程解读.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课程解读(一年级上册) 全册课程标准解读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册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2、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数与
3、代数具体目标中的数的认识,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各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1个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为什么?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数数的方法。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口头数数,并且能够数出物体的个数,但是他们所接触的都是比较简单、相对集中、容易观
4、察的物体,对于数比较分散的物体个数时,学生还不具备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数数的能力,数的时侯容易重复或者遗漏,这就需要交给学生正确的数数方法,因此形成难点。 五、教材第2页至第3页主题图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中应如何处理? 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
5、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再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6、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六、这一单元反复让学生数图中事物的个数,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如何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主题图制成课件,使人物和情境动态化,学生对这样的画面很感兴趣,也愿意数画中的事物;可以将学校的背景画在黑板上,边
7、画边请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有几个;还可以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教室、校园里的事物,将数数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对这样的活动会很感兴趣。 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该如何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是准备课,虽然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不要求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也不要求学生认识110各数。只是让老师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会认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按要求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八、本单元过程与方法目标怎样检测? 本单元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检测:1.让学生口头数数;2.给出10以
8、内的数字,让学生认读;3.是否能按要求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2、3,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各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2个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至7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第1题至第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
9、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9至10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第5题至第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 2.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 3.培养操作、观察、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
10、多少。因为对于“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因此,本单元重点是让他们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五、本单元的比长短、比高矮主要教学哪些内容?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本单元的比长短、比高矮主要教学两方面的内容:1.“长”“短”“高”“矮”的概念;2.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教学时应注意:1. 让学生明白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2.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物体是有
11、长短和高矮之分的;3.通过比较,让学生探索出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的一般方法;4.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比较的各种方法。 六、练习一第2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在教学时该如何处理? 练习一第2题的编写意图是巩固比多少的方法。这道题里有两行排列均匀的动物第一行的第一只鸡与第二行的第一只鸭是上下对齐的,第一行的最后一只鸡和第二行的最后一只鸭也是上下对齐的,但第一行有6只鸡,第二行有7只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两行中的动物虽然排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排的密一些的比稀一些的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七、练习一第九题的编写意
12、图是什么?该怎样把握该题目的教学要求? 练习一第九题的编写意图是通过三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在教学时要做到:1.第一组是直接比高矮的活动,让学生说说书中的比较方法为什么不对,进而在寻找原因中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第二组是间接比较物体长度的活动。现实生活许多东西的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直接比较有困难,这时就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帮助比较。与用直尺测量的思想是一致的,为学习测量做准备。第三组是一个有趣的猜长短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比长短时,必须整体观察,不能只看局部。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新颖、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如第一组,比高矮,还可以让学生先站在不同的
13、水平线上进行比较,再正确比较;也可以用一块布挡着比身高的两个同学的脚让其他学生判断身高。第二组,利用纸条间接比长短,可以比课桌和讲台,也可以比腰围,头围等等;也可适当渗透胖瘦、轻重、疏密等的比较。 八、如何教会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在做题时,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明白知识的生长点,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把需要比较的两个物体一一连起来,这样会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且清晰明了。 九、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怎样检测? 本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检测。 如:1.在多的后面画对号。 2.在
14、最长的后面画对号。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 一、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的具体目标条和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的具体目标条的显示,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本单元可以用几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
15、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可用11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至第16页,完成练习二第1题至第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2.培养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及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并会描述5以内
16、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3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二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 2.培养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第4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和20页,完成19、20页两个“做一做”及 练习二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并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第5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
17、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第6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三第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第7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2
18、.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第8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三第6、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第9课时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补充题及练习三第9-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第10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0的认识,完成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
19、实践活动,知道0的两种含义。 2.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第1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有关0的加、减法,完成29页“做一做”及练习四的第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三、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针对重点该如何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
20、写好0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教学生写数字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教师先示范每个数字的写法。把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演示清楚。并说明每个数字在写字格中的布局。 接着让学生按每个字的笔顺进行书空练习,或在桌子上比划。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和写。 学生开始练习写数时,老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15这5个数字在一节课内大约要2530分的练习时间,以后还要注意经常穿插一些写数字的练习。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
21、感、符号感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3”;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两边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五、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1-5的基数和序数含义。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单元先教学自然数15的的基数含义,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
22、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把几和第几弄混淆,就形成了本单元的难点。 六、教材第17页例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教材第17页比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操作用的图片学具。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的互相说说图的意思,或者以故事为导入引出主题图。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如教材第17页的象形图。教师也可制作电脑课件,并标上数字。通过操作和思考让学生明白 “3=3”。为了防止学生对“”、“”号的混淆,教师应引入形象的比喻说明“”、“”号的含义,如“大嘴吃大数,小尖扎小数”
23、。也可适当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想15的排列顺序,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此题后可加入一道拓展题目:“要想把水果分的公平些,可以怎么办?”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材第18页“第几”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教材第18页教学“第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可将这幅图制成电脑课件,。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这时,教师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4、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如学生的学号、操场上的跑道等,举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 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第几”的过程中应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八、教材第26页“1-5的减法”该怎样把握教学要求? 教材第26页1-5的减法,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后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学生提出“还剩几个?”的问题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个,怎么算?”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算式5-2=3。再问:“得数3是怎么得来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出自
25、己的算法。学生说出的算法也许比教材中展示的3种算法还要多,只要有道理,都应肯定。学生在说算法的时候,语言可能不完整,甚至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要提炼学生的话中意思,引导学生完整叙述自己算法。 九、练习二第5题如何处理? 此题是有关比大小的题目,教学时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里填上数,然后根据“”、“”号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填里的数时,要与上面的物体对应,但填 里的数时,一定要让学生观察符号,再填数。 十、练习二第9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此题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涂一涂等活动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教学时教师先读题让学生明白题目
26、要求,然后指明说一说“左边的4只”与“左边第4只”的区别,最后再做。 十一、练习三第5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第5题是认识减法含义的练习。练习时,先让学生观看图,同桌的两人互相说说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数。在说图意时要注意强调原来的总数,也可让学生根据图下的算式解释各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十二、练习三第9题如何处理? 第9题是认识加、减法含义的综合练习。指导学生作业时,要让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写出算式中方框里的数。通过加、减法含义的对比练习,加深对加、减含义的理解。注意第二幅图,学生列成4-1=3、4-3=1都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说明算式的意义。
27、 十三、练习四第5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第5题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4道减法算式,一方面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同数相减得0的道理,另一方面渗透函数思想。教学时,应注意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当学生把4道算式都做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使学生对函数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 十四、练习四第8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第8题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来比较多少。这是第一次出现,做题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如,引导学生看图,一只小鸡对一条小虫,有2只小鸡没有虫吃,小鸡有多余,小鸡只数比小虫条数多2,还可以说小虫条数比小鸡只数少2。注意引导学生把图文结合。 十五、本单元教学中怎样帮助
28、学生建立数概念?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单元先集中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认数教学中,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教材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又如教学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小猴吃水果的情景图,可以提出各种水果有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
29、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此外,还可以安排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让学生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的有关内容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十六、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该如何进行评价? 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分别有:认、读、写5以内各数、2-5的组成、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使用符号“”、“”、“=”比较大小、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每个知识点对后面的后续学习都非常重要,因此,对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所以本单元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多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如检测几和第几的知识,可用下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
30、体和图形 一、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的具体目标条的显示,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本单元可以用几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可用3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主题图、“做一做”和练习五第2
3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主题图及“做一做”和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识别这些图形。 2.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第3课时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练习五第4、5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通
32、过拼摆活动,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面在体上。 三、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教学中应该从何入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摆弄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即可,不提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
33、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第32页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在教学中该如何操作? 立体图形的认识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教学时,教师和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一般模型。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根据已有
34、的知识经验相互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同学交流。接着,让学生试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它们的不同。只要能初步辨认就可以了。接着,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说明刚才这些物体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长方体。然后再依次教学其他图形。最后,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在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体,再通过想像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以上这几类,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 六、第34页主题图平面图形的认识该如何展开教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编排与立体
35、图形类似,教材从众多的长方形图形中抽象出长方形的一般图形教师可以先拿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是什么图形。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利用手头的立体图形学具,照教科书上的样子沿着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每组抽一名学生把本组中画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把相同形状的放在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它们的不同,使学生看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方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而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全体同学完成以后,再把所有组画出的长方形放在一起,所有正方形放在一起然后,仿照立体图形的教学,对四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6、一下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七、练习五第5题如何处理? 第5题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前面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实物入手,展开教学,学生经历了多次体验感知的过程,此题在做的时候,尽量让学生不凭借实物,借助表象进行推理,以此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意第3组的教学,球和圆是本单元学生辨别的难点,学生有可能会选球能画圆,这时教师可利用实物画一画,就会发现球不能画出圆,可适时对球和圆在加以区分。对于圆锥能画圆以前没接触过,学生有争议的也要通过画一画去验证。 八、教材为什么先编排立体图形的认识之后再教学平面图形? 教材先编排立体图形,之后再
37、是平面图形,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1)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 (2) 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认为先教学平面图形的效果更好,也可以进行调整的。 九、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该如何进行评价? 围绕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数图形的个数,或类似与教材第5题的形式圈
38、一圈这两种类型来进行检测评价。通过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有多少个,来检测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的辨认出各种图形。圈一圈主要是检测评价学生对某种具体图形的特征掌握情况,同时进一步感知面和体的关系。 数一数,填一填 第五单元 分类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统计与概率具体目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第1条,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本单元的分课时目标各有哪些? 本单元共有2个课时,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39、如下: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主题图,完成“做一做”和教材第40页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能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主题图,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同一标
40、准分类和不同标准分类在教学中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由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五、第38页主题图的编写意图是什么?该如何展开教学? 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熟悉的文具商店的情景图,货架上的文具按不同的类别放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地球仪放在一起,练习本放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把同类文具放在一起,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
41、具,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为什么要把某些物品放在一起的原因,找出分类的标准,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说说这是在哪儿,再让学生通过联想,说一说文具店里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么摆放,让学生自己探索分类的意义,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互相交流。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各种文具是怎么摆放的,让学生看出相同的东西要放在一起,例如,笔要放在一起。接着,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的现象,都是怎么分的。例如,城市里的学生可以结合超市里货物的摆放说一说这些货物是怎么分类的。 六
42、、第39页的主题图活动意图是什么?如何展开教学? 教材安排了一个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的活动情景。画面上的三个学生按不同的标准对同一堆铅笔分成不同的类,第一个同学是按铅笔的颜色分的,第二个同学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使学生看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材还提出了一个启发性的问题“还可以怎样分?”,提示学生发散思维,还可以按其他的标准进行分。如:按铅笔有无削过来分。 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拿出准备好的铅笔,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每次分完,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然
43、后再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除了让学生分铅笔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整理书包,整理课桌上的物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七、有的学生分类的结果与答案不符,老师应如何评价? 如: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差异。例如,题目的要求是“找出上图中不同的是什么?”个别学生的答案是护士,因为只有护士戴帽子。对学生的这类看似有一定道理的答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当学生出现这种答案时,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老师不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思考方式,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事物间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否则学生会认为这种“标新
44、立异”的分类结果是值得提倡的,从而导致头绪众多,结果繁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目标。 八、怎样评价学生的分类能力? 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对此部分的评价检测大多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请在会飞的动物下面画 ,在会游水的动物下面画 。 2.把不同类的划去。 3.把同类的圈起来。 4.把同类的放在一起。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根据数学
45、课程标准数与代数具体目标中的数的认识目标和数的运算目标,确定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的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在情感、态
46、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本单元可以用几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单元可用20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 第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至第43页,完成练习七第2题至第3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6、7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完成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亲
47、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3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加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4课时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处理练习七第7-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6和7的加减法。 2.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第5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完成练习七第13-1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能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6课时 课 型:新
48、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完成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读、写8和9,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进行爱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第7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完成练习八第3-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8、9的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8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至第57页,练习八第5-8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地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第9课时 课 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