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6110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传播学 范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传播学 范围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自然而言的,由人类的活动和意向影响,改造的、创造的存在,是人类精神、意识、心灵的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结果,它是人类生存的模式,即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支配下的行为系统,不同的生存模式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模式。 文化的表现形态:物质形态文化:只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非物质形态文化:a、语言与符号 b、规范与行为模式 c、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构成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d、精神形态 文化的特征:创造性、象征性、传递性、共享性、稳定性 1、a、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B、基本要素:传播者、受传者

2、、讯息、反馈、媒介。 C、过程: 传达信息 传播者 受传者 反馈信息 2、文化与传播的关系 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 没有文化的传播和没有传播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质同构、兼容互渗的,两者始终处在互动中。 一方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传播的影响,传播促进文化的整合、增值、积淀、分层和变迁; 另一方面,文化对传播也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播者对受传者的文化意义。 3、文化传播: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个社会群体散布,并使一定的受传者得到影响的过程。 4、文化传播学:是文化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社会文化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其

3、最大特点是学科的交叉性,传播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5、人类文化传播模式的演变 史前无文字传播手写文化传播印刷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传播 网络文化传播特点:高技术性、高时效性、语言的开放性 6、传播的规律 a、文化传播取决于文化价值特性; b、文化传播走势上,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渗透、辐射、扩散传播。强国文化往往被更多的关注; c、文化本身的层次性,器文化往往比道文化更容易传播和被接受; d、信仰文化更容易被接受; e、文化传播与文化本身的风格具有密切的关系; f、文化载体对文化传播具有重大影响。 7、当代文化传播的对策 a、根本立足点是保卫民族文化,不断发展,构建自己的文化,积极面对竞争的精神,一种公

4、平则优的原则; b、建立健全文化传播机制,促进我国媒介的良性健康发展; 1)通过立法加强对媒介运作进行监控; 2)加强媒体自律,提升责任感,以实现传播文化的精神品格追求; 3) 媒体在传播文化时,必须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关键在于是以丑为刺激为乐,以满足受众低卑的欲望,还是通过揭露和批判丑恶,从而表达崇高的审美情操; 4)传媒文化和消费性体现人文关怀。 8、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则 a、物质性原则 b、地域性原则 c、开放性原则 d、时代性原则 1)物质文化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性 2)人的认识具有时代性 3)人的行为具有时代性 e、多样性原则 9、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 文化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1

5、)物质的、有行的 1)非物质的、无形的 2)静态的、固态的 2)动态的、活态的 联系 1)产生并依赖 2)推动或限制 3)两者往往交织 10、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含义 指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以非物质形态表现的传播形式。价值标准是非物质文化的核心,即人类主体对客体的有用性及用处大小的判断,它是决定非物质文化传播的原动力。 11、非物质文化的传播途径 媒介传播商道传播战争传播移民传播宗教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a、唤醒国内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 b、合理适度地进行商业化开发 c、合理规划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d、加大法律保护力度 13、跨文化传播的含义 指不同文化之间以及处于不同文

6、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流动共享、渗透和迁移的过程。 14、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应对 障碍:a、“文化误读”,是主要障碍之一 b、“定型”,是重要障碍 c、封闭陈旧的信息主权观念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阻碍因素 应对策略:a、理解认同 1) 双方共同认可或约定某种语言学表达 2) 对彼此文化模式之间的某种共同性达成认可 3) 在彼此认可的共同性规范的背景上使自己的意向被对方所理解 4) 在彼此理解中创造出新的意义境界 b、应了解和尊重受众本土文化,采取合适受众本土文化特点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同时要加强“

7、标准化”信息传播。 1)卓越的传播模式应保持“本土化传播”与“标准化传播”的平衡 2)“本土化”以重视并理解文化差异为基础 3)“标准化”以全球化的共通性和文化融合为依据 15、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局势 a、文化冲突 1)强势文化在全球扩张必然带来另外一些弱势文化的萎缩,弱势文化可能丧失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丧失文化传统,丧失民族自信; 2)强势文化的冲突,也催生和强化了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文化霸权正在威胁着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b、文化交流 c、“双刃剑” 1)既有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构成挑战,又有可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拓展文化创造的空间; 2)需要一种更积极的文化心态,其核心

8、是各民族或民族文化平等参与世界性对话体系,跨文化传播须成为其共同参与构成的公共论坛,每一个特定文化都是一个文化主体,都有权利对全球性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 3)应变革当前跨文化传播中信息单向流动和单一控制下的传播体制,逐步建立开放、自由、平衡、多元的跨文化传播的新秩序,同时,资本逻辑下的娱乐化、消费性跨文化应为知识的、专业的、审美的跨文化传播留下空间。 16、出版文化传播的特征 a、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b、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1)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 2)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 3)商品流通生产阶段的劳动 c、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 d、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 17、我国出版文化的方针原

9、则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想结合 d、质量第一 e、坚持改革开放之路 18、广播文化的界定及其内容 a、是一种以广播节目为核心的文化现象 b、内容: 物质文化层面:包括录音机、录音磁带、发射机、接收机等直接作用于广播节目的物质,也包括电话、电脑、汽车、图书资料等间接与广播节目相关的物质; 制度文化层面:包括广播事业的体制,各种办事规程,管理制度和广播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 精神文化层面:广播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 19、数字化技术和影视文化传播 a、数字化与影视艺术的发展

10、数字电视: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播、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用数字电视信号或该系统所有信号传播,都是通过有0,1数字锁构成的数字。其含义指电视信号的处理传输发射和接收过程中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系统或电视设备 数字电影:指电影制作的数字化,即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制作、实际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工艺过程。 核心:将以胶片为载体记录的影像转换为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制作方式:1)计算机生成 2)用高清晰摄像机拍摄 3)将胶片拍摄的影片扫描转为数字格式 b、DV与影视文化传播 是影视文化传播后起之秀,是影视文化传播的一支生力军,也是影视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次变革:民营影视公司使影视公司,

11、使影视文化产业走向多元化,打破了影视禁闭、电视台等垄断局面; 二次变革:DV使影视文化产业更加多元化 20、网络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a、引起传播要素的变化 1)传授方式获取、传播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变化 2)媒介网络信息站点 3)受众使用互联网的人,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能是信息的加工者、创造者、发布者或交流者、传授者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平等交互关系 b、与大众传媒的区别 1)大众传媒:必然拥有数量巨大的受众,采用某种机器复制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受众。 2)网络传播: 1受众的“量”:就某个网络媒体而言,可能有大量的“受众”或只有“小众” 2传受的平等互助: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传播 3受众将信息“拉

12、回来”享用:主客体之间本质的变化 4复杂的综合性传播: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等。 3)因特网是一种多层面的综合性媒介,融合传统媒介和网络的信息传播特征,成为一种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统一体。 c、传播方式 1)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 2)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 3)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少数人、个人对多人的同步传播 4)多人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的一部传播 d、网络传播的功能 多媒体功能、超文本功能、同步异步传播功能、及时交互功能。 e、网络传播的特征 与技术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权力机构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个人化 f、发展趋势 1)广告必然成为支撑因特网运营成本的主要部

13、分 2)方向式的变革:大众市场向受众提供定位明确的信息 3)*在因特网发展的直接作用最终会消失 4)媒介发展的向心动力将使网络企业步入一个整合过程 21、传统媒体的出路何在 a、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碰撞 走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之路,是一条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发展之道。 b、融合发展的媒体新特征 及时性、大容量、全球化、超文本、互动性 22、网络文化 a、含义:由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文化形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受信息进行人际交流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 b、网络文化的形成 c、时空特点: 1)时间观:同步传播,同步交互传播成为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 2)空间上:全球

14、化、多元化、虚拟化 d、“双刃剑” 负面影响:1)殖民化的侵略 2)对本民族文化产生离心力 3)不良文化通过网络也容易扩大其影响范围 4)网络信息病毒 5)网路在线犯罪 6)网络垃圾 23、网络传达与文化冲突 a、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性 文化民族性: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中,作为其基本内核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指定民族文化特征的最高层次的抽象。 主要表现:1)沟通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 2)与民族共存亡的超时代性 b、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保护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实质:两方统治阶级通过对他国人民的文化生活的系统的渗透和控制,以达到重塑压迫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使他们服从帝国主义

15、阶级利益目的。 特点:1)不平等的文化交流 2)大众传播的渗透 3)传播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思想 24、网络传播与中国化 a、文化网络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形成开放的民族文化心理 2)促进人的现代化 3)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并出现前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多元异质文化并存的格局 b、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必然 c、面临严重挑战的中国化 1)文化帝国主义侵略 2)网络伦理道德的失范 3)网民低龄化,对文化侵蚀和恶俗文化的侵害抵抗力不强 d、中国文化面对网络文化挑战的积极回应 1)在实体和虚拟社会中,加强对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的文化传统教育 2)研究和探讨中国文化及文化传统在网络文化中的生长点,

16、以多种形式促进其在网络中的根植 3)建立有效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法规 4)加强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平等的文化交流 5)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抵制西方网络文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文化殖民主义的侵略。 25、饮食文化传播 含义:饮食文化由源地向外辐射或由一种饮食群体向另一种群体散布并使一定的受众得到影响的过程。 社会历史根源: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饮食环境造就的饮食文化差异。 最大特点:受众者绝不是被动拿来,而是必须逐步的渗透和融合。 过程:人际传播-群体规范 26、服饰文化传播的同化与异化 a、服饰文化传播的民族性 1)积极捍卫自己的民族特征,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2)不断的和外来文化、异质文化相互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同化外来文化而不被其异化,只有这样的服饰文化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b、时尚服饰文化的传播 1)特定服饰的流行与变化常常是一种文化变革的最初、最表层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标志和表征; 2)时尚服饰的首要特点是新颖性,与传统的对立; 3)媒介:时尚服饰的发布会,前卫人士等等 27、建筑文化传播含义: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播中得以变迁、增值、繁衍和重构,并因此获得不断发展动力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