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6683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教科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杠杆是否省力与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仪器器材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 左边情况 钩码数 1 1 2 2 2 4 4 3 3 1 2 2 1 2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 2 1 2 1 1 2 1 2 3 3 4 4 2 右边情况 钩码数 1 1 2 2 1 1 2 1 2 3 3 4 2 4 用力情况 1、 省力;2、费力; 3、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

2、省力也不费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费力 费力 费力 费力 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1 2 1 2 2 4 4 3 3 1 2 2 2 1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杠杆类工具的的不同类型 仪器器材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

3、啤酒、粉笔等。 实验过程 用铁片、开瓶器、镊子、剪刀、钳子、订书机、筷子分别做相应的工作。然后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铁片省力、开瓶器省力、剪刀省力、钳子省力、订书机不省力也不费力、筷子费力。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的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仪器器材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实验过程 1、做定滑轮实验。 2、做动滑轮实验。 实验结果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用力的

4、距离不变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良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研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斜面可以省力 仪器器材 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然后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实验过程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4 5 6 8 斜面能够省力 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2.1 2.7 3.2 4.

5、5 实验结果 斜面能够省力。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测试 实验目的 圆顶形它有承载压力大的特点 仪器器材 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1、观察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壳,通过“看”“捏 ”发现乒乓球壳本身不厚,较软。 2、将三个对半剖开的乒乓球扣在桌面上,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大摞书。 实验过程 3、用手捏压乒乓球,感受圆顶形和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4、用纸条弯成拱形,演示说明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5、借助对圆顶形特点的理解,

6、认识球形承受力的特点。 实验结果 圆顶形和球形受力的特点跟拱形有关: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制作高塔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框架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时它最不容易倒。 仪器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1、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和水制造一个自己认为坚固而且不易倒的高塔。 实验过程 2、改变上下的大小,轻重支撑的底面

7、大小,然后用扇风的方法测试学生建的高塔的抗风能力。 3、将各种情况下的抗风能力进行对比,看看哪种情况下的抗风能力最强。 实验结果 框架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时它最不容易倒。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良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制作纸桥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仪器器材 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实验过程 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

8、动手造桥。 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 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 实验结果 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8人 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缠绕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仪器器材 大头针、透明胶、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一、制作电磁铁的实验 1、将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30圈。 2、在桌面上放置一些大头针。 3、给做好的电磁铁通电

9、。 4、将铁钉的钉尖移动到大头针上方,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断开电源后又会如何? 二、铁钉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实验过程 1、做两个线圈,一个按顺时针方向缠绕,一个按逆时针方向缠绕。 2、先将按顺时针方向缠绕的电磁铁接通电源,移向指南针看看指南针偏转的方向。然后将按逆时针方向缠绕的电磁铁接通电源,移向指南针看看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比较两次实验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 3、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做上面的实验。比较两次实验指南针偏转的方向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 利用通电线圈能够制成电磁铁,改变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缠绕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10、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电池数量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当铁芯、线圈和导线不变时电池数量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电池、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仪器器材 实验过程 一、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电池数分别为1节、2节、3节的电源三个。 2、分别用不同的电源接通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系吗? 我们

11、的假设 电池数量越多,磁力大;电池数量越少,磁力小。检验的因素 电池数量 怎样改变 1电池数量为1节2电池数量为23电池数量这个条件 的电源 节的电源 3节的电源实验要保持 导线的材料、长短,铁芯、线圈 哪些条件不变 实验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当铁芯、线圈和导线不变时电池数量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动机的转动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

12、质粗导线、大头针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 仪器器材 一、安装支架和电路: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将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然后将V字形电线固定在橡皮筋上;并将电池、开关连起来。 二、安装转子:把转子放在支架上,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但不会滑落。 实验过程 三、让小电动机转动起来: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看看转子是否转动了。在旁边放一块磁铁,并改变其位置,电动机转动的情况是否会发生改变。 四、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将一块磁铁变成两块相对而放,小电动机转动的情况就会发生改变转动的更快。 实验结果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其原理是:用电产生

13、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分组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明白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仪器器材 校园动物、植物记录表,记号笔。 1、收集校园里的生物种类,分析分布情况。 实验过程 2、研究制图方案。 3、制图。 实验结果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轮轴的作用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

14、了解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仪器器材 大螺丝刀、阀门式水龙头;钩码、铁架台、轮轴实验盒 。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实验过程 轴上钩码的个数 2 4 6 10 轮上钩码的个数 1 2 3 5 我们的发现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实验结果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15、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仪器器材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并做好记录。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 4 6 8 2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 2 3 4 1 我们的发现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省力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实验过程 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 6 9 12 3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 2 3 4 1 我们的发现 省

16、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结果 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8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抵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材料越宽、越厚抵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仪器器材 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

17、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变纸梁的宽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 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宽度 1倍宽 2 2 2倍宽 4 3 4倍宽8 7 实验过程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2、改变纸梁的厚度做实验,并作好记录。 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梁的厚度 预测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1 2 2 2 4 6 4 8 11实测 实验结果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材料越宽、越厚抵抗弯曲的能力就会越强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8、 实验目的 使学生明白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仪器器材 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实验过程 形状 抗弯曲能力 2 5 10 8 13 实验结果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而且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19、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拱形承受压力测试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 仪器器材 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实验一: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1、把纸圈成一圈后松开,做成一个拱形,用铁垫圈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实验过程 多大的压力。 2、用两本书分别抵住两边的拱脚,使纸拱不会塌下来,测试一下它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 3、用较多的书抵住脚拱。再测量能够承受多少个垫圈。 实验结

20、果 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良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设计、制作一个框架结构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定,承受的压力也更大。 仪器器材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1、用三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三角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2、用四根筷子和橡皮筋做一个四边形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实

21、验过程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7、比一比,4、5、6的不同情况,它们那种更坚固。 实验结果 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定。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会更大。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明白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仪器器材 吸管或竹片、粗线、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

2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实验过程 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动手造桥。 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 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 实验结果 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研究电和磁的关系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会产生磁。 仪器器材 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一号电池。 一、通

23、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实验过程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 ,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 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 2、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实验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24、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线圈圈数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 仪器器材 一号电池、大头针、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一、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素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线圈的圈数 1线圈为 10圈的电磁铁 2线圈为 20圈的电磁铁 3线圈为 30磁铁 实验过程

25、 怎样改变 这个条件 实验要保持 哪些条件不变 导线的材料、长短,电流大小,铁芯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 线圈的圈数 10 20 30 40 吸大头针数量 第1次 3 8 12 15 第2次 5 9 13 18 第3次 4 10 14 16 平均数 4 9 13 16 磁力大小排序 4 3 2 1 实验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手摇发电机发电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26、 使学生明白能量可也相互转化,电能可以由动能转化而来。 仪器器材 手摇发电机 。 一、按照书上的样子将小灯泡连接起来。 二、用手使劲搓小电动机的轴,看看小灯泡是否会亮,如果不会亮则像第一课那样绕线圈,绕在指南针盒上,使磁针方向与线圈方向一致,在用手搓小电动机的轴,可以看见指针偏转了。 实验过程 三、教师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讲述原理,让学生明白:手摇发电机是将动能转化成了电能,从而点亮了小灯泡。用手搓轴小灯泡没有亮是因为动力不足,电力也就不足。 实验结果 能量可也相互转化,电能可以由动能转化而来。 教师批注 实验准备充分,操作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27、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小电动机发电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使学生明白转动电机,电机的线圈中会产生电流。 仪器器材 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小电珠、导线、指南针 。 实验过程 1、电机的接线柱接上小灯泡或电流表。 2、快速转动电动机的轴。 实验结果 电机也能发电。 教师批注 实验准备充分,操作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验名称 六年级 学生人数 40人 保温模拟实验 实验形式 实验时间 演示实验 x月x日 实验目的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1个与大烧瓶体积相近的长颈玻璃瓶、3个仪器器材 温度计。 实验过程 1、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 2、交流各组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并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3、测量保温杯和普通杯里的水温。 4、找出保温杯和普通杯的不同。 实验结果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教师批注 实验准备充分,操作有序。 实验成绩 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