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592159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业遥感考试 南京林业大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不接触被感测事物 常用遥感技术的定义:利用飞机、人造卫星或其它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主要以电磁波来检测、度量远距离目标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遥感技术研究和遥感应用研究 2、遥感技术的4大物质构成要素: 1对象:被探测、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 2传感器:能感测事物并能感测的结果传递给使用者的仪器 3信息传播媒介:在目标与传感器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介质 4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并使之正常工作的装置 3、遥感的分类 A按遥感对象分宇宙遥感,以外太空其它星体为感测对象对地遥感地球表层环境环境遥感;在环境遥感中若地球表层资源

2、为对象称为资源遥感 B按遥感平台分航天遥感平台H80km火箭、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航空遥感平台H80km普通飞机、气球、飞艇等地面遥感遥感车、遥感塔、“远洋测量船” C按遥感媒介分电磁波遥感 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是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 声波遥感潜 水艇的声纳技术、探测珍贵鱼群的回游路线和迁徙规律 重力场遥感 地质探矿,通过”g”值的变化来推断地层中是否有某种元素富积 地震波遥感 D按遥感器的工作方式分: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无源遥感”,如中午拍照。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

3、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如,夜晚拍照通常要在相机上装闪光灯。主要是“微波遥感” E按遥感所获资料的形式分成像方式遥感非成像方式 6 经济效益好 7 用途广 8 发展速度极快 5、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 6、遥感技术应用 1 资源监测 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动态消长 2 环境监测、灾害损失评价 3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4 生物物理建模 生物量估算 小麦、水稻、玉米估产 、草场承载力评价、近海生产力评价 、物理参数反演 :水质、大气污染等 5 军事侦察 6 气象预报 第二章 1电磁波:交

4、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就称为 y =Asin(wt -kx)+j 描述参数:A振幅 w角频率 j 初相位 、吸收、扰动、折射和偏振,而对于遥感数据而言,最主要的因素是散射和吸收。由于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粒子的影响,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在大气层传输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散射,剩下的部分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物反射或本身辐射的电磁波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散射,部分到达传感器的接收系统;大气本身的反射或辐射同时也进入传感器。所以,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辐射既有地物的辐射又有大气的辐射“综合辐射”,其中地物辐射是所需要的“信号-Signal”,大气辐射是遥感过程应当尽量减弱其效

5、应的“噪声-Noise”,由于综合辐射,就会降低遥感图像的“信噪比”,表现为图像模糊。 气态成分:N2、O2、H2O、CO、CO2、CH4、O3等 固态成分:尘埃、冰晶、盐晶、气溶胶等 5 什么是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大气对不同波段辐射的吸收作用也不同。这种性质称为大气对辐射能的选择吸收. 氧吸收带: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2um的太阳辐射,其中0.155um吸收最强,0.6um和0.76um附近有一窄吸收带,吸收能力较弱。 臭氧吸收带:一个是波长0.20.36um的强吸收带,另一个是0.6um处对太阳的最强吸收。臭氧主要分布在30km高度附近,因此对高度小于10km的航空遥感影响较小,主要对航天遥感

6、有影响。 水汽吸收带:吸收作用主要在红外区。如1.35-2.85um有3个宽弱吸收带,另外在2.7、4.3和14.5um为强吸收带。“监测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布与浓度” 尘埃 它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但吸收量很少,当有沙暴、烟雾和火山爆发时,大气中尘挨急剧增加,这时其吸收作用才比较明显。 6、大气的散射吸收作用是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分子热运动的热能,散射只是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并没有能量转换。 瑞利散射分子散射 发生条件:当微粒直径D电磁波波长 散射效应:散射系数与波长无关 应用:解释为何雨天的天空灰蒙蒙的? 7、地物波普的定义内涵及重要性 定义:是指地物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能力随

7、波长的变化规律 内涵:a发射、反射和吸收之间的比例不同地物间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地物的类型和性质。 b地物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能力是波长的函数,即同类地物其发射、反射和吸收在不同波长处差异很大。 重要性:a是选择传感器工作波段的基础 b是分析、判读遥感图像的基础 c是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基础 d可以反映地物的时空差异性 8、同谱异物? 第三章 1、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航摄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从空中向地面摄影取得航空像片 的全部作业过程就称为航空摄影。 2、航空摄影质量评定 A 像片倾斜角 若在摄影瞬间透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地面,则称为垂直摄影;实际上,摄影瞬间透镜主光轴往往会与铅垂

8、线夹 一个很小的角度,这种摄影方式称为倾斜摄影。要求:像片倾斜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 B 摄影比例尺 由摄影机的焦距和航高决定,即:在同一高度上摄影,所得像片的比例尺基本是一致的。但由于气流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使飞机上升或下降,因而摄影比例尺发生变化。要求:像片比例尺分母的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5% C 摄影航高 摄影航高是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某一所取基准面的高度。根据基准面的不同,航高可分为相对航高和绝对航高。相对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通常称为摄影航高,它是相对于被摄区域内地面平均高程基准面的设计航高。H=M*F 绝对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高度,是指摄影

9、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通过相对航高H与摄影地区地面平均高度A地计算得到:H地=H+A地 要求:同一航带内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之差不得大于30m,摄影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50m D 像片重叠度 像片重叠度是立体观察和像片连接所必需的条件要求:航向重叠度保持在60%65%,最小不得小于56%旁向重叠度保持在15%30%,最小不得小于13% E 航偏角 相邻两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之间的夹角就是航偏角。要求:航偏角一般不得大于6,最大不得超过8 F 航线弯曲度 航线弯曲最大值与航线全长L之比 要求:航线弯曲度不得大于3% 3、航空像片的投影性质 1 投影种类 中心投影:所有的投

10、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 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中心投影有以下3个特点:空间点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仍为一个点空间直线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一般为直线,但通过投影中心的空间直线其中心投影为一个点空间曲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一般仍为曲线,但若空间曲线在一个平面上,而该平面又通过投影中心,其投影仍为直线 2 航空像片是地面物体在摄影胶片上中心投影后的构像,航片中心投影带来 三大误差,分别是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因此使用前往往需要正射校正 3 两种投影的比较 自补图7-9 比例尺误差 航片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其对应的地面实际长度之比,称为航片比例尺式中:f是摄影机的焦距,

11、H是飞行器的相对航高,ab是像片上某地物的长度 AB是对应的地物在地面上的实际长度 1 平坦地区比例尺的计算 用定义式,f由像片边缘或相应的影像资料中找到 H由摄影部门提供,从而算得像片比例尺 用航测地区地形图或实测计算比例尺地形图求出地面点位间的距离;用测量学的相关手段测得地面点位间的距离;用GPS测得地面点位间的距离;共测n对数据算平均数 2 山区比例尺的计算“平均比例尺” 对于起伏不平的地面各点而言,各点的航高不同,因此各点的比例尺也不同,只能 求出各点的比例尺,称为“局部比例尺”,由此算出一个该地区的平均比例尺 第四章 航天遥感 1、航天遥感的特点1、观察范围大 航天器飞行高度远远大于

12、航空飞机,新航天器的视野要开阔得多。 2、效率高 在相同的时间内,探测的地域面积更大。3、成本低 对于取得同样面积的地面资料而言,你只需花钱购买卫星数据即可,而不必组织航空飞行4、实施动态监测 具有周期性、可重复观察5、空间分辨力不及航空遥感 总体上看,航天遥感对地物细部的特征表现力较差,但对整体、宏观的轮廓表现力较好,但也有对地物细节表达能力强的传感器。 2、遥感影像的质量评价与选择 一、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际面积的,通常有3种表示方法: 1 像元:指单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的大小,以m或Km为单位。如Quickbird的0.61米,Landsat-TM的30米,N

13、OAA-AVHRR的1.1Km等,像元是扫描影像的基本单位,由行、列号及对应的亮度值描述。 2 线对数:对于摄影系统而言,影像最小单元通过1mm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确定,单位为线对/mm。 3 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单位为毫弧度, IFOV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IFOV取决于遥感器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大小,一个IFOV内往往包含不止一种地物覆盖类型,这就是“混合像元”,其中包含的每一种类型称“纯”的“终端单元”。通常情况下,空间分辨率越高,识别地物的能力越强。但实际上每一目标在图像上的可分辨程度,不完全由空间分辨率决定,还与目标的形状、大小以及它周围的亮度、结构的差

14、异有关。 利用空间分辨率来选择遥感数据时,主要考虑:1 需要识别的地物的最小尺寸 2 考虑大数据量对计算机存储、计算的压力 3 考虑成本经费 二、光谱分辨率是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段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用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三者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就越好。光谱分辨率越高,越容易捕捉到各种物质特征波长的微小差异,便于找到那些识别不同地物类型的”诊断波谱“。所以高光谱遥感就有利于探测目标物之间波谱特征的细微差异, 光谱分辨率越高,描述每个像元的特征向量维度就越高,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维

15、度就越高。光谱分辨率的选取要以研究地物的波谱特征为基础。 三、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器重复覆盖同一地区的频率或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隔越短,则说明时间分辨率越高。主要由遥感平台的回归周期来决定。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有助于对地物进行动态监测。根据遥感探测系统周期的长短 可以将时间分辨率划分为3种类型: 1 超短周期和短周期时间分辨率:主要指气象卫星系列,以“小时”为单位,可以用来 反映一天之内的变化,如探测大气海洋物理现象、突发性灾害监测、污染源监测,利于对变化比较剧烈的现象的动态跟踪。 2 中周期时间分辨率:主要指资源卫星系列,以“天” 为单位,可以用来反映月、旬、年内的变化。如植物的季相节律植物

16、在其生长周期中,从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到衰老死亡,它的生理、外形、结构上均会发生变化,这使它的化学、物理、生物性质出现季节性变化,其光谱特征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农作区,物候期表现为地方农事历,即耕作、播种、发芽、生长、成熟、收获、休闲等季相循环周期。每个地区、每种作物都有自身的农事历,这是由作物的生长特点、地方气候、地方农业耕作方式与习惯等决定的。对此的研究,主要考虑用遥感方法进行植被研究 时“植被指数”的构建与此密切相关,如小麦遥感估产时可能选择小麦拔节到乳熟期的植被指数为最佳;Idso等提出可用植被指数继开花期后减小的速率即衰老率来估产。 3 长周期时间分辨率:以”年“为单位,如湖泊

17、的消长、河道迁徙、海岸进退、城市扩张 等变化缓慢的现象。对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的选取影响不大。 四、辐射分辨率遥感要识别不同的目标和现象,最终依赖于探测器获取的目标间亮度的差异,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地面景物间本身必须有充足的对比度,二是遥感器必须有能力记录下 这个对比度。辐射分辨率是指遥感器所能识别的地物间最小辐射度差,辐射度差越小则说明该传感器越灵敏,这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遥感影像上辐射分辨率表现为:量化等级,如TM或ETM+是28,Quickbird是211,NOAA的AVHRR是210,ASTER可以到212辐射分辨率越高,则遥感图像中每个像元存储时所需要的字节数就越多,

18、目标间 能被区分开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图像质量就越高。考虑:图像的质量、数据量、成本等。 第五章 遥感图像处理 1、图像的实质:就是一幅反映地物目标电磁波辐射特性的能量分布图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主观心理感受。图像是人们对客观景象、事物以及人们的思维、想象的真实记载和表达。 2、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 1 图像获取研究图像获取的手段及传感器 2 图像存储主要研究图像数据的压缩编码、图像存储格式及图像数据库技术 3 图像传输主要解决图像数据占用带宽问题,系统内部传输和网络传输。 4 图像处理几何操作主要包括图像的几何校正、图像放大、缩小、平移、旋转,多图像间配准,周长、面积、重心的计算等内容。 图像增强a

19、单一图像变换 线性拉伸、非线性变换等,平滑和锐化操作、直方图均衡化等b 多图像的变换 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植被指数、小波变换等 c 图像彩色增强 真彩色、假彩色和伪彩色等 图像复原去干扰和模糊,恢复图像的本来面目。主要用维纳滤波、同态滤波等。 图像重建由某种数据来生成图像。如CT 图像编码对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原始图像进行压缩,其主要目的:减少数据存储量;降低数据率以减少带宽;便于特征抽取,为识别做准备。 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 图像理解 5 图像输出与可视化 3、遥感图像处理主要的内容包括: 1 图像变换 FFT、Harr、Discrete Cosine、Wave

20、let 等 2 图像校正 辐射校正、几何校正 3 图像增强 4 多源信息融合 Fusion 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融 技术要点:数据之间的精确配准;融合模型和方法的选择;融合后效果评价。 5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 分类后各类型地物的提取。 4、遥感图像处理的意义: 1 遥感图像是人类认识地球的重要信息源2 图像处理是人类视觉延续的重要手段,扩展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 3 遥感图像处理在军事侦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探矿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关乎国计民生。 5、几何校正:是指采用特定的数学变换方程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技术过程,

21、就称为图像的几何校正。 1、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原因: 从遥感成像过程分析,遥感图像存在着几何畸变,如图像中心位置的一个像元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小于图像边缘的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面积;地面上一条笔直的道路从影像上看可能是弯曲的,很多现象表明,遥感图像上存在几何畸变,而这种畸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系统性畸变和非系统性畸变 2、几何校正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实现与标准图像或地形图的几何整合。 3、几何校正的几个基本术语图像配准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校准,以使两幅图像中的同名像元配准如GIS中扫描地形图的配准、用配准后的地形图配遥感影像等。 图像纠正借助于

22、一组地面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这一过程又被称为地理参照 图像地理编码是一种特殊的图像纠正方式,把图像纠正到一种统一标准的坐标,以使GIS中的来自于不同传感器的图像和地图能方便地进行不同层之间的操作运算和分析。 (4)图像的正射投影纠正借助DEM对图像中每个像元进行地形变形的校正,使图像符合正射投影要求。 4、几何校正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实现像元的坐标变换,即将畸变图像坐标转换成标准图像空间坐标,难点在于“转换模型”如何确定与求解。 二、是坐标变换后实现像元值的重采样重采样的算法:最邻近点法;双向线性插值;三次卷积法 6、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 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

23、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技术过程 1、辐射校正的原因:由遥感成像过程的复杂性可知,传感器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包含3部分:a 太阳辐射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表,经地面反射后又经大气第二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b 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c 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 传感器输出的能量还与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系数有关,因此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主要包括: a 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b 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c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 2、遥感图像辐射校正的方法 光电变换系统的特性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和传感器的输出有直接的关系。

24、由于这种光电变换系统的灵敏度特性通常重复性,所以定期地在地面测量其特性,根据测量值可以对其进行辐射已建立探测器的已知辐射值与作为量化结果输出的DN值之间的关系:DN=GL+B 式中:DN传感器记录下的数字化值G响应函数的斜率 L实测的光谱辐射量B响应函数的截距 太阳高度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 太阳方位角引起的图像辐射值误差通常只对图像细节特征产生影响,采用与高度角类似的方法进行校正处理 地形坡度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 太阳光线和地表作用后再反射到传感器的太阳光的辐射亮度和地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假定垂直入射水平地表的光照强度为I0,则光线垂直入射时倾斜角为的坡面上入射 点的光强度I为: 因此若处在坡度为

25、的倾斜面上的地物影像为g,则校正后的图像f为: 从校正的公式看出:做地形校正需要有研究区域的DEM数据才能进行当然此项校正也可采用图像比值的方法来消除地形坡度所产生的辐射量误差 大气校正 入射到传感器的电磁波能量除了地物本身的辐射以外还有大气引起的散射光,消除 这些影响的处理过程称为大气校正。 A 利用辐射传输方程进行大气校正简化的辐射传输方程为: B 利用地面实况数据进行大气校正 C 利用辅助数据进行大气校正 去除程辐射 a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基本思想 b 回归分析法 利用红外波段与其它波段的像元亮度值进行回归找到其它波段的最小 程辐射值,然后该波段所有像元都减去该最小程辐射值即可。 7、

26、图像增强 图像增强,是指对一幅图像进行试探性的加工、改造,使人们感兴趣的目标信息突出,易于识别的技术过程 图像复原,是指对已知降质原因的图像采用确定的模型和方法,恢复图像本来面目的技术过程 项 目 图 像 增 强 图 像 复 原 前提 图像降质原因未知 图像降质原因已知 处理方法 试探性方法反复比较 确定性的模型和方法 评价标准 主观的 客观的 共同点 改善图像质量 改善图像质量 8、图像平滑 图像效应:滤除图像中的噪声,同时也模糊边界 9、图像锐化判识图像中目标主要是从提取目标边缘开始的。图像的边缘定义为图像局部特性的不连续性,主要是指图像灰度、颜色和纹理结构等的突变。边缘常常意味着一个区域

27、的终结和另一个区域的开始,边缘信息对图像分析和人的视觉十分重要。在一幅图像中,边缘有方向和幅度两个特性一般认为沿边缘走向的灰度变化较为平缓而垂直于边缘走向的灰度变化剧烈。图像锐化操作就能检测图像中不同区域的边界 10、HIS变换 物理学上表示颜色体系的表色系统主要有两类,一是根据实验把颜色作为生理物理量而定量处理的混色系统,简称RGB系统或RGB空间;另一类是使用记号、色谱等定性处理人所感知的颜色的表色系统,简称HIS系统。H,I,S 原因:1 人眼不能直接测定R、G、B三色的比例,因此对地物目标彩色特性的描述不便2 人眼通常是通过感知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区分地物的,所以HIS系统更容易理解3

28、 在彩色显示上为了得到期望的视觉效果,采用HIS系统操作比RGB系统更易实现HIS变换与反变换示意图 11、图像运算 1 多光谱图像的加法运算设获得了同一研究区的m个波段的多光谱图像fi(x,y)(i=1,2,m) ,则加法运算写为: 这实际上是图像间的“平滑”操作 2 多光谱图像的减法运算 效应:有利于提取在不同波段辐射特性差异较大的地物类型 有利于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动态监测如森林过火面积的动态变化 3 植被指数 A 比值植被指数 式中:DN表示像元点的数字化值,为地表反射率,NIR代表近红外,R代表红光 效应:消除地形起伏产生的阴影的影响提高与地面实测生物物理参数的相关性生物物理建模 外业

29、:地面实测样地内的生物物理参数yi,并用GPS精确记录样地中心位置的坐标 内业:将遥感图像精确配准,并提取样地所对应位置的图像的平均亮度值xi,建立经验模型, 12、遥感多光谱图像的正交变换 KL变换主成分分析 1 主成分变换的效应降低原始图像数据的维度去相关数据融合 2 主成分变换的步骤 由原始多光谱图像数据X求取其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系数矩阵 (2) 由特征方程: 求出各特征根i=1,2,m),将其按大小顺序排列: 式中:I为单位阵, 为特征根, 为特征向量 再求出各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 排列A=UT即得到了KL变换的具体表达式: 式中:Y表示新生成的主成分数据向量,X是原始图像像元亮度值向

30、量,UT是主成分 变换矩阵,Y的每个分量均是原始图像各波段亮度值的正交线性组合 3、主成分变换的特点和性质 变换前后的方差总和保持不变,只是将原来的方差不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主成分图像中从几何角度看,原始图像方差再分配是通过坐标平移和旋转实现的,第一主成分取波谱空间中数据散布最宽泛的方向,第二主成分取与第一主成分正交且数据散布次宽泛的方向,余此类推。前面几个方向上所包含的方差总和占总方差的绝大部分,余下主成分含有的信息量比重很小且迅速降低 降维、去相关和数据融合在主成分变换中体现明显 第一主成分是原始各波段的加权“和”图像,而且加权值的大小与该波段方差 大小成正比,反映了地物总的辐射强度,有利于

31、对地物细部特征的表达。 其余各主成分图像是原始各波段的加权差值图像 “有选择的K-L变换”,主成分变换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用于计算特征根和特征向 的协方差矩阵,如果有针对性的选择用于计算该矩阵的图像数据,然后把得出的变换 矩阵应用于整个图像,则所选择图像的某些地物目标和细节信息就会更加突出 通常进行K-L变换是把一景图像的所有波段一起进行变换,但也可以把所有波段 先分组进行K-L变换,然后由每一组选取一个适当的主成分图像参加假彩色合成或其他 处理。 KT变换称为“缨帽变换” 这种线性变换同样使坐标轴发生平移和旋转,只是新的坐标轴不是指向主成分方向,而是指向另外的方向,这些方向与地面景物有密切的关系

32、,特别是与植物生长过程和土壤有关。 此变换因何被称为“缨帽变换”?在研究过程中将土壤和农作物生长过程在MSS2MSS3、 MSS1MSS2两个坐标平面上绘出裸土-植物发芽-生长期-成熟期-变黄期-衰老期的整个过程的亮度值轨迹图,然后组合两个坐标系列到一个三维坐标系中,看出上述轨迹的形状:三维立体形态看起来很象一顶带着缨穗的帽子,衰老处象一束缨子,土壤面象帽口,因此给出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缨帽变换” 13、 遥感数据融合 是指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 遥感数据融合的目标 既能保留多光谱数据的光谱特征同时又发挥了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优点,实现了

33、两种类型数据的优势互补,使各类地物特征清晰,易于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 遥感信息融合的三个层次基于像元层次的融合基于特征的层次融合基于决策层的融合 遥感信息融合的技术关键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因为只有对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有深入的认识,才可能为图像信息融合找到理论的支撑; 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多源遥感数据的配准,包括空间配准和数据关联,就是要解决各类遥感数据的几何畸变,实现以几何校正为基础的空间配准,达到同一区域不同图像数据地理坐标的统一; 融合算法的建立与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34、。在遥感数据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了以上的技术关键,才可能使融合后的数据符合用户的特定需求 第六章 遥感专题信息提取 1、遥感图像解译的两种方式 1 目视解译 借助人眼的观察和人的智能,结合一些量测工具来识别图像中的目标。特点:解译者的学识和经验在判读中起主要作用,精度高,但难以 对海量空间信息的定量化分析 2 计算机图像理解 以计算机软硬件为支撑,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图像解译专家系统从而让计算机模拟人工解译过程,“读取遥感图像上的特征”,进而确定图像上的目标。特点:速度快,处理方式灵活多样,整个处理过程通常是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对计算机技术和算法要求较高,识别的精度通常不及目

35、视解译 2、解译标志:遥感图像上能帮助人们识别不同目标的那些影像 特征;直接解译标志:能在遥感影像上直接看到可供判读的影像特征称为直接判读 标志;间接解译标志:指运用某些直接解译标志,根据地物的相关属性等地学知识,间接推断出的影像标志, 3、常用的解译标志 1 色调 指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的性质和能量强弱在影像上的表现 2 阴影 指因倾斜照射,地物自身遮挡光源而造成影像上的暗色调阴影3 大小指地物长、宽、高、面积、体积等在影像上的记录地物影像的大小不仅能求得地物的数量特征,而且对判读地物的性质也有帮助。 4 形状是目标物的外形、轮廓 5 纹理是指具有不同色调和形状的细微影像按某种规则排列组合的

36、集合, 6 图案,即图型结构,是指多个人工目标重复排列的空间形式,它反映地 物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 7 位置即地理位置,它反映地物所处的地点与环境,地物与周边的关系 8 组合指某些目标的特殊表现和空间组合关系,它不同于那种严格按 图型结构显示的空间排列,而指物体间一定的位置关系和排列方式,即空间配置和布局 4、ISODATA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步骤 : 1设置input output图层 2设置初始化的分类数量和初始化类别中心的方法 3设置最大循环次数 4确定类别的具体属性 5、特征选择与特征变换 在遥感图像分类之前,为了压缩参与分类多光谱图像数据的维度和找到那些对识别感兴趣的地物类型最为有效的“

37、特征图像”,通常需要进行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在分类时我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影像数据取得最好的分类结果,这样就需要从多光谱图像中选择最佳的特征 影像组合进行分类,这就称为特征选择。将原始多光谱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生成一组进行了信息融合的新的特征图像,这种 技术手段就称为特征变换。 特征选择指标:1 距离测度 距离是最基本的类别可分性的测度2 变换离散度 衡量遥感数据各地物类型可分性好坏的数量指标常采用变换离散度和JM距离。离散度是具有分布重叠度的两个类型之间可分性的数量测度。3 最优指数公式OIF 6、无监分类 在对研究区不了解的情况下,只是依据每一类型地物所具有的相似性,把反映各类型地物特征值

38、的分布按相似分割和概率统计理论将各像元归并成不同的空间集群,然后结合地面实地调查来确定各集群的地物类型从而达到识别分类目的的分类方法。 非监督分类的特点1 分类者不需要对研究区有广泛的了解和熟悉,但分类结束后仍需要一定的知识或地面调查来确定各集群的地物覆盖类型2 人为误差的机会减少,因为分类者参与的程度低,只需要事先设定几个参数即可3 非监督分类产生的光谱集群组并不一定对应于分析者想要的类别4 分析者较难对产生的类别进行控制 7、有监分类利用对研究区已有类别的先验知识从遥感图像上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样本据此估计出各类别的统计特征参数进而建立判别函数,然后利用判别函数实现对待分类像元进行

39、分类的方法。 有监分类的特点优点:1 可根据应用的目的和区域,有选择的决定分类类别,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类别2 可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3 可通过检查训练样本来决定训练样本是否被精确分类,避免分类中的严重错误 4避免了非监督分类中对光谱集群的重新归类 缺点:1 分类系统的确定、训练样本的选择都有较强的主观性2 由于图像中同一类别的光谱差异较大,造成训练样本的代表性下降3 训练样本的选择和评估需花费较多的人力、时间4 只能识别训练样本中定义的类别,若某类别由于训练者不知道或者其数量太少未被定义,则监督分类不能识别 8、总体分类精度 正确分类的总像元数与参加分类评价的 总像元数之比,表示为 2 用户精度 每一类别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数量除以被分作该类的总像元数,表示为 3 生产者精度 每一类别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数量除以该类用作分类训练的总像元,表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