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0037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四种清净明诲,真实不虚 楞严经里的四种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偷、断妄,是息息相关的。若犯淫戒,就容易犯杀戒,也容易犯偷戒、妄语戒。因此犯淫戒,是杀盗妄都包括了。所以,分而言之是四种,合而言之是一体也。 佛这么悲心切切,苦口婆心,详详细细的为我们说这四种清净明诲,可是一般人还不相信。不是一般人不相信,而是其中有些学者、教授,或不能守戒的出家人,他们不相信。这些人无法改善过来,不能将根刨出,藕断丝连,纠缠不清,所以他索性就什么都不信,而公然

2、说楞严经是假的。 楞严经在佛所说的经里,是最重要的一部经。不要说学者和教授说它是假的,或者不守戒律的人说它是假的,就算有一个人能现十八变及种种神通,以这种种神通力量来对我说楞严经是假的,我也不相信。为什么?因为楞严经所说的道理都是正合乎人的毛病!无明罪业,也正是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可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吃这副药,认为这个药太苦,受不了,所以就算有医生将药单开出,他也将此药丢弃不要,而说此药没有功效。这就叫自欺欺人,误人误己。 因为如此,无知识的人就跟著这班人跑,说某某有名学者、某某有名教授、某某有名大法师都说楞严经是假的。于是以盲引盲,互相酬唱,你也这么说,我也这么说,邪论纷然。如此一来就好了,佛

3、教徒也不需要守戒律,不常要听四种清净明诲,可以不理睬五十阴魔,所有所有都可以一笔抹杀!各位想一想,这一类的人多坏!如果这种人不下拔舌地狱,那就没有公理可言了。 方才讲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子就是造了毁谤大乘经典的无间罪业,所以才受这种骇人的果报。不过人都不知道,还是胆子那么大,冒冒然然敢去造罪业,瞪大眼睛讲假话,这样子真是泯灭良知良能啊!把本有的聪明智慧都扼杀了,真是可悲可叹的一件事! 因为他们毁谤大乘经典,用眼耳鼻舌身意造种种恶业,所以等到来世再为人时,就变成这种心理变态的小孩子,也不自知,也不自觉,受恶果报还认为很好。 不要用假聪明来破坏佛言。这些有名气的人,或者名学者、名教授,或大法师,他一

4、说出这种毁谤佛法的话,无形中影响了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人都失去真正的信心。你说这种罪业造得多大!百千劫之后,他转身为这类的儿童还算便宜呢!相信他永远都不会再讲话了,永达都要受哑巴酌果报!因为他瞎人眼目,说的话误人太厉害了。 各位想想,为什么他要说这样的话?就因为他做不到四种清净明诲:不淫他办不到,不杀他也办不到,不偷,表面上他可以说不偷,但是某些学者教授常常去偷别人的文章,偷别人的学说凑起来,东拉西扯的。若拿别人的东西当为己有,这即是盗。若一天到晚欺骗学生,就等于在那里打妄语。当然,不是所有学者、教授都是这样,但其中就有这类德中之贼在作怪。 因为四种清净明诲,他都办不到,都慌了手脚,所以无法接

5、受这种理论。他若接受这种理论,他自己就倒了,自己就失去地位,但他不甘示弱,所以昧著良心说楞严经是假的。可是单说这句话,就犯了滔天大罪,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将来受无间地狱的果报时,后悔莫及。 四种清净明诲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阿难听见文殊师利菩萨说完这首偈颂之后,就站起来,整顿衣服,把衣服领子提一提,这样整顿整齐一下,并不是衣冠不整的样子。阿难整顿好了衣服后。于大众中:在大众里边。合掌顶礼:合起掌就向佛顶礼。心迹圆明:这时候,阿难心里圆明,很明白,不像以前那么糊涂了。悲

6、欣交集:他既想哭又想笑。悲就是想哭。因为阿难是很会哭的,从开始来他已哭了很多次。而他现在还想哭,但是又想笑,所以悲欣交集这二种心情。悲,他悲的什么?这叫乐极生悲。他乐极了,这回我可得到佛法了,真正佛法我明白了,这乐极而生出悲来。欣,就是快乐。快乐得不得了,从来也没有这么快乐过,听闻佛法,真正明白佛法是最快乐的一件事,所以就悲欣交集。欲益未来:他自己明白了还不算,他还想要利益未来的一切众生。故言诸众生故:因为这个原故。他就稽首白佛:对佛叩个头,然后向佛说。大悲世尊:大慈大悲的世尊您!我今已悟:我现在已经明白了,悟就是明白。成佛法门:我明白这成佛的法门。是中修行:我对于这个修行法门。得无疑惑:绝对

7、不会再有疑惑了。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阿难讲话总要引证一下佛所说的,不是他自己说的。常闻如来:我常听见如来说法的时候,说什么呢?说如是言:说像这样的话。怎么样的话呢?自未得度:自己还没有得度。先度人者:这样的人,自己没有得道,先去教化人。菩萨发心:这是菩萨的发心。自觉已圆:自己觉悟已经圆满了。能觉他者:再能以自己觉悟的道理令其他的人也觉悟。如来应世:这就是佛所做的事;佛应世在这个世界上所做的事。我虽未度:我虽然未得度,我自己还没有得道。愿度末劫,一切众生:可是我愿意末劫的一切众生都得度,都得到佛法的好处。

8、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世尊,此诸众生:这末法的一切众生。去佛渐远:渐渐的离佛远了,甚至于离佛法也远了。邪师说法:就是现在,现在就是邪师说法的时候。什么叫邪师?他不明白就说明白;没有开悟就说开悟;没有证果,说证果了。所以我问某人:你是证初果了?二果了?三果了?四果了?你证那一果?你开悟?你开的是什么悟?你证果,你证那一个果?他说不出来。我说:你都是佛了,怎么你连果都没有证?你是怎么跑到佛那儿去的?他说他就是佛了,他不单说他一个人,他说Everybody is a Buddha,这就是叫邪师。这是个大妄

9、语!中国广东话叫车大炮,放炮似的,中国称这种尽讲大话的人,叫大炮。为了护持佛法,所以你们不论懂不懂佛法,切记不要做一个邪师。好像有个李小姐,有人问她佛法,她说:我老了,我都忘了。根本她也没有学过,怎么会忘了?忘的什么?根本就是不懂。但她不说她不懂,她说她忘了,这就是一种骗人的口吻。就是在这个地方,你知之为知之;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根本不懂,却说我忘了,这就近于邪师了。这邪师说法,专门有一种攀缘心,讲不对的道理。讲什么不对的道理?譬如说,淫欲是不对的,他却赞叹说:好啊!这是最妙的法门。令人都找不到真理,都迷惑了。以是为非,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说对了。这就叫邪师。邪知邪见,他知

10、见不正当,正的他说是不对,邪呢他说这个最好! 如恒河沙: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像恒河沙那么多,可是我想在这时候。欲摄其心:令这一切的众生,生出正知正见。入三摩地:得到正定。云何令其安立道场:怎么样才能使得这一般众生,在道场上安立呢?远诸魔事:远离开魔事。好像有些邪魔外道,专门说一种骗人的话,讲男女怎么样行淫欲!说淫欲愈重愈可以成佛成得快!这完全是一种邪知邪见,这是不对的。所以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要被人骗了。凡是真正的佛法,一讲淫欲就错了,那就不是佛法了,这种说法,就是魔事。于菩提心:对于他的菩提心。得无退屈:不会退失。有些学佛的人,学学就退失菩提心了。他说:唉呀!不要学佛法了!学佛法这么难,尽要去

11、我的毛病,我的毛病去不了,这怎么办呢?所以不要学佛法了,这就叫退失菩提心了。菩提心退了、屈了。屈,就是屈服了,没有精进心了,也就是战败了。譬如打仗,日本投降,这叫屈服了。没有志气,被魔鬼打胜了,这叫屈了。怎样才能叫他不退失菩提心呢?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尔时世尊:当尔之时,世尊听见阿难这么请问,怎样才能离开邪师说法?怎样才能离开魔事?怎样才能令众生不退失他的菩提心?最重要的,不是一学佛法,学三天两天就不学了。要永远永远有精进心,发愿一定要护持佛教,一定要修行、学习佛法,这个菩提心永远都不退。怎样才可以

12、做到这样呢?所以释迦牟尼佛听阿难这样请问,他高兴了。为什么高兴?虽然说佛是如如不动的,但是有人想要拥护佛法,令人成佛,他也高兴的,也就欢喜。于大众中称赞阿难:佛在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说阿难你真好啊!阿难你真好啊!善哉善哉!称赞两次,这是很嘉许他,说你真好,你真是一个好徒弟,赞叹阿难。如汝所问:像你所问的。安立道场:能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在这末劫末法的时候,你想救护这些沉溺到水火里头的众生。汝今谛听:你现在好好听著吧!我现在当为汝说:我现在跟你讲一讲。阿难大众:阿难听见佛要说法了,更高兴,所以和大众唯然奉教:大家都依教奉行了。邪师说法,专门讲一些淫欲,他们讲的是很不合乎道理的,这一

13、点要分别清楚。在菩萨的境界,有时也用一种慈悲爱护众生的心,因为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很重的欲念。所以最初他教化人,他不令一切众生断绝欲爱,即淫欲心。而用种种的方便法门,使令众生自己把淫欲心看破,然后自己就会把它停止了。这是一种菩萨的境界,和邪师外道又不同了,所以在这个地方应该要明白。 例如菩萨示现一个女子,令一切的男人,一见她就欢喜,一欢喜后她就叫他修行念佛,结果她令这些众生成佛了。从前在普门品有一个鱼篮观音,这鱼篮观音相貌生得最好、最美丽,拿个鱼篮在卖鱼。这一条村里的人根本就不信佛,一见到这么美貌的女人,这些青年男人就都生出一种贪心,每一个人都想向她求婚。这条村人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百多个青年,

14、这鱼篮观音说:我一个女人不能嫁给一百多个丈夫啊!现在我有一个方法来选择丈夫,你们这一百多人,谁能先会背诵普门品,我就和那一个结婚。你们现在回家去背,我限你们三天的时间。这一百多个年轻人,于是乎就各拿一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法华经第二十五卷回去念。在三天就有半数约四、五十个人能背得出。张三说他背得出,李四也说他背得出,有五十多个背得出。观音菩萨说:现在有这么多人,你们虽然五十多个人都背得出,但我也不能嫁五十多个丈夫啊!我只可以嫁一个呀!好吧!你们都回去,再给你们五天的期限,谁能把金刚经背得出,我就和谁结婚。这五十多个入围的人又回去,每一个人又念金刚经。在五天之中,又有二十多个人念会了。

15、拿著鱼篮卖鱼的这个女人说:那还是这么多,我也不能嫁这么多人。在你们这些人中,我现在再有一个条件,我限你们七天,谁把法华经背出,我就和谁结婚,这回我相信无论是那一个人能背,都可以了。这二十多人和以前一百多人又统统都念法华经。七天之内有一个把法华经念熟,背得出了。这个人姓马,他说他入围了,这个卖鱼的女人就一定会和他结婚了。他家里又有钱,于是就请人发帖子,拜堂结婚。谁知拜堂后一入洞房,这个美丽的女人却得了个心痛病就死了。这姓马的费了这么大精神,念会普门品、金刚经、法华经。才结婚入洞房,她却死了。出殡时,来了一个穿紫袍的和尚,问说:你们在干什么?他说:娶个新媳妇,她生病死了,我们现在送殡。这个和尚说:

16、不是的,你棺材里根本没有东西,怎么有死人呢?你打开看一看!打开棺材一看,本来这个拿鱼篮的女人死了,放在棺材里,现在什么也没有,空了。这些人说:那她跑到什么地方去呢?快去追啊!快去各处把她找回来。这老和尚说:其实那一位是观音菩萨,因为你们这个地方的人都不相信佛,所以他示现一个美女相来使得你们这一般好色的男人学一学佛法,现在学了,他也就走了。姓马的新郎想:喔!原来是这样的。于是乎他也把世间上什么事都看破了,出家了,出家以后也证果了。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告阿难:在会大众唯然奉教的时候,佛就告诉阿难。汝常闻我:你常常

17、听见我所说的。毗奈耶中:毗奈耶就是大小乘的律藏。大乘的律藏和小乘的律藏,总括起来就叫毗奈耶;毗奈耶就是讲戒律的。你常常听见我讲戒律的道理时。宣说修行:我宣说这种修行的道理。修行要依照三决定义而修行,这三种是一定的,决定不能改的三种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这三种决定义是什么呢?就是讲戒定慧。摄即摄取、摄持。这个摄字就好像吸铁磁,把东西吸住。尤其攀缘心,这攀缘心一天到晚尽打人家的主意,尽打人家的算盘。想个什么办法,能和某一位有钱的人接近,想个什么办法能和某一位富贵的人接近。一天到晚尽用这种功夫,这就叫攀缘心,这也就没有摄心。摄心,是把攀缘心收回来,不要叫它去攀缘,不要叫它东跑西跑。我们这个心,你不要

18、叫它跑,它自己就跑了;你叫它不打妄想,没有一分钟,它又打起妄想。这个妄想停了,那个妄想又生出来了,所以前念生,前念灭,后念又生,后念灭,后念又生,这是念念不停的攀缘心。现在应该怎样?要把它摄持回来,要把这个心制到一处。我们所以不能成佛,不能开悟,不能了道,就因为没有制住我们这个心。如果你把你这个心制到一起了,无事不办,什么事情都成功了,什么事情都成就了。所以现在就要摄心为戒,首先要摄制这个心,这就是戒,这是个止恶防非的办法。因戒生定,你首先有了戒,有了戒就好像一盆浑水它不摇动了。不摇动,水就澄清了。水澄清了,尘垢就沉底了。因戒生定:这个定就是不摇动,生出定来。因定发慧:你要不摇动,净极光通达,

19、净到极点了,自然就光通达,光通达你就开悟了。因定发慧,由这个定中,就生出一种真正的智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戒、定、慧就叫做三无漏学。你要是守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就叫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阿难!怎么样叫摄心呢?我把它取个名字叫摄心为戒,什么意思呢?现在我告诉你。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若诸世界:假设所有一切世界。六道众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六道众生。其心不淫:他的心不淫,没有淫欲心。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要能没有淫欲的心,生死流就断了,就不会随著生死相续接连不断,生死也就停止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0、汝修三昧:汝是指阿难;佛说:阿难你所修的定力。本出尘劳:本来是为了超出尘劳,超出生死。可是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你如果淫欲心不断,你想超出尘劳,是无有是处的,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淫欲心就是尘,就是一种尘劳。所以不要说你去做淫欲的行为,你就是心里生一种淫欲的念头,有这个淫欲的心存在,这也就是尘劳,没有超出去。所以说你要是不除淫欲心的话,你想修道,开悟成佛,那是没有这个道理的。因此一般最愚痴的人,就说又要有淫欲心,又要开悟,这种思想就是最愚痴的,这种人是最不可以教化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出世,也没有法子能令他得道证果。所以这种人是最笨最愚痴的。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

21、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你纵然有智慧,禅定现前,你修行,一打坐就得到轻安的境界,觉得非常的好。禅定现前,就是你的功夫有所成就。如不断淫:假使你的淫欲心不断的话。必落魔道:你虽有智慧,不断淫心,就会做魔王去。上品魔王:上品上等的做什么呢?去做六欲天的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中品的做什么呢?做魔民,做魔的老百姓。下品的呢?就做魔女,生得虽然漂亮,但是非常卑鄙。有智慧的人要小心一点,聪明的人在这个地方要注意呀!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了不起,你不明白,我明白;你不懂,我懂。有一点智慧,这叫小智小慧。你这小智小慧,就会把自己的前途给耽误了。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22、。 你看看,这种有一点小智小慧的人,他淫欲心不断,总讲这个爱欲,你爱我,我爱你,这么爱来爱去,爱到后来就成了魔了。成了魔,你说怎么样呢?彼等诸魔:他那个诸魔。亦有徒众:也有他的徒众,有他的徒弟,有他的护法。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魔化自己不知惭愧,自称我就是佛呀!我们就是最高无上的啦!什么大他就说什么,因为他本来是魔,但他不承认他是魔,他说他就是佛。佛也有假的,世间上其他的都是假的佛,他也想做个假佛,但是他还不承认他是假的,他认为他就是真的,他也认为他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灭度后:释迦牟尼佛在没灭度以前就

23、说:我现在在世界上,这些魔王不敢出世。等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就是现在你我这个时候。末法之中:法在末梢上的时候。多此魔民:这种魔民多得很,到处讲淫欲,无论男的女的都欢喜淫欲。又想要成佛,又想要开悟。为什么我认识这个魔?以前我看到某一个人,不要提他的名字。他说他自己是佛,我就说他是魔,他问我:谁是魔?我说:你就是魔。为什么我知道他呢?他就是弄这一套嘛!专门讲情讲爱的,I love everybody。他有什么资格爱所有的人?真不知丑,自己太不知惭愧了。炽盛世间:在这个世间像火烧似的,到处燃烧,淫火旺盛。一般无知的人,也就听他,他讲得不错啊!他讲得很有道理的啊!尤其一些青年的人,正对他的味道了,正对

24、他的机,所谓臭味相投,你臭,他也臭,所以你说我好,我也说你好。如果味道不同,就不会互相赞叹了。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要是同道,思想相同了,大家就以盲引盲。以盲引盲,就是自己是个瞎子,没有眼睛,还要给人家带路。这不是骂人,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师父下地狱,徒弟也跟著到地狱,两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你说可怜不可怜?就是这一类的人。广行贪淫,为善知识:自己就说:我到处讲经,我到处give lecture,我give lecture to everybody。真是把牙都可以笑掉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令所有的众生都堕落到淫欲的坑里。失菩提路:把菩提道路失去了,没有了,跑到

25、什么地方去了呢?就跑到地狱里去了。师父看见徒弟拱进来了,说:你怎么也来了?这个地方不是很好的地方。这徒弟说:你先来了嘛!我当然也要跟著你来了嘛!师父说:唉呀!你不应该跟著我来啊!这个地方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一反一正只相差一点点,相差哪一点呢?菩萨是爱人的,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而没有淫欲心。魔王受护一切众生,但是他专门讲淫欲,专门注重淫欲,甚至于他说淫欲心愈重,开悟也开得果位愈高,以这邪说来害人。菩萨没有淫欲心,对于一切众生都不分彼此。有淫欲心就是魔。爱护一切众生,这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魔爱人是有所企图,有所贪欲。菩萨爱人是

26、没有贪欲的,没有贪欲也就是没有淫欲。所以佛教讲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佛教和世间一切魔王的教不同也就在这一点。汝教世人:你应该教一切世间人。修三摩地:修这个定力。先断心淫:先要把淫心断了,你能断淫心。是名如来:这就是如来所教化的道理。先佛世尊:以前所有的佛世尊。第一决定:以此为第一种的决定。清净明诲:清净而明白的教诲一切人,一定要断淫,这是第一个先决条件,一定一点也不能改变的。这是决定义,而不是不定义。不是说没一定,你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唯独淫心一定要没有。若有淫欲心,那就是落魔了;你要是想有淫欲心来开悟,

27、那就一定要落为魔王的眷属。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你看,这又举了个比喻,你要不相信,讲一个道理给你看看。是故阿难:因为这个,所以阿难!若不断淫:假使你不断淫欲心。修禅定者:你天天打坐、修行,你一边修行一边漏,你修一点就漏十点,修一分就漏十分,修十分就漏百分,怎么样啊?你想要打坐,又离不开淫欲;想开悟,又想要寻求这一种颠倒的快乐。如蒸砂石:像什么?就像蒸砂和石一样。欲其成饭:你想将石头和砂做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你这样子,即使经过百千劫,只叫热砂子,没有旁的用。何以故:什么道理呢?此非饭本:因为它不是米,不是饭的根

28、本。砂石成故:你所蒸的是砂石,如果你想要不断淫心而开悟,就像蒸砂石,想要把砂石变成饭一样的道理。 没有淫欲心,则没有男女相,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心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有些不知道惭愧的人说:我就是这样子。你说你是这样子的,那是靠不住的,那是没有什么凭据的,你怎么知道你是这样子呢?你要是这样子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这样子的。你也不会说:喔!我没有淫欲心。不会有这一个见解,没有就是没有了,不会各处去卖广告、登报纸的,不会对人说:我就是这样的。你这一卖广告已经不是了,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要是你真能没有淫欲心了,眼观形色内无有,眼睛看见什么形形色色,内里头没有的;耳听尘事心不知,耳朵听见什么好声音

29、,心里不知道的。那就是有点火候了。要连心里都不动念,根本淫念都没有了,那才是真的,你有的时候如果还知道女人是怎么样子,那就靠不住了。 有一个人开悟,就到他师父那儿请开示,说他开悟了。他师父问:你开的什么悟啊?他说:喔!以前我都不懂,现在我知道师姑是女人。他知道师姑是比丘尼;他知道比丘尼是女人了。他师父用佛眼一看:呀!他是开悟了。所以就给他印证:你可以了。你说这谁不知道呢?但是你要不开悟,你就不会说这句话,因为开悟了,所以会说这句话。并且,这也不能骗人的,因为他师父有佛眼,用佛眼一观察,知道他是得道、证初果了。所以就给他印证说:是这样子的。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

30、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佛告诉阿难说:是你欢喜这个摩登伽女,那你不断淫心,而且这个淫身也存在的,以这种淫身来求佛妙果,想得到佛的果位。纵得妙悟:你纵然就是得到这种很妙的道理。皆是淫根:这还是你的淫根没有除。根本成淫:那根本就是成了一种淫欲心。轮转三涂:你将来一定堕到三涂。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必不能出:一定不能出离三恶道,或者转生畜生,或者转生饿鬼,或者堕地狱。如来涅槃:佛涅槃的果位。何路修证:你凭什么,你凭那一条路可以证得如来涅槃的果位呢?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你必定要使淫机,机即最小最小的那一念,这就叫淫机,就是无明,你把无明断了。必使淫

31、机,身心俱断:你身的淫机也断了,心的淫机也断了。断性亦无:你就连知道断的性也没有了。于佛菩提:在佛的觉道上。斯可希冀:你才可以有所希望。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讲就是佛所说的法,如果不合乎我这个道理,就是魔王所说的法。 来听经一定是都要有眼睛的,瞎子不能来听经,聋子不能来听经,哑巴也不能来听经,到这里来听经的都是愈听愈聪明,不会愈听愈愚痴。所以你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你们那个真正的智慧眼睁开,真正耳根要返闻闻自性,不要向外去找,这是我今天告诉大家的话。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又诸世界:阿难,这个世界。六道众生:天道、人道、阿修

32、罗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这六道众生。其心不杀:这六道众生他的心不杀生,并戒杀、放生。这个杀生不单是身不杀生,在心里也不杀生。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如果能不杀生,你就可以和六道轮回断往还,所以就不会随著生死的业报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阿难你想修行定力,本来这种愿望就是想要除去尘劳,超出尘劳。你如果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怎样除杀心呢?就是戒杀、放生。好像前面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杀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淫欲心要断除了,你才能出尘,才能超出六道轮回。可是淫心没有了,你有杀心,这也一样不能出尘,一样不能脱出六道轮回,也不能超出三界。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

33、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纵有多智:就算你有很多的智慧。这个多智,并不是出世的智慧,而是世智辩聪,是世间的智慧;一般人有的那种智慧,就叫世智辩聪。就算你有世智辩聪,能言善辩,能以辨别。禅定现前:你修行到有禅定现前,你功夫相应了。若不断杀:假使你不断杀心的话。必落神道:将来会堕落到神道做神,或者在天上做天王、天主,或者做天上的大力将军,这叫大力鬼,堕落到神道上去。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上品的这种人,做有大势力的鬼神,这种鬼,也就是神。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这个中品的鬼,中品的神,就叫飞行夜叉,在空中他会飞行。这大力鬼,就是天行夜叉。或诸鬼帅:或做鬼的元帅。在下品当

34、为地行罗刹:下品的这种人就做地行的罗刹,在地下做罗刹鬼。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些鬼神、天主、天上的神,或地狱里头的鬼、人间地下行的地行罗刹,空中的飞行夜叉,和大力鬼神王,他们也都有很多的徒众。徒,就是徒弟。众,就是一切他的党类。如有大力鬼、有多财鬼、有少财鬼、有无财鬼,又有嗅香鬼、嗅臭鬼,很多很多的鬼,有几万种那么多。所以说彼诸鬼神,亦有徒众:你有徒众,我有徒弟。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他们各各都自言成无上道了。好像中国的关帝公就叫多财鬼,不过以后他皈依三宝了,算是佛教里一个伽蓝菩萨,伽蓝在佛教里头也是护法神,这护法神在庙里、在佛前他都是站著的,没有坐著的位子。 我灭度后。

35、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在我灭度之后:就是你我现在这个时候。末法之中:末法就是现在。多此鬼神:有很多这种鬼神都是因为在前生虽修行,但是不能戒杀,所以就堕落到神道上去了。炽盛世间: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很流行很盛行在这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自己对人说:我有吃肉啊!吃肉,我一样成佛啊!我不必戒杀,也不必吃斋,我现在也一样是佛啊!菩提路就是成佛道,说我现在开悟了。好像有某某人说他也是开悟的,但是他吃肉、喝酒、抽烟,甚至于带著一般青年人去用迷幻药大麻烟,又用LSD。他说他开悟了,岂有这个道理?!佛当初开悟也并没有用这些药品,是他自己开的悟。而他现在吃这种毒品、麻醉品,把精神麻

36、痹了,甚至于就快死了,自己还以为他自己是开悟了。你们说这颠倒不颠倒?这真是颠倒众生!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我在佛教里头,叫一切的比丘吃五净肉。什么叫五净肉呢?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或它自己死的,或鸟残,以上是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这五净肉都是佛的神力所化生的。本无命根:它没有命根,什么叫命根?就是没有识,没有暖,没有命根。汝婆罗门:汝,就是你,你们这些清净行的婆罗门。地多蒸湿:这些地有很多沙,又有很多水

37、。蒸,有砂石的热气蒸出来;湿,有很多水。加以砂石:加上砂石混合土。草菜不生:草和菜都不会生的。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因为大慈悲的关系。假名为肉:把这种东西假名为肉,不是真肉。汝得其味:你们得以吃这种东西,现在我叫你们比丘吃这种肉。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你们呀不吃这五净肉,专门就去吃一般的肉,这怎么可以叫释子呢?释子是出家人另外一个名称。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在末法之中,我灭度之后,所有出家的比丘,如果他想要吃肉的,不管是五净肉、是三净肉,总而言之,是肉他就吃。汝等当知:

38、你们应当知道。是食肉人:在我灭度后,他冒充佛的弟子,大口吃肉,大口饮酒,吃肉饮酒,无拘无束,他说要自由。纵得心开:这个吃肉的人,纵然他得到一点小境界,或者开了一点小智慧。心开,心里明白一点道理。似三摩地:似,好像是,本来不是的。本来他不是开智慧,他自己就认为他开智慧了。好像某一天来了一个人,自己说和六祖是一个样的,我问他说:我问你,凭什么你和六祖一样?他说:我呢,不凭什么和六祖不一样。他以为这就是有了智慧。这一种人,就是现在所讲的这一类的人。似三摩地:他好像得到一点点的定力。皆大罗刹:可是这正是大罗刹,这是大的魔王,大的鬼,罗刹鬼。报终:他的寿命终了之后。必沉:必定堕落,堕落到什么地方?堕落到

39、生死苦海里面。非佛弟子:这种人他虽然穿著佛的衣服,吃著佛的饭,但是他不是佛的弟子。如是之人:像这种人。相杀相吞:他又杀生又吃肉,又不戒杀又不戒荤。相食未已:他们互相吞食,你吃我的肉,我也吃你的肉。你吃我的,你就要还我的;我吃你的,也要还你的,互相还报,互相吞食。未已:没有完的时候。因为什么?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吃你的肉;我吃你的肉,你又要吃我的肉;今生你吃我的肉,来生我也吃你的肉;再来生你又吃我的肉。这互相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怎么可以说这个人能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苦呢?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你教化世人,叫世间人修三摩地的定力。次断

40、杀生:第一要先断淫欲心,淫欲心不除,尘不可出;可是杀生的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的,要戒杀生。是名如来:这就是如来世尊所提倡的教化。先佛世尊:以前所有的佛,所有的世尊,和现在佛。第二决定清净明诲:都是这样明显的教诲,这就是第二种的决定清净明诲。你一定要遵守,如果不遵守,是不会出离三界的。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是故:因为这个所以呀!阿难,你要知道。若不断杀,修禅定者:你若不断杀生的话,就没有慈悲心,断慈悲种。你断慈悲的种子而修禅定。譬如有人:就比方有一个人,干什么呢?自塞其耳: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堵上,堵上怎么样呢?高声大叫:大大的声

41、音喊著。求人不闻:想要人家听不见。这就叫什么呢?掩耳盗铃,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去偷铃当,以为自己听不见,旁人也不会听见。此等名为:这个叫什么呢?!这种行为的人给他取个名字叫什么呢?欲隐弥露:想要隐藏起来,可是更暴露出来;愈想隐藏,愈暴露出来。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就是这种修行行为非常清高,非常洁净的这些比丘、菩萨,和一切的大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歧路就是叉路,歧路口会有草生起来。可是这些清净比丘和菩萨不踏青草,就是不踩生草上。因为踩在生草上面,会把草踩死了。况以手拔:也不用手来拔草。云何大悲:怎么可以讲你有大悲心?取诸众生

42、血肉充食:却把一切众生的血拿来喝,肉拿来吃呢?这是不可以的。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若诸比丘:假使有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不服,就是不穿这种东方衣服。东方的什么呢?丝:即蚕所吐的丝。丝绵和绢帛。不穿这些由生命来造成的衣服,普通的绵花不算。及是此土:和这个土地所产的产品。靴:就是皮靴。履:就是皮鞋。裘:就是皮袍。毳:就是毛,好像鸟毛。乳:就是牛奶。酪:牛奶提炼出来的乳酪和醍醐。如是比丘:像这种比丘。于世真脱:在这个世上真正得到解脱了。酬还宿债:他把所有的宿债都还完了。不游三界:不会再来三界了。乳酪,在这上面,虽然说是禁止

43、不可以吃,但是在大小戒里,都没有一定戒乳酪牛奶。所以这经文上,是指持杀生戒非常清净的人。凡是和众生有这种因缘关系的,他都不用。好像衣服,他不穿丝帛,不穿蚕吐的丝,因为蚕吐的丝,有蚕的生命;他也不喝蜜糖,蜜糖里有蜂的造酿。其实在戒律里头,这些地方它有开缘;有开缘,就是不一定限制这些。如果能不用它,这是最清净的,最好的。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何以故:什么道理呢?服其身分:你所穿的衣服,譬如丝帛;这与它的生命有关系,这叫身分。皆为彼缘:这都是和这些畜生有一种因缘。如果想不做这些畜生,应该和它断这种因

44、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好像以前人间最初的人是从大梵天来的。久远劫前世界上劫火洞烧,烧得世界上没有人了,经过不知多久时间,大梵天有天人在空中飞,飞到世界上来了,他看那时地上,因为时间久了,生出一种叫地肥的,他看这个东西很好看,拿起来闻一闻,这个东西也很香的,于是乎他就吃了。他一吃这个地肥,就不会飞,不会腾云驾雾了,所以就留在世界上,他也叫上边或者是他的兄弟姊妹,还有其他一些男男女女也飞下来很多。他们到这地方,都吃这个东西,一吃也都上不去了,都回不去天上了,所以世上就有人种了。有些人说人是由猴子变的,那么人怎么不会再变成猴子呢?最初天人到世界上来,然后地肥一吃,人一多,地肥也吃得没有了,这种食粮断

45、绝了,于是乎就吃世间上的百谷。稻、梁、黍是三种百谷。稻,大约有二十种。梁,也有二十种。黍,又有二十种。加上菜有二十种菜。再加果品有二十种。通通合起来就叫百谷。人就吃这百谷了,一吃百谷,怎么样呢?因为百谷是从地上生出来的,人吃了百谷,足就不离地了。地心吸力,其实就是人吃这些东西,吃了,就在地上不走了。必使身心:必定要使身和心。于诸众生:和所有的一切众生、一切畜生。若身身分:和它身体和生命有关系的业都不可以造。身心二途:身也不可以杀生,心也不可以杀生。不服不食:也不穿有众生生命的衣服,也不吃众生的肉、有生命的肉。我说是人:我说这个人。真解脱者:是一个真正的解脱者。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

46、波旬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像我这样的说法,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都是这个道理。不如此说:不是我这个说法。即波旬说:就是魔王所说。合乎我所说的这个理论,就是佛所说的法;不合乎我所说的这个道理,就是魔王所说的。所以你听过了楞严经,以后谁讲经,讲的道理对不对,你就像一面照妖镜似的。中国有照妖镜,就是一面镜子,你装模作样,你装的是个人,他用这面镜子一照。喔!你是个怪物,原来是个猪精,或者是牛精、马精,或者是山妖水怪,或者是鬼王。用这面镜子一照,就照出来了。你现在听过楞严经,谁说什么法,你将它往楞严经上一合,他说的对不对,你就知道了,这也就等于一面照妖镜。所以,我昨天晚上不是说吗?瞎子、聋子

47、、哑巴,没有机会听我经的。为什么聋子不能听经呢?我讲经,他如聋若哑,我在讲经他不听的,这叫聋子不能听经,并不是他是聋子,而是他就是不听,没有听进这个法,就等于聋子一样。哑巴,他不会说话,他也不会听的,我讲什么,他也不懂,道理和聋子是一样的。所以听过楞严经后,你们每个人,我都希望成一个善知识,成一个真正明白佛法的人,去教化那些瞎子、聋子,他现在没有听,你将来装上一个扩音器,各处去广播,他在外面也会听到佛法,也能去讲佛法了,不会再是聋子、哑巴了。不懂说法的人,这种人是最可怜的。你们学会佛法,应该去教化众生,所以现在要特别注意修学佛法。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佛又叫了一声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这世界六道众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其心不偷:如果他的心不偷,不偷什么呢?什么都不偷,所有一切有形的、无形的;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他都不偷,他的心里也不生偷的念头。所以,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这样能不偷,不淫不杀,这也就不随著生死相续。不随著生死相续,业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