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63681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游北京神笛陶艺村有感 这次社会大课堂活动过后,我有很多感受。 初次来到北京神笛陶艺村,我不以为然。它没有博物馆的气派,没有游乐园的激情,也没有摩天大楼的巍峨它只不过是一个工厂,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它的建筑风格有点像普通的人家。但让我吃惊的是这样不起眼的建筑竟蕴藏着一种非常神奇的技术陶艺。 刚跨进陶艺村的大门,我就既激动又感到无趣,既迫不及待地想冲进去,又感觉到一定没什么好玩的了。 进去后,导游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一间屋子里。屋子四周是像博物馆那样的玻璃柜,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精美的陶器。中间已经摆好了椅子。我们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陶器的来历。 刚开始时好像不怎么有意思,但直到我听

2、到一种陶瓷只有几毫米薄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窑,都是著名陶器之乡景德镇的,那里有很多工艺非常精美的陶器。于是我就想:不就是陶器吗,先和泥,再捏成样品,再烧一下不就行了吗?可是接下来的活动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老师讲到有些陶器的颜色非常难做出来时,我将信将疑。不就是上色吗,有什么难的?但接着通过老师的讲课,我知道了一种颜色叫季红色,成功率非常低,而且当那个姓季的工人的女儿跳进去自杀后,这种颜色竟然出来了!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随后,我们就去体验了一把做陶器的经历。 在我们准备好后,老师在前面演示,教我们做法。虽然我觉得玩泥非常简单,但我怕不会,还是认真地听了一遍。老师说这种

3、泥是景德镇运过来的,用这种泥做出来的陶器会有与众不同的效果。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三种做法,一种要把泥弄成长条,一种要攒成球,第三种要压成片。而这三种最基本的做法都要先攒成球以把空气压出,使它烧的时候不会爆裂。我不禁感叹:做陶器捏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讲完后,总算可以动手了。我领完泥,先做底盘。做上之后,我感觉根本就没那么难,索性一个劲乱拍,拍泥的时候,老师走过来对我说,我的太薄了。唉,又要重新做一遍了!没办法,我只好把泥又重新做成一个泥球,重新开始拍。这次我集中了注意力,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不以为然了,而是变得很谨慎,好像我手中有一块金子似的,那种分量不可拿捏。终于,底盘做好了,可是又有一件事让我犯

4、了愁:我的底盘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呢?起初,我想做一个五角星,可是刚刻到一半就刻坏了,我又要重新来第三遍了!陶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让我觉得有意思,越来越神秘,以至于即使我认真听了,可最后还是没有完成。 下午,我们又体验了一下用转盘做陶塑。这种方法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心想:这次我肯定能做好。在看老师演示时,我觉得这个比上午那个容易多了。一个泥块在老师的手下变成了一个精美的花瓶,于是我跃跃欲试,但这个也不例外。做的时候,我竟突然忘了制作方法,只能无奈地看着转盘在我眼前转呀转,转的我发晕。看着不成样子的烂泥,我决定:开始做,能想起来的照着做,想不起来的自己试试。那坨烂泥在我手中滑来滑去,淘气极了。最后时间到了,我依然以失败告终。 这次社会大课堂活动让我认识到了祖国传统工艺的神奇之处,让我对陶艺等工艺刮目相看。回到家后,回想这次经历,我依然还有很多不解,那曾经让我不以为然的陶艺又在我心目中增添了几分神秘。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