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4361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是最好的教育.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爱是最好的教育爱是最好的教育 梧州藤县太平镇中心小学 杨宝童 摘要爱的教育是以爱为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真挚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所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实施爱的教育。 关键词爱的教育;培养爱;自尊心 教师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教书育人,雕琢心灵,塑造人格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但是,现在由于受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教师也不同程度地沾染上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有少数教师甚至把师生关系变成了丑

2、恶的“金钱关系”。当下,我国还没有建立出一套健全的关于爱的教育的体系。并且也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当今中国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人何以成为人的教育以及爱的宽容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高度地重视爱的教育,并净化教师的心灵,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一、爱的教育的含义 “爱”这个字在字典里有着许多意义,由某种事物给予人满足至为了爱某些东西而愿意死。其可以用来形容爱慕的强烈情感、情绪或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里,其通常指人际间的爱。除了字典所说的定义外,还有很多人对爱有着不同理解。弗洛姆对爱的理解是:“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是对人的处境问

3、题的真正解决;是人与自然、他人、自己建立联系的最健康的途径。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上帝之爱等形式,并且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也有人理解为:“爱是人类自身及其生存世界的一种普遍关怀的思想情操及相应行为,爱内蕴为思想情操,外显为实践行为,具体表现为理解、关心、体贴、呵护、帮助、给予、宽容、责任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句名言说:“爱,胜过利剑。”利剑总是逼着人往前走,使人畏惧,心中不堪重负,而爱却能在人心里唤起一种必须向上的决心。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的:“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美的情感,没有情

4、感的教育是苍白的。” 1 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是被欣赏的渴望。”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人类对爱的深切呼唤。所谓爱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对教育的浓厚情感,主要表现在:是爱的教育为所有教育者在其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上,处处、时时、事事都体现着的爱。是教育者对其本职工作的爱。是理念与行动一体化的爱。爱的教育理念是爱的教育的行为的源头活水。是一种浓厚的发自教育者内心的一种体验的情感。爱的教育不是为谋私利而去学习爱的知识和技巧,它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被爱者的成长

5、。爱的内涵可以是恒定的,而爱的形式却可以是多样的。爱可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爱可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悉心呵护,爱也可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宽厚博大,爱还可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忧愤无奈。但绝不是包办代替,也不是一味夸奖,更不是肆意纵容。 二、 爱的教育的作用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俄国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位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是一位好教师。如果一位教师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他就算不上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位完善的教师。所以,教师的事也是始终贯穿着爱的事

6、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因素,并且决定着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入学之后,离开了家庭,生活在学生与老师组成的家庭中。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直接影着学生的情绪。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美国心理学

7、家罗森塔尔等人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他们从某小学各年级中选出十几个班,对这些班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之后,把优异学生名单告知有关教师。所谓的“发展预测”只是摆样子,而优异学生的名单,则完全是随意指定的。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这种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了2 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

8、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

9、得教育的成功。 那么,教师如果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就应该在教学中实施爱的教育。 三、 实施爱的教育的途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爱的教育,就必须自己首先学会爱。英国教育家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发展。”陶行知奉行“爱满天下”的宗旨,他说:“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在他看来,爱是一种力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高尚纯洁的师爱,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要很好的实施爱的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学生 首先,要理解和宽容学习上的差生。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和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

10、。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一样,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陶行知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他还提醒教师:小孩子是要用各种各样的妙法来教他,他方高兴学,才能学的成。因此,我们就要善待每一个学生,树立差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尽一切努力转化差生。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差生进行摸底排队,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产生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响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1.对于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要

11、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学好文化知识是首要任务,是关系自己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功夫,勤奋学习,多读多练,一定能取得好成绩。2.对那些顽皮,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坚持打持久战。上课时,让他们坐在讲台前,3 时时暗示,提醒这些学生集中注意力;作业时,坐在他们旁边看看做,边看边指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又能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3.对于考试受挫的学生,要及时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将学生的自卑感降到最低程度,鼓励他在下次的考试中再接再厉争取好成绩。学习上的差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

12、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 其次,要理解和宽容个性化的学生。人是个性的,这种个性在心理学表现为不同的性格特征的心理影响。人的个性与周围环境、事物的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往往处事都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走向了极端。要么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纵容孩子的任性行为,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作任何要求,致使孩子养成依赖、脆弱的个性,不能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要么又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从

13、而又使得孩子过早地世俗化,失去童真,缺乏爱心。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必须适度。在这一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不同的学生:创造条件,多提供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上课可让他上台作习题;喜欢写作的学生,可在课外多提供有意题材的作品;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多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让他们经历失败的磨练和成功的喜悦。精心培育,让学生多一份自我创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抓早、抓细、抓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鼓励自学选修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试能力。针对偏科的学生进行个别学科的辅导,使之达到各科平衡。因此,爱好和兴趣决不是占用学习时间没用的东西,它有

14、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兴趣的提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潜在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孩子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鼓励,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生,家里很贫困,他特别喜欢数学,很想参加区里的数学竞赛,但他没有钱交费用,在紧急的情况下就顺手拿了同桌的钱,在同学发现之后,就去跟老师告状,但是这位老师却没有当面揭穿他,而是说钱是她借给他的。课后才和这位学生私下聊天,指出他的行为是不当的,并鼓励他要好好复习,考出好的成绩。没想到这位学生果然不负重任,考了第一名。在颁奖

15、典礼上,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感谢老师对他的帮助。从这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教师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发扬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他们就能更好的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而4 且能积极的克服自身的缺点。作为一名教师应使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恶学习。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极其喜欢画画的小男孩,他一直对自己的画很有信心,老师对他也是夸奖有佳。在一次转学中,新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并说:“他的画根本就不能拿优秀。”就这么一句话,使得他从此之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16、,自尊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并且对这位老师很厌恶,凡是他的课他都不听。就这样,他真的就再也没得到过优秀了。所以,老师批评学生要恰当,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伤害,也许会扼杀“梵高”。在此更深刻的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诉我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多么的有道理。 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需要公平,不可偏爱。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热爱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的对待学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特别是弱势群体。在学

17、校里大都存在弱势群体,教师应更加注重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了,就对他们一味的放纵,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优秀生身上。曾在一次见习中看到:在课间操的时候,一个学生飞快的跑到班主任面前告状,说班里的后进生某某把墙弄脏了,班主任走进教室一看,果然有两个脚印好好的印在上面。那个后进生满脸惊慌辩解道:“不是我干的,老师请相信我。”班主任知道这是个经常犯错的学生,但是她并没有一口咬定就是他干的,而是平等的对待,将事情调查清楚。过了几天,结果出来了:不是他干的。事后,他让那位告状的同学向后进生道歉,并在班会上倡导平等和尊重成绩暂时比较差的同学。因此,请不要忘记,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总之,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只要教师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能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5 参考文献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