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教育 教案主题一 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精力过剩说 “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 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
2、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消极 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 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 1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松弛消遣说 “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 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预演说 “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
3、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
4、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3.评价 2 积极 看到了儿童游戏内容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的内容不同。 消极 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无法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点 1.理论基础:人格构成学说 本我 快乐原则 超我 理想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 2.主要观点 A.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B.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帕勒和蒙尼格的游戏观点 1.帕勒的角色动机说 角色的选择完全出于内部动机,即受情绪的驱使。 2.蒙尼格的宣泄说 观点 游戏的价值 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 艾里克森的游戏观点 1.游戏是一种自我的机能 游戏能够帮助自我
5、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从而使人获得理想的发展。 游戏治疗理论 儿童游戏治疗 什么是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自发的行为,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尚未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游戏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 3 出他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应对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所以游戏治疗对于儿童就好比咨询辅导、心理治疗对于成人一样有帮助,有疗效。 哪些儿童需要游戏治疗? 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儿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适应问题,有的是
6、在学校,有的是在家里,有些则经历了更大的创伤。一般而言,如果经由父母、老师的观察或专业人士的诊断,发现儿童的确有适应上或学习上的困难,游戏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推荐。 游戏治疗适用的年龄层 大抵而言,凡是介于幼儿园至小学高年级的儿童皆适合。 游戏治疗的疗程 游戏治疗所需的疗程,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对轻微适应不良的儿童大约需4-6周;对有心理困扰的儿童则需8-16周或更长。不论疗程之长短,儿童皆能从游戏治疗中增进自我概念,学习自主性,自我控制,及更恰当表达情绪、需求的方式。 1.分析性游戏治疗 2.发泄性游戏治疗 3.关系性游戏治疗 4.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第二节 儿
7、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一、 幼儿游戏的特点 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1.表情 2.动作 3.角色扮演 4.言语 5.材料 4 游戏性体验 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体验 3.胜任感或成就感 4.幽默感 5.生理快感 游戏的外部情景 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4.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二、 儿童游戏的分类 游戏分类的方法 A. 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1.感知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游戏 4.规则游戏 B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柏登的分类 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 旁观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协同游戏 合作游
8、戏 C按照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创造性游戏:角色、表演、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智力、体育、音乐游戏。 第三节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 一、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他人: 1.从教师影响的特质来看: 5 由于教师是教育专业人员,较之父母对子女影响的零散性、随机性、偶然性,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更具有相对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2.从教师与儿童的关系的性质上看: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更多地把教师作为模仿、认同对象,使教师的影响效力倍增; 3.从游戏自身的特点来看: 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最本真、最直接的儿童的发展,也找到了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和帮助儿童的最佳切入点,成为最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儿童的重要他人
9、; 4.从时间角度看: 儿童入园后,每天与老师度过5-8小时,游戏在其中占据了最多的时间,因此在时间维度上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 游戏状况 教师角色 教师行为 观察、指导 儿童无力解决、需要帮助、出现不安、重高于儿童的教师 复一件事情较长时间而无进展、无所事事 儿童需要伙伴、需要参与和引导、无所事平行于儿童的教参与、观察 事 儿童在专注、轻松、快乐时 师、玩伴 低于儿童的玩伴、观察、参与 学生 三、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1.教师介入儿童游戏能提高儿童游戏的安全性; 2.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水平。 教师在下列情况
10、下需要参与游戏 1、游戏内容贫乏无聊时,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时 2、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自身难以解决时 3、教师对幼儿的部分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 教师的不适宜介入也会影响儿童游戏价值的发挥:P57。 四:游戏介入的基本策略: 为不同的年龄班开辟不同数量和内容的游戏区; 6 在不同的游戏区开设有挑战的发展区; 将游戏纳入到一日的作息制度中; 遵循游戏区指导基本流程; 选择游戏观察目的及工具。 7 主题二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
11、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实训内容 让学生清楚知道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结构,掌握草原上的小羊游戏、金锁银锁游戏、小鹿种青草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教,在试教过程中学习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导入案例: 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会想出很多成人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 照相馆:小朋友戴上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其他小朋友拍照 问题:以上游戏属于什么类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
12、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Q: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要求小朋友扮演角色,这两种游戏中的角色有什么区别呢?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情节:现实生活的印象 内容: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反映的是 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的 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 8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主题、角色、材料、情境、规则 特征: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扮演角色的性质: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 通过模仿范例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如,司机 方
13、向盘的转动; 交警 手臂的挥动; 医生 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 解放军 小军帽、腰扎皮带; 骑马 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 第二类:互补性角色 Q:互补性的角色有哪些呢? 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 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 如,母子中的母亲,医生病人的“医生”,理发师顾客的“理发师”,老师幼儿的“老师”,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这种角色选择、扮演都多发生于成人幼儿之间,而很少有幼儿幼儿之间的。 如,游戏中很少有“朋友”这种在幼儿之间发生的角色。 第三类,想象性的或虚幻性的角色。 主要来源
14、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eg: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白蛇传中的许仙,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师、营业员、理发师。 9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 受经验影响:另有研究表明: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 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与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Q:积木、沙、
15、树叶、草、石头可以假想成什么? 3、假想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儿童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玩具:听诊器、方向盘等,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如,医生看病、司机运乘客、送小孩看病、去公园玩、去串门、做饭、买菜等, 游戏中的动作,不是具体某人、某一动作的翻版,而是概括的、压缩的动作。 如,为病人看病、妈妈抱娃娃、喂娃娃等是医生、母亲动作的概括。 Q:什么是游戏规则?你能举例吗?角色游戏有游戏规则吗?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游戏中的规则是明显的,制约着每个参加者的行动,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但是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是内隐的,包含在每个角色中。 如
16、,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应有的动作、态度,及别人与之的相互关系、语言、声调、思想感情等,就是角色游戏规则。 孩子们有时虽然知道自己是在游戏,是“假装”的,但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他们所观察到的人们的生活活动。 常见孩子说:不是这样的,医生看病要先挂号,才开药,先用酒精消毒,才打针,等,正是内隐性规则的体现。 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环节与要点 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 10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提供适合的场所及丰富的游戏材料。 1),设置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 2),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3),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角色游戏的现场指导 1,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
17、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 3,观察幼儿游戏,参与幼儿游戏,给予适宜的指导。 角色游戏结束环节的指导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让幼儿做好准备。 注意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游戏,如火车到站了,医院下班了,娃娃睡觉了。 2,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丰富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三、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 创造性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过程性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的过程,所占时间较长,条件较复杂。 变化性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内容随社会生
18、活变化而变化。 1、小班 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 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 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的或相似的游戏。 指导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 11 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 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2、中班 特点:
19、中班儿童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 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 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 指导 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通过讲评游戏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的经验,以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 指导儿童在实际
20、操作中,学会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以便帮助儿童进一步与同伴交往,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3、大班 特点 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 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12 指导 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开展游戏提供练习的机会和必要的帮助; 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游戏讲评,让儿童充分地讨论问题、
21、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 4.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与合作方法。 直接呈现发:如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 简介呈现发:通过反面事例,让幼儿讨论,最后引出交往技巧与人协商。 合作方法:可以用表扬、榜样、强化的指导幼儿合作。开展游戏前,应与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问题要协商解决;当材料不足时,可以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寻求同伴或成人的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5.观察游戏。 表 观察要点 能否清楚地分辨自我和角色、真和假的区别 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 动机出自物的诱惑、模仿、意愿 行为仅仅指向物还
22、是指向其他角色 行为指向哪些相对应的角色 发展提示 自我意识 社会经验范围 行为的主动性 社会交往、语言表达 社会关系认知 社会角色认知 行为的目的性 认知风格 表征思维的出现 想象力 思维的抽象性 征 行为与角色原型的行为、职责的一致性程度 行 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为 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同一情节中是否使用多物替代 替代物与原型之间的相似程度 13 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对物品进行简单改变后再用以替代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 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思维的变通和灵活 创造性想象 群体意识
23、 交往的主动性 独立性 交往机智 情感能力 合 作 行 为 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 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是否会同情、关心别人和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关心 交往合作中的沟通语言 语言与情感的表达与理解 是否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6.结束游戏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以便做好结束游戏的准备。 自我意识 选择好游戏结束时机,最好是在幼儿兴致转低但还保留游戏兴趣的时候。 游戏结束的形式注意趣味性。如超市到点要关门了,影楼下班时间到了。 7.本环节重点指导方面 围绕本次游戏目标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要预设游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四、分享交流 让幼儿畅谈游戏中问题解
24、决的成功经验,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分享自己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如何履行角色的职责,感受遵守符合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的重要。教师要帮助幼儿梳理、提炼游戏经验。 留有游戏余兴。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发现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鼓励幼儿对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下次游戏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需要增加哪些材料等。 五、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第一次参加“宠物生活馆”游戏的体验。 启发幼儿说说你给小狗取的什么名字?你认为那只小狗的名字最好听。 14 下次玩游戏你还需要什么?,以增强游戏兴趣。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尝试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开展游戏,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乐趣。 收拾游戏材
25、料和场地 指导策略 交流可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游戏主题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引导幼儿收拾玩具注意年龄特点。小班培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意识,以教师为主,引导幼儿给予部分帮助。中班培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大班培养幼儿独立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教师给予一定的督促。 实训作业: 模拟游戏组织:设计一份角色游戏教案,模拟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角色游戏。 要求: 1、游戏教案要求格式规范,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准备以及具体的活动指导。 2、准备游戏所需材料或替代品。 3、模拟游戏组织中,至少模拟2个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4、模拟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讲评。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