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55275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及十面埋伏赏析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 姓 名 侯 大 可 1 琵琶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琵琶曲十面埋伏鉴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 、璀璨光芒的一笔。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颈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唐代燕乐的兴盛,使我国歌舞音乐进入了鼎盛时期,也迎来了琵琶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到了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雅俗共

2、赏的乐器。在西北地区,到处可以听见琵琶演奏的声响,唐代诗人岑参有“凉州七里十万户,胡人半解弹琵琶。”的诗句。在江浙地带,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的局面。在敦煌壁画中,横抱琵琶的图形最多,可以说凡画有音乐形象处必绘有琵琶。壁画中还有反弹琵琶的伎乐图,其绘画中的美学意义大大超过实际乐器演奏的意义。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表现力的丰富、演奏技巧的多样使其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大量赋咏琵琶及其表演的诗篇,不少名篇脍炙人口,流传至今。这些灿烂的诗篇词句,是我国文

3、学艺术的丰富遗产,也是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历史上歌咏琵琶的赋、诗、词、曲中,以唐代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最具代表性,极为生动而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诗作名篇。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手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进行了刻画。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繁荣发展,空前普及的阶段,也是中国音乐史上至今留下最多音乐记录的时期。琵琶、古琴等乐器的独奏音乐发展突出,鼓吹乐、丝竹乐等器乐合奏形式也遍

4、布各地,在宫廷仪仗和民间的节令、婚丧等各种民俗活动中广泛使用。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为代表的文 2 曲。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这个时期也是乐谱高度繁盛的时代,其音乐记谱法非常发达,用乐谱所记之明清音乐丰富多彩,产生的各类乐谱数目浩繁,至清代还出现了华秋萍编辑的最早的琵琶谱,成为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在传统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经典之作有汉宫秋月、阳春白雪等。武曲结构精致绵密,旋律层次分明,情绪激烈

5、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经典之作有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而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巅峰之作。它以楚汉相争为背景,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整表现了闻名古今的著名战役“垓下之战”,全曲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 十面埋伏用写实的手法,以深刻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技巧,再现一幅绘声绘色的古战场音画。它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形式,全曲有十三个章节: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 第一部分描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

6、前的准备,着重表现了汉军的威武雄壮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第二部分用生动的音乐语言述说着那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大战。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淋漓尽致地在我们眼前展示着一幅千军万马声嘶力竭呐喊、刀光剑影惊天动地激战的气势磅礴战争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埋伏”是一段内涵深沉的音乐,它利用一张一弛的对比节奏音型和模进与发展的旋律,刻画战争场面的紧张与恐怖,使我们看到在夜幕的笼罩下,一队队汉军在将领的带领下,人衔枚、马摘铃奔赴预定地点,布下了十

7、面埋伏阵,天低云暗,秋风瑟瑟,凄清的月光黯然失色,只有星星眨着狡黠的眼睛,窥视着静夜中潜伏的杀机。表现了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宁静而又紧张的气氛,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3 “鸡鸣山小战”中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刹弦“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旋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下一段的大战高潮作了准备。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这段音乐中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表现雄兵百万席卷之势,铁骑纵横的雷霆万钧之力。然而就在“铁骑突出、剑戟飞舞”的惨烈战斗

8、中,一段忧伤、凄凉短暂的箫音传来。箫音哀婉,那是幽远、绝望而感伤的乡音,“十年征战归无期,千里从军几人回?倘若战死沙场上,白发爹娘依靠谁?” 四面楚歌的悲怆与荒凉,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地从四面八方涌来,瓦解了楚军的阵营。大势已去,英雄末路,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乐曲的第九、十段表现项羽的败阵和乌江自刎。音乐凄切悲壮,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琵琶以一个级进的旋律和长音滚弹的复调,描述了英雄自刎前慷慨激昂的心情,最后,四弦猛“划”后断然“急煞”,声如裂帛,音乐戛然而止。长歌当哭,英雄的自尊比锋刃还利。曾经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拔剑自刎。一代英雄,血洒乌江之滨。 十面埋伏以史诗般的气势,无与伦比的音乐演绎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场战斗,也揭示着人类生存的壮烈、在生死关头那种力度的迸发。通过音乐审视历史和体验生命的感觉,既是在个性生命的复活中传达历史的再现,又在历史的再现中体味个性生命的悲怆,超越时空,流传于世,给后人以永恒的审美遐想。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