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660586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PPT模板:PPT素材:PPT图表:PPT下载:PPT教程:资料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PPT论坛:PPT课件:语文课件:数学课件:英语课件:美术课件:科学课件:物理课件:化学课件:生物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第一节,about,目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概述,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概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概述,一,二,三,语文课程标准内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语文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语

2、文学习的目标及语文课程如何实施的建议。,语文课程标准内涵,一,课程标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定的有关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一)清末时期,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初始阶段。,二,“课程标准”一词虽未出现,但众章程是对课程门类、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本质上是我国课程标准的初始期。,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对“中国文字科”做出的规范:中国文字其要义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义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开他日自己作

3、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要需。,(二)民国时期,1912年11月,制定小学校则及课程表,对小学国文教育的目的做出了说明。,二,1912年1月,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规定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都要开设“国文”科。,1923年,中小学课程纲要,明确将小学及初中、高中国语定名为“国语科”。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规定了小学阶段国语科的目标、学习内容、学年学习要点、教学方法、最低限度。1941年,重新修订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对国语目标、内容、教材的形式再度规范。,(三)新中国时期,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包含“说明”和“教学大纲”两部

4、分。,二,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包含目标、教材大纲和教学要点三部分,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分为语文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选材标准,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七个部分。,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要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基础训练,教材编排原则和方法。,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颁布并实施:前沿;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各年级的具体教要求。,20

5、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课外活动”变为“语文实践活动”;提出了语文教学评价的问题;注重言语的积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语文教学大纲”退出历史舞台。为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附录”。,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实施。,小学教材编写与研究的基本依据,(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三),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依据,(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依据,(四),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6、一,二,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综合性,一,目标的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融为一体的。,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内交融: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总是相互渗入;跨学科融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可以互为整合。,资源的综合性:跨学科资源,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空间范围资源,班级文化、学校教师、学校文化、设备设施、周围社区、地区自然与人文等,都可以开发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二)实践性,一,课内学习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学习要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7、,开展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价值。,(三)工具性与人文性,一,认知发展的工具,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表达交流的工具,政治、道德审美观传播的工具,社会生活的基本工具,汉字汉语、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语文是文化的吸收与创新,语文强调人与文化的共生,相互交融,(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二,(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一,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二,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