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68552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化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教职工之家验收报告中国政法大学工会成立于1953年,至今已召开了十一届工代会、五届教代会。现有工会会员2207人,其中在编会员1652人(入会率100%),非在编会员555人(入会率94.87%),部门工会25个。校工会于10月份重新进行了干部配备,现设有专职工会干部7人,专职常务副主席1人,专职副主席2人,兼职副主席1人,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冯世勇同志担任工会主席。校工会分别于1996年、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合格教职工之家”、“先进教职工之家”。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在上级工会组织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

2、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党组织、部门工会的积极协助和密切配合下,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下,紧密围绕建设“模范教职工之家”的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突出工作重点,激发基层活力,切实把工会组织建设成“党政信任、职工信赖、参政有力、维权有方”的职工之家。 一、党政工齐抓共管,共谋共建共育和谐教职工之家中国政法大学党政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将工会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党代会工作报告、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把工会工作与学校其他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督查,同考核。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专项研究工会工作,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将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工作交给工会,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

3、持、工会主抓、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党委高度重视,把“建设教职工之家”当做一项战略任务理念先行,把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到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早在2001年底,法大党委就提出了顶层设计,建设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民主工程(十大工程之一),从战略理念、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措施上加强工会、教代会建设,使之在维护职工权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和谐中发挥独特作用。之后,法大工会、教代会一系列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都源于这一设计。对工会的定位及其理念为:工会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但连着中心工作;工会任务不在主战场但保障着主战场;工会人员不是主力军但服务于主力军;工会组织不是一般群众组织而应

4、是教职工之家;工会价值在服务中心、服务根本、服务职工中创新发展、团结凝聚、务实有为。制度跟进,把工会组织建成教职工的民主之家、和谐之家以民主工程为引领,学校工会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诸如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办法、中国政法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接待教代会代表日办法、中国政法大学工会主席接待日暂行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爱心互助金管理办法、中国政法大学工会培训办法(试行)、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代会主席团工会委员会会议议事规则、中国政法大学教代会主席团

5、扩大会议议题表决办法。根据北京市总工会关于新时期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实施意见(京工发20042号)和北京市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工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及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工会深入开展建设模范职工之家的意见的要求,法大党委专题研究学校工会组织建家升级工作,党委于2004年下发了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开展建设教职工之家工作的意见,在全校深化建家升级工作内涵,顺利通过了“北京市先进教职工之家”的考核验收。在着力开展大“家”建设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全面布局小“家”建设,推进建家升级工作的全面深入。2011年,学校组织各分党委书记和部门工会主席

6、实地考察了“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北京林业大学工会。2012年法大工会下发关于开展校级“模范教职工之家”检查、评比、验收工作的通知,召开模范教职工之家验收评审会,刑事司法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国际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科学技术教学部、后勤系统、科研院所、人文学院等10个部门工会被评为校级模范教职工之家。 (二)党政大力支持,为校院两级工会教职工之家建设提供物质和条件保障在经费保障上。工会设有独立账户,学校每年足额按时拨付工会经费。此外,在年度教代会、教职工运动会、法大教职工代表学校参加的教育部及北京市重大文体活动中,学校财务都专拨经费予以支持。在场地分配上。在办学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

7、,学校通过三种途径解决教职工活动场地问题:一是校院两级工会专门场地。逸夫楼半地下200平方米活动场地(目前因安置配电设施,还在改造中),昌平校区办公楼多功能会议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二是以共享方式使用的场地。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启运体育馆、逸夫楼学术报告厅、学院路校区科研楼报告厅及礼堂等;三是学校批准在建的专用场地。学院路校区“职工之家”建设已进入到中期阶段,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在干部配备上。党委高度重视工会组织建设,及时配齐配强校院工会主要成员。在参与活动上。党委书记石亚军、校长黄进及其他学校领导每年都亲自参加工会组织的大量活动。如年度全校教职工联欢会、“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元旦晚

8、会、迎新年晚会、教职工羽毛球赛、教职工乒乓球赛、棋牌比赛等文体活动。此外,后勤及各相关学院也不同程度地建设了本部门的“教职工之家”。(三)工会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形式和内涵,优化育人环境以“大赛”、“练兵”为舞台,练就内功服务中心工会联合教务处、人事处连续九年举办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出台了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竞赛规程,突出强调学院初赛过程和青年教师的参与面,要求各部门工会初赛要坚持“三全”原则,即全体青年教师上台、全体教授做评委、全体青年教师集体观摩。涌现出百余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市、校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4年,我校青年教师赵雪纲获得北京市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

9、功比赛文史组二等奖,杨帆、时建中获得三等奖;2007年,秦奥蕾、赵卯生分获文史组一、二等奖;2009年,王霆、方鹏双双荣获文科组A组二等奖;2011年,罗智敏、黄东双双获得文科A组三等奖。工会连续七年在图书馆、后勤、校医院和安保系统1000余名职工中举办“岗位练兵活动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增强在学校基层默默奉献的广大职工的事业心及责任感,提高他们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的质量和水平。每年的报告会上,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作的事迹报告生动感人,催人奋进,激发了职工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加深了部门间的了解和认同。以选树先进为载体,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按照上级工会组织的部署,围绕学

10、校党委“五育人”要求,法大工会大力开展师德先进和教育先锋先进个人及集体的评选活动,在各学院集中推荐的基础上,召开候选人事迹报告暨评审会,专家组和教师、学生代表参与评议。截至目前,我校共有3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5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9名教师获得“教育先锋先进个人”称号,3个教研室获得“教育先锋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我校宏结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在“北京市庆祝教师节大会”上发言。在组织好评比活动的同时,校工会还通过教师节表彰大会、校报、校园网、法大BBS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典范,扩大影响,切实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

11、四)工会发挥桥梁作用,创新载体和形式,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以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满足教职工多样性文化需求为目的开展活动。组织教职工春季运动会,举办近千名教职工参加的全校教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利用下设的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台球、书画、舞蹈、登山、钓鱼、摄影、太极拳、网球、棋牌等16个教职工文体协会,开展突出个性、内容丰富的各项文体活动。每年暑期组织教职工分批次多地点旅游。主要到台湾、香港、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化活动。每年校庆都举办教职工书法、绘画及摄影展;每年毕业生离校及新生入学都组织教职工参与欢送毕业生和迎新演出;每年年底都举办全校教职工迎新春文艺晚会;每年“三八妇

12、女节”都举办不同形式的文艺活动。通过搭建广大教职工的心理沟通和思想交流平台,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丰富了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教职工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健、雅、怡、彩”校园文化建设,促使广大教职工以和谐的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去。(五)工会联合共青团组织,以工建团建助党建,丰富学校育人内涵围绕人才培养这一学校根本任务,探索工会在融洽师生关系,创造优良育人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新途径。2010年,工会联合团委制定实施了中国政法大学师生文化社团共建实施方案并成立师生文化社团共建工作领导委员会。以工会领导下的教职工文化协会和团委领导下的学生文化社团为纽带,以

1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生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并充分利用每学期一次的社团活动月的平台,通过各项师生交流活动,突出师生参与互动,增进师生理解与互信,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师生社团文化节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工会以40余个学生社团和10余个教职工协会为纽带,集中开展六大组合活动。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如举办师生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组织读书会,邀请知名法学学者与同学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二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引领活动。如举办青年教师沙龙,邀请广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交流座谈。三是弘扬师德服务中心重点活动。如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师德先进评审会;吸纳学生参与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四是体现特色参与管理品牌活动

14、。如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学生代表列席教代会,学生参与后勤管理。五是体育竞技与交流常态活动。如举办师生乒乓球对抗赛、师生羽毛球联赛、师生棋牌对抗赛;组织师生共300余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太极拳培训,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表演。六是师生同台联谊交流活动。如在新年联欢等联谊活动中,邀请学生代表与老师共同表演等。每年在师生共建平台基础上举办的师生交流活动达百余场,参与的师生达5000余人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法大的育人生态在不断改善,师生互信在不断加强,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在日益浓郁。(六)工会加强自身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工会组织工会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学校工会教代会理论研讨会”。研

15、讨会具有学者参与多、论文质量高、教育工会重视、形成工会文化等特点。学者从不同学科探讨工会所面临的理论前沿问题和实践疑难问题,进而推动工会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七年来,形成优秀论文200余篇,论文集7册。在近年来北京市高校工会优秀论文评比中,法大共有6篇论文获得一等奖,8篇论文获得二等奖,1篇论文获得三等奖。2009年,我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应邀参加“环渤海地区教育工会第三届协作年会”并做主题发言,2011年王顺安教授代表法大参加第四届中国高校工会论坛、北京高校工会理论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工会每年举办一期工会委员培训会。邀请全国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工会领导进行专题辅导,邀请校外知名工会主席介绍经验、各

16、部门工会介绍最新实践成果。2012年邀请参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修改起草的专家、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副主席陈志标进行讲座,邀请全国总工会权益部部长郭军进行劳动法方面的讲座,前北京市教育工会主席张青山进行工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的讲座等。历次理论研讨和培训活动,市教育工会主要领导均亲自出席并讲话。加强校际工会工作经验交流。2006年至今,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沈阳市部分高校、上海市部分高校、云南省部分高校、浙江省部分高校等工会同仁或来到我校或在外校与我校工会交流工会教代会工作;我校工会到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介绍工

17、作经验。我校工会到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学习取经。二、发挥法大学科优势,共创共营共有民主之家法学是法大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它强调制度创新和规范化管理。现代大学制度中民主管理是其内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教代会日常工作机构,工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教职工权益、实现科学决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民主建设实现新突破,法大首创两项制度在全国教育系统得到推广 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制度,使教职工代表直接知悉、参与、表达、监督和现场评议学校决策。实现了源头维护,体现了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动了学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18、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2005年至今,共有126位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代表满意率100%。接待教代会代表日制度,使教代会工作贯穿全年,使代表责任和意识时刻铭记,使各类教职工关心的学校事务得以及时解决。 2006年至今,校工会共组织47次接待教代会代表日活动,共有189名代表参与,向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议题165个,代表对于答复、解决问题的满意率达95%以上。统计范围举办次数议题总数代表参与人次2006年-2012年9月47165189议题类别学校改革与发展4教学科研20人事制度15后勤保障57职工权益62对外事务1涉及部门学校办公室9教务处15科研处5研究生院6学生工作部(

19、处)2财务处7保卫处11资产管理处35后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6基建处6校工会15开放教育管理办公室1信息化建设办公室9校医院1图书馆2教学单位42007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工会在我校举办了北京高校民主建设现场会;同年11月,全国总工会在武汉举行的全国教育系统教代会制度工作交流会上介绍了这两项制度,目前这两项制度已在全国许多高校得以借鉴实施。2011年,工会对上述两项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二)民主制度向基层延伸,法大民主文化建设得到弘扬民主制度在学院(部、馆)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会根据法大第七次党代会关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意见,完善了中国政法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

20、明确规定部门工会主席和二级教代会主席列席院(部、处、馆)务会。学校11个二级教(职)代会都如期召开年度会议,其他学院或部门以不同形式召开了学院或部门职工大会。民主文化在学校决策中进一步显现。目前,法大党委实施了党代表、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列席党委常委会制度;法大行政实施了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师生员工民主参与学校决策的面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有效。(三)民主管理更加深入,重大决策问政于师生员工我校每年召开一次“双代会”并按期进行换届。每次代表大会都围绕一定时期内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题,学校制定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也需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2007年教代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政法大

21、学章程,2011年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等。2006年至今,共有265名代表提出了百余个提案,校领导和各承办部门均高度重视提案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与代表沟通,部分学校领导亲自答复,代表对提案的处理和落实情况普遍表示满意。建立代表意见、建议等同提案制度。自2011年起,学校年度教代会后,工会立即将与会代表在分团讨论阶段和大会发言阶段的全部意见建议整理成 11类70个方面的问题(2011年)和8类50个方面的问题(2012年),先集中向学校党委常委会汇报,党委要求由各分管校领导负责,各相关部门等同于提案办理规格进行处理并通过工会向各位代表反馈落实结果,代表们普遍表示满意。吸纳非在

22、编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列席学校教代会。学校教代会增加了5名非在编代表名额,每年召开年度教代会,学校都吸纳5名学生代表列席会议(换届时10名)并安排在各代表团参与分团讨论,使教代会能体现全校各方面人员的意志。(四)学校多渠道沟通互动,师生全方位知悉校情在学校工会的提议和推动下,学校自2009年起在法大BBS上实行了“学校信息在线通报制度”,将学校大事、要事在线向师生通报,协调相关部门与师生互动,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学校建立了校领导在线接待制度,每位校领导根据日程安排,定期在线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广大师生员工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使学校决策真正问政、问计、问需于广大教职工。学校工会网站不断更新,及

23、时发布包括职工互助保险、子女入学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三、汇聚法大资源优势,共筑共享共惠温馨之家法大工会始终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首要职责,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密切学校各职能部门同广大教职工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努力做好“教职工困难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督促解决人”。(一)丰富维权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建立了源头维护机制。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学生代表列席教代会,部门工会主席、二级教(职)代会主席列席院(处、馆)务会议等制度,使学校、学院“第一时间直接听取民意”,实现了师生员工在学校、学院决策中

24、的源头维护。丰富了维护教职工权益平台。维护教职工劳动权、发展权、健康权。建立师生与校领导“维权面对面”平台、联合定期为离退休人员义诊机制、青年教师子女入学帮助机制、单身青年联谊机制等。提高师生的维权意识,在学校与师生员工之间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增强师生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扩大维权覆盖面,增强法大凝聚力法大非在编人员是学校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工会的大力提倡下,学校后勤工会积极推动非在编人员入会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585名后勤非在编职工中有555人加入三级工会组织,入会率达到94.87%,他们与学校后勤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与正式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合法权益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5、(三)承办北京市教育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维护首都教育系统职工权益2004年起,我校工会承办北京市教育工会法律援助中心,该中心借助法大师资优势,立足法大,面向北京,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截至目前,共受理包括我校职工在内的首都教育系统职工咨询1774人次,受援助对象满意率达100%,受理非教育系统人员咨询1756人次,受援助对象满意率达99%以上,代理案件共计248件。性质 年份和案件来源人事争议劳动争议交通纠纷房屋纠纷医疗纠纷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其他小计2004年教育系统9868233416152382359非教育系统9606232132261412005年教育系统475818186

26、252737236非教育系统820131513221251352006年教育系统245141058759168非教育系统201329422640261604552007年教育系统27493275191054194非教育系统946122371211591792008年教育系统2040172416211943200非教育系统18421526142317452002009年教育系统14313177171331133非教育系统837716112124471712010年教育系统1329568762599非教育系统65461182611541762011年教育系统303282011171229159非教

27、育系统10551317151912461872012年教育系统1665212616382717226非教育系统8351210718139112总计教育系统289423102182901671443771774非教育系统9648193183912041374711756工会借助学校法律事务室以及法学各学科名师众多等优势为教职工解释、解决法律困惑和权益主张。对因执行制度、政策有不同认识甚至情绪激烈的我校教职工,工会负责人主动上门,讲解政策,耐心说服,积极协调利益关系,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四)建立送温暖长效机制,切实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学校工会与财务处、校医院、各部门工会建立了生病及生活困难教职工

28、动态联系及日常帮扶机制,教职工有重病大疾病时,工会能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看望、第一时间关怀。“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元旦及春节等节日期间,校工会还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把学校党政的温暖送到辛勤工作的教职工代表、重病的教职工及生活困难教职工的心中。新生军训期间,工会前往军训基地慰问带队教职工和工作人员。每年平均慰问看望困难、生病、家庭变故等教职工数百人次,发放困难补助金及慰问品合计人民币十万余元。工会急教职工所急,想教职工所想,切实解决教职工实际困难。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子女入学困难的问题,工会主席、副主席多次代表学校与海淀育新学校、中关村第四小学、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石油大学附

29、属小学和昌平区三街小学等积极联络。近年来,共解决子女入学70余人次。2012年,与中国石油大学、汇佳学院联合举办“三校单身教职工联谊会”。目前,正积极与京内其他高校联系,建立高校教职工网上互动交友平台,近期将有望正式开通运行。校工会大力促进单身教职工之间的交流,搭建情感交流平台,为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五)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做好教职工关爱工作工会高度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宣传、组织教职工参加互助保险。目前我校教职工参与重大疾病互助保险共1322人次,占总人数的80%,女教职工参与女工保险共669人次,占总人数的81.1%,办理京卡互助卡1338人,占总人数的81%。在此基础上

30、,2011年第六次校长办公会议批准设立“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爱心互助基金”,学校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于专项开展教职工爱心互助活动,目前已有946名教职工申请加入,2名患病的教职工依照规定获得了14862.74元资助。工会关爱特殊群体利益,“三八”节期间组织多样化活动,营造节日氛围。每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均组织座谈会、联欢会、讲座等活动,校党委书记、校长至少一人参与历年活动,与女教职工一起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节日。 2012年,邀请医务界专家开展“关注女性一生健康”知识讲座以及观看电影、发慰问信、为包括非在编职工在内的每一位女职工发放纪念品等一系列庆祝活动;2011年,邀请著名心理学家杨凤池教授

31、举办“阳光心理 快乐人生”心理讲座;2010年,召开“百年礼赞 光荣绽放半边天,携手未来 和谐唱响新篇章”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联谊会等。工会关爱离退休老同志生活,每年重阳节期间均组织义诊活动。工会每年在重阳节期间,都与离退休管理处、统战部共同通过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组织北京市医务界专家为离退休同志义诊。(六)保障劳模待遇,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校工会不断建立健全劳模培养选树、评比表彰和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劳模政策、落实相关劳模待遇。校工会每年均走访慰问“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并根据市教育工会整体安排,及时组织我校劳模进行体检,切实将劳模的各项待遇落到实处

32、。设立专人负责劳模平台管理工作,按时完善劳模管理平台的数据档案。同时积极对劳模事迹和精神进行多方位宣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教职工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潜能凝聚起来,激发出来,为我校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一)工会工作存在的不足回顾建家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法大工会的建家工作与上级工会组织和学校党政的总体要求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如昌平校区教职工固定活动场地仍显不足,校院两级工会成员业务素质应进一步提高,部门工会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校工会在发挥维护职能中研究新问题、分析新特点、探究新思路、新方式还不够。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

33、并尽力解决。(二)工会将从以下方面努力做好工作: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总工会第十五届六次执委会、北京市总工会十二届七次委员(扩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工会整体部署和学校党代会精神、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及年度工作要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下工会、教代会工作新思路,规范和完善两级教代会为重点的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突出维护,关注民生,务实有为,不断创新,争创一流,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奋发进取。 总体思路。以迎接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系统 “模范职工之家”评

34、审为契机,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推动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把党政所需、学校所盼、职工所急、工会教代会所能作为工作原则;以增加教职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和满意度,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根本任务为目标,关注民生,掌握舆情,反映诉求,做好服务,推动解决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工会服务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做好特色工作,实现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全覆盖;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在学校民主办学、科学决策、团结凝聚、共建和谐中的独特作用,争取党委行政支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交给工会”,切实把工会办成教职工之家;努力使学校工会、教代会工作走在全国高校工会、教代会工作

35、的前列。总体要求。站位高远抓重点、特色鲜明抓落实、建设家园抓实效、各项工作上台阶。努力方向:迎评促建,凝智聚力做好巩固成果工作。学校各级工会要借本次迎接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对学校工会“模范职工之家”评审的契机,树理念、定标准、打基础、显职能、建小家、重民生、促和谐,加强工会、教代会软硬件建设。落实规定,认真修订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教育部颁布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简称规定),学校工会要贯彻规定精神,按照规定精神修订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办法和中国政法大学二级单位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办法。突出维护,在关注民生维权维稳中展示作为。加强和创新

36、学校管理,增进学校和谐,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所在。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维护机制,积极推动构建与法大相适应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送温暖工程,继续加大力度协调落实好我校青年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利用网络互动、联谊活动等手段搭建跨校际单身教职工情感交流平台;继续关注女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权益;广泛宣传动员教职员工参加各种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险,参加学校爱心互助基金,办理京卡互助卡和“首都教职工爱心基金”;加快非在编人员加入工会的步伐,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实行非在编人员代表列席教代会。推进民主,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展示力量。深入把

37、握“健全民主形式、丰富民主内容、拓宽民主渠道”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新机制;继续做好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接待教代会代表日制度;继续做好学生代表列席教代会制度,协助校学生委员会做好法大“学生维权活动”;最大限度地推动校务公开和院(处)务公开,落实学院(处、馆)部门工会主席、二级教代会主席列席院(处、馆)务会议;尊重全校师生员工的民主管理权和首创精神,使学校决策真正问需、问计、问政于广大教职员工。服务中心,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做出贡献。重过程、树典型、学榜样,校院联动组织好教职工参与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评选;练内功、增本领、为育人,继续组织好学校青年教

38、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提升服务中心、服务师生、服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在图书馆、后勤、校医院和安保系统中做好 “岗位练兵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发挥工会16个文体协会的作用,开展彰显特色、满足个性、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加强师生文体交流,开好教职工运动会,丰富职工文化,浓郁育人氛围。夯实基础,为开展自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建设;办好年度学校工会教代会理论研讨会;加强对部门工会、二级教代会的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群众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维护教职工权益中的作用;通过研讨会、交流会、参观等方式做好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建设家园,为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发挥工会群众组织的独特优势,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不可或缺和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提高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提高质量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与教育相关的环节都涉及质量问题,但是最关键、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师资水平、学生素质和文化氛围,工会、教代会责无旁贷。我们将以此次验收工作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深入开展建家升级工作,切实发挥起工会教代会在和谐校园建设和和谐之家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