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68558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与城市融入研究报告 目 录一、前 言1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2(一)性别、年龄及籍贯2(二)学历、行业及技能3(三)工龄、工资及单位3(四)进城时间及居住状况5(五)婚姻状况及家庭结构6(六)政治面貌及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6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7(一)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71闲暇时间72经济条件83文化设施9(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91单位安排92自娱自乐10(三)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111文化生活112价值观念123生活期望134身份认同13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和需求14(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足,对业余时间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强烈14(

2、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方式15(三)精神文化生活内容贫乏,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15五、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16(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16(二)突出共青团的组织优势17(三)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19一、前 言2010年中共中央第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后出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近年来他们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

3、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其中16岁至30岁的新生代农民工在8900万左右。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向往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现代人融入城市一般要经历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和文化融入三个阶段,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主要侧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关注较少,但这三个方面的融入往往是交融在一起并同时进行。由于精神文化生活是城市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相

4、比第一代农民工更为强烈,能否从根本上完成市民化、转变为城市居民,其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将起着最终的主导性作用。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透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为深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履行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共青团湖北省委于2010年9月至11月开展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专项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研究根据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主要参考GDP、流动人口数量、行业分布等指标)选取了湖北省的武汉、黄石、宜昌、襄樊四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参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行业分类,我们在这四大城市中选取了制造业、

5、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这七个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调查(各地点各行业的问卷数量详见表1),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时辅以个案访谈及文献分析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在选择企业时适当考虑企业性质和规模,并兼顾行业类型。调查主要通过各地团委系统联系调查地点的方式进入。本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1645份,回收1456份,有效问卷为1406份,有效回收率为85.47%。本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湖北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研究,现将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汇报如下。表1:问卷数量分布

6、表 行业调查地点行 业合计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调查地点襄樊11500000115宜昌030012000150黄石1500002550225武汉45030050180251501155合计71533050300502001645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学历、行业、技能等方面,本调查根据各项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将其分为六大类,第一类是性别、年龄及籍贯;第二类是学历、职业及技能;第三类是工龄、工资及单位;第四类是进城时间及居住状况;第五类是婚姻状况及家庭结构;第六类是政治面貌及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一)性别、年龄及籍贯 从数据

7、统计中我们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男性为主,占61.4%,比女性要高出12.8个百分点,这与农村外出人员总体的性别比例是一致的。从年龄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占总体比例的53.9%,同时20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占到10.3%,他们大多数是在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进入城市的,所以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结构中呈现年轻化的特点。由于本项调查主要选取湖北省作为调查区域,所以湖北籍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81.0%,他们大多是从本省的农村进入到本省的城市务工,同时,也有人是从其他省的农村进入湖北省的城市务工的,所占比例为19.0%,据我们访谈得知,在湖北务工的外省籍新生代农民

8、工主要来自湖南、河南、安徽等湖北省的周边省份。变量具体指标频次/总人数(%)性别男61.4女38.6年龄20岁及以下103%21至25岁53.9%26至30岁35.8%籍贯湖北籍81.0%其他省19.0%(二)学历、行业及技能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整体受教育水平相对更高,同时,掌握技能的人也更多。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为初中和中专学历,分别占总体的32.0%和42%,第三位是高中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只占3.1%。文化程度频次频次/总人数(%)小学及以下443.1初中45032.0中专59142.0高中32122.8大专及以上00总计1406100.0这些新生代农

9、民工所在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其中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以47.4%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建筑业,为18.2%,所以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为产业工人的身份。从对行业和学历的交互分析来看,各个行业都以初中和中专学历为主。在专业技能中,没有专业技能的占到51%,有专业技能的为49%,其中有专业技能的等级主要为中级和初级,初级和中级专业技能主要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 文化程度从事的行业文化程度合计小学及以下初中中专高中从事的行业制造业36.4%36.9%45.2%67.9%47.4%建筑业36.4%24.7%17.4%8.1%18.2%交通运输业2.3%.9%4.6

10、%2.2%2.8%住宿和餐饮业4.5%24.2%19.0%7.2%17.5%批发和零售业2.3%.9%2.0%1.2%1.5%其他18.2%12.4%11.8%13.4%12.6%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三)工龄、工资及单位调查显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他们外出打工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至3年之间,这占了总体比例的43.2%,其次是4至6年,占27.5%,而1年以下的农民工也占到13.0%,他们主要是在去年和今年刚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外出打工的时间频次 频次/总人数(%)1年以下18313.013年60843.246年3862

11、7.5710年1369.710年以上936.6总计1406100.0在城市务工,大多数人的工资集中在1001元至2000元这个区间,所占比例为62.7%,其次是2001至3000元这个区间,所占比例为21.0%,从我们对统计数据的交互分析来看,工资收入同他们的学历、工龄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表现为学历越高、工龄越长,月工资收入也越高。每月收入频次 频次/总人数(%)1000元及以下17312.310012000元88162.720013000元29521.030014000元392.84000元以上181.3总计1406100.0从新生代农民工所服务单位的性质看,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

12、外资企业等。其中,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我们的调查中,在国有企业服务的的新生代农民工占41.7%,在民营企业服务的农民工占34.4%,两项合计达76.1%,这与湖北省不同性质企业的分布实际情况相一致。农民工在企业里的身份主要是合同工和零时工。从合同签订情况看,相对来讲,在国有企业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合同签订情况比较好,而在民营企业打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合同签订情况则不尽如人意。所在单位性质频次 频次/总人数(%)国有企业58641.7外资企业775.5民营企业48334.4合资企业18813.4其他725.1总计1406100.0(四)进城时间及居住状况从统计结果看出,绝大多数农民工第

13、一次外出打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25岁这个区间里,比例是65.4%,其次是18岁以下,比例是25.7%。第一次外出打工的年龄频次 频次/总人数(%)18岁以下36225.71825岁91965.42530岁1258.9总计1406100.0从进城打工时的年龄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时的年龄要远远低于他们父辈进城打工时的年龄。他们在城里的居住状况主要是以租房居住和住单位宿舍两种方式为主,这两种方式的比例分别为41.4%和35.9%。也有“买房居住”的,占12.9%,这个比例说明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既有意识、又有能力在城市买房居住。居住状况频次 频次/总人数(%)买房居住18112.9单位宿舍505

14、35.9租房居住58241.4借住亲朋家564.0其他825.8总计1406100.0从我们的交互分析来看,住房状况明显受制于个人的收入状况和单位性质。从下表可知,收入越高,买房居住的比例越大。 月收入居住状况每月的收入合计1000元及以下1001元-2000元2001元-3000元3001元-4000元4000元以上居住状况买房居住19.7%11.5%11.5%20.5%22.2%12.9%单位宿舍32.9%38.4%28.8%35.9%61.1%35.9%租房居住34.1%40.3%50.8%41.0%11.1%41.4%借住亲朋家5.8%4.1%3.1%5.6%4.0%其他7.5%5.8

15、%5.8%2.6%5.8%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五)婚姻状况及家庭结构从统计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状况主要以未婚为主,所占比例是57.3%,其次是已婚,占36.9%,这与他们年龄是相对应的。通过分析发现,21-25岁区间的农民工中未婚者的比例达到74.8%,表明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同生活在农村的他们的同龄人相比,明显出现了晚婚的趋势。 年龄婚姻状况年龄合计20岁及以下21-25岁26-30岁婚姻状况未婚96.6%74.8%19.7%57.3%已婚2.1%22.8%68.2%36.9%离婚1.4%2.2%8.2%4.3%再婚.1%

16、4.0%1.5%合计100.0%100.0%100.0%100.0%对家庭结构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了解他们在家中是否有兄弟姐妹,从统计结果来看,30.9%的新生代农民工是独生子女,69.1%不是独生子女。是否独生子女频次 频次/总人数(%)是43430.9否97269.1总计1406100.0(六)政治面貌及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面貌主要为共青团员和群众,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4%和45.2%,而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仅为6.5%。政治面貌频次 频次/总人数(%)中共党员916.5共青团员68048.4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00群众63545.2总计14

17、06100.0虽然共青团员在新生代农民工里占了很大的比例,农民工所在单位大多数也设有团组织,且87.0%的团组织会开展一些活动,活动的类型主要是技能培训、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但大多数人对共青团组织的了解一般,比例是44.8%,“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数比例是9.7%和27.0%,还有4.3%的人对共青团组织“很不了解”。是否了解共青团组织频次 频次/总人数(%)非常了解1379.7比较了解37927.0一般63044.8不了解19914.2很不了解614.3总计1406100.0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本项调查主要从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三个

18、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一)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主要指用于精神文化活动的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公共设施以及大众活动等。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不容乐观,他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公共设施和大众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1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指工作之余的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从统计数据看,61.7%的人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22.5%的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有15.9%的人每天工作的时间在8小时以下,这种8小时以下工作时间的农民工还只局限在个别行业。每天工作的时间频次 频次/总人数(%)8小时以下22315.9810

19、小时86761.710小时以上31622.5总计1406100.0对于节假日是否要求加班,77.2%的人被要求加班,在各个行业中,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要求加班的比例最高。而在“是否愿意加班”的调查中,86%的新生代农民工明确表示“不支持在节假日的时间加班”。 行业是否要求加班您目前从事的行业是合计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是否要求节假日加班是79.3%75.4%59.0%78.9%57.1%75.7%77.2%否20.7%24.6%41.0%21.1%42.9%24.3%22.8%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在“每

20、天文化活动的时间”上,46.2%的人每天有1至2个小时用于文化活动,29.2%的人每天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文化活动时间。如果不加班,他们的安排一般是回家探亲、外出旅游、参加集体娱乐活动。每天文化活动的时间频次 频次/总人数(%)1个小时以下41029.212个小时65046.223个小时27819.83个小时以上684.8总计1406100.02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尤其如此。从统计结果来看,62.7%的人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有57.8%的人将大部分收入用作日常开支,还有15.4%的人将收入寄给父母。在新生代农民工对每月收入的支配中,35

21、.6%的人每月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主要为10至50元,26.2%的人为51至100元,从对数据的交互分析来看,他们每月生活的消费主要用于上网等娱乐活动。 月收入文化生活消费每月的收入合计1000元及以下1001元-2000元2001元-3000元3001元-4000元4000元以上文化生活花费10元以下22.0%16.9%14.6%15.4%5.6%16.9%10-50元39.9%36.9%28.5%43.6%33.3%35.6%51-100元22.5%24.6%32.5%20.5%44.4%26.2%101-200元5.8%14.5%16.9%15.4%11.1%13.9%201元以上9.8%

22、7.0%7.5%5.1%5.6%7.4%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3文化设施文化设施主要是用于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从调查结果看,71.3%的新生代农民工去过的文化场所主要是公园,53.0%的人去过图书馆,40.7%的人去过影剧院,还有34.6%和32.9%的人去过博物馆和体育馆。58.2%的单位为员工配备了文体活动场所,还有41.8%的单位没有文体活动场所。有39.8%的人认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关键是开展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热情,27.8%的人认为应该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

23、主要有单位安排和自娱自乐两种,大多数单位里都有为员工进行业余活动提供文体场所,同时也会为员工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这些文艺活动一般在节假日的时候举行。在闲暇时间,员工也喜欢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生活。1单位安排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行业大多为制造业,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单位为他们安排的文化生活主要是举办文艺活动、看电影和组织体育比赛。从调查结果看,30.6%的单位为员工举办文艺活动,26.5%的单位安排员工看电影,22.4%的单位组织体育比赛。单位安排的这些文化活动主要在节假日期间举行。在活动频率上,28.1%的人回答“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半年一次”,21.4%的人回答“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一

24、年一次”,从这些数据看出,多数单位为新生代农民工安排的文化生活太少。单位平时安排的娱乐活动频次 频次/总人数(%)看电影25626.5举办文艺活动29630.6组织体育比赛21622.4组织员工外出旅游12012.5其他778.0总计965100.02自娱自乐调查显示,在节假日有闲暇时间时,59.9%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家探亲”,32.0%的人选择“外出旅游”,另有26.9%的人在节假日会选择“参加集体娱乐活动”。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也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信息和自娱自乐的主要工具,从调查结果看,82.6%的人主要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38.5%的人用手机上网获取信息,还有31.1%的人

25、用手机QQ聊天,用手机看电视、听音乐的人也占到23.3%。(三)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身份认同等方面。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性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较丰富,价值观念比较务实,生活态度介于乐观和悲观之间,身份认同较为模糊。1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包括节庆活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艺术展览等。据调查统计,31.5%的人比较喜欢文艺演出活动,21.8%的人比较喜欢节庆活动,这符合青年人喜欢热闹、刺激的心理特点,还有17.3%的人比较喜欢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活动、舞会等。喜欢的文化活动类型频次 频次/总人数(%)节庆活动30621.8文艺演出44

26、331.5体育竞赛活动21615.4艺术展览745.3群众性文体活动24317.3其他1248.8总计1406100.0在个体性的文化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主要有阅读报刊书籍、看电视电影、上网等,分别占36.2%、30.9%、23.8%,排在第二位的主要有看电视电影、阅读报刊书籍、上网等,分别占30.9%、36.2%、23.8%,排在第三位的阅读报刊书籍、上网、看电视电影等,所以从总体来看大多数人把阅读报刊书籍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看电视电影,第三位是上网。2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及周围事物意义的评价和看法,在本项调查列出的一组测量价值观念的指标中,29.9%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身体最

27、重要,22.8%的人觉得技能最重要,22.3%的人觉得生存最重要,觉得名誉最重要的只占总体比例的4.8%。这可能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一行业有关,因为制造业相对工作强度大,且很注重技能。 行业价值观从事的行业合计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价值观名誉4.6%3.9%2.6%8.5%4.8%2.3%4.8%财富17.8%22.3%17.9%11.0%19.0%11.3%16.6%技能27.3%22.7%17.9%22.4%19.0%7.9%22.8%生存18.0%25.8%48.7%24.4%38.1%23.2%22.3%身体28.6%23.4%12.8%32.1%

28、19.0%45.8%29.9%其他3.6%2.0%1.6%9.6%3.6%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3生活期望生活期望反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近期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调查显示,42.1%的人认为未来生活越来越好,同时有34.4%的人认为几年内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有15.0%的人对未来不抱什么希望。对未来生活的预期频次 频次/总人数(%)越来越好,充满希望59342.1几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48434.4看不到什么希望21115.0没想过1188.4总计1406100.0对于近期的愿望,51.5%的人希望掌握一门专业技术,42.

29、5%的人渴望能干出一番事业,26.2%的人表示宁肯吃苦也要多赚钱,从这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那种渴望改变自身的现实渴望以及对前景的担忧。4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接纳和认可,身份认同可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状况,同时这也是考核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识开始模糊,有47.9%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有31.0%的人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还有21.1%的不知道自己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农民工在实际生活中未必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待遇,那些认为自己是农村人的农民工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可能

30、不能真正融入农村社会,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尴尬,所以,有21.1%的人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您认为您现在是频次 频次/总人数(%)农村人67347.9城里人43631.0不知道29721.1总计1406100.0在“你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难”选择中,有44.0%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难是“没有归属感”,45.6%的人认为是“机会不平等”,还有37.5%的认为“自己在城市得不到认可”。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和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的问题和需求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三个方面。(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足,对业余时间和公

31、共设施的需求强烈 精神文化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的,这些条件包括时间、经济以及公共设施等,只有具备相应的条件,个体才能体验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快乐。对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精神文化生活大多体现在工作之余的自娱自乐以及单位为他们提供的文艺活动方面。调查显示,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以及10小时以上的人占总体比例的77.6%,46.2%的人每天有1至2个小时用于文化活动,29.2%的人每天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文化活动时间。还有77.2%的人被要求加班,大多数人都是不太支持节假日加班。我们访谈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每天除了短暂的就餐时间之外,下班之后一般就是直接休息。86%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节

32、假日的时间里单位能够不加班,这样自己可以自由安排,可是这个愿望在现实情况下很难实现。再加上62.7%的人工资水平在1000至2000元之间,每月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很少,有一半以上人的开支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在单位里,依然有30%以上的单位没有文化设施,或者有,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员工也不能加以充分利用。因此,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问题,他们对业余时间和公共设施的要求比较强烈。(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热衷于追求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是指体验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法和渠道,这些方法和渠道一般分为集体性精神文化生活和个体性精神文化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

33、体验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位安排,二是自娱自乐。在单位安排的文化生活项目方面,主要问题是项目偏少,并且存在部分项目对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吸引力的现象。调查显示,28.1%的农民工选择“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半年一次”,21.4%的农民工选择“单位举办活动的周期是一年一次”,从这些数据看出,大多数单位为员工安排的文化生活太少。在个人自娱自乐方面,当有闲暇时间时,多数人选择阅读报刊书籍、看电视电影、上网、逛街等,以及选择利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在手机QQ上聊天等,这些个性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引导,农民工个体要么是自己“无意识”的选择,要么是“随大流”,“别人玩什么我也跟着玩什么

34、”。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生活比较单调,有时候不上班也不知道去做什么。他们希望单位能够适度为他们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希望能够在节假日得到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更希望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能够得到相关的指导。(三)精神文化生活内容贫乏,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 虽然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很精彩,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无不充满新奇刺激,他们在城市渴望既能赚到钱,又能拥有一种比较快乐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声。从现实情况来看,有31.5%的人喜欢文艺演出活动,21.8%的人喜欢节庆活动,他们平常最主要的活动是看报刊、杂志、书籍和看电视电影以及上网,但是从我

35、们的访谈来看,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费用去看一场文艺演出。节庆活动是面向公众的,但是他们鲜有时间能够观看,电视电影为他们展现了一种理想浪漫的生活,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条件。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想法相对比较务实,22.8%的人觉得技能最重要,22.3%的人觉得生存最重要,觉得名誉最重要的只占总体比例的4.8%,大多数人觉得未来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21.1%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变得模糊。我们在访谈中发现,新生代民工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表现为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

36、义转向现实化、实用化;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 因此,生活在一个城市文化圈子里,他们觉得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很贫乏,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渴望。五、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需要转变旧有观念,改善现有制度,发挥政府、用人单位、共青团组织的协同作用。(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政府部门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时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大力提高已有

37、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促进问题的根本解决;又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关键的环节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以素质门槛、学历门槛、技能门槛、人力资本积累门槛、社会保险缴纳门槛和稳定居住门槛等为主要标准扩大户籍改革的口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尽快取得新进展。我们认为政府在提升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消除相关制度壁垒,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提供制度保障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性、城镇化的过程性、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复杂,这些问题都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

38、变革。政府在这方面首先是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其次是改革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分层分类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2探索成人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素质政府要重新调整对城市教育与培训的布局,针对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和各种鼓励政策,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准高中阶段的文化培训和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技术培训以及公共知识培训,使他们有条件通过补偿教育进入培养专业人员的中高等教育体系,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39、员,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并有更多机会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此外,政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应该开办“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推动落实企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补贴政策。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的信息交流和劳务对接。积极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二)突出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在本项调查中,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为共青团员,他们对团组织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对于新生代农民工

40、来说,他们有的心理还不成熟,在城市的全新环境里,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都容易产生困惑与迷惘,单纯依靠由血缘、业缘以及学缘所建立起来的交往网络就略显单薄、无力,迫切需要组织来帮助他们消除困惑,指引方向。需要有一个社会组织在他们中间发挥教育、培养、帮助的积极作用,而团组织无疑是发挥这个作用的最佳选择,它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必将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的有效整合与社会的稳定。据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人对团组织提供法制教育、就业指导、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对于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共青团组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联系机制由共青团组织牵头,建立人力资源与社会

41、保障、司法、教育、工会等部门共同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围绕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系列问题,如劳动力市场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定期分析研究,向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结合当地实际,逐步消除就业、文化活动、社会福利等各种歧视。2建立和完善企业团组织工作体系一是要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企业建立团的组织。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8.5%的非公企业尚未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公企业领导层,特别是外资企业对团组织的认同度不够。当地团委应该把实现企业团组织全覆盖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对于不具备建立团组织条件的非公企业,可以依托当地街道建立联合团支部。二是对于行业相近的团组织联合组建

42、行业团委。对当地企业团组织进行适当分类,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行业团委,实现行业内部青年沟通联系。三是在企业集中地域如开发区,成立企业团的工作部门,加强对企业团的工作领导和指导。形成以企业团的工作部门为主导,行业团组织为依托,企业团组织为支撑的三级工作体系。3充分发挥团组织四项基本职能一是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精心设计新生代农民工感兴趣、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并定期组织开展。团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当地社区和政府部门沟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活动和各类创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早融入社区。二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主流意识形态。针对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中存在的空

43、虚、信仰缺失等问题,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加深对党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改革开放认识、科学发展观认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之主导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团组织要重视和发挥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应用。三是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出发服务其成长成才,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素质。团组织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帮助其制定人生规划、发展目标。可以积极探索农民工夜校等形式,为新生代农民工尽可能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团中央于1999年起实施“千校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依托全团所属的一千个青少年宫,在三年之内培训一百万名农民工,就是一个好的形式,应予坚持、完善和推广。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团组织“心灵窗口”的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不利条件,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及时洞察其思想和情感走向,采取人性化手段,积极引导他们排遣苦闷,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四是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团组织要主动介入,加强法制教育,发挥当地律师协会、工会等组织重要作用,从解决一个个侵权事件入手,使之增强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