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作业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68910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作业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大作业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大作业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作业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作业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的调查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大一新生对自身未来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报告以黄山学院为例 10春行政管理本科 吴彩霞摘 要:大一新生开始新生活兴奋之余,不少新生又陷入了困惑与迷茫。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使他们不得不及早为就业问题未雨绸缪。本文以大一新生的就业准备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社会访谈方法,结合大学新鲜人思想状况,社会访谈情况,联系社会现实,提出几点建议以资参考。关键词:大一新生 就业准备 指导性意见一、调查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有四:一是帮助大一新生们了解社会现实,清晰自身状况,增强忧患意识,摆脱迷茫现状;二是促进大一新生们明确奋斗目标,确立前进方向,制定可行计划,提高自身修养;三是帮助大一

2、新生们了解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四是呼吁大一新生们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山学院2011 级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率97.5% ;同时,笔者走访有关用人单位和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近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关评价,以供大一新生们借鉴。三、分析讨论(一)问卷调查部分。本次调查问卷共18个题目,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大一新生们就业意向、对将来就业前景态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就业准备情况以及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等问

3、题。通过分析问卷,笔者发现大一新生们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兹阐述如下:1. 对国家政策了解甚少,对就业关注较低。无论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还是对未来就业的关注,大一新生们普遍存在着了解不深入,关注较低的问题。调查发现,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方面,只有30% 的大一新生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在就业关注度方面,仅仅有60% 的大一新生们对其有一定的关注。大一新生们普遍认为就业问题还很长远,这是四年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虽然现在就业不容乐观,他们认为当下是怎样面对大学生活,而对于大学后的就业问题,考虑的太多也无济于事。2. 对就业前景态度悲观,对未来信心不足。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现

4、实对大一新生们的压力很大。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多考虑就业前景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38% 的大一新生们认为就业非常困难,也就是说130个人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相当困难,并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使企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差异。这使大一新生们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潜在就业意识。3. 对就业信息认识单一,对渠道选择集中。调查发现,大一新生们在获取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选择上,呈现出一种集中现象:70% 的大一新生们都觉得亲身实践是最有效的途径,不能否认,自身实践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殊不知,自己有限的精力被浪费,而自己身边的优势资源(老师、同学、网络、媒介)却未能充分利用,这样只能收到“事倍功

5、半”的效果。4. 对就业意向趋于理想,对职业选择挑剔。调查发现,62% 的大一新生们把国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意向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能够成为大学生的第一职业意向,这与它们“高工资、强福利、优保障”的条件是密不可分的,这更是社会崇尚“优待遇、优福利、优保障”思想的体现。根据了解,他们的这种职业意向一方面是源自中国传统的稳定意识,一方面是源自父母只希望孩子们求得稳定职业的家庭教育。5. 对就业准备认识片面,对团队精神忽视。调查发现,50% 的大一新生们把大学当作是掌握技能,为就业做准备的地方,且认识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就业的重要

6、性,也意识到相应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证;教师资格证;导游证;人力资源证等)的必要性。他们只注重个人成就而忽视团队精神;只注重课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只注重证书而忽视市场需求。只注重学习而忽视综合素质。(二)社会访谈部分大学生就业归根结底是为企业、单位所接纳。在社会访谈中,我们走访了几家企业、单位,这些访谈资料可告知大一新生们应该明确自己应该培养什么,摒弃什么。兹阐述如下:访谈一:黄山市国际旅行社沙总说:“大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聪明好动、脑筋灵活、接受新技术周期短、适应能力强,他们工作充满激情,能够增强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访谈二:黄山市国际大酒店张经理说:“大学

7、生们应变能力强,气质好,综合素质比较高,外语水平也不错,在文字处理,外宾接待上比一般的员工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酒店业这块领域有着很不错的前景。访谈三:一位纯净水厂负责人说:“企业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有不同的要求,总体上更倾向录用实用型人才,要求其应变能力高,不论做什么,要有责任心,有耐心,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对企业忠诚度要高。”访谈四:一位民营企业经理说:“我们很少考察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经验,也不会简单地把在某个公司三个月的实习经历作为他们的工作经验。重要的是考核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看重综合能力,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 四、给大一新生们的建议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自身的不足非最终目的,

8、探索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现实的对策则是首位的。(一)提高自我认识,实现自身角色转变。从中学到大学,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入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教学模式和人际关系,相当多的新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这是正常现象。而如何在入学后及时调整心态,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学生本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大一新生们要及早全面认识自我,运用SWOT 分析法进行自我分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积极寻找自身兴趣点和职业取向,明白适合做什么,同时注重自己气质和性格的塑造。大学的生活与现实的境况是有差距的,大一新生们切忌沉浸在享受的生活中,及早做好应对就业的心理准备,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9、。(二)及早认识社会,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大一新生们要尽早认识社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关注就业动态,使自己在大的方向、大的趋势上紧跟时代步伐。大一新生们社会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切实认识到:“行行出人才,业业有骄子”,结合自身兴趣,发挥自身特长,明确适合自己的方向。大一新生们要从自身实习境况着眼,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并不是规划一次,就可受用终身。具体的生涯计划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情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及时对自身进行评估和反馈。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愿望并转化为现实行动

10、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地合理安排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唤起个人的职业生涯意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为了追求社会赞许,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而是学会建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以工作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所形成的科学的人生态度将让人受益终身。(三)克服悲观心态,培养自己高尚品德。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心态决定了人们的各个方面,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又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心态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必须保持一颗健康、良好的心态,只有心态

11、摆端正了,做人做事才会得心应手。生活难免遭遇一些挫折和困顿,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怎样处理这些事情是技巧问题,但是怎样看待这些事情,则是个人的心态问题。心态好了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心态不好,则会酿成心理疾病。竞争的激烈不容忽视,严峻的形势不容懈怠,克服悲观失望,充满自信,是首位选择。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大学生们只要踏实勤奋,敢于探索,充实自我,增强实力,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养成良好的品格,使其成为自身的闪光点,来吸引用人单位。无论是调查问卷,还是社会访谈,都告诉大家:在知识、学历相差不大的条件下,高尚的品格是制胜的法宝。(四)夯实知识基础,

12、提高自我综合能力。根据经验,能力被分成专业能力(占30%左右)和通用能力(占70%左右)两块。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成绩、相关证书;通用能力主要包括:为人处事、面试的感觉、社会经验(社会实践是增加在校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毕业后的面试,也主要是看着两块能力的体现。而学历、证书、包括社会实践的经验,只是这两种能力的一种表达方式。 大一新生们一定要夯实专业知识,将来才能游刃有余。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拿到一些重要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等等)这些都是实力的见证。还可以尝试着辅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专业,开拓自己的视野,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大一新生们要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展示自我、充实自我、提高综合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