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2490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九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九 宋代造船技术的进展与成熟,公元960年,赵匡胤(yn)在开封建立北宋朝。在整个宋代统治的300多年间,与西域的陆路交通严重受阻,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主要靠海上交通。独立手工业者的数量较前代加多了,矿冶、制瓷、丝织和造纸的发展十分显著。浙江的丝绸名著天下。关于瓷器的制造,北宋有五大名窑,即定、汝、官、哥、钧窑。南宋时官窑南迁。瓷器主要销售海外。制瓷业的发展推动了海外交通业。指南针的实际应用,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业。车轮舟空前发展。,宋代官窑贯耳瓶,一、指南针实际应用于航海,人类在陆上行走还常常迷路,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古代,船舶一旦行入茫茫大海,要想辨明航行的方向、航船所在地就更加困难

2、了。在船舶诞生之初,人类从来也不敢贸然远行,船舶也只能在海岸附近航行,船舶航行最远处就是人类目力所能达到的最远处。之后,人类发现,每天日影最短的时候太阳的方位恰好是正南,用它可以判定东西南北;后来人类又发现北极星恒定在北方的方位,而北斗星一直在北极星的附近,指示着北极星的方位,夜间可以用它来判知东西南北。这样,人类便开始借助日月星辰判断海上航行的方向了。这种古老的天文导航方法,在我国古代叫做“牵星过洋术”。,到了800多年前的宋代,海船上装上了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出现了磁罗径,导航方法有了新的发展。1119年宋人朱彧所著的萍州可谈记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

3、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这形象地介绍了当时的导航方法,也说明指南针已在当时得到了应用。我国最初的指南针采用的是水浮法,后来,水浮法指南针被称为水罗盘,即把磁化了的铁针穿过灯芯草,浮在水上,磁针浮在水上转动来指引方向。把指南浮针与方位盘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水罗盘。在明嘉靖年间以前,我国一直在明嘉靖年间以前,我国一直使用水罗盘,其制作简单方便,但不太平稳,易随船舶的摇动而摇晃。指南针于十二三世纪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将磁针放在钉子尖端,可自由转动,制成了旱罗盘,旱罗盘有固旱罗盘有固定的支点,不像水罗盘那样不平稳,性能更适用于航海,故在明嘉靖年间,我国也开始使用旱罗盘。,将磁针贯

4、穿灯芯草,放入盛水的瓷碗内,借助浮力,使磁针浮于水面,批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实用性强,最先应用于航海导航。,中国最早的指南针水浮式指南鱼及其制造方法,中国早期制造指南针的方法,是“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北宋则开始利用地磁感应来制作指南针。方法是将薄片剪裁成鱼形,以炭木火烧红,然后取出铁片,让鱼尾对准子位,蘸在水盆火中,在地球磁场作用下,铁片便会被磁化,成为指南针。水浮式指南鱼是世界上第一件用人工磁体制成指南工具。1 先用薄铁片剪成鱼形,然后放入炉中烧透烧红。2 取出铁鱼,顺南北方向放在地上,因地磁感应作用,铁鱼冷却后即带有磁性。3 将指南鱼放在盛水瓷碗上面,静止时,鱼的首尾分指南、北。,缕悬

5、式指南针,将蚕丝系于木架上,蚕丝下端用蜡粘接磁针中部,再在木架下装上方位盘。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即可指示方向。,罗盘西传,关于中国的航海罗盘,在萍洲可谈中首次明确提到,元符(1098-1100)间,出入于广州的中国海外贸易船使用指南针在阴晦的日子里导航,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约瑟由此推测,大约在10世纪中国人已掌握磁针导航技术,中国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最初是用水浮法,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此有记载。中国的这种先进的导航技术,迅速被阿拉伯、波斯的同行学习、传播。西欧民族出于在地中海和东方商业上竞争的需要,也很快地接受了航海罗盘技术,并对此有所改进。12、13世纪,中国的帆船是南海和印度洋间海上贸易

6、最活跃的参加者,阿拉伯人使用的罗盘,无疑是从中国传去的。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指引着欧洲的船只去环航全球,从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中国人使用的航海磁罗盘,浮动的磁针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的,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磁罗盘给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它远洋航行就成为可能,所以对早期的航海探险家来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元代指南龟,指南针广受重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指南针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如考古发现了很多绘图水针碗,这些碗都是在普通遗址中发现的。在大力拓展的航海事业上,指南针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第二,因为它重要,人们一直追求改善,新的发明不断产生。元朝已经研制成支撑式的指南仪器指南龟

7、,它是世界上第一具支撑式的指南工具。元朝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称为“定盘针”,利用指南针定向导航,由此发明了“针路”,即由罗盘测定的各个针位连接而成的航线图。温州人周达观在元贞元年(1295)至大德元年(1297)间曾出使真腊(今柬埔寨),他在游记真腊风土记中有针路的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港口,过七洲洋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用木头雕成龟的形状,在中空的腹部嵌入磁体,将木龟放置在竹制的尖柱上,由于地球磁场的作用,木龟的首尾自然指向南北。,指南龟结构示意图,清初航海仪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航海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指南针,就不会有近代航海

8、事业的大发展,就不会有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更不会带来丰富多彩的近代文明。马克思曾这样宣称:“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427页),二、车轮舟的空前发展,车船自出现后就一直被作为军事用船,南宋时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时期先后建造了大批车船,船体大小不一,轮数有四车、六车、八车、九车、十数车、二三十车,最多者达九十车。大型车船一般长2030丈,吃水深1丈左右,可以载600700名士兵。最大的车船能载1000多人,长36丈,宽4丈1尺,高达7.2丈。大中型车船上置有重型武器拍竿,制如大桅,长10余丈,上置巨石,下作辘轳贯其颠

9、,遇到敌船时,即用拍竿发射巨石,将敌船击碎,战斗力很强。同时车船行驶快捷,进退皆可,轮桨外有护板防护,故在水战中屡建奇功。,著名战例之一,1130年,洞庭湖钟相发动了反对南宋王朝的起义,钟相牺牲后,杨么继任为总首领。在宋军与义军的战斗中,宋军的都料匠高宣曾造20至23车的大船,能载战士200300人,使义军的小船无法抵挡。后来,车船连同制造者高宣被义军俘获,在二个月中高宣为义军建造大小车船10余艘,皆有二重或三重楼,轮数多者有22车、24车,大者可载千余人。于是义军愈益雄壮,“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即拍竿),官舟迎之辄碎”,屡挫宋军。至1135年,杨么义军才因叛徒出卖,为岳飞

10、所败。在历史小说说岳全传第28到30回中,描述的岳飞与太湖起义军杨虎所进行的战斗,就是根据这段史实而编写的。,著名战例之二,1161年,40万金兵在国主海陵王完颜亮亲自率领下抵达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岸),试图强渡长江,驻守采石的18000名宋军,在虞允文的带领下顽强抵抗。十一月初八日,完颜亮指挥几百艘战船强渡长江,为首的70艘已抵达南岸,岸上宋军拼死抗击。这时,虞允文派遣车船猛烈冲击中流的金兵战船。由于金兵战船底阔如箱,行动不便,又不熟悉江中航道,大多动弹不了,故被宋军车船撞沉的达一半以上。经终日激战,宋军取得了采石第一战的胜利。第二天又打退金兵的反扑,终于保住了采石,逼使金兵退回扬州。虞允

11、文估计金兵将会进攻京口(今江苏镇江),继续南犯,于是率领16000人援助京口。他命令士兵踏车船在大江中来回巡防船在江中回转如飞,令金兵惊骇不已,始终无法渡过长江。不久,金兵内乱,完颜亮被杀,南渡计划宣告失败。,南宋车轮战船,南宋高宣等人建造的带抛石机的车轮战船,宋代著名造船师高宣创制的带撞竿的车轮战船模,南宋四车桨轮船,现代轮船与车轮舟的关系,现代的轮船虽然已经没有“轮”了,但其所以称之为轮船,乃是因为它最初是有“轮”的。最著名的轮船制造者是美国工程师富尔顿,1807年他在纽约制造的用蒸汽机做动力的明轮船“克莱蒙脱”号,其外形就与中就与中国古代的车船相似。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轮船和车船有没有渊源关系,但其出现比中国的车船晚了1000多年。,三、艺术品所表现的宋代船舶,1、江天楼阁图中的江船,2、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船,清明上河图中的客船,3、宋代海船铜纹镜,四、出土宋船,1、泉州宋代海船,南宋泉州出土海船简介,泉州宋代海船,泉州宋代海船出土现场,泉州宋代海船的三重板结构,泉州海船复原模型,2、天津静海县出土的宋代内河船,天津静海宋代内河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