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3480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目前,负债经营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的资金需求,然而期间伴随的负债风险正逐渐影响着高校的正常发展,本文正是认识到负债风险对高校发展的不利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及分类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于我国高校负债经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高校负债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阐述,认为负债有保证形式单一、投资期长、短贷长用、还款渠道单一 、贷款期限短等特点,之后文章细致的分析了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还款计划不切实际,贷款时论证不够充分,还贷渠道单一,贷款资金用途不规范四个方面,从而使得银行贷款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根据这些问题文章认为,由于政府、高校以及银行三个方

2、面的原因导致了其存在众多问题,最后,文章多角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政府、银行和高校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化解负债风险,从而促进高校负债经营的稳健进行。关键词:负债经营;负债管理;;高校财务风险AbstractAt present, liabilities operation has become a characteristics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meets the funding needs for the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liabilities risk

3、during its period is gradually affect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our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recognizes the adverse effects that the liabilities operation has, and then it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liabilities operation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fi

4、rstly makes an overview of the define and characters of liabilities operation, and it think that it has several characters as follows: single guaranteed form, long investment period, short-long loan, and single repayment channel, and short loans duration, after that, this article makes a detailed an

5、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t thinks that it mainly reflected four hands including unrealistic repayment plan, inadequate loan appraisal, single loan channels, non-standard use of loan funds, thus it can not b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According to these issues, t

6、his article thinks that reasons come from three hands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the institutions and the banks, finally, base on multi-angle analysi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through government, banks and institutions mutual work can resolve liability risks, in order to

7、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liabilities operation.Key words:liabilities operation ;liabilities management ;university financial risk目录1绪论1.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提倡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实施高校扩招的政策,各高校纷纷以此为契机,扩大办学规模,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2000年,全国高校刮起了并校风,往往是三四个学校并到一起,合并后在员工待遇、学校硬件等方面都向高水平学校看齐。同

8、时,教育部分出台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不少高校为了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进行配套的教学设施建设,建设新校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供给。获得银行贷款,无疑是短期有效的解决途径,一些高校债务缠身也就不可避免。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进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也有所下降,高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没有得到落实,是高校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高校扩招使银行看到高校巨大的资金投放市场远景,银行把高校作为一个具有信誉和还款保证的贷款对象,把高校视作一批没有风险的大客户,银行因高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愿意主动放贷。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政策门槛低、操纵简便,高校普遍采取“银校合作”的形式,银行贷款迅速成为高校扩招所需资金的主要

9、渠道。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当前我国高校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负债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高校负债经营形成的美丽校园及优质资产,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短短的七年间从精英走向了大众化,但由于高校负债经营出现的种种弊端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通过明确政府相应的职责,建立高等教育基金,拓展社会资助高等教育的渠道等方式来解决。1.2.2研究意义我国高校负债风险日益显现,其形成有国家相关政策的负效应、高校膨胀式的扩招、对高校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准入条件

10、不严格、相关部门对高校贷款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等不同原因。高校贷款风险既不利于高校的自身发展,又让银行和政府背上了沉重包袱2。高校负债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路径中起着关健作用,但客观上却又产生了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严重后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教师对教学的全力投入,离不开全体学生对学习的自主参与,也离不开管理者点点滴滴的服务。然而当面临债务压力时,高校根据各自负债多少,通过选择不同模式减少支出,并因此影响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高校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专业能力与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对高校负债风险进行分析并寻求化解之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

11、3.1国外研究现状高校预算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Massy(1990)认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相对稳定,高校结构相对简单,高校的招生人数有显著的增加,并且能够获得政府稳定和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人们关注于入学人数的增加和质量的维持,很少去关注和强调成本控制。因此,高校在分配资源时所采用的预算分配方法是增量预算法(Incremental Budgeting)和公式法(Formula Budgeting)。经费是制约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问题,国外关于高等教育筹资问题的研究比较早,经过长期的摸索,各国基本上都有了

12、自己不同于它国的高等教育筹资方法。总体上来说,各国都走上了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之路,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科研服务收入、高校基金受益、高校附属企业收入、团体捐赠等等。据笔者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与我国用借贷来进行高校基本建设不同,国外谈银校合作的主要落脚点放在学生助学贷款上,基本上没有通过银行借贷来进行学校基本建设的。因此,相对来说,国外谈高校负债和还贷方面话题的资料也就极少了。2007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讨论极多的一个话题是高校负债及还贷问题。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后,我国出现了高校贷款热,向银行贷款成为许多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一条途径。北大教育经济所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报告表明,截至200

13、5年,中央直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已达336亿,高校均贷款4.4亿元。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称,2005年,我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3。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研究负债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3.2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高等院校负债和还贷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经费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高校不需要通过负债的方式来进行筹资,当然也就不存在高校负债及负债风险问题。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原有的教育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

14、求,也基于国民越来越大的高等教育需求量,国家开始提倡高等教育大众化。因国家财政投入没法同比增长,高校的融资能力不足且渠道单一,因此,经费不足成了目标实现和此期高校发展的一大瓶颈,高等院校经费问题浮出水面。当时我国理论界对高等院校筹资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主要是关注如何增加政府的财政拨款,如何拓展其它经费来源渠道上。在这些讨论中,有许多学者探索高校举债办学的模式,例如吕相元在论高等学校的举债发展(2002)中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适度负债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有利于实现高校快速发展。也有学者和金融界专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发展银校合作之路实现高校和银行的双赢,例如卞训超在银校

15、联姻:架起希望的金桥4 (2000)中提出银校合作好处多多,能解决高校经费短缺问题,也有利于教育产业化,银行走出困境等等,各方都有了希望。施建军的密切银校合作,拓展高教投入渠道(2000)认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虽会有风险,但要看到有利于发展的一面等等。不管怎么说,从1999年扩招开始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以来,各高校与银行间签订了条约,几乎每个高校都有或多或少的贷款,高等教育界和银行界都一片繁荣。但这期间,理论界一直在探讨着银校合作能走多远,更有大批人士从一开始就在对银校合作中高校将会产生的风险表示忧心,提出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还贷能力谨慎贷款额度。如康建中和方徽聪等人就提出

16、了这样的主张,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通过高额借贷来盲目扩大本校建设规模。因为种种原因,相当部分高校没法还贷。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借贷问题日益严重,理论界再次掀起研究高校还贷问题的高潮。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如李炜光的大学扩招:失败的尝试认为扩招造成大学生入学难、就业难、高校还贷难、办好大学难等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厦门大学高教所的邹大光撰文高校贷款热的冷思考(2007)分析,贷款热的出现,责不在市场化,亦不在大众化,当前一味探讨责任问题无益,而是应着手研究高校贷款问题的解决。但根据笔者所了解,就目前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不是很全面。本文将从高校负债风险

17、的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展示现状,回顾历史背景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负债产生的风险和影响,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思考,提出关于高校还贷和避免问题再复制的对策建议。1.4研究内容和方法1.4.1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的是我国高校负债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高校负债及其解决对策,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负债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何时解决、如何解决,都将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只要国家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高校正确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全社会携起手来,高校的债务问题终会得到很好的解决,迎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5。1.

18、4.2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在逻辑上遵循了现在模式研究一现状分析未来模式构想一构建准则的主线,研究分析主要以历史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国内外对比分析方法;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研发活动具体、动态分析,得出结论。2我国高校负债的概念及特点2.1我国高校负债的概念高校负债:“负债”一词,在90年代才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出现,它反映了高校财务工作是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管理的。适度负债是缓解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投入短缺的有效方式。高等学校负债是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

19、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依据高等学校各类债务发生的不同原因,可将高等学校的债务分为: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和代管款项。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和代管款项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中形成的待结算款项,金额相对较小,期限也较短,而借入款是指高等学校因借贷行为而形成的负债,其主要用途包括教学、科研、基建和后勤等方面,其主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银行信贷借款,本文仅就这一类负债进行分析,暂不考虑校办产业负债。因为,对高校而言,校办产业负债是由于投资活动产生,校办企业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是属于企业负债的范畴6。高等学校从行业角度划分,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因为教育基本上是在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

20、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但是高校与企业中的第三产业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在经济活动方面,普通高等学校与第三产业其他企业同属于社会服务性产业,但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是精神服务:育人服务和学术服务。(2)在面向市场方面,普通高等学校与第三产业其他企业一样,也要面向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等。但是,面向市场的涵义不同,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市场主要指的是:培养应用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的模式、规格和数量,要参考人才市场的需求;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开发与咨询,要参考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的需求。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和职能,不能同企业一样,主要靠市场配置和市场调节。因为高校不仅为经济服务,还要为整个社会服务;不仅为物

21、质文明服务,还要为精神文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基础学科高等专门人才的大部分及基础研究的成果,就无法投放市场、靠市场调节。(3)在法人权利方面,普通高等学校与第三产业其他企业都具有法人资格,但是,内部领导管理体制不同。普通高校实行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基层党组织保证监督。因而高校法人代表校长的权利受到更多制约。(4)在自负盈亏方面,普通高等学校与第三产业其他企业都得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从事技术开发,也要讲成本核算,讲经济效益。但是,普通高等学校是不可能自负盈亏的,如果一味讲究普通高等学校商业化,纯学术活动就无法进行了。5.在盈利方面,普通高等学校与第三产业其他企业不

22、同,纵然有些普通高等学校也能通过某些途径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但是社会公益性的本质特点,使它们不应当也不可能违反宗旨,而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2.2我国高校负债的特点2.2.1保障形式单一由于高校是国有事业单位,根据担保法规定,高等教育事业属于公共性事业,所以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学校不能成为保证人。因此,高校不得为外单位作为抵押和担保人,因此,其他单位也很难愿意为高校作为担保人。所以,高校向银行贷款只能采用信用保证方式。2.2.2投资期长高校债务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收益回报慢。从贷款期限结构看,大部分还贷时间在5年以上,具有长期占用资金的特点。单位作为抵押和担保人

23、,因此,其他单位也很难愿意为高校作为担保人7。所以,高校向银行贷款只能采用信用保证方式。2.2.3短贷长用由于项目贷款手续烦琐,程序复杂,利率也相对较高,而流动资金贷款操作程序简单、方便,利率低,成本少。因此,许多高校为方便灵活,同时又节约贷款成本与费用,纷纷采取流动资金贷款。但流动资金贷款时间短,频繁出现借新还旧,导致债务风险短期集聚,容易出现资金危机。2.2.4投资期长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企业收入。财政教育经费拨款主要用于教职工的正常开支、维修费和建设专项拨款,多数高校没有结余。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学费和住宿费收入,这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4、这部分资金可以用来还贷。但由于教育部明文规定学费、住宿费5年内不得上涨,加上目前招生规模趋于稳定两方面影响,事业收入也趋于稳定。科研收入一般是专款专用,如有结余要上缴财政,也不能用于还贷。其他收入主要是捐赠等非常规收入,数量有限,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高校能用来偿还贷款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即便如此,教育事业收入有一部分要弥补财政教育拨款的不足,用来支付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事业收入不能全部用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所以说高校债务的还款渠道单一。2.2.5贷款金额大期限短目前各商业银行投向高等院校的贷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建设贷款,期限大多在3年左右;另一类为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较短,一般l2

25、年,但这部分贷款基本上是每年秋季开学后以学杂费收入偿还后再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在周转使用,其用途也大体用于基本建设。在高校还款渠道单一的情况下,还款周期的无形延长,使得高校贷款短贷长用现象较为普遍8。随着银行贷款总额的不断增加,高校的利息负担日益加重,贷款本金的偿还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3高校负债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危害3.1还款计划不切实际各高校一般都有还贷计划,但除了某些高校将老校区土地置换作为部分还贷资金来源外,大多数高校都以学生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作为还款资金的主要来源。学费的收入,一方面国家规定学费5年内不得增长,另一方面生源减少,面临的激烈的生源竞争;财政拨款的增长受制于国民经济形

26、势、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并且拨款数额相当有限,加上人员支出的逐年增加,一般来讲,财政拨款都不能保证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因此财政拨款作为还贷资金来源是不现实的。所以高校贷款的还贷计划难以形成,即使有计划,往往计划没有变化快,还贷计划很难切合实际,还贷资金的落实更为困难,这将使得负债风险更容易显现9。3.2贷款时论证不够充分从高校贷款的期限结构看,既有主要用于购置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设重点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等用途的中长期贷款,也有主要用于弥补季节性资金不足的短期贷款。某些高校和多家银行签订了“时间差”式的贷款协议,以缓解资金压力10。截至2007年6月末,某高校有20笔贷款,贷款余额共

27、计8.718亿元。其中,期限在2-3年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8笔,金额为2.26亿元,而且该校同时与7家银行签订了不同时间序列的贷款协议,以满足不同银行不同期限的还贷需求,缓解贷款周转压力。3.3还贷渠道单一不切实际目前,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大部分高校均以未来的学费收入和财政拨款收支余额作为还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但财政拨款的增长,受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学费收入增长则要受到收费政策以及竞争加剧、生源变化等因素的影响11。同时,由于高校领导实行任期制,并由上级任命,容易出现短期行为,高校难以形成有效的还贷计划,即使有计划,也很难切合实际,更谈不上还贷资金的真正落

28、实12。3.4贷款资金用途不规范高校利用向银行借贷获得的资金理应用于解决制约高校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对高校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13。但实际上,由于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不需申报具体用途,或者即使申报用途,在具体使用中也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有效监管,有少数学校将贷款资金和自有资金混合使用,一起编制预算,将部分贷款资金用于日常经费开支。结果是从财务报表上看收支平衡,实际上是赤字预算或负债运作。4高校负债经营的原因分析4.1政府方面的原因4.1.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九五”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再加上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办学经费总量逐

29、年增加,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有力地保证了高校的正常运转。但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高校投入欠账太多,高校的办学经费,尤其是基本建设经费供需的矛盾持续加剧,导致目前高校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教学设备老化。尽管各高等院校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增收节支的潜力,但也极其有限。对解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资,已是杯水车薪。继续固守“内涵式发展”的路子,高校的教学基础硬件设施不能及时跟上学校规模的扩充,势必对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不利的影响14,进而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转变把教育投资作为消费

30、性投资的观念,要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投资作为一种基础性投资,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高等学校面向世界,面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面对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面对市场经济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需要的社会现实,必须加快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但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国家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将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不依靠国家不行,完全依靠国家也不行,必须坚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高等学校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超常规的发展,解决发展与经费供给的矛盾,兴债办学、发挥银行的信贷作用,必然成为高校理财的新理念15。4.1.2授权批准制度1999年党中央国

31、务院做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决定,全国各高校大幅度扩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树立16,广大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高考年龄的放开,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为高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回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国教育的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许多学校基础设施老化与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且日趋严重,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因素,而要在短期内打通这个“瓶颈”,仅仅靠现有的“财、税、费、产、捐、基”这些无偿性的财力支撑

32、是远远不够的17。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适时开辟新的筹资渠道,为高校迫在眉睫的加速扩容提供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持。向国有银行贷款,实现高等学校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成为解决教育需求与供给这一对矛盾的首选筹资方式。4.2高校方面的原因4.2.1高校的盲目扩张1999年高校的扩招使更多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与此同时,也给高校的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相应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套产,扩招只能换来办学质量的下降。大规模的扩招也突显了原来高校的容纳能力的不足。于是,许多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来加强基础建设以增加学校的容纳能力,并以期通过扩招而增加的收入来逐步偿还银行的债务。这看上去似乎是两全齐美的事

33、情,于是容易让许多高校管理者过于乐观地去看待扩招后的负债发展,再加上这本是一种新生的规则和政策,很少人意识到其中的风险问题。基础建设的过程只不过一两年的事,但是债务偿还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然而很多学校在一期建设之后,马上又接着贷款搞起第二期、第三期建设,不仅修建新建筑,而且翻新旧建筑,大兴土木不说,而且一切高标准,轰轰烈烈、花钱如流水,结果使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债务是需要偿还的,跟国家的财政拨款自然不同,但很多高校似乎忘记了这一点,最初只是为了扩大学校的容纳力,而最终却被演绎成为拼规模、拼校舍,用大量的贷款来做表面功夫,深怕“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一样,唯恐落人之后。结果是尽管扩招带来了

34、学费收益的增加,但面对因为基础建设所欠下的巨额债务及扩招带来的培养经费的大幅度增加,期望用学费来还债的初衷已经落空了。4.2.2高校合并的影响世纪之交刮起的高校合并飓风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件大事。高校合并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改进,使许多高校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调整了高校原有体制中条块分割、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等弊病。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通过合并来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我国早在1952年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就曾对高等学校进行过合并调整,当时调整的方针为:“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

35、学。”根据有关统计,经过合并调整,1952年文法商科在校生比例下降到22.5%,1953年高校招生中工科占到42.1%,师范占到24.9%,逐步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世纪之交的这次高校合并调整,也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中国需要尽快建成一大批层次高、规模大、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大学。此次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开始于1992年,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和合并”的8字方针18,要求到2002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这是1952年院校调整以来,中国高校布局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改革。几年

36、来,全国已有一千余所大专院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然而,这种结构上的调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原本各自为政的几个高校通过合并形成的共同体,就像经过移植的器官一样,在最初阶段会有许多地方产生机体的排斥反应。从财政上来看,国家的目的很明确,通过高校合并可以避免以前学科的重复设置,使资源得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对于合并了的高校来说,在合并前教师的待遇有高有低,而合并后往往会向高处看齐,这就大大增加了学校这方面的开支,合并后的整合成本也是不小的支出。而且,很多高校是带着债务进行合并的,相对弱势的学校本来就没有偿还能力,于是把期望寄托在合并上,这便给合并后的综合体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原

37、本没有债务的学校又害怕“吃亏”,在合并的混乱之际,在没有相应的约束力、相应的规范机制的情况下,也容易滋生腐败之风。因此,一味的扩大学校规模,打造“教育航母”,并不总是好事,正如规模经济理论指出的,当某一经济单位的产量停留在某一水平之下时,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出现报酬递增,然而,当产量超过某一水平时,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报酬递减或负增长现象,产生规模不经济。因此,一定要理性对待高校的合并调整,在合并调整的过程中,多方面衡量利弊,清楚合并的根本目的,不能期望通过高校合并来解决负债问题,否则不仅解决不了负债问题,反而会增加高校的债务压力。大家熟悉的吉林大学,是一所“六校合并”后的高校2000年6

38、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与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2004年8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吉大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今天的吉林大学,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然而,这个“规模最大的高校”的光环背后,也让吉林大学背负了沉重的负担。2007年3月,吉林大学在校园网上的通知称,尽管学校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从财政部、教育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争取了大量资金,同时想尽办法节支,但学校规模大,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大,增收节支的成效很难体现19。这不仅让我们深思和反省盲目合并、盲目地追求规模背后的问题,而这正是很多高校债台高筑的一大原

39、因。4.2.3高校自身体制性因素中国大学校长是一个特殊的岗位。西方大学把校长定位为职业管理者,中国大学则不同。在中国,校长可以不是一个最优秀的管理者,但一定要是一个大学问家;校长可以不太像官员,但一定要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厚德之人。在中国,校长既不是一个纯粹的管理者,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官员,而是各种理想身份的综合体。既然如此,校长的任期可以比照政府官员来执行,但绝不能限制得过严。对一所大学而言,如果校长的任期定得过短或留任的届数限制得过严,往往会导致大学校长更迭频繁,朝令夕改,政策和制度缺乏连续性,改革不可能深入、持久。在任期限制下,大学校长往往会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办法,盲目做形象工程,搞出一些“

40、新”创意、“新”思路、“新”思维,以示其“新”,不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这对大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事实上,三四年的任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再有才能的人也难以很好地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因此,我国大学校长任期制的存在,也是导致一些高校负债过多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我国的高校实行“法人代表制”,即校长同时也是高校的法人代表,但与其相对应的高校董事会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有的学校尚没有董事会或者有董事会也是形同虚设。在美国,高校董事会多为校外人士,其英语原文Lay-board直译过来即外行董事会,也就是说,高校董事会成员绝大部分并非来自高校,甚至多数并非来自教育界。他们多来自企业界、政府部门或所在社区,

41、而非教师或其他高校内部群体,这可以对高校的权利进行良好的监督。我国在20世纪初借鉴了美国的高校董事会制度,其后,中断了50年,自80年代开始,陆续有一些行业特征明显的院校开始恢复董事会制度,但已经完全区别于世纪初的原形,在功能上已经相当萎缩,这对高校管理阶层权利不能实行有效的制约,容易出现各种腐败行为。4.3银行方面的原因高校的巨额负债成为一个难题,按理说,在许多高校已经无力偿还的情况下,银行应该是危机感最大的一方。但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怪现象”:即便高校资产负债率已经过高,甚至已经无力偿还,商业银行却仍然会“趋之若鹜”地向其贷款。这一“怪现象”的背后,是国有高校在体制上“隐形”享有政府信用的支

42、撑。而银行往往忽视了这“隐形”支撑背后实际存在着很大的信用风险,这一点与当年的国有企业类似,但当年的国有企业负债危机却造成了国有银行坏账重重的窘境。这正是因为国家信用担保在形式上是隐形的,最终也只是一种没有保障的承诺。简而言之,银行热衷于向大学放贷,其实是看中了大学两大“优点”,一是扩招的学生和高额的学费,二是大学毕竟是政府的,政府不可能看着它还不起钱不管,也就是说,对大学放贷,有很大保险系数。而大学对贷款欣然笑纳,其实也是基于这两点。不过,银行看重的是前一点,而大学更多的是倚仗后一点,即指望最后政府为它们买单。1999年扩招后兴起的“银校合作”,曾一度被社会肯定为发展中的明智之举,很多专家和

43、学者都认为这是在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而相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的一种最好的选择。但随着高校负债率的不断攀升,事情似乎不再乐观。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抢滩高校金融服务,为高校扩招出力,其中给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于高校的主要举措。作为扩招主力军的公办高校,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决策,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政府作为对生产准公共产品的公办高校负主要投资责任的主体,同时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银校合作”的发展路线,既让政府减轻了财政拨款压力,又为高校提供了跨越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作为银行,在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节节攀高,投资无热点的时期,也寻找到了一个信贷资金的安全发放对象,高校对国有商

44、业银行负债融资,不仅是高校的选择,也是政府和商业银行的选择。而这种银行贷款门坎的放低,无疑加重了高校对负债发展的依赖,这种看法对高校、对国家、对银行三者都有好处的举措最后却使高校所负债务金额不断扩大,最终酿成负债危机。然而,我们又不能因此认为这种“银校合作”的方式本身是不可取的,而是在这环环紧扣的利益链条中,不够完善的体制和机制的高校的盲目扩张和自我膨胀、银行的侥幸心理和国家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缺失。高校、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促成了高校的高速扩张,形成一只高等教育发展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20”。从1999年扩招开始,高校逐步走向了这个特殊利益集团,在一些高校,教师待遇翻番增长,招待费日益增长。高校

45、成为享有特权的企业,一些大学的基建部门和教材部门更是成为新的“腐败增长点”。在高校负债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在现实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中,如何建立政府与学校的正确关系,如何确立政府与市场在发展教育上的不同定位和功能,如何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和关系,都是在解决高校负债问题上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5针对高校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对策5.1政府对债务风险的防范5.1.1加强其规范指导控制贷款规模 针对当前高校贷款规模增长过快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及时加以规范指导,控制高校贷款过度扩张。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银行的指导,要求其严格根据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增强风险和效益意识,

46、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应对高校申请贷款审核进行严格把关,全面调查了解高校经济状况,科学测算其还款能力,对新增贷款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认真审核,把握好“度”,严格控制规模,坚决杜绝盲目贷款现象21。5.1.2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要确保高等院校的贷款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作用,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益,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一是对每年投资的项目、规模进行反复论证,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在贷款

47、前对高校用于基本建设的贷款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审核,认定其贷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贷款的额度;三是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使贷款的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贷款投资资金的正确使用,才能避免国家财力的损失浪费,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完好完整,真正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5.1.3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高校负债的根本原因是资金来源的单一。在我国,政府一直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但是现有的财政投入力度显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国家应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22,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引进民资、外资等多种途径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一是通过多种措施

48、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高校,投资高校后勤建设等,切实解决高校扩招带来的宿舍严重不足问题;二是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强鼓励捐资助学制度建设,建立完整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通过完善捐助法规、税收优惠政策使捐助者在经济与名誉上得到合法回报,如凡投资于教育的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免除其相应的纳税额度;凡捐赠于教育的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准予其捐赠额在缴纳所得税前列支,争取企业、个人向高校捐赠;三是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公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另外,参考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发行的做法,向社会发行教育彩票,这些都是筹集教育资金的新思路。5.2银行对债务风险的防范5.2.1完善金融机构对高校授信的评价体系为建立健全高校信用贷款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对高校授信的评价体系,应改变目前单纯由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行行政评价的传统做法,探索新的高校评价办法。以金融部门为主、教育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确定高校信用等级为目标、以服务于银行向高校提供授信额度为最终目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