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776414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发布者: 数学组 查看次数: 1363 发布时间: 2010-10-18 一、问题的提出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学习,然而,近些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越大越不喜欢学习,不少学生常常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有明显的问题。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厌学情绪,这是摆在我们每一名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个体差异,情感态度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则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在学习上就会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在有的班级问题相当突出,尤其中高年级最严重。这给课堂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阻碍,成为限制学生综合

2、素质提高的瓶颈,因此,我们将以“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期找到克服厌学的对策,通向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二、问题归因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1、自身原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上课方法不适应,智力水平、原有知识背景、自我效能感、元认知发展水平等等都会造成其焦虑、紧张、惧怕、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2、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里成员间关系

3、不和,整天吵吵闹闹,甚至是父母离异,抑或是家庭里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还有家长的不良言行,教育方法的不当,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者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的现象,家长的重视程度,文化层次,都是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3、社会环境,学校背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所处的教育环境、所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学生主要在学校接受教育,但社会是他们活动的大空间,社会的不良风气、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很多消极、低俗的不健康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甚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家长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居民、周边农民和做生意的小业主为主。学校班额较大,环

4、境较差,无法封闭,管理难度极大。4、教师原因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丰富的策略教学经验,能促使或加快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失效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失败、问题表现于学生,而主要原因则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文化程度、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不少教师患得患失,故步自封,凭经验教学,不思进取,有的得过且过,有的自以为是,不善于反思,不学习先进经验,难以让学生信服。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通过对学生厌学的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5、。2、通过研究探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3、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这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时代,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个背景下进行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学校有结构合理、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领导班子,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师队伍,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6、,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全体数学教师均是课题研究成员,学校领导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课题研究一定的条件保障,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导处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教科研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方案,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六、课题研究设计报告(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厌学的界定:厌学指学生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模式。研究依据:学习动机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个人在良好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能力,即使是丧失了

7、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可重新取得这一能力。内因和外因是形成学生厌学的重要依据,在实施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智力水平、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元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材料、学习时间的长短、教师因素、学校背景、社会背景的影响,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课题的支撑。(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在培养方法和内容上,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引导学生建

8、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生厌学现状的调查研究。2、造成学生厌学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内因的分析(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外因的分析(社会、家庭、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分析)3、矫正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探究(1)树立正确的引导观(2)注重表扬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3)成因分析,充当心理医生(4)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共同引导孩子(5)做孩子的朋友(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及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询问、座谈等方式,

9、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并开展归因分析。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设适合本校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培养学习的积极性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七、预期研究成果调查研究报告,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1、第一阶段(2010.72010.8),研究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有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2、第二阶段(201

10、0.92011.9),研究实施阶段,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3、第三阶段(2011.102011.12),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申请结题验收。九、课题组织管理及成员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王 琳副组长:田志坚 皮仕全 吴玉姝成 员:郎维忠 汤 杰 邹 琳 李才淑课题实验小组:组 长:郎维忠副组长:李才淑实验教师:李才淑 钱 静 李 莉 杨福云 沙 琴 陈兴进 李 琴 金 莲翟培兴 李 卫 王剑钦 刘卫萍程太国 蒋丽梅 吴林慧 程太军刘远萍 徐仁杰 孙 磊 常开凤王昀蕺 李景斌 韩德红 刘朝兵梅大军 顾 菊 赫章一小课题实验小组 二0一0年七月一十三日小

11、学生厌学问题原因探析与解决对策的实施方案 秦素兰研究内容:研究调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和方法。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起止时间:2009.9_2010.9成果形式:论文形式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1、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2、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

12、反。2、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 3、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二、学校教育的失误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对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做过大型调查,调查显示,约

13、半数的六岁至十四岁的城乡少年儿童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

14、,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三、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 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3)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厌学症的辅导策略:一、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二、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15、,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大力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素质能力的评价观念,培养学生会学习、愿学习、善学习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树立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观。在教学中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探究,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三、上好学习心理课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指导课余生活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可以召开“

16、我的课余生活”、“做文明的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五、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要想使学生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老师和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厌学,不要过分着急和焦虑,这样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处,家长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此外,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活动的时间。不要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也不能让孩子无休止地看电视、玩电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的研究研究方案执笔人: 段莉莉 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依据背景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

17、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依据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

18、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学者、苟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

19、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二)同类研究现状述评关于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目前在全国十分普遍。例如,北京四中网校保定分校的“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就详细地剖析了厌学行为的基本特征:即“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他们指出,

20、社会上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一种主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厌学行为的特征还有: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

21、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三)课题研究的价值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1、在尊重个别差异的教学环境中,解决学生的厌学心里,使其潜能得到开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2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中,教师的素质以及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1、研究对象东园小学五(9)班、六(5)、六(8)班全体学生。2、研究内容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3、研究方法(1

22、)调查法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2)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3)个案法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1、准备阶段:(2009年9月)(1

2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3)研读相关书籍,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准备工作2、研究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2)邀请有关心理学教师给学生、家长做讲座。(3)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4)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5)对厌学情绪的学生进行分析与研究,撰写个案。3、总结阶段(2010年6月)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四、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课题组的组建课题组组长:段 丽课题成员: 蔡雅雅 张先云2、学习与研讨的组织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我们知道

24、: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也必须以理论为依据。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盲目的实践可能导致失误,甚至导致灾难。因此课题组的成员要加强学习,多学一些理论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使我们能高瞻远瞩,更好地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服务。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学习方式:一是向书本学习,课题组的成员要以自学为主,并做好一定数量的资料摘抄;二是集中学习。3、制度与奖励(1)研究制度双周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为:周四下午。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够按时参加活动,做好记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总结、有收效。每次活动结束时要布置下一次活动内容,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准备。(2)保障措施加强管理,本研究设相关小组,分工合作,关注实验进程,指导管理实验。加强培训。对实验教师有计划进行培训,定期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在培训、资料购置、优秀实验教师奖励上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对优秀的实验教师在晋升评优给予优先考虑。五、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为了保证此课题的有效开展,课题组计划给每位教师发几本理论书籍,并请一些专家来我校讲座。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1、当前小学生厌学的现状调研报告2、课题研究方案3、课题研究个体档案4、研究论文5、案例6、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