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78388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 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装备器材供应作为装备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装备保障提供物质基础、为恢复装备战斗能力创造条件的重任。文章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部队装备器材供应的实际情况,

2、提出了应用VMI策略对装备器材供应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建立虚拟仓库,改变装备器材补货模式,从而达到降低部队装备器材总体库存水平的目的。关键词:装备器材;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F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8-0065-03 Abstract: Material equipment supply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artial equipment support, it is the important port of martial equipment support and resuming equipment a

3、bilit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theo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ruly instance, brought out the method of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martial equipment supply with VMI, through establishing fictitious storehouse, change the mode of martial equipment stock, to get the point of decreasing the

4、 inventory of army martial equipment.Key words: Arm Equipment; process; optimization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器材的消耗量日益剧增,品种日趋复杂,军事物流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部队日常训练的开展、军事活动的进行对装备器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高效的装备器材保障成为新形势下部队完成军事任务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使用VMI进行补货的库存控制策略,建立起新的装备器材补货模式,以达到降低部队装备器材的总体库存水平,并提高补货的灵活性的目的。1现有的装备器材保障流程目前,部队装备器材的

5、供应体制依然沿用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模式,供应流程较为繁琐,且定货周期较长。器材供应的基本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装备器材采用的库存控制方法主要为重点控制法和定期库存控制法。重点控制法虽然对单一结点上的库存控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在供应链的环境下,重点控制法没有强调各级库存间的联系,使得牛鞭效应在装甲装备器材库存管理中非常明显;而定期库存控制法由于订货周期过长,要求部队对下一年的需求作出预测,因此难以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器材保障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各级仓库为了避免装备器材没有库存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靠扩大存储来防止缺货的发生,从而使得部队整个库存系统日益臃肿,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且库存费用开支

6、庞大。2基于VMI的装备器材保障流程目前,部队装备器材主要采用直线式的供应保障方式,即由下级仓库进行器材需求量的估计、审核后,逐级向上级仓库进行申请,由最高级别的仓库负责定货,装备器材到位后,再根据下级各仓库的申请数量,逐级下发。由于部队保密安全的需要,各级仓库明细的器材库存量、消耗量等敏感数据是不能够完全透明的,但VMI策略的应用恰恰需要工厂对仓库库存相关数据的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相应建立出“虚拟仓库”。在我军需要的时候与工厂共享虚拟仓库的库存信息,让工厂对“虚拟仓库”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达到对部队整体库存进行控制的目的。虚拟仓库是建立在实际仓库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使

7、全军的需求信息得以集中,在信息层中形成一个仓库。虚拟仓库不是某一个仓库实体,但其包含我军各级仓库的器材信息。在实际运作中,部队可以根据实际有选择地对工厂共享相应的信息,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在建立了虚拟仓库的情况下,工厂实际是对虚拟仓库的状态进行监控、管理的。在进行实际的库存管理时,由部队确定补货点、经济定货量。工厂只掌握虚拟仓库的库存量,不掌握各级仓库的详细库存信息。通过对虚拟仓库的库存水平的分析,决定何时进行补货。由于库存是由工厂进行管理的,因此工厂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双方的库存状况来进行相应的决策。同时由于VMI中的补货策略是连续的,避免了由于订购周期过长,为避免缺货而建立大量

8、安全库存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了库存水平。3优化措施3.1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在VMI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工厂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并掌握到仓库的库存状态,以库存的情况进行补货。因此,在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时,建立系统、完善、透明的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机构,即虚拟仓库系统的建立。由于安全保密的需要,系统应当分为军地及军内两部分。在军地环节,系统目录中保存有各种在用装备器材的明细信息,如产品名称、编号、库存剩余量,价格及装运及处理方法等。在与工厂的信息交换中,部队有选择性地进行透明。部队每级的库存标准、消耗量是不能够透明的。全军的库存总标准、总消耗量可以部分地进行透明,根据

9、实际情况,在我军需要时,对工厂进行信息的共享。工厂方可通过相关信息系统,根据部队的需要,获取相关的装备器材的信息。在军内环节,装备器材的信息数据是完全透明的。通过虚拟仓库系统的建立,各级仓库可及时、准确地获取各个基层单位的物资需求量,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和预测,可作出详细计划上报上级仓库。军内环节的系统仅供部队内部使用,但必须同时做好密级分类、信息过滤等保密措施,以防止重要信息的失泄密。虚拟仓库系统为VMI策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传统的手工处理、层层上报相比,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对于器材的统计也更加精确合理。其次,要构建装备器材“EDI”系统。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计算

10、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其中,计算机应用是其先决条件,通信环境是其应用基础,标准化是其特征。三个方面互相依存并构成了EDI的基本框架。因此,发展和普及各项基础技术,对于成功实施VMI策略的意义是重大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支持技术主要包括EDI/internet、ID代码、条形码、条形码应用标识符等,这些基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直接决定了VMI实施水平的高低。例如条形码技术,该技术是ID代码的一种符号,是对ID代码进行自动识别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手段。条形码对于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十分有效,是实现库存管理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工厂对产品的控制一直延伸到部队用户的消耗点,实现客户库

11、存的供应链网络化控制。EDI系统不同于普通的装备器材保障可视化系统,它不仅可以方便地获取全国各地企业所制造的相关器材的品种、名称、单价等信息,还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为部队订购相关器材提供了决策支持;在部队内部,EDI系统还可根据需求信息,对基层单位的库存进行相互调配,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级仓库的库存水平。 3.2建立军企合作框架结构体系VMI策略的实施是建立在双方的相互信任上的。因此,地方工厂与部队之间必须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包括权力的转让以及机构的调整。工厂需要扩大管理范围,或者说将库存管理业务流程延伸到部队内部;而部队由于其特殊性,在仓库的管理权等方面,是不能完全交由地方工厂负责

12、的。这不仅要求双方制订出合理的合作协议,还需要双方加强信任,深入交流,以在工作方法与经济利益中找到平衡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还必须建立部队与工厂之间基于供应能力方面的协议。应当对指定的器材,以需求数量为衡量标准,建立相适应的生产期限与供货期限,并以协议的形式加以法律化,以在必要时,以法律的手段来确保VMI策略的实施。其次,还应当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 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基于的装备器材供应流程优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制。VMI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与不同的地方工厂进行合作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同一地方工厂在不同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情况。因此,为了确保VMI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建立起一个监督机制,对VMI的实施进行监督。监督机制的建立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以使VMI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4小结目前,新的经济体制、新的战争环境,对装备器材的供应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起新的部队装备器材保障模式,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装备器材保障供应链的敏捷性,是目前部队研究较为

14、广泛,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在研究了相关理论,参阅了相关文献的同时,结合目前装备器材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VMI策略对装备器材供应保障流程进行优化的一种思路,通过建立虚拟仓库,改变补货方式,以及实行相关的优化措施,达到降低库存水平,节约库存成本,提高装备器材补货灵活性的目的。参考文献:1 胡军,彭扬.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230232.2 王宗喜. 军事物流概论M.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170173.3 王树礼. 军事装备物流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305307.4 Brook D. Building a Better

15、Supply ChainJ. Modern Purchasing, 1997(1/2):3-6.5 Srinagesh Gavirneni, Roman Kapuscinski, Sridhar Tayur. Value of information in capacitated supply chain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9,45(1):12-15.6 Phillip W. Balsmeier, Wendell J. Voisi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tune-based strategyJ. Industrial Mana

16、gement, 1996(5):24-27.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

17、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

18、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19、.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