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79675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陈保霞(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摘 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的应用型和技能型导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也为培养导游人才的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育人要求。作为培养导游人才的核心课程,“导游业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文章阐述了导游业务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问题;改革建议“导游业务”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带团技能、讲解技能、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起主要的支撑作

2、用。这门课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日,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但在教学中却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导游业务”的教学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找到这些问题,并探寻解决办法,进行改革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导游业务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表现在对人数的竞争上。目前国内导游人数越来越多,从数量上已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但各旅游景区、旅行社还是大喊“缺人”,形成人才需求结构上的不平衡。事实上,高素质、高水平的导游人才一直是各个旅行社、景区所极度缺乏的。作为培养导游人才的基础、核心课程,“导游业务”就是教给

3、学生如何做好导游的。这门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日后对从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其在专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导游业务”总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培养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全陪、地陪、领队、景点等旅游基层岗位服务能力,即“一技之长+综合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鹤肇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实施导游活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上作能力,主要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目标。首先,知识目标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导游员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职责、素质要求、导游服务质量标准、导游词创新、服务艺术等内容,掌握一名合格的导游员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4、以及各种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化管理知识。其次,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掌握带团服务、讲解服务、旅行生活服务等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导游服务能力、语言讲解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并使学生具备导游词的创新、旅游活动的策划能力,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再次,素质目标方面,则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强的语言能力,并在情感、礼仪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共事的能力。二、“导游业务微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与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大体上有酒店、旅行社、景区3个方向,“

5、导游业务”这门课程对培养旅行社、景区两个方向所需要的基层导游人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各院校都很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都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实用型导游人才为最高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旅游企事业单位用人的原则和标准,这和我们强调的“零距离上岗”是不相适应的,只有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需要,才是旅游院校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此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过于强调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设备等条件,缺乏与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闭f J造车。忽视了旅游市场对导游人才的实际要求,导致学生在校知识学的不少,但实习、毕业时发现原来什么都不会,和市场要求联系不紧密

6、。(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导游业务”这门课绝大多数设置在旅游管理专业或导游专业,这些专业多数是近些年为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置的,因此在专业积淀、教学经验E不是太丰富,以至于该课程有关方面的设置不完善。一方面。表现在学期安排、教学顺序考虑不够成熟、完善,想开在哪一学期就开在哪一学期。只求开过此课,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论、实践学时分配不均衡。多数学校在该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时安排上理论课时比例较高。原因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是师资缺乏实践经验,目前有关实训的资料又缺乏,实践学时多了无法开展教学;有的是因为相关配套教学设施不完善,像是教学软件、音响、光盘

7、等,无法进行实践。(三)应试性强“导游业务”在众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以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的“导游业务”科目为教学目标,以证件的通过衡量专业能力的高低,只重视考证过关率,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对课程有兴趣,积极性高,但证件考取才是硬道理,他们为了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一味“死读书读死书”,完全脱离具体实践。尽管能够熟练背诵大篇导游词,看似具有了相关的职业技能,但绝大多数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一旦真正走向岗位,如实习带团、跟团,竞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导游业务知识,不知如何跟客人交流,连熟练背诵的导游词也不会讲了,碰到具体问题和事故更是束手无策。学生考到导游证,自

8、然是拥有了一块敲门砖。但在实际中,仅仅拿到导游证还难以应付激烈的竞争,应让学生所学尽快与旅游产业接轨。(四)教师缺乏专业经验目前我国旅游专业的教师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龄长、职称高的老教师,一类是有干劲、有创意的青年教师。二者各有优势和劣势,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大多是由于课程需要,从其他学科“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在授课中不难看到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自己原专业的特点。新教师是科班毕业,但也是从上学的院校到任教的院校,缺乏在实践中的历练。两类教师都缺乏对旅游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导游实践经验,产生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状态,教给学生的也只是仅凭从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实际上还是一个从理论

9、到理论的环节。不能深入地、言传身教地传授给学生具体实际的岗位技能。(五)实践教学亟待增强目前,“导游业务”课程理论课学时占有较大比重,尽管有些院校从教学计划上看,实践、理论比例达到1:l,但在现实操作中远没有做到。受课时、实训条件限制,以应试为中心等方面的影响,还是停留在以书为本理论传授为中心的教学上。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告诉学生一条又一条该做什么,但“如何做”却不知道,造成理论过多、实践匮乏的局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现场训练,是封闭式“室内教学”的一大弊端,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接待水平都较差。犹如闭门造车,自我感觉良好,但走向竞技场,却完全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各种实训设施设备也较缺乏,除一

10、些以旅游专业为主的院校外,大部分学校花费在此课程教学上的设备经费都比较少。(六)教学方法与课程特点不符长久以来,对于众多的课程,我们仍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论什么样的课程,总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坐在下面安静地听,这种陈旧的传统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导游业务”课程的要求。基于本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性,尤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讲,而目要采用和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一)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

11、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保障。通过校企共建“导游业务”课程,实现校企双赢。作为校方,应积极到旅游企业做凋研,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和校内专家一起安排教学内容、制订授课方案,紧密结合企业岗位及岗群职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保证导游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旅游业需要。此外,可以根据地区旅游企业情况,聘任有经验的优秀导游加入我们的教学团队。让其发挥在一线丁作实践经验多的优势,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开展“带团技巧”“问题处理”等专题讲座,增长学生见闻。这样,可以很好地弥补我们专业教学缺乏实战经验的不足,必将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二)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开设要与市场需求相

12、结合,学生在校的学习要为日后就业步入岗位做准备,何况“导游业务”这门课是作为培养导游人才的专业课程。学的好坏与市场的对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力。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以旅游业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为前提,按用人单位的标准积极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此外。还要通盘考虑。在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设置。既要有学期的安排,又要考虑学时的安排。总之,既要结合当地导游资格证的考取,又要顾及学生在校期间课程的安排体系。此外,根据现实需要,强化实践比例。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考虑到理论、实践学时的比例,突出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牛有在校内外实训的时间

13、,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及专业技能的训练。(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导游人才的竞争趋向历史的新高潮,对人才的高要求意味着人才教育的高要求,这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要求。“导游业务”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任课教师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在这儿则强调“高师出高徒”,没有好教师的指导,再优秀的学生仅靠自身领悟,毕竟不太现实,成功的道路也会很漫长。高校应通过人才引进及培养教师等途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学历层次高、知识技能水平强、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深入、全面地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理

14、念,要求教师通过承受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食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l”外聘师资队伍。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导游讲解质量的高低商接取决于导游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和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很拘谨,缺乏勇气和信心,影响表达能力的发挥。针对这一弱点,“导游业务”课程应该做一些尝试,让学生走出教窜,到景点“上课”,到城市的道路上“上课”。应改变往口教学中只是老师动几的方式。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校还可以跟旅行礼建立联系。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跟团实践,

15、利用假期、黄金周,安排学生到学校建立的旅行社、景区等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定期开展导游技能大赛活动,并聘请部分旅行社经理和专业教师做裁判。通过多数学校实践,证明这是个发现人才和促使学生对自身能力形成正确认识以及养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好办法。(五)改革教学方法在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应从过去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全方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町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如模拟一个旅游团队,由学生进行带团、导游服务、问题处理、送团等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还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由学生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训练学生

16、的职业能力。角色扮演法也是导游业务教学中理想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应变应急处理等专业能力。还可以使用现场教学法,将课堂搬入现场,在现场进行教学,如景区(点)导游服务技能的训练,则与学校周边的景区联系,将学生带入景区进行现场教学,且请景区主要导游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训练。(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导游业务”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考试形式可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论部分可采取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一些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可采用口试形式,考查学生的景点解说词的创作、景点讲解等。总之,本课程可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情况和实训成果所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考核评价,是在教学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评价。形成性考核占50(课堂表现10,作业、案例分析20,实训20),终结性考核占50。【参考文献】1伍莉,王璜基于地方旅游特色的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http:searehstudanetzhiyeT09120511181557-2html。2009-12-052王专吕晓玲“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7-07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