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0529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 页数:279 大小:3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9页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9页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9页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9页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检查课件.ppt(2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2,绪论Introduction,实验诊断学运用多学科理论、技术及方法(细胞学、临床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血液免疫学等)通过多种手段(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试验等)检测各种标本(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获得相关信息(病原体、病生理变化、脏器功能状态等)提供必要依据(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做出正确决策(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其他辅助检查和流行病学综合分析,为疾病的防治、健康普查和咨询、医学研究),3,实验诊断学桥梁课-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是解释疾病规律及诊

2、断和防治疾病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综合为临床服务。,绪论Introduction,4,要求(demand)掌握(master):各种常用实验检查的原理、参考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和临床意义熟悉(know well):常见疾病的实验诊断程序、检验项目的选择与临床应用,5,程序(procedure):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不形成文件生物参考区间(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参考值分布的95%中心区间,6,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指临床上必须采取措施时的检测水平。是一个阈

3、值,高于或低于此值,可决定采取必要临床措施。(P6表1-1)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显示患者有生命危险的检验结果,7,测量准确度(measurement accuracy):测量正确度(measurement trueness):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8,由测量得到的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无穷多次重复测量所得量值的平均值与参考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之间的一致程度(随机误差),多以变异系数(CV)。,9,系统测量误差(systematic measurement error)随机测量误

4、差(random measurement error),10,在重复测量中保持恒定或可按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11,正确度 精密度 准确度,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大,真值,12,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标本运送、标本接收和拒收标准、标本前处理、患者知情同意要求等检验中-实验室检验后-报告审核、复审、必要的复查、报告保存,13,循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缩写为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

5、)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14,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15,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16,绪论

6、Introduction,标本正确采集的临床意义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管理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可靠结果的基础与前提,对防止污染物和传染病的扩散也有重要意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生物学因素病人的准备取样技术引起的检验误差标本的签收、标本的储存与运送等,17,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biologic factors)1.年龄(age)5.吸烟(smoking)2.性别(sex)6.运动(exercise)3.妊娠(pregnancy)7.生物节律(life rule)4.饮食(diet)8.药物和毒品(drugs),18,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

7、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1.年龄 从胎儿出生到儿童、成年和老年各时期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有所不同。新生儿RBC计数和Hb含量高儿童尤其是青春期青少年血液ALP活性高总胆固醇(TC)随年龄上升,7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19,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2.性别:有些检验结果男女差别较大男性高于女性:血清 Cr、CK、TG、GGT、胆红素、转氨酶、尿素、RBC及Hb等含量女性高于男性:HDL-C、apo AI、女性激素和网织红细胞等指标,20,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3.妊娠:随着孕周的增长-甲状腺素分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血沉加快,

8、凝血因子活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增多,甲胎蛋白升高。-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减少,21,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4.饮食:空腹(Fasted)-禁食12h(1)餐后采血可使血液 ALT、GLU、尿素、钠、TBA等升高,但空腹若达24h以上,可出现低血糖,血中TG增高。(2)高脂餐后24h,多数人ALP含量增高。(3)高蛋白质餐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22,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4.饮食(4)香蕉、菠萝、番茄可使尿液5-羟色胺增加数倍。(5)含咖啡因饮料,可使血浆游离脂肪酸增加,并使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儿

9、茶酚胺。(6)食物如含有动物血液,可引起便隐血假阳性。(7)饮酒:-血浆乳酸,长期饮酒者HDL-C和TC及GGT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值增高。-血糖降低,23,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5.吸烟:嗜烟者血液: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可达8%(不吸烟者在1%以下);儿茶酚胺、血清可的松含量高;WBC增加、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Hb偏高、平均红细胞体积偏高。:嗜酸粒细胞减少,24,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6.运动(Sport):与安静状态相比,剧烈运动可使血浆-乳酸、CK、LDH、ALT、AST、GLU、钾、钠、钙、ALP、Alb、无机磷

10、、尿素、尿酸及胆红素等含量升高。长期运动能提高性激素水平,ALT在停止运动1h后测定,其值仍可偏高3050%。-脂肪酸含量减少,25,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7.生物节律 血液成分一天内会出现周期性变化WBC上午低于下午皮质醇早上高于晚上生长激素在入睡后出现短时高峰血钙中午最低血浆蛋白夜间降低胆红素、血清铁以清晨最高,26,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 7.生物节律:采血时间应在相同时间进行。女性激素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经前期-TC和纤维蛋白原最高排卵时-TC最低,血浆蛋白减少,27,绪论Introduction,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

11、素 8.药物(Drugs)和毒品(Toxicity)维生素C可干扰萄葡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使之降低而被误认为低血糖长期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类药物可使转铁蛋白、TG升高吗啡可使血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ALP、胆红素等升高以及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降低;大麻可使血钾、钠、氯、尿素和胰岛素等升高以及肌肝、尿酸、血糖降低。,28,绪论Introduction,病人的准备(patients prepare)为了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在标本采集前,要根据需要对病人做好相应的准备。是否空腹(Fasted)精神状态(psychosis)体力活动(physical strength activity)使用药物(D

12、rugs),29,绪论Introduction,病人的准备 1.采血:禁食12h(除特殊项目有专门要求外)。禁食时间太长,饥饿状态下部分测定值会降低。血肌酐特别是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前须禁肉食3天,且不能饮咖啡和茶等。采血样前按摩前列腺可引起酸性磷酸酶(ACP)的升高。,30,绪论Introduction,病人的准备 2.尿液:检查按不同项目分别留取晨尿、随机尿、计时尿等尿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等需停服有色药物及激素类药物3d测定尿儿茶酚胺除停服上述药物外,还需停食香蕉、咖啡、巧克力等3d。,31,绪论Introduction,病人的准备 3.粪便潜血检验前要素食、禁食含动物血的食物等3

13、天微生物培养检查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32,绪论Introduction,病人的准备4.许多诊疗手段如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透析、输血、输液、穿刺、X线检查、内窥镜检查等也会对检验结果有影响。外科手术可引起急性时相蛋白(如CRP)的升高,从而导致血沉加快。因此,应在进行相关检查或诊疗手段前采血。,33,绪论Introduction,病人的准备5.注意一些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异菸肼、庆大霉素、氨芐青毒素等药物可使ALT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胆红素增加。目前公认运动、过度空腹、饮食、饮酒、吸烟及体位等因素可影响某些检查结果,应尽量避免。,34,绪论Introduction,取样技术引起的检验分析

14、前变异 与取样有关的因素如下都会影响检验分析结果:体位(Posture)止血带的使用(Toumiquet)标本采集时间(Time)溶血、输液(Hemolysis、Transfusion)外源性污染等(extrinsic pollute),35,绪论Introduction,.采血部位与采血量一般避免输液时采血如必须采血,在输液另一侧采血若双臂都在输液,则不能在输液的近端采血。有些实验对采血量要求很严,特别是进行凝血因子检查时如果血液比例过高,由于抗凝剂的相对不足,微血凝块可能阻塞检测仪器如果血液比例过低,则由于抗凝剂的相对增加,而引起PT、APTT的延长或显著延长。,36,37,38,39,4

15、0,41,42,43,绪论Introduction,取样技术引起的检验分析前变异溶血的标本使测定结果假性升高,如血钾、胆红素、乳酸脱氢酶(LD)、转氨酶等溶血标本中的红细胞成分可干扰生化反应过程和比色结果。当肉眼未见溶血,但LD、Hb、ALT或血钾等值异常升高时,应警惕是否有非显性溶血存在。,44,第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检查Laboratory diagnosis of hemopathy,45,第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检查Laboratory diagnosis of hemopathy,概述第一节 血液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检查

16、白细胞检查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46,概述summarize,47,概述,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复杂的胶体溶液,其中固体成分占8%-9%,包括各种蛋白(抗体、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无机盐、激素、维生素和代谢产物;水分占91%-92%。,48,概述,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1)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浆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细胞减少症)2)非造血系统疾病(更为多见,最常见感染引起白细胞增高、肿瘤骨髓转移和化疗引起血细胞减少)。,49,第一节 血液细胞计数,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

17、examination of blood)红细胞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分类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网织血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0,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适应症(indication)HGB、RBC:贫血、RBC增多症、出血、溶血。WBC:感染、损伤、中毒、放疗、化疗、变态反应性疾 病、用免疫抑制剂、WBC减少症。Plt:Plt减少

18、性紫癫、Plt增多症、DIC.骨髓:白血病、淋巴细胞增殖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类 白血病反应。体检(somatoscopy),51,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样本的采集和保存(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specimen)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52,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样本的采集和保存(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specimen)1)抗凝剂(anticoagulant):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对红、白细胞形

19、态影响很小,推荐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2H2O)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53,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样本的采集和保存2)采血方法:由于皮肤不同部位穿刺采血的细胞成分及细胞与血浆的比例常不一致,两种采血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差别。根据采血部位不同分为(1)静脉(vein)采血法-提倡使用此法(2)毛细血管(capillary)采血法-少数取静脉血有困难的患者,如婴儿、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或需频繁采血进行检查的病例(如白血病、肿瘤放化疗病人等),54,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检测方法(实习另述)1.自动血细胞

20、分析仪2.手工法,55,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即测定单位体积(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方法:目视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法。参考范围(血细胞分析仪)RBC:男:(4.3-5.8)1012/L 女:(3.8-5.1)1012/L HGB:男:130-175g/L 女:115-150g/L HCT:男:40.0-50.0%女:35.0-45.0%,56,男 女MCV(平均红细胞容积)82-100 fl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4.9%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0-34.0pg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

21、6-354g/L,57,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1)RBC、HGB、HCT减低 1)生理性减少(physiology lessen)2)病理性贫血(pathology anemia)(2)RBC、HGB、HCT增高 1)相对增多(relative increase)2)绝对增多(absolute increase),58,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1)RBC,HGB,HCT减低 1)生理性减少:统称生理性贫血(physiological anemia)妊娠

22、中后期,孕妇血浆量明显增多,血液被稀释;婴幼儿3月至15岁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59,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2)病理性贫血(pathological anemia):各种原因导致的三项持续降低,多见于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缺铁性贫血:HGB、HCT减低RBC减低巨幼细胞性贫血:RBC减低 HGB

23、、HCT减低再生障碍性贫血:三项均降低,60,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2)RBC,HGB、HCT增高1)相对增多(relative increase):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适当补充水分,就能恢复正常 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绝对增多(absolute increase)红细胞增多,血液红细胞总容量增多,61,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生理性增多:胎儿和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活 动,情绪激动病理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

24、.继发性(secondary):由于长期缺氧,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 增生,红细胞显著高于正常。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某些肿瘤患者等.原发性(primary):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系原因不明的造血 系统增殖性疾病。,62,全血细胞计数 counts of blood cells,CBC,()红细胞形态学参数MCV(平均红细胞容积):小、大细胞性贫血RDW(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大小差异越大,RDW值越高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呈色素低或高。贫血的分类:4指标(11节p69),63,三种常见贫血的鉴别(血象),64,二、白细胞分类计数leukoc

25、yte differential counts,LDC,引言(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三)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四)淋巴细胞(lymphocyte,L)(五)单核细胞(monocyte,M),65,二、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男 女白细胞计数(WBC)(3.5-9.5)109/LLC%20-40%LC#(1.1-3.2)109/LMO%3-8%MO#(0.1-0.86)109/LGR%50-70%GR#(1.8-6.3)109/L,66,二、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男 女EOS%0.5-5.0%EOS#(0.02-0.5

26、2)109/LBAS%0-1%BAS#(0-0.06)109/L,67,二、白细胞计数,病理性增多多种感染性疾病:化脓菌,部分病毒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挤压伤,大手术,急性心梗 急性溶血和急性大出血:内出血早期诊断依据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中毒,代谢紊乱中毒白血病:急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他恶性肿瘤:坏死的肿瘤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继发感染,骨髓释放粒细胞增多,68,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减少 某些感染疾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无并发症(伤寒、副伤寒等)一些病毒感染(如患流感、麻疹、水痘、风疹等疾病时)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27、,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69,2.白细胞计数,(2)白细胞减少 慢性理化损伤:放射性,化疗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0,3.血小板参数,男 女血小板计数PLT(100-300)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7.7-13.0fl血小板比积PCT 0.18%-0.22%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17.2%,71,PLT,(1)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 纤维化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

28、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消耗过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等。,72,PLT,(2)血小板增多:又分为原发性增多和反应性增多。原发性增多(primary):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值可持续高达1000109/L,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可达(400-500)109/L。反应性增多:急性炎症、急性失血或溶血、大手术后、某些癌症患者。,73,PLT,(2)血小板平均体积1.血小板减少症鉴别:MPV PLTAA MA 恶性肿瘤化疗 急性白血病 ITP,74,PLT,2.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MPV PLT 抑制 持续 恢复 先

29、于 3.MPV增大:骨髓纤维化,血栓性疾病,慢粒早期,巨血小板综合征4.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感染,术后,肿瘤,风湿性关节炎,胰腺炎,75,PLT,(3)血小板比积PCT:PLT和/或MPV-PCT: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体积大小差异越大,PDW越大,76,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白细胞分类计数 是指各种类型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值(百分率)和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血细胞分析仪都可进行白细胞分类及绝对值的计数仪器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的显微镜镜检的血涂片分类法当仪器检测出异常结果(白细胞计数或分类,或细胞分布图形有

30、异常时),都需镜检复查,77,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适应症(indication)1.感染性疾病(infective diseases)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2.组织损伤(tissue injure)、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白血病(leukemia)的诊断、分型、疗效观察4.肿瘤放、化疗(tumor radiotherapy、chemotherapy)疗效观察,白细胞减少症诊断,78,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参考范围 白细胞分类 百分率

31、(%)绝对值(109/L)(成人)absolute value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1.8-6.3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7 嗜酸性粒细胞 0.5-5 0.02-0.52 嗜碱性粒细胞 0-1 0-0.06 淋巴细胞 20-40 1.1-3.2 单核细胞 3-8 0.1-0.6,79,各种白细胞,80,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81,嗜碱性粒细胞,82,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p16-17)年龄 剧烈运动(violent motion)正常妊娠(normal pregnancy)高

32、温、严寒(hyperthermia、chilliness)生理性应激反应(physiology respond reaction),83,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p17 表2-17)(Pathological neutrocytosis)a急性感染:细菌感染多见如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真菌,寄生虫,病毒感染:常在感染早期 b.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骨髓释放粒细胞增加 c 急性大出血 d急性溶血 e急性中毒 f.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生成促粒细胞生成素 g.白血病: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慢

33、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84,(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Pathological neutrocytosis),1)急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化脓性球菌致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最明显;如肺炎、阑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某些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放线菌;,85,1)急性感染:真菌,寄生虫,病毒感染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脑、狂犬病;立克次体斑疹伤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梅毒;寄生虫急性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86,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血

34、管栓塞(如心梗、肺梗)致局部缺血性坏死,使组织严重损伤,在 24-48小时内WBC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87,4)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急性溶血 RBC大量破坏致相对缺氧、以及RBC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储存池的粒细胞释放WBC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升高为主。,88,3)急性大出血:急性大出血时 WBC 在 1-2 小时可 速升高达(10-20)x109/L,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内脏破裂如:睥破裂、输卵管妊娠破裂等)WBC升高常较外部出血显著,Plt 也升高,但此时 RBC、Hb可暂时保持在正常范围。因此 WBC 升高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89,

35、4)急性溶血 RBC大量破坏致相对缺氧、以及RBC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储存池的粒细胞释放WBC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升高为主。,90,5)恶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安眠药等生物性中毒:昆虫等、蛇毒、毒覃中毒,91,6)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晚期,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有时可持续性WBC 升高,以中性分叶粒细胞为主。,92,7)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血中粒细胞显著增高,伴形态和功能异常,93,7)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系多能干细胞的病变所致,有潜在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特点

36、为除以一种血细胞主要增多外,常伴一或两种其它血细胞的增生,中性粒细胞升高。,94,(3)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白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3.5109/L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粒细胞缺乏症:低于0.5109/L,95,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3)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感染:伤寒、副伤寒;严重的细菌感染;病毒如EB病毒,部分HIV感染白细胞亦会减少;某些原虫感染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 急性白血病 慢性理化损伤: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原发性/

37、继发性SLE 其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96,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绝对值.109/L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绝对值.109/L,97,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或食物过敏(2)寄生虫病-肠道钩虫感染(3)某些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4)某些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5)某些传染病-猩红热在急性期(6)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98,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38、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绝对值.05109/L 见于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99,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很少,其胞浆内的嗜碱性颗粒中含有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等,与血液抗凝、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作用有关。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绝对值.109/L 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脾切除、粘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还

39、可见于较罕见的嗜碱粒细胞性白血病。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特殊临床意义。,100,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单核细胞1)生理性增多: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多达15%或更多 儿童时期较成人稍多,平均为9%2)病理性增多:,绝对值.109/L 某些慢性感染: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活动性 结核病等。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单核细胞 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等。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101,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淋巴细胞(Lymph

40、ocyte)具有与抗原起特异反应的能力,是人体重要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淋巴细胞的祖细胞依发育和成熟的途径不同,可进一步分化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非T、非B淋巴细胞,即杀伤细胞(K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50%-70%,寿命较长,可存活数月甚至数年,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B淋巴细胞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15%-30%,寿命短,仅存活4-5天,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102,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1)淋巴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分类约占

41、35%,4-6天后可达50%;(2)病理性增多:绝对值.109/L 某些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其他:组织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可有病理性增多。,103,2)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流感恢复期、HIV感染 结核病 药物治疗(如皮质激素)接受放射线 免疫缺陷病。,104,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RET),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物质,经煌焦油蓝、新亚甲蓝等活体染色法染色后,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连缀成线,而构成网织

42、状。,105,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RET),106,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RET),RET适应症(indication).骨髓红系细胞造血功能评价.贫血诊断和分类.贫血疗效观察,107,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RET),RET参考范围.RET:手工法.-.,仪器法.-.2 RET#:手工法(24-84)109/L,仪器法(29-75)109/L 3.RET成熟指数(RMI):10-344.RET血红蛋白含量(CHr):成人27-34pg,儿童24-30pg,108,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RET),临

43、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旺盛,多见于溶血性贫血、RET5%,急性溶血性贫血、RET50%,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是骨髓红系增生低下的标志,如再生障碍性贫血,RET0.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RET#15 109/L;还见于骨髓病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网织红细胞减少,109,三、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RET),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2.评价疗效: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抗贫血治疗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或巨幼细

44、胞性贫血在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后1周,网织红细胞增多,2-4周高峰。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功能3.放疗和化疗监测,110,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一.RBC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适应症(indication)1.有特征性形态异常改变疾病诊断2.对红细胞参数异常的验证3.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辅助诊断4.髓外造血的估计和判断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系病态造血观察6.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的辅助诊断,111,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

45、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红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1)红细胞大小改变2)红细胞形态改变3)红细胞着色反应异常4)红细胞中出现异常结构,112,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红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1)红细胞大小改变 正常红细胞直径6-9m(1)小红细胞(microcyte

46、)红细胞直径小于6m:IDA(2)大红细胞(macrocyte)红细胞直径大于10m,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3)巨红细胞(megalocyte)和超巨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5m和20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及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4)红细胞大小不等(anisocytosis)是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113,114,115,116,117,118,119,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2)红细胞形态改变(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红细胞直径小于

47、6m,厚度增加常大于2m。无中心浅染区,似球形。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大于20%)和伴有球形细胞增多的其它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及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等。,120,121,122,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2)红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red blood cell)(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呈椭圆形或长柱形。这种红细胞置于高渗、等渗、低渗溶液或正常人血内,其椭圆形保持

48、不变,但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均不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3,124,125,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2)红细胞形态检查(3)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红蛋白着色,二者之间为一乏色素的苍白区,形同射击的靶心。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的各种低色素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及脾切除等。(4)泪滴形细胞(tear cell):骨髓纤维化,海洋性贫血,溶血性贫血,126,127,128,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

49、tion of blood cell),2)红细胞形态检查(5)棘细胞(acanthocyte)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其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和宽度可不一。与皱缩红细胞的区别,皱缩红细胞周边呈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外端较尖。棘细胞可出现于-脂蛋白缺乏症病人的血涂片中,亦可见于脾切除后、酒精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等。,129,130,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2)红细胞形态检查(6)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osis)指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的改变,可呈泪滴状、梨形、棍棒状、新月形等。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50、,重型海洋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131,132,133,134,135,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blood cell),3.红细胞染色反应异常(1)正常色素性(normochromic)红细胞在瑞氏染色的血片中为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区。除见于正常人外,还可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2)低色素性(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形红细胞。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36,第二节 血液细胞形态检查(Morpholo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