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2007第12期第23卷(总第172期)改革与战略REFORMAT10N&STRAIEGYN0.12.2007(Cumulatively,NO.172)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秦颖.徐光(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84;2.大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947)【摘要】环境问题是一个大转型社会的缩影.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正是各国治理环境问题的过程标志.文章首先从政府与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关系变革谈起,对基于法规的强制性环境政策工具,基于市场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基于公开信息政策工具和基于自愿协议式环境政策工具进行了诠释和比较,并对自
2、愿协议式环境政策工具的发展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强调一个国家环境问题的解决一定是靠这些环境工具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关键词】环境政策工具;强制环境手段;经济环境手段;信息手段;自愿环境协议【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07)12005104环境问题是一个转型社会的缩影,解决环境问题为各项变革提供了试验田.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不断努力的方向.因此,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环境政策工具的变迁也在人类不断积累环境管理经验过程中发展和变化着.笔者将对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上的关系演进进行分析,进而对各种环境政策工具的优势和劣势进行
3、阐释,并对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政策的产生进行着重分析.一,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问题上的关系沿革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的变迁说到底就是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关系沿革,因为企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同时也是制造污染的主要源头.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无论是庇古的万能的政府,还是科斯的理性的政府,在处理环境外部性问题上,政府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及功能定位始终是研究的焦点.从不同的环境管理政策演变上可以看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一步趋向一致(如下图).政府态度展1,管制2,促进3.扶持4.信任消极第二阶段./企抵触2.跟进;一阶段/不信任3,积极/管制4.主动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政策上
4、的变化矩阵图资料来源:荷兰Mr.CMMoonsThesignificanceofISO14000November6th1996.由上图可以看出,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上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信任,管制到信任,支持和消极,抵触到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变化为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第一阶段,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上处于不信任和消极抵触的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基本还不能符合法规标准,把环境管理看作是和企业正常运作相对立的事.政府的政策是基于不信任状态下的强制管理,这时的企业行为可以用消极抵触来概括.第二阶段,是较符合法规阶段.这一阶段上企业将符合法规作为主要目标.围绕着目标会采取必要的措
5、施.但是却是被动的关注环境绩效.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针对单个环境介质的标准如大气,水体和固体废物排放的许可和排污标准成为主要的法规工具,而且标准定得越来越细.在这一阶段,企业必须对环境绩效做出改善,因为政府会强制执行.但是从长期来看,管制手段是缺乏效率的,它不会刺激企业去寻求彻底的解决.而只是鼓励企业末端治理,取得较小的环境改善,边际治理成本会高得难以忍受.同样,政府也意识到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而且也使得政府的监管成本日益提高.这促使政府环境政策向更加综合,更加灵活,并由企业自己更多地负担起责任来改善环境绩效转变.第三阶段,是战略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是政府和企业都向
6、更高级的管理方向转型阶段.一方面,政府管制手段开始向更多地采用经济刺激手段转型,使用排污许可,资源税,政府补贴等政策工具,用它们来刺激而不是强制企业改善环境绩效,使进一步投资于法规最低标准之外减污的企业获得补偿;另一方面,企业开始设置超过法规要求以外的目标和任务.与此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一阶段上企业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比较典型的是ISO14001这【基金项目】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自主创新理论研究,200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作者简介】秦颖(1968-),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环境管理政策与制度创
7、新,企业自主创新;徐光(1972一),男,山东淄博人,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破兰5码可时企业已将环境问题作为日常工作的更高挑战.政府这时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有利的条件,让企业有更多的灵活性,鼓励他们对环境事务持更积极的态度.第四阶段,也叫自愿协商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将环境问题看成是企业战略问题,从自身的产品和自然资源上关注环境.相应地,这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基于相互信任的共担责任的关系(郑亚男,2004).这四个阶段的变化说明了三点.I,环境管理从无意识到有较高意识,从强制管理到自愿参与,从以政府为主体到企业为主体遵循着一
8、定的规律.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企业走向以人为本的自愿性环境管理则是必然的.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环境资源稀缺性将迅速凸现,社会环境支付意愿将像西方国家一样水涨船高,环境意识持续提高作为非正式规则的主导作用将会逐渐发挥作用,并体现在消费者和市场对企业的压力以及法规的逐渐严格上.这个链条的传动机制一旦成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从被迫到主动参与自愿协议的激励机制也就形成了.在政府管理手段上,更多地推动采用由市场驱动型的自愿性环境管理.由企业分担环境保护更多的职责.成为下一阶段环境管理发展的方向.2.促使向更良好的政府与企业关系转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强制手段的成本太高
9、.因为强制手段只看末端,鼓励的是末端治理.如果政府定期提高排放标准,企业自末端治理上的边际治理成本随着边际治理成本线的变化将持续递增最后难以为继.政府监控力度更要加大,从立法执法到机构人员和监控的交易费用大幅度上升,会使得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政策成为交易成本更低的选择模式.3,自愿性环境管理与传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差别.传统环境管理中,刺激机制是法规强制,在经济手段中,激励机制是污染方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时,企业是有选择余地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符合法规要求.在自圈键适萌愿参与环境管理的模式下,激励机制实施推动,仍然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但是加上了自身环境支付意愿,良心效应的推动.企业在环境管
10、理中的地位从客体转换为主体后,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就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划,避免了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使得社会总体污染治理边际成本下降,社会总收益相应地得到增加.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环境政策工具的不断变化,折射着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关系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命令控制式规则方法和基于市场经济的方法作为主流环境工具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两种政策工具不断凸现出其缺陷,因此,协议式环境管理措施的出现成为必然(沈满洪,2004).二,环境管理政策模式及其比较环境管理是一个具有对象性,目的性的管理过程.为了实现环境目标,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对管理对象进行有效管理
11、.所谓环境管理模式是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的,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环境管理政策手段多种多样,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从对管理相对人的约束性来看,可以分为强制手段,经济手段,协议手段以及信息手段等.一般说来,经济手段,协议手段和信息手段是强制手段的替代和补充,但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各种手段的配合和所达到的效果都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条件对环境政策手段进行选择,才能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目前,中国主要的环境管理手段依然是强制手段,即基于法规制度和标准的指令性控制手段.但是,在总体上,环境管理正在向环境经济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使得强制手
12、段与经济手段和信息手段结合或互补的机会越来越多,而这种结合充分体现了扬长避短的优势,即在保证环境效果的同时,提高了管理者和受控者的灵活性和管理效率.(一)强制政策手段强制政策手段又叫管制手段或指令性控制(CommandandControl,简称CAC).它是指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直接规定活动者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允许数量及方式,如禁止使用某种强烈污染环境的资源或禁止排放某种类型的污染物.就其对环境污染活动的控制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如果是直接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进行规定的为直接性强制手段,也叫直接管制;如果对生产投入和消费的前端过程所可能产生的污染
13、物数量,种类进行规定,则称之为间接性强制手段,也叫间接管制.两者都可达到最终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目前.主要使用以下几种强制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污染物排放标准,限期治理制度,严重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企业环境目标责任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朱琦琦,吴豪,2005).强制手段是一种在污染控制方面行之有效的工具.在环境治理的最终效果上,具有很强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但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环境问题的进一步突出以及政府功能定位的改变,强制手段在解决复杂的现代环境问题方面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已暴露出愈来愈多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曲格平,1999)
14、.(I)如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一样,在传统的强制手段中,政府当局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类型的污染源排放,必须了解数以千计的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活动的控制信息.由于所需的信息量巨大,因而耗费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强制政策的有效性.(2)在强制手段下,为使政策对新的环境状况和变化做出反应,政府需要根据逐个生产工艺或产品制定详细的规定,还要大量的数据和较长时间,而且规定一经采用很难更改.因而,强制手段往往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一般很难对环境状况的变化及新技术的应用做出及时反应.(3)强制手段常以牺牲效率来换取公平.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一刀切,不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技术差异或污染物处理的边际成本差异,使政策在
15、执行中缺乏高效率,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高涨的控制费用促使企业在污染控制活动中引入费用一效益机制.但控制费用越高,政策实施所招致的阻力,拖延甚至否决的可能性也越高.(4)强制手段缺乏刺激企业自觉控制污染的动力,加大了社会成本,阻碍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5)由于当今的环境问题,许多是成千上万个小型分散的点污染源(如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及其污染防治(如工艺改革,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政府主管机关发现这些污染问题很难借助于传统的强制手段加以解决.这些局限性本身为环境政策领域引入更多的经济手段,协议式或市场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应该说明的是,传统强制手段的这些缺
16、陷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削弱或限制它的作用,而是需要去寻求其他手段来弥补它们的不足或作为它们的补充手段.(二)环境经济手段环境经济手段也称作环境经济政策工具,通常环境经济手段是指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保险,微观刺激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市场主体产生和消除污染行为的一类政策.这类政策一般通过采取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迫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把它们产生的外部效果纳入经济决策之中,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目标的目的.这些措施具有明显的利益刺激因素.环境经济政策的本质主要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原则),具体包括收费政策(排污收费,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管理收费),环境税收政策,价
17、格政策,补贴政策,环保投资与信贷政策,押金制度和排污权交易等.理论和实践证明,环境经济模式与强制模式相比,能以更低的费用实现相同的环境目标.这也就是各国政府在环境管理中越来越多地引入环境经济手段的主要原因.同时,与强制手段相比,环境经济手段还有很多其它的优势.首先,通过环境经济手段,不但可以刺激当事人削减污染,还可筹集到大量资金,缓解污染治理中资金紧张的局面.政府财政也可以利用环境经济手段来体现国家的环保政策,鼓励污染者削减污染,使自发治理污染成为可能,从而降低环境保护的社会成本.同时还可借助环境经济手段,把某些具有经济效益的环保产业推向市场,以减轻政府负担.对于环保资金短缺的经济转轨国家和发
18、展中国家来说,这一点尤其具有吸引力.其次,与强制手段相比,经济手段能使当事人以他们自身认为更有利的方式来对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促进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再次,经济手段能够提供一种动态的效率和革新的刺激.由于污染者对它们所造成的任何单位的污染都要继续支付费用,所以,为了减少污染行为,经济手段便可持续不断地刺激技术革新.最后,经济手段可以提高灵活性.对政府机构来说,修改或调整一项收费标准总比调整一项法律或规章制度更加容易和迅速;对污染者来说,他们则能够在一个规定的财政预算范围内自由选择污染控制手段.就其作用和手段的应用而言,环境经济手段经常与强制手段,协商手段和信息手段共同使用,并对污染者行为
19、共同发生作用.因此,有时经济手段和强制手段的界限很难区分,更无法界定它们分别产生的环境效果.因此,环境经济手段是建立在政府强制手段基础上的,是强制手段的补充,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近日.国家环境局副局长潘岳呼吁我国迫切需要构建一套全方位的,多领域,全局性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以较低成本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目的.(三)环境信息手段环境信息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将环境行为主体的有关信息进行公开,通过社区,公众和媒体的舆论,对污染行为主体产生改善其行为的压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而信息手段也可以叫做环境信息公开.它是继强制手段和经济手段后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方法,被称为全球环境政策改革的第三次浪
20、潮.其实,信息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对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因为无论强制手段还是经济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信息,政府依赖各种各样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环保政策.但在过去若干年的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信息可以独立于政府,法规政策而通过社区和市场对环境保护起到激励作用.这样,提供信息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而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收集,综合和传播的代价越来越低.同时,信息手段可以不必依赖成熟的法制行政机制,而通过社区和市场发挥作用.从信息公开的特点来看,信息公开是一种政府行为.其作用对象是企业.发生作用的动力是来自于社区和公众压力.对于政府来说,作为执法者,通过信息公开获得了新的
21、信息,因而可以正确地制定污染控制的优先领域,从而使有限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效率;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加强,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不同的环境信誉等级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对企业的产品市场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而信息公开具有市场导向作用,可促使企业治理污染;对公众而言,开展信息公开工作,使公众了解环境信访和投诉的作用和程序,因而更加关注环保信息,逐步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又会对环境信息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环境管理部门与公众社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终有利于环境改善.美国是环境信息公开做得比较成功的国
22、家,国家环保署定期在网上公布企业有毒物及其污染排放(TRI)的信息清单,使企业的环境问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严格意义上说,环境信息手段不是一种规范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经济行为的透明度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手段的威慑力不断凸显,自愿式环境管理手段的产生正是建立在环境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可以说没有环境信息手段也不会有自愿式环境管理手段的产生.改轴残码圄第四种环境政策手段就是自愿环境管理手段,在环境信息手段的辅助下,自愿性行为措施不断出现.主要包括生态产品认证,挑战计划,政府与企业签订自愿环境协议,绿色制造联盟,生态工业园,环境会计,环境审计,行业协会协议,供应商选择及针对具体企
23、业的污染限制或降低能源消耗计划等.作为一组政策工具,自愿行动可以被认为是最能够衡量企业是否自愿环境管理的标志.相对于命令控制式规章和基于市场的方法,在应对这些问题上,自愿行动则能给企业更多处理问题的空间,企业可以选择是否参与到这种行动中来.下文主要对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作重点介绍.三,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的本质与特征(一)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的概念界定发达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要环境政策是采用命令和强制性法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被广泛采纳;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自愿性环境措施逐渐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愿环境协议(VEAs:VoluntaryE
24、nvironmentalAgreements)是自愿性环境措施的一种特殊形式.自从1964年Et本第一个实施环境协议以来,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相继采用了VEAs.在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清洁生产要求分为一般性要求,自愿性规定和强制性要求三种类型其中,自愿性规定主要是鼓励企业自愿采取行动实施清洁生产,在企业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基础上,需与有关部门签订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自愿性手段为世界各国普遍运用,但其表现形式多样.例如,欧盟诸围多南工业协会与政府进行协商;美围则是由业界向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宣示,表达遵守一定之承
25、诺;日本则多由地方政府与一个或数个事业签订公害防止协议.因此,自愿性手段主要有自同赞婆量舀我管制,单方自愿,自愿法典,环境特许证照,自愿条约,自愿协议,合作规约,誓约,公害防止协议,环境协议等称谓(龚伟玲,2004).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结构与相对应的奖励措施与欧盟诸国之情形较为类似,故本文亦以环境协议称之,接近清洁生产促进法之立法本旨.自愿环境协议(VEAs)在各国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又称为契约fcotenant),自愿协议(VAs),自愿环境协议(VEAs)或环境伙伴(EP),这里统称自愿环境协议(VEAs).目前使用广泛的自愿环境协议定义为企业,政府和(或)非盈利组织之间的一种非法定协议,
26、它旨在改善环境质量或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曾思育,2004).依欧盟环境部的定义,环境协议是指由多数业者或业者协会与政府机关协商并受其认可之承诺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专家委员会则将环境协议定义为为促进社会期待的目标,在政府鼓励之下企业为自身利益自愿与政府签订的环境协议.(EEA,1997)本文在总结已有定义的基础上以欧盟委员会所用的定义为模板,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认为自愿环境协议(VEAs)是指企业或行业与公共机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签订或者被公共机构承认并由企业执行的环境协议.也可认为是污染企业或行业为改进其环境管理行为而做出的承诺.大多数情况下,自愿协议等同于合同.VEAs式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自
27、愿协议的方式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其他组织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促进企业或行业改进其环境管理行为,改善环境质量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方法或政策1二具.目前,环境协议基本上归为三类:单边协议,公共自愿协议及谈判(协商)协议.单边协议指的是自我规制行为,是企业(通常属于行业贸易联盟)发起的改善环境绩效的公共承诺.公共自愿协议是参与企业同意尽力去实现由政府制定的环境计划目标.作为回报,企业会得到政府的技术支持或者来自政府的有力宣传.而谈判自愿协议是政府和企业或者行业组织联合制定环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这些协议在性质上有所差别.企业决定是否采纳VEAs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对比较复杂
28、.一般来说,企业在参与以前都会用5WIH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均衡,先搞清楚什么是VEAs(即What)及其性质和本质所在;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即How),包括环境目标,社会目标与企业目标:在哪些领域,哪些行业实施(即Where),所在企业是否符合要求;什么时候实施(When)较为合适,因为不是任何企业都是随时可以实施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为什么实施(即Why),也就是实施的VEAs的动因和决定因素;再就是谁来参与实施(Who)等.企业只有同时考虑了这些问题,才能决定是否实施VEAs.(二)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的特征1.自愿性.VEAs不是由法律强制执行的.也不是靠其它强制性手段所驱动的.支持者把
29、这看作是自愿协议的优点,而反对者则将其看作是自愿协议的缺点.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我们可以将自愿环境管理协议归入社会非正式的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发性活动.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就是一种社会规则.它旨在约束个人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减少社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增进生产性活动.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自愿性环境管理是社会对环境资源稀缺的价值观,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形态,逐渐递增的环境支付意愿,以及各种相关伦理道德等社会非正式规则的表现形式.非正式规则主要靠社会共识所推动,其非强制性的特征决定了自愿成为这类协议最重要的特征.2.较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的交
30、易费用理论也对自愿协议的产生提供了来源.他们认为,一方面没有正式规则,社会交易成本会趋于无穷大;另一方面,当维护正式规则的交易费用大到与其减少的交易费用相等时,在正式规则的边际,非正式规则就会发挥作用.非正式规则为正式规则确定【下转第72页】行研究局提出应建立一种普惠制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将以贫困人口为对象的小额信贷纳入整个金融系统之中,使广大农村地区享受到金融服务普惠制金融体系代表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向,农村金融改革成败的最终衡量标准就是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小额信贷将是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注释: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P98,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对评价的编码方法
31、:把报道对小额信贷的评价分为高度赞扬,积极评价,中立,消极评价,反对/否定五级,根据报道中出现的评价性的关键词句判断整篇报道所持有的态度.如果报道只是对有关小额信贷的事件进行客观报道或介绍相关理论等,则认为这类文章是中立.?.?.?.?.?.?.?.?.?.?.-.?.-.?.?.的,编码为;如果报道中出现诸如:农户小额信贷使信用社和农民双方受益,小额贷款效果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等词句,则认为这类文章对小额信贷持是积极评价,编码为;如果报道中出现正面的,更强感情色彩的词句.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坚强后盾,起到重要作用等,则认为这类文章对小额信贷是高度赞扬的,编码为:如果整篇报道对小额信贷是
32、持消极态度的,如小额到户贷款是最难清收的不良贷款等,则编码为;如果报道认为小额信贷是有弊无利,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当停止,则认为这类文章是持反对或否定态度的,编码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金融时报12001年12月11日.第2版孟加拉小额信贷扶贫经验可鉴,金融时报1997年6月2日,第2版门槛低了农民乐了,金融时报上接第54页】了较少成本的演变方向,即向非正式规则演绎的方向.例如排污许可是各国通行的正式制度,能控制无序排放和搭便车行为.但随着工业门类繁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工艺复杂,由此造成的污染物经常变化,如果每项变化都需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正式规则就会因交易费用太高无法
33、运行.因此在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边界,各种自愿性的环境协议行动就具备了产生的基础:3,市场推动.协议通常是响应消费者的要求或由于竞争压力,新的法律法规,贸易规则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或同时以上几种情况而出现的.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的背景都反映了VEAs是在应对组织外在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反应.4.不能脱离法规和公众监督.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制衡和公众参与,VEAs式环境管理难以起到其应有的效果;由于协议是自愿的,但他们必须在包括消费,竞争,健康和安全,劳工,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合同和民事法的法律环境下运作.有时协议是对法同玻量5嘏规的补充,不遵守自愿协议也会有法律的后果,包括刑事和民事的责任.
34、自愿协议是一个灵活的管理工具.随着实践的推移会被细化和改进,才能不断适应法规变化和社会非正式规则变化的要求.四,结语企业与政府在环境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在不断变化而进一步趋同,经比较发现现存的管理领域中公认的四种环境管理手段各有其优缺点,其实一个国家环境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协议手段,信息手段,经济手段与强制手段相互支持和相互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协调发展,环境问题才能不断得到改善.其中,自愿环境协议方法是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在欧美等国已经广泛应用,很多国家目前主要依靠环境协议作为政策工具,应用范围涉及水污染,空气污染及废物管理等.目前,在我国已经在部分企业进行试点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环境
35、意识的增强,自愿环境协议方法在2001年1月22日.第4版进村入户落地生根,金融时报2001年7月25日,第2版民心工程赢民心,金融时报2001年8月24日,第2版小额信贷在中国:12年磨砺出产业化方向?,金融时报12006年4月11日,第5版小额信贷:在政策与市场问寻找最佳结合点,金融时42005年6月9日【参考文献【11杜晓山,张保民等.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1.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王卓.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特征分析11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责任编辑:袁春艳】我国普遍实施指日可待.【
36、参考文献】【1】郑亚男自愿性环境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5.【2】沈满洪.环境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3】朱琦琦,吴豪等.欧盟自愿式协议方法与中国命令与控制手段对比分析【z】.2005【4】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5】龚伟玲.欧盟推动环境协议的制度分析与借鉴.环境保护卟2004,(5):5862.【6曾思育,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EEA(EuropeanEnvironmentAgency)EnvironmentalAgreementsEnvironmentalEffectivenessEnvironmentalIssuesSeries,1997,120)【8】PatricktenBrink.VoluntaryEnvironmentalAgreementsProcess【MPracticeandFutureUse.GreenleafPublishing,2002【责任编辑:袁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