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展望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327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展望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国经济展望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国经济展望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国经济展望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国经济展望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展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展望 .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12010年中国经济回顾 2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32010年经济热点 4. 2011年经济热点 5. 政策方向 摘 要 2011年经济增速将回落到8.5%:2010年中国经济经过第一季度的高点,第二季度开始放缓,但全年经济增速将保持 9.8%的较高水平。2011年随着先进国家经济恢复的迟延出口大幅减少,投资与消费增速放缓,全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 8.5% 投资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度宽松信贷支撑下的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惯性投资和 2011年十二五规划新项目的开始等原因,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将持续。同时,受收入分配制度扭曲和通货膨胀侵蚀的影响,居民消

2、费仍将在低位徘徊;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将加重进出口通货膨胀有恶化趋势:低利率下的流动性泛滥和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自然灾害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等促进通货膨胀,保守估计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会维持在 3.2左右。处于对资产泡沫破裂的担忧,政府难以对通胀作出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通胀在 2011年会进一步发展到3.8左右的高位 经济刺激战略的退出面临两难选择:中国政府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刺激计划在维持了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膨胀、通货膨胀恶化以及各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如果此时收紧信贷不但会使投资大幅下滑,也会增大资产泡沫破裂带来的金融风险,预计政府维持货币和

3、财政政策维持刺激的概率更大。2011年,中国政府将实际执行“松财政、稳信贷”的政策,财政政策将稳中偏松,信贷政策上半年保持稳中偏紧,下半年稳中偏松 政策趋势:中国今后几年将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在整个十二五规划中致力于由投资、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产业政策方面会通过碳税政策逐步抑制和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加快产业的结构转型;(2)从鼓励内需方面,会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官方版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3)贸易政策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减少贸易摩擦(4)投资政策方面,逐步向民营企业进行信贷倾斜,通过“新36条”的实施,修正近年来由于国进民退造

4、成的民间投资衰退1. 2010年中国经济回顾 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加大 中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强劲反弹,到2010年一季度达到本轮周期的高点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使得中国经济迅速从谷底反弹,2009年全年增长9.1% .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速同比增长率达11.9% 随着政策效力减退和政府推出调控政策,从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但全年经济增速仍可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下降周期,增速有所放缓 . 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为10.3%,与一季度相比明显下降 预计第三第四季

5、度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到9%线和8%线,全年经济增长仍可望达到9.8% 中国 GDP季度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2007Q1-2010Q2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2010Q3-2010Q4预测 由于流动性过剩和外部冲击,通货膨胀率逐步攀升,到7月份已创下本轮通胀新高,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为了刺激经济,中国央行在2009年推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空前膨胀,逐步推高通胀 . 2009年全国新增信贷总额达9.6万亿元,创下历史记录 . 过剩的流动性在2009年没有造成明显的通胀,但随着流动性逐步进入实体经济,通胀压力开始显现 2010年中国和世界各地先后经历了旱灾和洪涝灾害,粮食减产,

6、粮食价格上涨并推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这进一步加大了通胀压力 虽然进入2010年以后,政府已经认识到面临通胀风险,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并进行价格干预,但由于政策力度不够和政策效应滞后,通胀并没有得到控制,一些游资轮番炒作各种商品,居民通胀预期正在逐步强化 . 2010年1-8月,通胀率持续上升,至今没有放缓的迹象 .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一些价格暴涨的商品进行了打击投机调查,部分商品价格一度回调,但干预很快失效,价格再度上涨 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仍维持可观增速,但对部分产品的需求已经开始下降,未来增速可能会缓慢下滑 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推出了减免汽车购置税、家电下乡等政策刺激消

7、费,一些居民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推动2009年消费快速增长,全年同比增长15.5% . 2010年上半年消费同比增长15.3% . 但随着政策的刺激效果逐渐弱化,消费增速开始放缓,汽车家电产品已有供过于求的征兆 目前分配体制的结构性失衡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障碍,刺激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困难很大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单位:%) 投资增速稳步放缓,但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快速增长,投资率达到历史高位,2010年开始冲高回落 .在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下,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

8、.1%,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 .随着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公共项目逐步完成,投资增速必然放缓 中国政府为了控制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而推行调控政策,也压制了投资增长 .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中国房地产泡沫空前膨胀,通胀压力也逐步积累,从2009年下半年起央行已经开始控制信贷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 . 2010年以来,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压缩过剩产能、节能减排的政策,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被关、停、并、转,一些企业的扩张计划被否决,投资增长受到抑制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延续性,且中国政治体制结构存在着对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激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会相对下降,但绝对增速仍然可观,占GDP

9、的比例还可能上升 . 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速逐步放缓,但民营企业的投资却稳步上升 . 2010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3.2%,虽然比2009年全年增幅有所下降,但增速仍然高于消费和净出口增速 预计201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同比增长20.3%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都大幅攀升,由于结构因素贸易顺差呈现前低后高之势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中国对外贸易从2009年的谷底强劲反弹 . 2010年1-7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47.2%,出口同比增长35.6%,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0.9%,到7月份为止,由于累计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累计同比下降 21.9% 五月以后出口增速

10、已经超过进口增速,且差距正在逐步扩大,贸易顺差有望收复失地 . 中国出口商品中来料加工制成品占最大比例,需要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因此出口变动往往滞后于进口变动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贸易顺差可能增加,开始推行鼓励进口、维持贸易平衡的政策 . 如果贸易顺差增长过快,中国将面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还可能遭遇贸易保护主义 预计全年累计进口达1.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4%,出口达1.5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2%,顺差同比下降2.6% 2. 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经济增速将放缓到8.5%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较2010年低1.3个百分点,下降至8.5% 2011年1季度,中国经济

11、将仍然处于下行通道 . 2008年底推出的财政刺激计划逐步完成,信贷政策收紧,以及受2010年一季度基数较高的影响,201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可能下降至8%左右 从2季度起,经济增速可望逐步回升,但回升速度相对缓和 增长结构上消费仍然难以替代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 固定投资将呈现前低后高的反弹趋势,仍然维持较高增幅. 2011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下行到局部低点,从二季度起,由于十二五规划的新公共投资项目开始启动,投资增速再度上升 .预计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1.6万亿元,增速为16.8% 消费继续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 . 由于政府刺激消费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

12、退出,2011年消费增速将有所下降,但由于经济形势较好,消费仍将维持增长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望达到16.7万亿元,增长13.2% 先进国家经济下滑,中国进出口增速将大幅下降 . 预计2011年中国进口增长10%,出口增长8%, 通货膨胀加大 预计2011年全年通胀率为3.8% 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升,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会助长国内物价水平 . 由于受2009以来流动性膨胀和农业欠收的影响,2011年初通胀率可能偏高,然后随着紧缩效应和政府干预的影响,通胀率可望下降 2011年人民币汇率主要取决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走势,可能呈现兑美元小幅升 目前,中国央行参考一揽

13、子货币汇率确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如果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走弱,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如果美元走强,人民币则可能小幅贬值 . 预计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总体上会小幅升值4.3% 3. 2010年经济热点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8月16日,日本公布了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总产出,正式确认了被中国大陆超越的事实 2010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名义GDP为1.29万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同期产出为1.38万亿美元 事实上,如果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早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lan Heston, Robert Summers and B

14、ettina Aten的研究,依据购买力平价,中国在1994年即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1 国际舆论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表示关注,而中国政府和民众则反应冷淡 中国强调中国人均GDP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人均GDP排名处于100位左右,在世界上仍属于较为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 很多媒体还认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可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一些媒体甚至认为发达国家大肆宣传是有意“捧杀” 中国国内反应冷淡的主要原因包括:早在意料之中以及经济数字不再是民众的焦点 .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中国经济规模超越日本是迟早的事,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此早有预期,因此并不觉得“惊喜” .

15、而且民众不再过度关注于经济规模的排名,并认识到GDP总量数据并不等于经济实力,更为关注贪腐、贫富分化、分配不公等经济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整体规模的增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提高;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和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但是,随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也将越来越成为关注焦点,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压力 . 随着绝对规模越来越大,中国被要求承认更多的国际责任,例如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欧美发达国家把中国作为主要目标,要求中国承担强制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未来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一些援助、优惠政策

16、等,也可能被削减取消 “新 36条”鼓励民间资本投资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鼓励民间投资 . “新36条”出台是希望民间资本能在4万亿计划后起到继续拉动经济的作用,同时部分修正救市产生的影响 实际上“新36条”并非政府第一次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 .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明确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然而由于缺乏执行的细则,民间投资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反而愈加

17、恶化 与“非公36条”相比,“新36条”增加和细化了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的领域 . “新36条”明确鼓励的领域包括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开发、市政公用、政策性住房建设、医疗服务、教育和社会培训、社会福利、金融、商贸流通物流、国防科工、国企重组 民间资本进入各个垄断行业困难重重 民间资本不具备独立开发石油天然气勘探的空间,参与油气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备以及销售工作更具有自主能力 . 国内可供勘探开发的陆地区块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巨头所垄断,而中海油则拥有大部分海上区块的开发权,民营公司取得区块开发权的可能微乎其微 . 2010年8月8日,中石油拿出海内外11

18、9个涉及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总投资额近6000亿元的项目,率先到民营资本活跃的浙江与当地企业接洽,希望引入不低于2000亿元的民间资本,显示出鼓励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民营企业大规模进入火电、水电和核电建设不现实 . 目前火电企业利润受煤价上涨挤压,而煤电联动迟迟难动,行业进入“不赚钱”阶段,很难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就水电而言,已有的水电资源已基本被瓜分完毕,民营资本只能做一些规模较小的水电开发 . 核电因为其资本投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非普通民企能够承担的,且核电由于盈利前景广阔和利润丰厚,民营资本面临几大电力央企有力的竞争 . 目前在在很多新能源领域,例如太阳能光电和光热设备

19、制造等民间资本占主要地位 在交通部门存在民营资本与国有企业不同的准入门槛,投资者缺乏信心 . 航空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但由于国内金融体制的种种限制,民营航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民营交通企业无法获得具有较好经济利益的线路,类似京沪穗三大城市间的黄金航线,民营航空根本难以进入 . 2005年国家开放铁路行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是铁路是铁道部统管,民营企业只能占很小的股份且不可能取得经营权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村镇银行将成为突破口 . 根据之前的规定,村镇银行发起人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该机构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 . “新36条”不仅提出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

20、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还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 民间资本无论是在对当地企业以往经营状况了解上,还是对于企业发展的实时跟踪上都较商业银行有着先天优势,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将被大幅度降低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时代在华终结 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逐步取消 2010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第9号文件,标志着中国实行多年的无条件“外资优先”时代的终结 . 中国对高科技产业、服务业、节能和环保产业的海外投资表示欢迎,但对重污染和高能耗及产能过剩的产业的投资则受到限制;从税收政策上引导外资产业和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再实行区域无差别化的投资鼓励 早在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

21、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就规定,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 . 在内外税率统一前,两种企业所得税适用不同的税率,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15%,实际税负是11%;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为23%左右,内资企业的税负是外资企业的两倍 综合而言,内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竞争平台趋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政府政策更多的向国内企业倾斜,如政府采购、家电下乡等等 对于外资企业政策的转变反映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开放初期中国资本短缺的局面不再,无形中也削弱了政府引资的动力;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出口的快速增长,过多的外汇储备正逐步变成政府的某种负担 产业结构转型的要求:随着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高调提

22、出,“符合产业方向”比投资本身更成为政府选择的要素 .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产业发展遇到瓶颈,需要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转变对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格局将产生一定影响 今后外商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将更集中于高新技术以及服务业等产业 . 9号文在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的同时,更强调要“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 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之际,拥有相应领域领先技术的外资企业如果顺应国内产业政策导向,相对国内的同类企业,仍然可以抢得市场先机 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于目前外资集聚的东部地区而言,以及中

23、国周边的其它国家而言,占据一定的比较优势 . 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在土地、能源、劳动力的成本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具备了更多的承接外商投资,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的条件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国内外市场环境的改变迫使中国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调整 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导向性经济模式面临瓶颈 . 出口导向型经济,随着全球主要市场步入调整或衰退,过去几年内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面临打击,提升国内消费能力成为唯一的选择 . 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政府主导投资的方式虽然实现了经济的“保8”,但却丝毫无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拉动 . 尽

24、管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依然很低,且居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下降,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因此,在出口和投资进一步发展受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居民收入分配进而拉动国内居民消费,缓解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就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六月份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提出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具体的内容为,首先中国具备了实施计划的基本条件;其次,从实施的路径上提出,如果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5年时间左右就可实现倍增 . 这个想法的提出是借鉴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

25、收入倍增计划”,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并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实现“收入倍增”需要先解决民营企业、垄断企业等诸多难点 民营企业是个人所有,可以拒绝实施政府提出的工资倍增计划 .几年前出台的集体合同制度也没有在民营企业普及 垄断企业若执行工资倍增计划,必然用足用活政策,最终也许会导致更大的分配不公 . 而不少垄断型国企,像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至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之间, 政府已采取上调最低工资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来推进“收入倍增” 自今年2月1日江苏率先上调最低

26、工资,到8月18日为止,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已有27个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仅甘肃、广西、贵州、重庆没有公布最低工资调整方案 推进工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按照全国总工会的目标:从2010年到2012年,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4. 2011年主要热点 出口增速放缓 2011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 2011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将较 2010年放缓,影响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 . 虽然目前对新兴市场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量的比重一直在提高,但是中国出口依然严重依赖欧美日等传统发达国家 中国出口成本将有所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都将削弱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 将通过推升

27、企业的工资成本削弱中国出口的竞争力 人民币国际化 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 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扩大到2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2 . 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不再限制境外地域,企业可按市场原则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2010年8月31日透露中国将继续放松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管制,下一步还将考虑允许企业使用人民币从事对外投资,这都为人民币流到境外铺平了道路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将很难维持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双向

28、变动的局面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否持续 2010年4月号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出台,效果尚不明显 面对之前出台的房地产紧缩政策频频失灵,继4月15日“新国四条”发布后,17日国务院再次发力,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被称为“最严厉的楼市政策” . 自房地产新政出台以来,各城市住宅商品房成交量大幅度下滑,上海、北京等城市月成交量甚至一度萎缩7080,然而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依然坚挺 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11年是否能得到继续值得关注 . 如果政府面对出口下滑、经济增长持续减速的局面,是仍否能坚持调控政策不放松值得关注 . 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10年四季度以及2

29、011年仍处于低迷状态,则必须依靠较为充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来保持投资的数量,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和部分平衡供求缺口 2011年房价是否会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取决于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但如果因为保增长或认为调控目标已经达到而放松房地产调控,将很难避免房价会大幅度反弹 5. 政策方向 刺激政策退出面临两难 从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来分析中国有必要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战略 最重要的是因通货膨胀食品价格上升很快,实际通胀压力要远远高于官方目标3 .下半年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全球各经济体正逐步退出刺激措施 . 今年以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加息,新兴市场中印度、巴西也相继加息,新加坡宣布紧缩货币 .

30、 尽管美国依旧保持原有政策,强调确保经济复苏,但美国官方透露的信息现实本轮刺激中美国投入不足 1100亿美元,而且其国内物价面临通缩,而非中国严重的通货膨胀 尽管应该逐步退出刺激计划,但中国自2008年以来的过度刺激却使退出变得困难 第一个因素是过分强调增长,经济增速作为中国各级官员考核政绩的重要指标,使得政府在考虑刺激退出时缩手缩脚 第二个因素是去年9.6万亿的信贷投资,一部分进入了国家主导的如公路、铁路等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中,一部分进入房地产业,通过加息遏制通胀会使投资停滞和泡沫破裂 .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一个最大的风险因素,也成为中国政府对紧缩货币应对通货膨胀的掣肘因素

31、之一 第三个因素是各级地方政府在“拯救经济下滑”的旗帜下,近两年大肆举债投资,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累计融资7.4万亿元,加息将导致地方政府面临破产危险 . 尽管最近银监会核查报告说明1.7万亿地方债存在坏帐风险,但由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将土地财政作为举债的担保,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会使坏帐数字明显增高 中国政府将实际执行“松财政、稳信贷”的政策,财政政策将稳中偏松,信贷政策上半年保持稳中偏紧,下半年稳中偏松 2011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相关项目基本完成,中国政府可能结合“十二五规划”推出一批新的公共项目,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财政政策可能呈现“名义紧,实际松”的趋势 由于面临通胀压力,预计2

32、011年上半年将延续目前的适度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并可能加息1-2次 . 到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缓解,信贷政策将逐步松动,央行可能通过增加信贷配额、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放松银根,继续刺激投资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内需拉动能否成功 2011年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将得到进一步推行 政府政策将瞄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中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两个问题 . 自1996年至今,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连年下降,目前大约是13%;而社会财富主要流向了中央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 . 将会出台的政策会围绕提高央企利润的上缴比例来进行,并且有可能实现“化税为薪3”

33、,即对于实现提高职工工资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营业税等税费减免 政府将加强对高收入人群和资产类的税收管理,来部分实现对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 . 具体包括加强报酬支付较高项目(如演艺、演讲、咨询、理财、专兼职培训等)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加强外籍个人取得所得的征收管理 . 财产转让所得征收管理(对于高收入者股权转让所得、房屋转让所得及其他财产转让所得等),加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收管理 政府将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而非税收来增加这部分人群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扩大内需,依然将依靠投资拉动 扩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 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收入,以“化税为薪”和“收入倍增”提

34、高中低收入人群工资增长 .教育和医疗制度改革还将进一步进行,来提高居民的可消费能力 将继续实施鼓励家电、汽车以及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但优惠幅度有可能有所降低节能减排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2011年碳税有望出台 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高碳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变是大势所趋 .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际共识,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国际对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 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碳税于2011年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 在从国际上来看,利用市场手段实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积极建设发展相关市场,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2009年起实施的燃油税改革为碳税积累了相关经验,而征收碳税将被纳入“十二五”规划 另一方面,政府将在2011年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和对新能源产品的补贴 1 根据世界银行估算的购买力平价数据,中国在2001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 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西藏、新疆等3为税收优惠的一种方式,即对提高职工工资的困难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来促进实现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