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5642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十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国近十年财政政策与实施研究摘 要要求:以精练的语言阐明研究或设计的主要内容或成果,300字左右。(四号宋体字)中国近十年的财政政策 : 20022008 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 2012 年“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 社会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 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研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经济都用“两只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一只是看得见的手,指的是政府宏观调控,主要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经济太热了,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就要着眼于给经济降

2、温;经济冷了,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就要着眼于给经济升温;实践证明,无论是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紧缩的财政政策,或是稳健(中性)的财政政策,只要运用得当,符合宏观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都是积极的、可持续的、有效的。选择扩张、紧缩,稳健的财政政策,必须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特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决定。通过对我国十年的财政政策可以看出,我国积极的运用宏观调控来调节财政,使我国的财政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通过对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实施,直接使我国的财政处于平稳且趋增长,我国政府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的投入,制定一系列政策指导地方经

3、济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适当的时机积极调整政策,运筹帷幄,促使政策、经济欣欣向荣,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真正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关键词: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积极的货币政策 科学发展观 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民经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 录摘要.I1 绪论.11.1 什么是财政. .11.2 近十年的财政政策背景.22 近十年的财政表现.2.1 20022008年的财政政策 .2.2 20082012年的财政政策 .3 十年财政政策的实施研究.3.1 实施背景研究. .3.2 实施研究取得成果.参考文献. .绪论1.1 什么是财政1.1.1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

4、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属于生产领域的财务分配,在国家

5、产生后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1.1.2 财政的重要作用: 1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5.可调节资源配置 6.促经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7.促进经济机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2近十年的财政政策背景 1.2.1 在 2002 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希望和挑战都更加明显,财政政策实施环

6、境比较复杂。一方面,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申奥成 功,促进国民信心指数提升,有利于刺激内需增长;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进程将加快,将有利于推进经济 体制和企业微观制度的改革,经济运行中的法制化程度也将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及其相关的配套性措施, 对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启动农村市场,无疑将产生直接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国民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世界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经济下滑,国际资金的投资热点,将更多关注经济政 治稳定、市场广阔的中国,中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将加强,利用外资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这些都将为财政 政策实施及其效果

7、发挥,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受美国“911”恐怖事件,美国打击阿富汗及印巴局势、巴以局势等因素影响,国际政治 经济形势和世界和平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国内经济由于宏观 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时难以获得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自主动力不足, 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 近十年的财政表现2.1. 20022008年的财政政策 1998 年至 2002 年的财政宏观调控,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在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拉 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

8、机的冲击和影响,宏观经 济运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通货紧缩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鉴于这种国情,我国政府采用了稳健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取得显著效果后,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贷款规模偏大,电力、煤炭和运输 紧张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业投入严重不足等 新问题,结构问题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为此,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 财政作为重要的调控手段,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适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一是国债投资规模调减调向。2004 年国债发行规模比上年调减

9、 300 亿元,主要用于农村、社会事业、 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社会投资和民间资金向上述方向转移,缓 解经济局部过热。 二是推后预算内建设性支出的时间。2004 年 14 月,全国基本建设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 11,5 月,全国财政支出速度也明显放慢,当月支出 1721 亿元,同比仅增长 1.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降幅达15.4。另外,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适当放慢了国债项目资金拨付进度。16 月,累计下达国债 资金预算 246.34 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308.23 亿元,占全国国债专项资金指标的 15.64,对经济局部 过热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三是有保

10、有控,在总量适度控制下进行结构性调整。首先,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种粮实行直接补 贴、加大对农民购置良种和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减免农业税。据统计,全国有 28 个省份共安排良种补 贴资金 16 亿多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 13 个粮食主产省区 12.4 亿元。其次,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障和教科 文卫等薄弱环节的支持。 2004 年上半年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同比增长了 11.5;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 19;全国教育支出增长 16.9;科技支出增长 37.8。 四是深化税制改革,发挥税收调节作用。首先,改革农业税。2004 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除烟叶以外 的农业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税率;到 20

11、05 年底,全国已有 28 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 取消了牧业税;2006 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对减轻农民负担和增加其收入 起了重要作用。其次,改革增值税。自 2004 年 7 月 1 日起,在东北地区进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 税转型改革试点, 允许纳入试点范围的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在企业增值税税额中抵扣。 第三,调整个人所得税。2006 年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额由每月 800 元提高至每月 1600 元,随 后又调高到 2000 元,并扩大了纳税人自行申报范围。第四,调整房地产税。为了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 2006 年将

12、个人购房转手交易免征营业税期限延长至 5 年,并调整规范了土地收支管理政策,完善了住房公 积金管理政策,调整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政策和征收标准。第五,改革企业所得税。2007 年统一了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并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施。第六,调整资源税。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 节约资源,陆续提高了 11 个省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第七,调整消费税。为了平衡市场供求,调整了消 费税政策,适当扩大了征收范围。第八,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多次调整了出口退税率,适时取消 和降低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部分不鼓励出口的原材料等产品加征出口关 税,降低部分资

13、源性产品进口关税。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格 局。 2.2. 20082012年的财政政策2.2.12008 年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 策机制就成为必然。 鼓励相关产品进口,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目前从数据看,我国外贸顺差较大,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财政部发布了2008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2008 年国家农 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 2008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 即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

14、、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 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08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将进一步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 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2007 年以来,受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推动,CPI 创十 年新高。目前,我国经济总量需求偏热,已接近通货膨胀的边缘,2008 年物价指数还有继续上升并引发通 货膨胀的可能。通货膨胀可能是 2008 年及今后几年需要认真对待的风险。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 概括起来有 10 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2008 年将继续狠抓落实,财政政策也将在

15、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 ,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2009 年的财政政策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 2008 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 公共投资 1040 亿元的基础上,2009 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 9080 亿元,增加 4875 亿元。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 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预计 2009 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 5000 亿元。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16、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 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到 7161.4 亿元和 7284.63 亿元。严格 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 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改革 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这次积极财政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路新”。此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立足于应对危机、化 解危机,着眼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

17、,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二是“导向明”。就是重民生、保 增长、促消费、活市场、统内外、利长远。三是“力度大”。今年全国财政赤字 9500 亿元,各项税费减免政策预计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 5000 亿元。四是“工具多”。将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 国债、转移支付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2010 年,我国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但是,货币政策不能孤军深入,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同时需要大 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优化供给结构,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第一,真正保持货币供给处于适度宽松

18、的水平。2010 年,我国信贷投放相对 2009 年应该略有减少,全年 信贷投放总量应该控制在 78 万亿元人民币的范围内,不能再出现类似 2009 年信贷狂飙的情况。不久前发 生的迪拜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并未彻底结束。第二,要把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时下一个流行话题,就是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但 从根本上讲,必须严格控制货币供应。一是控制基础货币投放。不难预料,2010 年我国央行将面对更严重 的来自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国际收支方面的“倒逼”压力,因此央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 将 M2 和 M1 的年增长率分别控制在 17%和 13%左右的正常水平

19、。 二是增加供给和改善供给结构, “吸 合理 收”投放过多的流动性,主要手段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第三,需要为货币政策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和 配合,2010 年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在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增加转移支付和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下功夫。二是 积极扩大内需和调整需求结构,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收入两极分化、加强社会保障和鼓励金融创新等 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特别是提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和大力开发农村消费市场。 三是改善金融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优化信贷结构,防范 信贷风险。四是利

20、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机遇,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和资本输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2011 年国家财政政策2011 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将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 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 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推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在着力解决人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

21、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面。 1、促进消费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落实和完善相关财 税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城 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 老金,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居民的收入,切 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即期消费。 2、结构性减税 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 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

22、规范行政 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3、稳定物价 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 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落实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 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补助政策,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等部分 公益性行业给予油价补贴。 4、农民增收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健全农作物良种补贴制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地方推选机型的自主权。 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和工资性收入。深入推进财政扶贫开发

23、,加强财政扶贫政策与其他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衔接。 5、收入分配 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 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健全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 制度,降低中低收入者相对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 入者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6、发展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24、助政策体 系。促进特殊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7、深化医改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继续支持实施重大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8、社会保障 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 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9、保障住房 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公共租赁 住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

25、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规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各类棚 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10、增收节支 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 成本。明年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支出预算原则上实行零 增长。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2012 年中国的财政政策中国继续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政策本身具 有操作空间。(一)巩固宏观调控成果2011 年,中国在 4 万亿元投资计划进入尾声,世界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严重等背景下实施了积极财 政政策。

26、在各种政策手段的综合作用下,调控效果初显。按可比价格计算,2011 年前 3 季度 GDP 同比增 长了 9.4%,预计全年的增长超过 9%。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年 CPI 涨幅有 望控制在 5.5%以内。不过也要看到,2011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众多挑战。一是经济下行趋势明显。GDP 一 季度同比增长 9.7%、二季度增长 9.5%、三季度增长 9.1%,呈逐季回落态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 重。物价上涨增大了转型成本,出口放缓趋势明显,产能过剩加剧了结构调整的矛盾。社会保障、教育民 生压力依然很大。出于稳增长、调结构和保民生的考虑,中国财政政策应

27、继续呈积极态势(二)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当前,全球经济运行充满不确定性。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失业率高、消 费疲弱、财政恶化、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日本地震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显著冲击。国外经济疲软,对中国 出口、外汇、就业、物价等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从这点看,继续实施积极财 政政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伴随着经济业绩不佳,国外社会矛盾和变革也风起云涌。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收入差距加大,美国 出现了以“占领华尔街”为代表的激进实践,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经济体国内社会矛盾重重, 埃及等国因财政紧缩导致社会动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外社会矛盾也很容易“传染”到国内。出于

28、 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考虑,中国也有必要延续积极财政政策。(三)财政政策仍有空间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 年前 11 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 9.7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6.8%。其中, 税收收入 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7%。2011 年实现全国财政收入 10 万亿元已无悬念。国家财政实力的增 强,为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较充足的“弹药”。财政风险总体可控。财政风险通常用赤字率(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重)、债务率(债务累积余额占 GDP 的比重)来表示,欧盟国家债务上限分别为 3%和 60%。虽然各国并无统一的和绝对的标准,欧盟债 务指标在一定意义上仍能反应一国财政风险

29、状况。 2011 年, 中国赤字率预计为 2%, 直接债务率预计为 17% (如果考虑 10.7 万亿元的地方债务余额,则中国综合债务率预计为 40%),分别低于欧盟 3%和 60%的标 准,中国财政风险总体可控,国家继续推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有操作空间。3 十年财政政策的实施研究3.1实施背景研究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 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 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 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各

30、个时期 国民经济发展的起伏变化,相继选择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在保障国民经济平 稳持续发展中功不可没。而且,财政政策的调控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 化,逐渐放弃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 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我国政府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实时国情,出台不同的政府,利用各种政府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使得政府的调控原来越成熟,充分运用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3

31、.1实施研究取得成果(1)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一定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我们 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 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 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 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

32、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 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 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浮漂,特别是腐败问题。再加上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 重要时刻,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在这种情况下, 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点,要想促进我国有效需求持续增长,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府作用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一些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后的政府经验的借

33、鉴,结合中国政府近十年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我国有效需求的成功经验,认为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有效需求持续增长的做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运用财政政策促进有效需求三大方面发展及均衡发展的措施包括:消费方面,应消除不良预期,提高消费信心、运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农民收入并开拓农村市场、改善消费环境等;投资方面,建立私人投资产权保护机制、减免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投入所得税、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加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较大幅度增加对非国有企业贷款规模;外需方面,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合理利用外资、发展本国对外投资;兼顾三大需求方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投资方

34、向转向与民生,促进消费与投资的协调发展。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稳步实施。按照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4月份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7382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同比增长12.7

35、%,此前公布的一季度CPI同比上涨3.8%,说明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财政各项工作,要继续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要找准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与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增强发展后劲结合起来,通过一批项目的建设、投产、达效,真

36、正提升发展水平,实现整体实力跃升。财政部门要强化“因地制宜、差别扶持”的政策理念,注重研究财政政策的配套跟进,把资金投到最有优势、最能见效、工作扎实的地方,根据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分别在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交通运输、旅游等方面予以支持。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高新技术项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综合运用债券、贴息、担保、奖励、补助、政府采购等工具组合,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投以及财政贴息等方式,变单纯的直接支持为更有效的间接支持,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二是调整财政投资结构和方向。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的投

37、向和结构,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加大对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对重大工业产业和项目的支持,促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扩大财源基础。保持合理的财政基建投资规模,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财政投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由一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由经济建设转向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调整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立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支持规模扩张向支持集约发展转变,从支持即期发展向支持可持续发展转变,进一步提

38、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产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培植新兴财源。要继续做大做强煤、电、化产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谋划煤电新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要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资源综合利用,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财政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要统筹内外贸发展。扶持内贸重点企业升级改造,支持配送中心、连锁、便民等业态建设和市场工程建设;扶持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的项目,推进外经贸孵化器工程。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9、加大民生投入,实施民生工程,并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支持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把财力保障的重点与群众的切身福祉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凸显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要实现由资金投入向提高百姓消费需求转变,一方面通过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等政策机制,改善消费预期,让百姓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增长双赢的最佳结合。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对财政介入民生的深度、广度

40、、途径及方法要进行恰当的界定,区分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办大事,尽最大努力抓紧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逐步提高民生的保障水平。三、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积极研究出台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以及大江大湖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抓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改革资源税

41、制度,实行从价计征,促进资源节约,适时开征燃油税,切实对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区)乡财政体制,合理确定乡镇财力保障水平,使乡镇财力与其承担的支出责任相适应。一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改进标准收支测算办法,完善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二是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省财政通过加大对市县一般转移支付,统筹兼顾省和市县财政关系,增加各地自主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和空间,进一步强化市县支出责任,充分调动各地主

42、动理财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对县(区)财政体制。探索逐步取消或降低递增上解,扩大市县(区)税收分享的范围,增强县区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县区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积极性。四是完善县(区)对乡镇转移支付制度。县(区)乡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明确后,要通过四、坚持统筹兼顾保重点,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充分认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意义,支持经济发展,继续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四大改革”向纵深推进。在保证必要支出增长的同时,严格控

43、制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编制经费支出预算,努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走出“大包大揽”误区,彻底打破财政支出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习惯,根据实际和需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牢固树立效益观念,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同时,集中财力、科学运筹,有计划、分步骤地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倾斜,向就业和社会保障倾斜。努力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当倾斜和有效调节,促进“三农”问题、就业再就业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问题的解决,千方百计解民之困、增民之利、足民之愿,让经济与财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

44、大人民群众。五、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针对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运用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技术,完善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进绩效评价,提升工作绩效。加快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四大预算体系”,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深化国库制度改革,推行预算绩效评价,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财政管理工

45、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严密性、创新性、规范性和持续性。进一步推进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和试点预算追加听证制度,严格预算追加程序。实行财政项目资金使用投资评审制、招投标制和项目公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强化乡镇财政干部业务培训,加快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条件,不断推进基层财政工作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通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稳步提高效能建设水平,着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我市财政运行呈现平稳健康态势,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淮南财政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经济发展需求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淮南的

46、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产业提升和结构调整日益迫切,而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政府对实体经济和项目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加快城市建设与解决百姓生活需求的矛盾。淮南是缘煤而建的老工业城市,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基础设施落后,急需改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住”与“行”,“健”与“乐”等改善性需求同样需要财政的大量投入。另外,主体财源单一,问效机制尚不完善,预算约束力有待增强,民生工程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压力较大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中求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

47、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参考文献和图表的引用,标注如下: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客户,客户通过各种数据访问引擎与远程的数据库服务器交换数据。一个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许多客户的请求,协调访问并更新数据3。如图2-1。图2-1 C/S构架所有引用文章、论点等必须注明出处,文章最后附参考文献。文献编号应用按顺序排列,并与正文中的引用编号按顺序对应。如下页:参考文献写法如下:新闻类:1. 近十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回顾”.和讯网.2009-7-21: 网页类:2.meishangyuhuan浅谈近十年我国财政政策参考文献1254553 50504 104105535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