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及启示摘要: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当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时,不仅会引发两国间的经济摩擦,更会引致政治危机和冲突。所以,本文力图探寻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以此来解决美对华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各具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出口、相互投资及储蓄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低估,而是供需方面的失衡。同时,本文对其他造成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关键词:贸易逆差根源;汇率低估;供需失衡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美双边贸易开始出现美国赤字的情况。此后,美国赤字额迅
2、速增长。虽然近些年来,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增长率有所减少,但贸易总额依然在增加。200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超过1600亿美元。2008年16月,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到1908.5亿美元,增长6.9%。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366.9亿美元,增长20.1%,占美国出口总额的5.6%,上涨0.1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1541.5亿美元,增长4.2%,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4.6%,下降1.2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当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时,不仅会引发两国间的经济摩擦,更会引发政治危机和冲突。所以,我们应该探寻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以此来解决
3、美对华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一、中美贸易现状中美贸易逆差指的是从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中美国所处的逆差状态。中美自1979年建交以来,特别是1997年和1998年两国元首实现互访,中美两国确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以及1999年11月15日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谈判结束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9.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116.3亿美元,增长了213倍,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是,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中方统计,由1993年开始美方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7年上升到1
4、633.2亿美元,12年间增长了17.5倍。同时,随着双边贸易量的不断攀升,中美贸易逆差还在继续扩大。二、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不是人民币的低估2004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专门针对人民币问题的舒默修正案,威胁如果中国不把人民币升值15%25%, 将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2715%的关税。美方一些人士认为,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只要人民币升值了,中美贸易逆差状况就可以得到改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832004年的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的扩大有内在联系,但无法解释19932004年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中美进出口相对价格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5、,中美贸易顺差仍存在不断扩大的现象,更无法解释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中美贸易顺差仍加速扩大的现象。这足以说明汇率的变化与贸易逆差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表面上来看,一方面,由于受“J曲线效应”的影响,造成进出口商无法快速对人民币升值做出反应。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过小,不足以造成贸易顺差的速减。那是否意味着只要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够大,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见我国“双顺差”格局的好转呢?从历史来看,过去一年多来,虽然人民币累计升值,贸易顺差却仍然持续扩大。这说明,中国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格局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能仅仅依靠汇率的变动来解决。从
6、出口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的传导机制受到阻碍。中美贸易顺差更多的是结构性的贸易顺差,美国虽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但对东亚地区的逆差却未同步上升。这是全球特别是东亚地区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过去美国对韩、日等的逆差实际上由于产业转移的缘故被转移到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对不少周边国家地区一直保持着逆差。中国只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环。由于经济全球化,中国通过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进行加工,然后销售到美国等成熟的市场。所以中美的贸易顺差是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是其他国家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的结果,这是由国际分工决定的,而汇率的变动很难改变这一格局
7、。人民币的升值,只能稍微提高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但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还是要廉价很多,其他国家不会因此而减少向中国进口劳动力,而且中国国内也存在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不可能使贸易的顺差减少。所以,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不应是人民币的低估。三、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真正根源由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并不是人民币的低估。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逆差的真正根源应该是供需的失衡问题。该供需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中美两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进出口方面的供需失衡从贸易结构方面看,美对华逆差主要是货物贸易逆差,服务贸易属于顺差。从产业结构来看,中美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体现在双边贸易上
8、,表现为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与高附加值产品交换为特征的互补性贸易。中国由于劳动生产力低下等原因,使得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则主要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业上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美国通过大量进口,一方面加快本国本来就要淘汰的传统产业的退出进程,另一方面节约本国资源,使之得以优先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大限度获取资源转换效应和利益,这对美加速转型,实现高科技产业下持续低通货膨胀极为有利。然而,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例如一些高技术产品,以及服务贸易,都对华进行了出口管制。如此一来,美国从中
9、国进口了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中国多余的供通过进口弥合了他们的需求,却把他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进行管制,使中国在高技术这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美对华的逆差加大。2.中美两国相互投资的供需失衡美国把本应由在其本土制造的产品转移到中国制造,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然后再把这些产品进口到国内,把本应该由美国自己提供的供转为有中国提供,从而使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更大。从直接投资角度分析,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逐年增加。19791999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3060亿美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随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进出
10、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自1998年以来,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对外贸易出口中,出口市场最大的是美国。而同期外商在华投资企业从美商品进口增长却相对滞后。两者相抵,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造成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有了持续增长,由1993年的33.2亿美元大幅增加到2003年的408.6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是我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而美对华投资企业多属进口替代型,在华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近年来美国和其他一些经济体的大公司把中国大陆当作制造平台, 利用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产品成本, 获取高额利润。在华直接投资建厂
11、后,又将产品返销到美国。这样做是把本应该由美国自己提供的供转为有中国提供,不仅使美国人的福利增加,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商品,还把这些都算在中国的出口上,使中国的出口更多了,从而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更大。3.中美两国储蓄与投资的供需失衡中美两国贸易失衡是由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决定的,两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关键性因素。银行将储户们的储蓄集中在一起,再贷给有投资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供需关系。中美两国贸易失衡是由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决定的。美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国民个人储蓄率很低, 如1998 年仅达0.15%; 而美国人拥有提前消费的
12、观念,消费需求特别旺盛, 据欧盟资料显示, 1999年美国人消费掉GDP的69%。结果造成求过于供, 寅吃卯粮。由于美国在供应上存在着巨大缺口, 就决定了美国必须大量从国外进口。由于中国价廉物美的消费品深受美国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进口商和零售商自然也愿意经营。中国消费品在使美国消费者获得巨大实惠、美国公司赚得盆盈钵满的同时, 也通过消费税的形式为美国地方财政作出了贡献。而在中国,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 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融资渠道不畅通, 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较高。中国的高储蓄率导致中国的生产往往大于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而美国人的提前消费观念则导致他们的需求永远大于供给,
13、中国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则成为他们的首选,使得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加大。四、造成美中巨额贸易逆差的其他原因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元维持其地位的前提条件,美国要维持美元作为主导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获得铸币税,必须使其他国家拥有大量的美元,这要求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造成美中巨额贸易逆差的其他原因还有:1.美方高估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商务部每年公布的对华贸易逆差数据与中方公布的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包括多方面,其中包括美方主观的高估逆差的意向。美国商务部统计的对华出口额不包括对香港的出口额,而在统计来自中国的进口贸易额时,却包括了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进口贸易额。这样一来,美对华的出口贸易逆差当然就更大
14、了。2.统计口径的不一样美方与中方统计口径的不同也是造成美中巨额贸易逆差的一个原因。统计口径差异的主要来源,一是关于中国对美出口数额,美国统计数字约是中国相应年份统计数字的2倍;二是关于中国自美进口数额,美国统计数字始终比中国数据少1/3左右。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对原产地标准使用上的不一致。一方面,从主观上说美国希望通过随意使用或滥用原产地标准来夸大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以便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另一方面,从客观上看,美方的统计没有计入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的转口贸易,按原产地规则把香港的增值也计入了自华进口。第二,美方进行贸易统计时遗漏了其他部分。一是美国企业海外收入并没有计算进美国的进口里,
15、相反,美国海外公司卖回本国的商品却成为了美国的进口,因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的巨额隐性收益;二是美国没有将源自中国的服务贸易收入计算在内;三是美商在中国进行来料加工商品出口到美国等时,统计上是按照产品的出口值计算的,这就夸大了中国实际的出口额。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移正如前文所提,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转移也是造成美中巨额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亚洲(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产业转移导致美国对亚太国家的贸易逆差转向中国。中美贸易逆差的加剧也是全球产业结构转移的结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
16、在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的加工贸易格局。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使得美国减少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加了从中国的进口,所以日、韩、新等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呈下降态势,中美顺差连年攀升。从整个亚太地区来看,对美国的顺差变化不大。实际上美国自华进口只是替代了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大部分是低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皮鞋和服装,根本不会与美国的产品形成竞争。参考文献:1王启云: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2金 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双顺差”格局.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年第5期.3张 燕: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分析及对策.北方经贸,2007年第5期.4苗长青:中美贸易逆差原因的新审视.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期.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