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189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60.A 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XX学院2010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院(系)别 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XXXXXX 学 号 XXXXXX 姓 名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二一年六月原 创 声 明本人XXXXXX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去向问题”,是本人在导师XXXXXX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尊重知识产权,并愿为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2、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2010年 6月9 日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外贸政策实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实施效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指出我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对出口政策和进口政策及其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最后,提出调整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思路和具体建议: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外互补型经济转变,构建资源安全贸易体系,外贸政策与外资政策相协调,外贸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构建战略型贸易保护政策。关键词:出口,进口,改革,外贸政策 Abstract As the world economy, foreign trade polic

3、y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its effectiveness has also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First of all, that with our current mercantilist nature of trade policy (to encourage exports and restrict imports)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Secondly

4、, export policy and import policy and its effect is reconsidered; Finally, to adjust our current foreign trade policy ideas and specific proposals: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complementary to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changes, building resources and security trading system, trade policy an

5、d foreign policy coordination,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 coordination, build strategic model of trade protection policy.Key Words: Export,Import Reform,ForeExport.目录前言11关于对外贸易政策概述1 1.1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实质与类型11.1.1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实质11.1.2 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类型1 1.2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1 1.3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及制定时考虑的因素11.3.1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

6、1.3.2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时考虑的因素12我国外贸政策的现状与亟待改革的原因1 2.1我国外贸政策的现状12.1.1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的经济环境12.1.2我国目前的外贸政策主要是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1 2.2我国外贸政策亟待改革的原因12.2.1现行外贸政策存在的弊端12.2.2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原因使得外贸政策的改革势在必行13我国外贸政策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1 3.1加快外贸体制改革1 3.2完善外贸法律法规1 3.3完善外经贸金融服务体系1 3.4整顿市场秩序1 3.5主要依靠增加国内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1 3.6构建中国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性贸易政策措施13.6.1制定符合中国

7、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的必然性13.6.2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体系的可能性13.6.3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1结论1致 谢13参考文献14前言国际贸易领域,始终存在着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争。从理论上看,似乎自由贸易理论占上风,由此推动了世界贸易总体上向自由化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贸易则在绝大多数国家居主导地位,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保护的对象、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国际贸易的发展总是受到各国政治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各国政府总是对国际贸易进行或多或少的干预和协调。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就是这种干预和协调的具体表现。其中,对外贸易政策是制定对外贸易

8、措施的指导原则;对外贸易措施是对外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以及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定因素,探讨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1关于对外贸易政策概述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实质与类型1.1.1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实质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 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二 对外贸易国别(

9、或地区)政策,三 对外贸易具体政策,又称进出口商品政策。(一),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基本政策。(二),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三),对外贸易的具体政策,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

10、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 、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 ,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

11、国签订贸易协定等。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出口信贷、办理国际支付结算;设立商品检验局和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1.1.2 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

12、类型从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政策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对进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以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主要在英国、荷兰等首先进入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和竞争上居优势的国家实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二),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 ,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 ,使之免

13、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所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6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 。 重商主义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追求的目标是把金银财富集中在国内 ,实现资本积累 。早期重商主义注重货币差额,主张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或根本不进口,因为出口可以增加货币收入,而进口必须支出货币。规定本国商人外出贸易必须保证有一部分金银或外国货币带回国内;外国商人来本国贸易必须把销售所得全部用于购买本国商品。禁止货币和贵金属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晚期重商主

14、义注重贸易差额,从管制货币进出口转为管制商品进出口。主张通过奖励出口 ,限制进口 ,保证出超,以达到金银货币流入的目的。 (2)幼稚工业保护政策。幼稚工业保护政策是1819 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当时,这些国家的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稚阶段,缺乏竞争力,没有力量与英国的工业品竞争,这些国家的政府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为发展本国工业,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方法主要是建立严格的保护关税制度,通过高关税削弱外国商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采取一些鼓励出口的措施,提高国内商品的竞争力,以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发展的目的。(3)超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是

15、19 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垄断 时期各资本主义 国家普遍实行的保护贸易政策。在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暴露,世界市场的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于是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垄断国内市场和争夺国外市场,纷纷要求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但是,这一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因此称其为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a. 保护的对象不再是国内幼稚工业,而是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b. 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植国内工业的自由竞争能力 ,而是垄断国内外市场

16、;c. 保护的手段不仅仅是关税壁垒,而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限进奖出的措施。(4)新贸易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自由化倾向的反省,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期间 ,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经济出现衰退,陷入滞胀的困境,就业压力增大,市场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中起领先作用的美国 ,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 ,日益面临着日本和欧共体国家的挑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贸易顺差转为逆差,且差额迅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率先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并引起各国纷纷效尤,致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新贸易保护主义之所以“新”,是因为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在

17、保护手段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a. 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所取代 ;b. 政策重点从过去的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双边与多边谈判和协调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段 ;c. 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贸易壁垒,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三),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 ,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 ,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管理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而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双重背

18、景下逐步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既保护本国市场,又不伤害国际贸易秩序,保证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从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贸易政策或者说协调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是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1.2 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即宏观性,统一性,协调性,政治性,国际性。 (一),宏观性,贸易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首先,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贸易差额直接影响国际收支

19、平衡,从而外贸政策可以间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这一宏观经济目标.其次,外贸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GDP和就业增加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进出口贸易作为连接国内外市场,国内外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基本渠道,进出口政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国内物价,达到控制通胀的目的.(二),统一性,贸易政策应当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且是稳定的,透明的,可预见的.统一实施指贸易管理政策的统一性,关税政策的统一性和立法的统一性.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主要体现在贸易政策的决策部门和立法部门.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见要求贸易政策调整不能过于频繁,更多运用立法手段管理贸易。(三),协调性,贸易政策应当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

20、,投资政策,区域政策等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增强互补性,减少互竞性.首先,贸易政策与产业,投资,区域政策相互促进,相互支持.贸易政策要与上述政策保持协调一致性,形成各种政策的互补性,同时避免各种政策目标的冲突性或互竞性.其次,贸易政策与财税,金融等政策也相互关联,涉外财税,金融政策应更多从如何支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角度考虑.最后,贸易政策与收入政策,消费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保政策的关系都有相互联系的方面,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均应考虑对外贸的潜在影响,综合各种政策效应,作出最后的宏观经济决策.(四),政治性,贸易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远远超出了一国经济政策的范畴,既有经济属性,也具有政治

21、属性.对外贸易是一国发挥其国际影响力,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主要经济手段,因而贸易政策也是一国经济外交的主要政策工具.一是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的政治性.如优惠贸易政策安排,发展援助,区域经济合作等都具有明显的对象性.二是国际经济贸易谈判的政治性.如在国际贸易谈判,与贸易相关的其他国际谈判等场合,利益相似的国家往往组成各自的谈判阵营,统一谈判立场,实现有利于本利益集团的国际贸易体制安排.(五),国际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实施及修改,不仅要依照本国法律,而且要遵守多边协议,区域协议和双边政府协议以及有关国际规则与惯例.贸易政策的国际性除了体现为应当遵守签署的双边和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外,贸易政策的国际性主要体现为

22、WTO规则体系约束下通知义务,磋商机制和政策审议机制.一是通知义务. 通知义务指WTO成员如果在WTO协调管理之内或者在三个减让表所作的承诺范围内,出现了任何的贸易政策变化,立法变化,司法判决解释方面的变化,要及时通知世贸组织相关委员会. 二是国际磋商机制.如果WTO或其成员发现一国贸易政策的变动有违反WTO相关规则的嫌疑,则可以与相应成员进行贸易政策磋商.三是国际政策审议.WTO贸易政策审议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每一个成员的贸易政策和贸易立法的走向.在贸易政策审议过程中,每个WTO成员都可对被审议国贸易政策提出异议,并要求整改.这对确定WTO成员贸易政策的合规性和可预见性十分重要.1.3

23、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及制定时考虑的因素1.3.1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途径是: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效能;鼓励资本输入,提高生产力;鼓励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经营方法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二),实现经济增长。通过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一方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福利;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三),达到外部均衡。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四),稳定经济,加强适应能力。(五),加强完善经济体制(六),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1.3.2对外贸易政策制定时考虑的因

24、素一,本国经济结构;二,本国就业状况;三,本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四,本国与别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五,本国在国际经贸协定中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六,本国和他国的政治关系;七,各国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因素。八,经济力量的强弱;九,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十,利益集团的影响;十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十二,国际贸易惯例。2我国外贸政策的现状与亟待改革的原因2.1我国外贸政策的现状2.1.1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的经济环境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必然加快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为各国扩大进出口贸易创造条件,进而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其次,知识经济的来临,促使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这为中国经济

25、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处于不利的地位,贸易利益相对较小。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条件下,各国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不能幻想WTO会真正无私地给中国一个稳定的、自由的贸易环境。WTO下的保护更具进攻性、系统化、法律化,更加难以对付。2.1.2我国目前的外贸政策主要是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一),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进口替代理论

26、的宗旨是保护国内市场,为民族产业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二),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的出发点是以出口为主导,它强调出口的扩大刺激并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主张国家要改变为了进口替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推行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 2.2我国外贸政策亟待改革的原因2.2.1现行外贸政策存在的弊端 (一),导致资金空转。政府积聚大量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输入美国的美元以形式回流。国内过剩资金则主要集中在银行间空转,出口导向政策将经济的大量剩余转

27、移到出口上,并以外汇形态存在,使国内金融体系更加“边缘化”。(二),诱导企业无序竞争。在盲目鼓励出口政策的诱导下,出口商为了争取退税而不惜盲目压价出口,以出口量最大化为目标,忽视出口利润。面对政府的退税,企业不会去计较的利润率。要素成本低廉,是中国产品的优势所在,但通过政策诱导企业将价格压低到市场均衡点之下,却容易被他国指责为不公平竞争,从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三),重商主义倾向。中国目前奉行的由政府政策主导、出口导向加上部分进口替代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接近于历史上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时代,追求的是金银,今天追求的则是作为国际硬通货的外汇,这些外汇被视为是一种国家财富。为了获得这些财富

28、,采取种种经济政策:鼓励出口,压低工资,维持低利率、高储蓄率等等。2.2.2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原因使得外贸政策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目前,我国许多出口商品在出口数量猛增的同时,价格却大幅下跌。出口商品量增价跌造成国内能源、资源浪费和经济利益外流,恶化了外贸条件。 (二),外贸结构不合理,缺乏自主品牌,影响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出口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的数量增长型,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同时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我国的出口规模虽然快速增长,但获益很少。 (三),贸易摩擦不断并且近年来我国一直是WTO成员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目标国(四),“公开型”的贸易保护,“公开型”的

29、贸易保护,是指在关贸总协定和WTO下的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谈判过程中还未涉及的领域,或是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再加上谈判达成协议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以及协议中的一些规则的例外而引起的保护措施。还未涉及的领域,指某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暂时把某些行业的自由化搁置起来不予谈判;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是指某些“敏感行业”,国家的比较优势相差悬殊,如果完全放开会导致本国产业的“严重损害”,故在多边谈判中暂时将这些行业的自由化程度放低、放慢;谈判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指根据承诺减让表现在还未兑现的部分;谈判达成的协议规则的例外,是指协议中一般都是作了自由化的规定的,但无论哪

30、项协议,都是由一些规则和规则的例外拼凑起来的,这些规则的例外实际上就是承认这些方面的适当保护。这些保护都是公开的,这实际上也是国际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实力较量的结果。一般认为,在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中的“敏感行业”,是自由化较缓慢和最不彻底的行业。如农业、纺织业、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各主要发达国家“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的领域。在WTO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开型”贸易保护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运用高关税限制进口;二是利用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国内的价格支持就是常见的公开型保护措施之一。国内支持的名目繁多,例如国内补贴、价格管理、出口补贴和绿箱(Green Box)政策等等。(五),“隐蔽型”的贸易

31、保护,在WTO框架下,除了“公开型”贸易保护外,还有十分重要的“隐蔽型”贸易保护。“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是与“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相对应的,以“反倾销壁垒”为代表,还包括“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这类壁垒的特点是它们往往本着人类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制定出来的,一般包括了“公平原则”、“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等原则,这些原则本意确实是好的,但现实情况则是它往往会成为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保护贸易政策的依据。事实上这种“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已经成了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隐蔽型”的贸易保护的手段包括两类:一是征收高额关税,如加征高额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二是禁止进口甚至就地销毁,

32、这主要是不符合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环保标准等而采取的措施3我国外贸政策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 3.1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应该建立便利、公平的外贸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便利、公平的运行环境,降低市场主体的各种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充分调动各类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建立积极、稳定的外贸促进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资金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体现稳定性和公共性的新型外贸促进机制;建立快速、高效的外贸监控和反应机制,积极做好加入后的应对工作,建立和完善快速、有效的监控和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建立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机制,加强外贸管理立法工作,改善管理办法,简化行政审批,进一步增

33、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外贸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建立机制完善、协调有效的外贸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改革进出口商会制度,鼓励发展各类外贸咨询和法律服务机构,真正发挥中介组织在外贸发展中的协调促进作用。 3.2完善外贸法律法规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必须根据外经贸体制和外经贸发展的需要,按照规则和我国在加入谈判中的承诺,全面充实、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外经贸法律、法规和规章。 3.3完善外经贸金融服务体系第一,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功能,积极配合国家宏观产业和外贸政策,扩大出口信贷业务规模,发展进口信贷。第二,要尽快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在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同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起直接

34、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双重支持、有机结合功能互补和高效互补的融资机制。3.4整顿市场秩序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一是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加快建立内外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 3.5主要依靠增加国内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近来的经济研究表明:单纯依靠投资增长拉动经济不是长久之策,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应该依靠供给需求结构的调整,促进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通过扩大国民经济自身的有效需求带来的经济增长才是真正有效、可持续的发展。3.6构建中国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性贸易政策措施3.6.1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的必然性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处于不利的地位

35、,贸易利益相对较小。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条件下,各国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不能幻想WTO会真正无私地给中国一个稳定的、自由的贸易环境。WTO下的保护更具进攻性、系统化、法律化,更加难以对付。加入WTO后的中国,首先,在保护国内市场方面应该好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制定出中国的一套有利于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对中国国内各产业来讲,加入WTO对它们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入世承诺,而忽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协调,必将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而要协调入世对各行业带

36、来的利益不对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律措施,在WTO框架下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而且这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3.6.2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体系的可能性首先,WTO规则的例外给各个国家制定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此中国加入WTO后,是有可能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其次,WTO中的很多协议和规则并不十分严密,存在漏洞。这使得国家可以根据这些存在漏洞的协议制定本国的很容易成为保护措施的贸易法律,如反倾销协议的模糊性漏洞,就成为各个国家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也可以利用这些协议的不完善来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法规。第三,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动植物卫生检

37、验检疫标准、绿色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等),我们的技术水平差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利用技术手段,也可以利用别的优势建立起中国特有的壁垒。前些年中国肉鸡产业受到外国的极大冲击,当时就有人提出要对肉鸡的进口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例如,可以根据规定每只肉鸡的鸡毛渣平均不能多于500根,因为中国采用的是人工拔毛,剩下的鸡毛渣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用机器拔毛后剩下的鸡毛渣要少,这样的规定对我们是有利的。总之,WTO不是一个贸易自由化的天堂,相反,它允许“合法”地保护,而且它使贸易保护更加系统化、法律化。3.6.3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在WTO条件下,关税手段和“传统”的非关税保

38、护措施,是要受到限制并最终要取消的,于是各国纷纷转向“新型”(“隐蔽型”)的非关税壁垒。加入WTO后的中国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1)以加强和提高反倾销、反补贴的能力建设的核心在利用“新型”的非关税壁垒(NTB)作为保护措施方面,发达国家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侧重点早已转向以反倾销为代表的“新型”的、隐蔽性强的NTB。根据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口招标这3种传统NTB的大部分已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日取消,剩余部分也将在2004或2005年1月1日取消。因此,在利用NTB方面应以加强反倾销能力建设为核心

39、。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对反倾销的规定,到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再到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应该说,中国在反倾销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中国的反倾销队伍还有待加强。反补贴也是比较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也成为各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19891993年期间发起的反补贴案数目占全球反补贴总数的比重高达93.2%。中国最近也颁布了反补贴条例,但是,至今中国的反补贴尚无实际操作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较为突出。(2)积极稳妥地建立中国技术性壁垒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中国的整体科技实

40、力还比较落后,但即使只能在个别领域制定出本国特有的、并且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也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保护本国市场的能力。另外,WTO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如地理条件、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对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制定和完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SPS)。虽然GATT中SPS协议鼓励各缔约国将自己的SPS措施同已有的国际标准或指导原则接轨,但它同时也存在漏洞。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这是一种隐蔽性相当强的非关税壁垒。三是建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又称环保壁垒。即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中国也完全可以利用ISO14000来抬高国内市场的进入门槛。需要指出的是,在WTO条件下

41、在必要时候适当地保护本国产业,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说制定了几部法律或法规就可以有效保护了。它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不仅需要制定法律,也需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制定保护性的对外贸易政策,更需要将它与国内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考虑。 结论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高度保护的封闭型贸易政策逐步转向开放型的贸易政策。加入WTO后,特别是近两年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我国政府面临来自美国,欧盟等贸易伙伴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虑到现有制度约束和长短期利益的权衡等因素的变化,要求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必须做出香型的调整,既要对外开放,也要注意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努力扩大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致

42、 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周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和善,从治学为文之道到处世为人之本,无时无刻都在深深的教导着我,使我在三年的专科学习中受益匪浅。没有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篇论文是难以完成的。在此,我真诚的道一声:感谢您,周老师!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参考文献1Johnson,Thomas E .Export/import procedures and Documentation,New York:19972M.G.Bridge,The Sale of Goods,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93贾金思,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务 ,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4王铮, 国际贸易政策与规则 ,高等教育出版社5宋世芳, 国际经贸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6王亚星, 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2008 ,中国经济出版社7黄埔海关, 中国入世后外贸与海关政策法规大盘点 ,中国海关出版社8霍建国, 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 ,中国商务出版社9 刘德标, 外贸实务案例精华80篇 ,中国海关出版社10 黄静波,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