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310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 乙 字第 1918 号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委托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简本内容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并经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泗洪县交通运输局、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 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背景11.2 建设内容11.3 项目选线方案比选51.4 与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72 环境现状82.1 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82.2 环

2、境影响评价范围93 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103.1 污染物排放源强分析10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133.3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33.4 污染防治措施173.5 环境风险233.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43.7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244 公众参与254.1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发布254.2 公众意见调查284.3 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344.4 公众参与结论35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66 联系方式37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宁宿徐高速公路自2001年建成通车以后,对宿迁及泗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的增长使区域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必将带来客、货运量的大幅度增长,也必然要

3、求建设现代化的、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条件。原有的泗洪互通已处于城市中部,需利用城市主干道出入境,一方面绕行严重,另一方面出入境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混行,对城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增设泗洪南互通能有效分流通过新245省道的过境交通,避免出入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同时将承担泗洪县南部新城及瑶沟工业区的对外出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泗洪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在充分研究工程设计资料、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的

4、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建设内容1.2.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建设单位:泗洪县交通运输局行业类别: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E4721)项目性质:新建项目所在地: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瑶沟乡立项审批部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路线长度:主线1.7km,匝道1.827km技术等级:一级公路项目投资总额:6032.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47.2万元。预计建设期:2012年12月2014年4月1.2.2 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宁宿徐高速公路泗洪南互通工程位于泗洪县瑶沟乡北部,为单喇叭互通形式,互通主体置于东南象限,主要

5、构造物为一座新建匝道桥(不含245省道跨宁宿徐高速公路大桥)、宁宿徐高速公路上的一座桥(拓宽改造)、对向双车道匝道上的一处收费站。互通主线为宁宿徐高速公路,被交道为245省道。互通工程含主线1.7km,匝道1.827km。项目地理位置见下图。图1.2-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1.2.3 建设规模及建设周期1、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本互通项目建设规模见表1.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2-2。表1.2-1 互通建设规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交叉方式正交2互通形式单喇叭3公路等级主线高速公路被交道一级公路4路线总长主线m1700匝道m18275路基宽度主线m25.5被交道m24.5匝道m8.5(1

6、5.5)6路基土石方数量m3131941.8填方7路面工程量主线m26737.5匝道m218914.5收费站m26630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汽车荷载9桥梁主线m/座64/1拓宽改造匝道m/座297.4/1新建10涵洞新建m/道65.7/411收费站座13进3出12新增占地(亩)264.9113估算总额万元6032.5表1.2-2 主要技术指标表道路名称主线匝道设计速度(km/h)10040路基宽度(m)25.58.5(单车道)/15.5(双车道)最小平曲线半径(m)600060最大纵坡(%)0.3153.5最小凸曲线半径(m)/1211.518最小凹曲线半径(m)700001731.686设计

7、荷载公路-级公路-级上跨相关道路净空5/收费站3进3出(进出口各设一ETC车道)2、项目建设周期通过项目功能定位和交通量需求预测分析,建议本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4月竣工通车。1.3 项目选线方案比选(1)互通使用功能两个方案均满足主流向的要求,但方案一交通转换更为顺畅,方案二存在绕行。(2)平面线型方案一与245省道交叉角度为75,而方案二与245省道交叉角度仅60,偏小。(3)互通布局表1.3-1 互通方案布置一览表序号方案名称交叉点距泗洪互通的距离交叉点距瑶沟乡的距离1方案一4.2km1.2km2方案二3.4km2.1km本环评从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比选

8、,方案二与泗洪互通距离比方案一近约800m,不利于将来泗洪县城向南拓展和瑶沟乡的利用。本项目推荐方案一。瑶沟乡泗洪县城 泗洪县城瑶沟乡方案一 方案二图1.3-1 比选方案示意图1.4 与法规、政策、规划的相符性1.4.1 产业政策的符合性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2011年9号令)中的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本项目的建设将起到分流作用,优化泗洪城区的对外环境,合理引导交通流,促进周边经济开发,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工商领域鼓励投资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导向目录中 四、交通运输、物流及邮电通信业 (一)交通运输业 2、公路 (1)公路及路网配套建设。

9、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1.4.2 规划的符合性拟建项目是江苏省“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中规划的“纵五”(徐州至溧阳)的支线部分,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要求。拟建项目为宿迁市“两纵”中宿新高速公路-宁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项目的建设符合宿迁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2010-2030)的要求。拟建项目属于泗洪县公路交通主骨架宁宿徐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同时与本规划中的省道245西段相接,起到衔接互通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泗洪县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要求。拟建项目位于瑶沟乡境内,工程远离泗洪县城,项目的建设不会对中心城区的建设造成大的影响,项目的建设符合泗洪县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

10、项目位于瑶沟乡乡镇建设规划外围,从空间上来讲,无相悖之处。从长远来看,该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该乡镇的综合发展,从而促进乡镇建设。2 环境现状2.1 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2.1.1 水环境根据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苏政复20092号),泗洪县境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泗洪县地下水源地,距离拟建项目约33km。同时,泗洪县已建成地面水厂,供水水源位徐洪河,取水口设置在泗洪县城东北金镇大桥西侧。拟建项目距离此取水口距离约为25km。根据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标准。2.1.2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

11、目沿线敏感点现状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限值。2.1.3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NO2、PM10浓度均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项目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的要求。2.1.4 生态环境(1)距离拟建项目最近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洪泽湖(泗洪)重要湿地,其功能区边界距拟建项目2700m。(2)泗洪县地处平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为以耕地为主的利用格局,林地、园地等比例不高。(3)项目所在区域水生生态现状状况良好,沿线栖息的野生动物中,未发现大型的或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4)项目所在区域主要自然

12、植被分布地的土壤肥力状况良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沿线地区无较大的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良好。(5)区域土地资源主要以农业利用为主,农业用地中以耕地为主。(6)项目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侵蚀级别均属微度。2.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要求,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2.2-1。表2.2-1 本项目评价范围一览表评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社会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内地区,扩大至泗洪县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区域、项目周边动土范围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扩大到达标范围,施工场界外200

13、米范围内地表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地下水环境项目建设、运营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区域,一般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以内范围3 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3.1 污染物排放源强分析3.1.1 施工期污染源1、废水(1)施工废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场地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量较小,污水中成分较为简单,一般为SS 和少量的石油类。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冲洗废水排放量约15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

14、油类40 mg/L。(2)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采用单位人口排污系数法计算,其中:每人每天用水定额90L/p.d,排污系数取0.8,工期按2年,营地施工人员150人,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COD、NH3-N、TP、SS等,污染物浓度根据统计资料确定,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3.1-1。表3.1-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一览表项目因子CODNH3-NTPSS浓度,mg/L500408300污水量,m3/d10.8污染量,kg/d5.400.320.323.24总排放量,t3.940.320.062.372、噪声公路建设项目常用工程施工机械包括: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和铺路机等。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

15、声级8090dB。3、大气污染源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区扬尘,类比同类项目监测数据,路基外20m外TSP浓度0.20.28mg/m3。沥青烟,类比同类工程,下风向50m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0.00001mg/m3,THC浓度在60m左右,浓度0.16mg/m3。4、固体废弃物(1)桥梁桩基施工废渣钻渣的产生量大致与桩基础地下部分的体积相当,总量约为1200m3。(2)拆迁建筑垃圾工程需拆迁建筑物1077.5m2,根据相似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1m3(松方),则房

16、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107.8m3。(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0kg/人d计算,营地施工人员以150人计,则施工营地日排放量约为0.15t/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09.5t。3.1.2 运营期污染源1、废水(1)路面径流根据本项目设计的雨水收集方案,运营期道路路面径流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1-1。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科所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的研究,120分钟内路面径流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SS 125mg/L、COD 45.5mg/L、石油类11.25mg/L。表3.1-2 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项目SSBOD5石油类60分钟平均值(mg/l)10

17、05.0811.25年平均降雨量(mm)860径流系数0.9路宽(m)主线25 匝道单车道8.5 匝道双车道15.5路线长度(m)主线1700 匝道1827(单车道920;双车道907)年均产生量(t/akm)2.170.110.24全线年均产生总量(t/a)12.020.611.35(2)收费站污水项目设置收费站1处,生活污水产生量见表3.1-3。表3.1-3 收费站生活污水产生量名称总人数用水定额,L/p.d排污系数污水产生量,m3/d污染因子浓度,mg/L日排放量,kg/d收费站20900.81.44COD5000.72NH3-N400.06TP80.01SS3000.43动植物油300

18、.042、噪声营运期,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源为非稳态源,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产生噪声;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产生噪声;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使得行驶中的汽车产生整车噪声。3、大气污染物(1)汽车尾气项目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NO2、非甲烷总烃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推荐的单车排放因子为执行欧标准时期的测试值,本项目运营时执行的是国标准,因此对JTG B03-2006的单车排放因子根据上述执行标准的比值进行修正。表3.1-3

19、本项目机动车气态污染物排放量源强 (mg/ms)2014年2020年2028年COTHCNO2COTHCNO2COTHCNO2A线段(12.119km)日平均0.2880.0590.0180.4010.0810.0230.5400.1080.036N线段(4km)日平均0.0950.0180.0050.1310.0270.0090.1760.0360.009(2)收费站废气表3.3-10收费站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名称污染因子总人数产生浓度mg/m3油烟产生速率kg/h年产生量t/a收费站食堂油烟2040.0040.005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3.2.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

20、-1。表3.2-1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概况1被征地居民项目周边耕地资源项目主线用地98.41亩,其中新增用地0.51亩,老路用地97.9亩;匝道用地85.25亩,其中新增用地84.68亩,老路0.57亩;互通内新增用地78.9亩,三角区新增用地100.83亩。本项目新增用地共264.91亩。周边耕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花生和大豆等2城镇规划泗洪县城市总体规划,本项目与该规划的协调性瑶沟乡乡镇建设规划,本项目与该规划的协调性3.2.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2。表3.2-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保护目标概况1耕地项目新占用耕地共2

21、64.91亩2陆生动植物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损失动物、植物3.2.3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根据现场实地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并无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3.2.4 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实地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无水环境保护目标。3.3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3.3.1 社会发展影响分析本项目的建成将有效分流通过新245省道的过境交通,避免出入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同时将承担泗洪县南部新城及瑶沟工业区的对外出行。可见,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节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改善地方交通环境等具有重大、现实的意义。工程本身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如服装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内需、

22、增加就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顺应了泗洪城市发展的需要,对泗洪县城“发展南向战略,建设南部新城旅游之城”的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3.2 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全部处于瑶沟乡境内,工程远离泗洪县城,项目的建设不会对中心城区的建设造成大的影响。瑶沟乡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城南郊,素有文明之乡、云水之乡、希望之乡之称。本项目位于瑶沟乡规划区外围,便于瑶沟乡对外交通出行。同时,项目远离瑶沟乡村民集聚点,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瑶沟乡的乡镇建设造成大的影响。项目的实施避开了泗洪城区和主要村镇,项目本身对当地城镇建设的影响较小。通过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可以将本项目的社会影

23、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减轻工程建设对沿线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3.3.3 地表水环境3.3.3.1 施工期(1)施工废水施工期,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冲洗后产生的油污废水主要含SS和少量石油类,施工废水污染物简单,水量小,施工期间将采取中和、隔油、沉淀处理措施,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拟建项目施工营地主要租用瑶沟乡当地民房,废水通过化粪池或者蒸发池处理后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3.3.3.2 运营期营运期工程主要污染源为路面径流污水,污染物以COD、SS和石油类为主,形成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污染物浓度很低。一般情况下50mm左

24、右的降雨(大雨到暴雨)就能把路面冲洗干净。本工程路面径流量很小,经地面雨水系统收集后,汇入附近水塘,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收费站生活污水量少,经二级生化处理后,尾水根据不同季节,尾水或通过自然蒸发及服务区绿化,或达标抽排至市政排水系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3.3.4 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桥梁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的淋渗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清水护壁、桥梁封闭施工、设置堆放场地防渗区域等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环境。本项目营运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径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由于土壤层的吸附作用,污染物在土

25、壤中的运移过程中一般被吸附净化,但对地下水含水层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3.3.5 声环境(1)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国内常用的筑路机械如挖掘机、堆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除装载机和平地机外,其余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而施工工地一般在沿线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5米范围内,则夜间噪声在235m处才可以达到标准限值,装载机和平地机的场界要求则为300m。本项目施工机械防护距离范围内无特殊敏感点,对声环境影响很小。(2)运营期公路营运期对环境噪声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交通量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交通噪声的因素很多,包括道

26、路的交通参数(车流量、车速、车种类),道路的地形地貌条件,路面设施等。根据设计文件,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公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基本模式,按照不同营运期(近期、中期、远期)、不同距离(路线两侧各200 m范围内),分别对拟建公路沿线两侧的交通噪声进行预测计算。通过模式预测可知,不同营运时期,除主线交通噪声超标外,其余各匝道噪声可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3.3.6 环境空气(1)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养护设备全封闭作业及安装除尘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施

27、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2)运营期根据类比结果,本项目运营期路侧NO2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运营期汽车尾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3.3.7 生态环境(1)拟建项目各占地指标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文)的要求,项目建设对当地耕地资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当地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产生大的影响;(2)工程占地会造成当地农业生产的减产,并会影响当地农灌系统和农作物的生长;(3)项目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

28、,总体影响不大;(4)工程建设不会干扰沿线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会对其生活习性造成大的改变;(5)项目取土对水土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采取土地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和施工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3.8 固体废物(1)施工期施工期间产生的拆迁建筑垃圾292m3,这些垃圾主要为砖、钢筋、木材等,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应尽可能回用,既可变废为宝,又减少了建筑垃圾的量;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应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处理,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定期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

29、环境影响较小。(2)营运期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收费站的生活垃圾,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收费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3t/a,数量较小,在站区定点堆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不乱丢乱弃,对环境的影响较小。3.4 污染防治措施3.4.1 社会环境(1)征地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关于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做好征地补偿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对于征用的耕地,建设单位将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

30、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2)拆迁禽畜舍的拆迁安置补偿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补偿费应直接发至拆迁户手中,让项目建设发挥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须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关于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给与拆迁居民合理的经济补偿。(3)基础设施施工期应尽量不破坏现有的排、灌渠道和现有道路,同时,与沿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水系和路网的重新规划和调整,使本项目的建设对沿线农业设施和道路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4)交通组织和安全在施工期,应加强交通管理和组织,采取必要的限制与分流措施,减

31、少因为施工车辆增多而带来的交通堵塞;同时要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管理,严禁施工车辆超速行驶。营运期,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安全第一”的思想宣传,并在事故易发地安装相应的设备(如危险信号、附上标记等),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5)文物保护建议施工前聘请专业人员对路面及两侧30米以内范围地进行文物勘察,并根据文物的考古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施工前对承包商及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文物的教育,增加施工人员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施工过程中同时开展沿线取土坑的地下文物勘察发掘工作,减少因取土施工造成的地下文物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建设单位应立即通知文物部门进行

32、抢救和处理。3.4.2 水环境3.4.2.1 施工期1、组织管理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2)合理布置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排水需要,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议租用瑶沟乡民房。(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矿建材料应运至河道之外指定地点堆放,严禁乱丢乱弃;生活垃圾应定点存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严禁乱丢乱弃;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桥梁施工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同时,桥涵施工要充分考虑防洪、防涝需要,不得妨碍沿

33、线地区行洪、排涝、灌溉、水产养殖的正常进行,必须保证沟渠畅通。(4)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2、工程措施(1)生活污水施工营地租用瑶沟乡民房,通过化粪池和蒸发池处理粪便和餐饮废水,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2)施工泥浆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运输至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设置弃渣排水池,含水率较高的弃渣在排水池中通过排水和蒸发实现固化,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一般半日内即可达到固化效果,严禁直接排入河沟、鱼塘。(3)砂石料冲洗废水处理砂石料冲洗废水主要为SS,采用沉砂池去除大的颗粒物后,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洒水降尘,污泥经干化处理后回用。因砂石料冲洗废水主要

34、为SS,且处理后的水用于洒水降尘,因此,砂石料冲洗废水无须进行混凝沉淀处理。(4)混凝土养护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主要污染物是SS和碱性物质,采取中和、沉淀处理后排入砂石料冲洗废水沉淀池作进一步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5)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和石油类,采取沉淀隔油池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3.4.2.2 营运期收费站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集水池”工艺处理,流程如图3.4-1所示。生活污水先通过化粪池初步生化处理;后经格栅去除漂浮物和大块杂质后,进入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沉淀、厌氧、兼氧、过滤四个部分;沉淀池出水先后进入

35、安装有填料的厌氧池和兼氧池进行厌氧、兼氧反应;兼氧池出水通过过滤池中的滤料层得到进一步净化。滤池出水贮存于集水池,春夏季节,尾水多自然蒸发,剩余部分则由集水池中设置的潜污泵抽吸喷洒于收费站绿化区用于服务区绿化。秋冬季节,生活污水经上述工艺处理后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由污水车定期抽排至市政排水系统。收费站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3.4-1。化粪池原污水格栅沉淀池厌氧池兼氧池过滤集水池污水车定期抽排至市政排水系统蒸发绿化春夏季秋冬季图3.4-1 收费站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3.4.3 声环境3.4.3.1 施工期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导致噪声

36、增强现象的发生。2、具有高噪声特点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作到快速施工;集中施工场的位置应妥善选取,首先必须紧靠大型施工场地,以缩短运输路线;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场界,建议施工场界距居民点至少保持300 米的距离;考虑施工时间的合理安排,尽量不要在深夜施工,并通过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和协作。3、施工噪声影响属于短期影响,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应严格控制夜间打桩作业。4、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这样可以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在途径村镇、学校、医院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

37、笛。需新建的便道应尽量远离学校和村镇等敏感目标。5、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3.4.3.2 营运期1、管理措施(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车况差、超载的车辆进入,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源强。(2)加强道路通车后的道路养护工作,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而引起交通噪声。2、规划建设控制要求项目营运后,将改变公路两侧声环境功能,项目主线红线外一定范围内超出2类功能区的噪声限值,原则上参照声环境功能区划红线外35m范围内不宜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点等,应以商业、工业和办公用房为主;在实际过程中,应根据典型路

38、段计算的噪声衰减断面(未考虑建筑和树木遮挡屏蔽),在考虑建筑和树木遮挡屏蔽等可能的降噪措施的前提下,经核算本项目主线噪声防护距离为红线外107m、匝道为红线外35m内。3.4.4 环境空气3.4.4.1 施工期1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2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3必须在物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保持堆场内地面湿润,进一步抑制物料扬尘污染。4用粉煤灰、石灰、水泥拌和稳定土和稳定碎石时,必须对拌和设备增配除尘装置,同时采取在拌和场

39、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等辅助抑尘措施。5进行路基填土掺生石灰处理、粉喷桩或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路基土填筑和压实等路基施工作业,进行路面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碎石基层、二灰土或水泥土底基层铺筑等路面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作业路段下风向侧设置临时挡风墙并经常洒水,抑制施工作业扬尘污染。6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更新尾气净化装置,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抑制汽车尾气污染。3.4.4.2 营运期1、收费站食堂油烟食堂内需安装油烟净化器(油烟去除率85%),以减少油烟等空气污染物直接排入大气。2、汽车尾气强化拟建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排放

40、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4.5 生态环境3.4.5.1 施工期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省市相关土地管理法规的要求,依法补偿占用的耕地,并补偿因此造成的农民收入损失。工程临时占地尽量使用建设用地和公路永久用地,减少占用耕地。尽量使用区域内其他工程弃土以减少取土场的数量和面积,取土场的设置应保持农田格局的完整性,其恢复方式应与附近村镇的农业生产模式相协调。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破坏植被,现有植被应在施工前进行移栽保护。施

41、工后期,通过公路绿化工程补偿施工造成的生物量损失。施工应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作业面应及时夯实,取土坑、临时堆土场及路基施工区域应设置挡墙、排水沟、沉淀池等临时防护设施防治水土流失,并配备遮盖物遮挡雨水冲刷。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清理,拆除施工临时构筑物,回填耕植土复垦,取土坑及时恢复为鱼塘或耕地。3.4.5.2 营运期1、道路管理部门须强化沿线的绿化苗木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2、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3.4.6 固体废物1、管

42、理措施施工期产生桥梁桩基出渣和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设置临时堆渣场,集中堆存,避免随意堆存。2、工程措施(1)合理选择临时堆渣场,尽可能选择在互通立交范围内;(2)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堆土场覆盖篷布等抑制扬尘、避免雨水冲刷;(3)修筑临时堆渣场围挡、四周开挖边沟防止水土流失。3.5 环境风险1、加强日常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三证”检查、超载车辆的检查,严格执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剧毒化学品目录补充和修正表等有关标准,并加强宣传

43、。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可禁止其上路;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上路应报管理站,经检查批准后方可通行,并提供印有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和应急小组电话的卡片,方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与应急中心联系,车辆上要有危险品标志,并不能随意停车;危险品运输途中,管理单位应予以严密监控,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2、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事先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由路政管理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3、投入运营

44、后,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地市级人民政府中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4、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如公安、环境保护、质检等。5、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全国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关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贯彻交通部关于继续进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的通知(交公路发2002226号)相关要求;遇有

45、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重点检查相关登记报批证明,运输人员上岗资格证,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说明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6、配置和确保排障车和事故处理应急系统处于良好状态。3.6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直接效益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辐射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后,每年所挽回的经济损失,即环保投资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很难用具体货币形式来衡量,只能对若不采取措施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人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作粗略计算或定性分析用以反馈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2)间接效益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后,将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