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6339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目前,化工行业主要包括无机、有机、高分子、农药、医药等类别。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趋功能化、精细化、绿色化的化工产品逐渐地被开发和生产出来,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是和化工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化工生产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易腐蚀、有毒等特点。对于连续运行的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否则事故频发,生产处于频繁开停的不稳定状态,设备、物料的意外损失和非正常消耗必然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近年在化工企业实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时,普遍提高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并把工序管理作为这项工作的核心。

2、在化工企业里对生产过程中工序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近年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是从全局来讲,工序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一些皿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研究中的工序管理问题做出一些归纳阐述,最后提出新技术在精细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应用。1.1 世界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1.1 行业范畴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简称“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的含义,国外迄今仍在讨论中。精细化学品这个名词,沿用已久,原指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药、染料、涂料等。但是,这个含义还没有充分揭示精细化学品的本质。近年来,各国专家对精细化学

3、品的定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称为专用化学品(specialty chemicals)。中国、日本等则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工与基础化工(基本有机化工、无机化工)不同,后者多生产基础化工原料,而前者生产的产品,多为各工业部门广泛需要的辅助材料或人民生活的直接消费品。因此,精细化工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工业部门,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是经济水平的标志之一。精细化学品的品种繁多,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

4、,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品种多、更新快,需要不断进行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所以研究开发费用很大,如医药的研究经费常占药品销售额的810,就导致技术垄断性强、销售利润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对原产品要求纯度高,复配以后不仅要保证物化指标,而且更注意使用性能,经常需要配备多种检测手段进行各种使用试验。这些试验的周期长,装备复杂,不少试验项目涉及人体安全和环境影响。因此,对精细化工产品管理的法规、标准较多。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往往国家限令其改进,以达到规定指标或禁止生产;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生产不同,它的生产全过程不仅包括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而且还包括剂型加工和商品化。其中化

5、学合成过程,多从基本化工原料出发,制成中间体,再制成医药、染料、农药、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各种精细化学品。剂型加工和商品化过程对于各种产品来说是配方和制成商品的工艺,它们的加工技术均属于大体类似的单元操作;大多以间歇方式小批量生产。虽然生产流程较长,但规模小,单元设备投资费用低,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产品的商品性强,用户竞争激烈,研究和生产单位要具有全面的应用技术,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精细化工与基础化工不同,其无论生产规模、生产技术难度和产品盈利能力及营销模式均不同于基础化工,两者的比较如下:精细化工与基础化工的区别比较内容基础化工精细化工 对资源的要求很高较低内在核心竞争力资源条件和区

6、位技术水平外在核心竞争力低成本产品质量、性能差异化生产规模大小利润水平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行业发展速度略高于GDP高于GDP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精细化工对资源的要求较低,技术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和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是近些年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在精细化工领域投资,而将基础化工让位于油气资源大国的重要原因。1.1.2 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现状精细化工的生产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长期以来美国、西欧和日本占据世界精细化工生产和消费的近70%。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崛起和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美国、西

7、欧和日本的精细化学品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达到65%。下表是2009年三者的主要精细化学品的市场情况:2009年美国、西欧和日本主要精细化学品营业额(百万美元)产品门类美国、西欧和日本世界合计农药3058052375电子化学品2585044550特种聚合物3405043660特种纤维70007500有机硅材料1000024000建筑化学品2592538225高档陶瓷材料3367535575特种表面活性剂2365732341香精香料2697532286特种涂料2075531965工业及公共场所清洗剂2725031800食品添加剂2270028970饲料添加剂2450033000水溶性聚合物236

8、8527765印刷油墨2249526325特殊造纸化学品2215025100塑料加工助剂870024420催化剂2030024120油田化学品785022130胶粘剂和密封剂880021960水处理剂768020730化妆品添加剂830020295润滑油添加剂675010670纺织化学品48459575合成染料31258725纳米材料59506500杀菌剂48286248分离膜材料55256175营养添加剂53505890特种颜料53005550呈像化学品49275270阻燃剂38505200抗氧剂41394672橡胶加工助剂27954652酶制剂34504115合成润滑剂34403815抗蚀

9、剂23073126采矿化学品7343122合计4796126900221.1.3 世界精细化工发展趋势1.1.3.1 总体发展趋势l 需求仍将继续扩大精细化工的发展速度一方面取决于经济总量的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提升也是促进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原因。以下是2009-2013年间美欧日及全球各类专用化学品的发展预测:2009-2013年专用化学品发展速度(%)产品门类美国、西欧和日本世界合计农药2.02.6电子化学品-0.51.8特种聚合物1.42.9特种纤维58有机硅材料36建筑化学品-0.21.8高档陶瓷材料4.45.2特种表面活性剂0.62.4香精香料2.63.4特种涂料1.93.9

10、工业及公共场所清洗剂1.62.2食品添加剂2.33.4饲料添加剂1.53.0水溶性聚合物2.12.4印刷油墨-1.2-0.2特殊造纸化学品-0.50.6塑料加工助剂0.11.6催化剂2.583.37油田化学品0.21.2胶粘剂和密封剂1.02.0水处理剂2.43.2化妆品添加剂1.13.0润滑油添加剂0.41.2纺织化学品-1.21.4合成染料-3.40.4纳米材料6.66.8杀菌剂0.91.8分离膜材料3.03.0营养添加剂3.74.2特种颜料-0.30.6呈像化学品-2.4-1.7阻燃剂0.11.6抗氧剂0.91.4橡胶加工助剂0.11.8酶制剂4.85.0合成润滑剂0.41.2抗蚀剂0.

11、82.2采矿化学品-2.1-0.6平均1.53.4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精细化学品市场未来仍将保持增长,完全不同于已处于下滑状态的基础化学品,并将继续引领全球精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l 生产布局进一步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基础化学品制造业布局调整的不断深入,精细化学品也出现了调整,特别是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鉴于市场需求大幅度减少,调整步伐有所加快。一些欧美精细化学品制造商在停掉本土生产装置的同时,加大了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投资,以更加靠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地。预计随着欧美及日本以外国家和地区对精细化学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这种调整将会进一步深入。l 新产品的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精细化

12、学品的最大特点是生命周期短,需要根据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而且随着一些新的安全环保法规的实施,如REACH法、RoHS/WEEK Directives和POPs等公约的实施,一些产品将被限制或停止使用,如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允许使用含用金属铅的化学品,儿童塑料玩具中不允许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禁止含溴阻燃剂使用等等,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替代产品。1.1.3.2 重点领域发展趋势1.1.3.2.1 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是伴随科学技术进步成长起来的,特别是近30年来在新的合成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汽车、建筑、环保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

13、极大的贡献。截至2009年底,全球化工新材料的产值已达到800亿美元以上,产品总消费量2200万吨左右。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全球化工行业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多数大宗化学品出现了能力过剩,但化工新材料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受航空航天、新能源、节能和环保等产业的发展,化工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拓宽,需求量在持续扩大,因此全球化工新材料的投资步伐没有停止。化工新材料不同于基础化工材料,其市场与工业水平的提升密不可分,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正是长期以来全球化工新材料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了衰退,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未来全球化工新材料仍将面临较好的市场环境,主要

14、表现在如下方面:l 有机硅材料继续较快发展, 产品层出不穷有机硅材料自上个世纪4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其品种、牌号目前已达到5000余种,目前世界硅氧烷的产量已接近140万吨,有机硅产品的销售额已达到140亿美元。有机硅材料具有许多其它化工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产品的生理惰性和高安全性符合当今工业品和日用品等环保安全的要求,因此有机硅材料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如迈图公司最新开发的农药制剂用硅油可以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农药原药的使用量,不仅降低农本,而且保护环境;再如有机硅材料制造的汽车安全气囊,可以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节能环保的LED照明设备制造需

15、要有机硅密封材料。总之,未来全球有机硅材料的需求仍将保持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l 有机氟材料性能独特,应用领域不断增加有机氟聚合物主要有含氟树脂和弹性体两大类,目前全球的总生产能力约30万t/a,其中氟树脂聚四氟乙烯的生产规模最大,约18万t/a。虽然发达国家传统氟材料的市场已十分成熟,但随着应用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有机氟材料的新用途在不断增加,如氟涂料的应用正从高档建筑向一般建筑普及,因此长期以来全球氟材料的消费增长保持高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态势。含氟烷烃在致冷剂、发泡剂等工业助剂领域是主流品种,发展既能保护臭氧层又没有温室效应的新型含氟烷烃对于保护全球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全球化学材料领

16、域发展的重点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氟材料的应用水平仍比较低,将是未来全球氟材料市场继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l 工程塑料需求增速放缓,但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汽车和房屋等耐用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疲软,对全球工程塑料市场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全球工程塑料市场开始减速,未来四年北美工程塑料市场需求的年均增速将放缓至3.1%。但工程塑料作为金属的替代品,其在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经济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l 高性能纤维新品种叠出,市场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高性能纤维获得较快的发展,新品种不断推出,碳纤维、芳纶纤维的产业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超高强聚乙烯

17、醇纤维、新型聚苯并双恶唑纤维(PBO)、蜜胺纤维、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PTT)等一大批高性能纤维相继实现产业化。所谓高性能纤维是指比普通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力、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腐蚀能力和耐气候性等的纤维。如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它和它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比重小等优异性能。近年来全球碳纤维的消费增长较快,年均达到15%,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从原有的军工和航天航空产品方面拓展到体育用品、建筑、桥梁、新能源等方面。预计随着航空航天、汽车、风能、建筑桥梁维修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球碳纤维的年均增长速度仍可

18、达13%,预计2012年全球的需求量将达到6.6万吨,2018年将超过10万吨。正是由于高性能纤维的特殊性能,致使其的应用领域起源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特殊需求,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其应用领域会不断向普通的民用领域拓展,进而拉动全球高性能纤维市场的发展。l 复合材料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

19、,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大约是钢的20%,依据碳纤维等级和方向性,其复合材料几乎可以达到类似钢材的强度,因此可作为飞机的骨架材料,进而减轻了飞机的自重,提高了燃料效率。2007年面世的A380 超大型客机的25%重量的部件由复合材料制造,其中2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重约35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复合材料用于受载力很大的中央翼盒的大型民用机,仅此一项就使飞机减重1.5吨,开创了大型民用机大规模采用复合材料的先河。轻质“外衣”不仅能有效克服质量与安全的矛盾,还能大幅降低飞机能耗。以A380为例,其首架飞机每位乘客百公里油耗不到3升,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乘客每百公里油耗少于3

20、升的远程客机,座英里成本比目前效率最高飞机的低15%-20%,因此其燃油的经济性比其直接竞争机型要低13%左右。1.1.3.2.2 生物化工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开辟了崭新的路径。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崭新的主导产业。生物化工是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两方面。其中生物能源主要是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等手段,转化成清洁的能源,如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乙烯、沼气、

21、生物质合成油,以及直接燃烧发电,除生物质合成油外,其他生物能源的生产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经济性需要进一步改进。生物制造是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化学的方法,生产化工产品,如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可降解塑料及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等产品。其中氨基酸中的赖氨酸、谷氨酸,有机酸中的柠檬酸、乳酸,维生素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2,可降解塑料中的聚乳酸、PHA,1,3-丙二醇、酒精乙烯等化工中间体都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但有些产品的经济性需要提高。此外,一批重要的生物制造产品仍在开发之中。如生物法琥珀酸、1,4-丁二醇以及甲乙酮等。随着石油等化石能源开采时间的延续,其未来可供应时间已成为世界经济热点

22、问题之一。而且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聚集量越来越多,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为了缓解化石能源的枯竭问题,挽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展生物化工已成为重要措施之一。生物化工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以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燃料油、塑料、纤维及数以万计的化学品,以减少人类社会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保持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尽管目前生物质化工产品的产量还十分有限,但在石油价格高于100美元/桶,天然气价格高于8美元/百万Btu的条件下,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低成本优势已消失殆尽,生物化工产品的竞争力在增强,因此生物化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2 我国

23、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2.1 现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精细化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形成了科研、生产和应用基本配套的工业体系,2009年的工业产值近10000亿元(不含医药、兽药和日用化工),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染料的年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2009年产量为67.8万吨,占全球染料总产量的60%左右;2009年涂料的产量为638万吨,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我国的农药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2009年达到190.2万吨,而且已成为世界上农药出口大国;聚四氟乙烯的产量达4.45万吨,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有机硅单体的产量接近40万吨,仅次于美

24、国。此外,新领域精细化工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水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在国内需求的推动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宗产品已基本依靠国内供应,有些产品已大量出口国际市场,如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山梨酸、香兰素、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钙、赖氨酸、维生素E、金霉素等,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精细化工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09年精细化工生产情况行业名称产量(万吨)工程塑料62有机硅单体40含氟聚合物5染料及颜料86.3涂料638农药190.2饲料添加剂320-330食品添加剂380-400胶粘剂700-710表面活性剂190-200水处理剂70-75造纸化学120-130塑料助剂235

25、-240电子化学品22皮革化学品75-80油田化学品120 橡胶助剂55-60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石化工业遇到了近10年来最为不利的局面,不仅全行业发展速度下降,而且一些基础化工产品出现了严重的过剩,装置开工率严重不足。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研究分析, 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6.63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3%。其中,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4.2%,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增长4.3%,肥料制造业增长3.9%,化学农药制造业增长4.4%,合成材料制造业增长7.5%,涂料、染料、颜料制造业增长12.6%,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增长16.8%。由此来看,以专用化

26、学品及部分高性能合成材料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为石化工业的亮点,这也标志着全国石化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方向迈进。1.2.2 存在问题l 化工新材料和部分高端精细化学品国内自给率低,投资潜力大化工新材料整体国内自给率约为40%,其中工程塑料国内自给率仅为33%,而且工程塑料产量中外资企业比重很高,如聚碳酸酯全部为外资控股或独资企业生产。以电子化学品为代表的高端精细化学品严重依靠进口。l 中低档产品为主,难以满足高端市场要求精细化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产品的系列化和差异化。目前国内虽具备了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但所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为通用型的产品,不能满足细

27、分市场的需求。如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国,产品的70%左右是油田生产所用,而造纸、水处理等领域所需的产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如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聚四氟乙烯生产国,80%以上的产品是低档次的通用型产品, 2008年我出口的聚四氟乙烯平均价为6.68美元/公斤,而进口的同类产品价格为12.08美元/公斤,这其中主要因素是我国的产品均为低档次的悬浮聚合聚四氟乙烯中粒料。l 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设备专业性较强,在得不到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难以采购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如碳纤维生产所需的碳化炉、聚丙烯睛原丝生产用的蒸汽牵伸箱等,国外严格限制向我国出口此类设备,这严重

28、影响了我国碳纤维的工业化进程。l 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更新速度快是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之一,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相关领域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实现产业的自我提升,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虽然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前,我们的力量还很不足的,特别是极其薄弱的基础性研究已成为我国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重要制约因素。l 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例如,我国已建成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有10家(不包括国外投资的项目和正在建设的生产

29、装置),而国外该产品的生产商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美国道康宁公司每年有机硅业务的销售额高达40余亿美元,几乎占有全球30%的市场份额。1.2.3 发展趋势1.2.3.1 总体发展趋势l 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精细化工产品支撑所谓创新型经济,概括起来,它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位,替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然而回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增长方式不难看出,主要是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

30、源,走低成本、低技术水平的发展之路。然而以我国现有的资源、环境和能源条件,按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已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并难以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目标。为此,根据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发展创新型经济离不开精细化工产品的支撑。如要实现水资源节约和改善水环

31、境就需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和污水的处理效率,这将为水处理化学品和膜材料提供市场空间;建筑节能需要新型的保温和密封材料,新型的化学建材和高性能的化学密封剂将在这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发展新一代的电子信息产品,需要电子化工材料配套;降低汽车的单位里程能耗,需要用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替代金属材料以降低车身的重量等等。总之,为了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就需要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大幅度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自我供应能力,特别是要发展高性能的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才能材料,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l 低碳经济即为精细化工产品营造了市场,同时又将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

32、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在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以负责任的大国总理身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意味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低碳时代。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精细化工材料的支撑,这也是2009年我国精细化工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所在。例如风能和太阳能是低碳经济所倡导的可再生绿色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不产生二氧化碳,而发展风能和太阳能需要碳纤维、环氧树脂、多晶硅

33、、有机硅密封胶及高性能涂料等精细化学品;再如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一方面需要采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又需要高效的污染物回收、治理措施,而高效的污染物回收和处理措施需要有膜材料、专用化学品等的参与等。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为精细化工产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石油和化工产业既是能源、资源消耗大户,也是载能大户,行业在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责无旁贷。同时,在促进其他行业节能降耗中,石化行业同样负有使命。虽然精细化工相对于基础化工具有能耗较低、资源消耗较少的特点,但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也需要改进发展方式,采用更加清洁高效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资源消耗,从而实现自身的低

34、碳发展。l 产品更新速度需要加快虽然我国已成为精细化工品消费大国,但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在产品的档次上。例如我国聚氯乙烯加工用的抗冲改性剂主要是氯化聚乙烯(CPE),而国外多采用ACR;目前国内水处理用的絮凝剂主要是聚合氯化铝,而国外普遍使用的聚丙烯酰胺的用量确非常有限。还有近年来由于仍在使用国外已禁用的一些饲料添加剂,造成畜产品出口受阻。因此,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与国外市场接轨,未来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的更新速度将加快,以适应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l 国外公司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我国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多数化工新材料和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的市场仍处于快速的成长

35、期,因此为了长期占有我国这一不可多得的市场,国外生产商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如德国巴斯夫公司在上海建设MDI、TDI和PTMEG装置,即将在南京建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和乙撑胺等生产装置;拜尔公司在上海化工园区建设HDI、PC和MDI生产装置,日本的宝理塑料公司联合三菱瓦斯和美国的Ticona公司在南通建设世界级聚甲醛生产装置,法国SNF公司在泰兴建设了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德国科莱恩公司将在大亚湾投资表面活性剂生产装置,法国道达尔公司下属公司波士胶已决定在常熟建胶粘剂生产装置,埃克森美孚在广东投资了软质PVC用增塑剂生产装置,德国的瓦克公司与美国道康宁公司在张家港建设40万吨/年甲基氯硅烷合

36、成装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虽然有利于国内供应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对相对弱小、正处于成长之中的国内企业提出了挑战。1.2.3.2 重点行业发展趋势1.2.3.2.1 化工新材料我国化工新材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防工业和尖端技术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化工新材料不同于大宗化学品,特别是某些产品的应用与提高军工和国防工业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国外长期对我国采取不转让技术,仅提供一般性能产品的策略,迫使我国只能走自主开发的道路。经五十多年的努力,特别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已有较大进展,一些产品的生产技术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有机硅单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已与国外发达国家接近,大型的工业化装

37、置也已投产,这不仅降低了国内有机硅单体需求对国外产品的依存度,而且还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有机硅单体的价格垄断,进而促进了国内有机硅材料的应用普及。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化工新材料工业体系,中低档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2009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国内市场销售额接近1300亿元,国内产值约为550亿元,市场自给率约为40%。2009年全国主要化工新材料供求统计表产品名称产量(万吨)净进口量(万吨)消费量(万吨)有机硅单体324375聚四氟乙烯4.2-0.63.6HCFC-2240-1525聚碳酸酯2073.8593.85聚甲醛1413.627.6聚酰胺工程塑料162137PBT1110.4221.42碳纤维0.

38、10.550.65特种橡胶54.88105.62160.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新材料在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保三大问题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煤炭、钢材、水泥消费国,石油第二大消费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正面临资源、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冲击。如何减少冲击,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如在新能源振兴规划中,国家将加大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投入,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因此,化工新材料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年我国主要化工新材料消费量(单位:万吨)产品名称消费量(万吨)有机硅单体180-190聚四氟乙

39、烯5HCFC-2240聚碳酸酯183聚甲醛56聚酰胺工程塑料55PBT36碳纤维1.3-1.5芳纶1特种橡胶7901.2.3.2.2 生物化工我国的生物化工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至今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如赖氨酸、柠檬酸、谷氨酸、生物农药等等,特别是柠檬酸占到全球贸易量的70%以上,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对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我国是全球第三大酒精和燃料酒精生产消费国,生物法维生素、抗生素等生产也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维生素C的产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80%。2009年全国生物化工的工业产值约为1100亿元,产品生产总量约为1250

40、万吨,生物质原材料的总消耗量在450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约为3600万吨,木薯干约为650万吨,其余为红薯、小麦和糖蜜等。主要产品生产情况如下:2009年国内主要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情况(单位:万吨)产品名称产量主要用途备注酒精750白酒占27%,化工占20,医药占25%,燃料占18%玉米酒精占60%,其次是薯干、糖蜜原料有机酸10573%产品供应出口,饮料约占国内市场70%的份额柠檬酸的产量约95万吨,其此是乳酸,约7万吨,其余为衣康酸等氨基酸280食品调味料和饲料添加剂谷氨酸的产量占80%,其余为赖氨酸等酶制剂7070%左右的产品用于发酵工业淀粉酶和糖化酶是主要产品生物农药90亿元杀菌、杀虫及

41、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我国生物化工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主要是生产传统的生物化工产品,对于石油资源的替代作用基本没有,每年所消耗的生物质资源也非常有限。我国幅员辽阔,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生物质资源需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因废弃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可替代石油生产部分化工产品。因此,在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均提出要加大发展生物化工的力度,重点发展非粮原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聚乳酸、生物乙烯、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素醚、1,3-丙二醇、1,4-丁二醇和糠醛等聚合物单体原料、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等其他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

42、材料,实现对石油原料的部分替代。1. 工序管理特点化工产品与其它工业产品一样,都是经过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按照化学、物理方法变革劳动对象所获得的,其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制造过程的质量。制造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道工序,生产制造过程中工序能力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因此工序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严格的、科学的工序控制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那么可以说工序管理点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工序管理,从总体上来讲,具有管理思想体系方面的同一性,从具体上来谈,具有管理模式、方法方面的管理特殊性。企业由于行业类型、规模、体制、素质等各不相同,故采用的方法及管理模式就不太一样。要对化工工序进行有效控制,就一定要

43、从化工生产的特点出发,认真地调查,分析、研究,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化工特色的多种工序管理模式。那么,化工生产到底具有那些特点呢?1.1化工生产多为装置性生产,具有连续性,流程长、系统性强的特点许多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都是在一系列定型装置中连续运行的。例如赤天化集团公司的合成氨生产,是以天然气等作原料,将它们加氢转化-高温变换-低温变换-脱硫-脱碳-甲烷化-制得氢气,然后与空气分出来的氮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压缩-合成等过程才能制得氨。如果把整个生产装置作为一个母系统,其中的单元装置作为若干个子系统,那么系统与系统之间必须严格按一定的工艺条件保持平衡,任何单元操作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运

44、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1.2化工生产工艺受因素制约,交互作用强,具有不能仅仅依据单因素的分析预测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化工生产是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影响因素多,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它与机械等行业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化工生产是以流体物料为主的连续投入和输出,许多化学反应是在装置内进行的,摸不着,看不见,呈“黑箱子”状态,只能依靠间接工艺指标加以控制。1.3化工工序多为动态管理,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化工生产中,原料不断投入,产品源源而出,检测和调节总是滞后的。化学反应瞬息万变,反应物的质量和量在不断的变化,如含量成份。转化率、速率等质量特性,当我们识别到时早也面目全非了。它不能像机

45、械加工那样,经过首件检查后,再调整工装设备,再批量生产;而是要边生产,边检测,边调节。此外,一般化工产品的质量测定也不像单件测量那么简单,检测本身就是人、机、料、法、环同时起作用的一个工序。它要经过取样,样品处理,按一定的方法,使用多种试剂和装备进行化验,对数据要经过一系列计算方能得出结果。鉴于化工多行业,不同工艺,多种技术层次的特点,结合赤天化集团公司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工序管理点。2工序管理点及其建立的原则、方法工序管理点,就是在生产现场中凡是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就是工序管理点。产品质量是靠工序质量

46、来保证的,而工序质量又是靠工作质量来保证。要使产品质量控制在工序里,就必须管“原因”保“结果”。工序管理点就是在“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进行管“原因”保“结果”预防两个基本指导原则下形成的。3工序管理点的设置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根据化工行业的特点,突出关键和重点的原则,本着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宗旨,在水汽车间设置的循环水岗位pH工序管理点,脱盐水岗位脱盐水母管电导工序管理点,就是为了控制水质质量,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转。在合成车间设置的四大机组、一段转化炉工序管理点直接关系到生产长周期运转,H2/N2、高变、甲烷化床温工序管理点对半成品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尿素车间设置的一段蒸发温度,二段蒸发温度、二段蒸发真空工序管理点对尿素的内在质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成品车间设置的自动秤、缝包并严格贯彻执行,要有工艺规程,操作法(作业指导书),找出影响质量特笥的主导因素。编有检验文件,明确检验方法和检验手段。建立控制图或数据记录表等。建立质量责任制。建立工序管理点办法。各有关部门通过一段时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