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432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建设单位:庄河市旅游局二一四年十二月目 录1规划方案介绍与分析11.1规划范围及时段11.2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区模式定位11.3四乡镇旅游总体规划21.4规划协调性分析112区域环境概况112.1自然环境概况112.2社会经济概况152.2.1经济发展状况162.2.2产业发展状况162.2.3城市基础设施162.3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183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及承载力分析18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83.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3.2.1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193.2.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93.3水环境

2、影响预测与评价203.3.1水资源承载力分析203.3.2水环境影响分析203.3.3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203.4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13.4.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213.4.2增加就业机会213.4.3社会文化影响21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24.1环境空气影响控制措施224.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34.2.1水资源保护措施234.2.2水环境保护措施244.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254.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64.5社会影响保护措施275评价结论271 规划方案介绍与分析1.1 规划范围及时段包括庄河市蓉花山镇、步云山乡、仙人洞镇、桂云花乡辖区范围,规划区面积961.1km2,其中步云山乡2

3、12km2、蓉花山镇213.1km2、仙人洞镇322km2、桂云话乡214km2,规划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25年。1.2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区模式定位1、总体定位:辽宁省生态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一屏障:大连北部水生态屏障区;两示范:辽南生态型城镇建设示范、大连旅游经济转型发展示范;三基地:辽南生态温泉休闲养生基地、大连山区发展转型先行试验基地、庄河绿色经济创新发展基地。2、总体目标:探索生态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新路径,力争树立“生态旅游经济区” 创新发展的新标杆。3、总体发展目标旅游业发展,带动生态观光农业、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健康养生产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增长,预

4、计在2015、2020、2025年,带动相关产业新增GDP分别为37.71亿元、57.31亿元和95.81亿元。表1.21 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区总体发展目标表项目201520202025旅游带动GDP增加(亿元)37.7157.3195.81旅游业发展目标旅游接待人次(万人/年)192.27343.46470.18人均旅游收入(元/人)193.48537.471466.89旅游总收入3.7218.4668.97财政收入(亿元)3.05.010.04、发展路径:以生态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为先导,绿色健康产业为支撑,机制创新为手段,实现跃升发展。5、总体策略产业策略:生态旅游为先导,生态农业为基础

5、,健康养生、文化与户外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产业体系。表1.22 产业策略内容表类别内容生态旅游以步云山旅游集散中心构建为核心,提升北部区域旅游集散功能和能级;以蓉花山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地主庄园建设为核心,强化蓉花山镇旅游服务能级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大5A景区。生态农业以庄园经济为特色,先行开展生态农庄试点,夯实北部区域的产业基础。三大特色产业健康产业:依托温泉资源,提升健康养生产业的服务水平和规模;生态产业:依托地主庄园,构建以文化消费为核心的饿文化产业体系;户外休闲产业:导入专业户外运动休闲组织,培育户外运动休闲消费文化和公共服务水平。1.3 四乡镇旅游总体规划1、规划用地表1.31 用地及经济技

6、术指标用地编号用地性质占地面积(ha)占地比例R居住用地130.1632.3%B零售商业94.8423.5%H旅馆餐饮63.3915.7%A文化设施24.616.1%C会所公社63.0115.6%S运动休闲9.622.4%M影视产业6.151.5%T旅游集散10.982.7%合计402.76100.0%2、交通规划(1)快速交通规划高速公路:庄盖高速、永清高速、庄岫高速“两橫一纵”实现各乡镇及景区东西向、南北向的联系;国道:G305庄林线;省道:S203张庄线;主干道:依托现状县乡道通过提升等级,打通断头路的方式,实现联系各乡镇的主要道路系统;次干道:综合考虑各乡镇旅游规划项目布局位置,实现各

7、个项目旅游路线上便捷的联系。线路:通过规划观光小火车,实现桂云花满族乡步云山天门山仙人洞镇蓉花山镇各景区快速的联系;站点:观光小火车站点的设置主要是结合各主要旅游景点和自驾车营地,总分考虑旅游人群的主要动线。图1.31 区内快速交通线路图图1.32 区内观光小火车路图(2)慢行交通规划山地自行车慢行系统在充分利用现状道路的基础上,串联各个景区景点,形成景色和距离都具有差异性的环线,为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的游客提供适宜的游线。自行车时速15-20km,连续骑行40-60min能够达到健身效果,因此以7-10km为间距设置自行车慢行服务站,便于游客休息补给。规划自行车服务站。自行车道建议红线宽度4-

8、6米,在以自行车骑行为主的情况下,可同时设置景区观光电瓶车,设置多个站点,既能够承载年长体弱的观光乘客,又能够对骑行游客进行及时的救援和帮助。图1.33 区内慢行驶交通规划三个自驾车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步云山乡、蓉花山镇及天门山设置自驾车综合服务中心为,为四个乡镇区域住宿、餐饮、购物及交通换乘等综合类服务。四个自驾车服务点:结合仙人洞镇区、桂云花满族乡区,同时考虑交通便利程度,与旅游景点的关系设置四个自驾车服务点自驾车路线:庄盖高速的步云山乡下口是人流集散地,四个乡镇范围,自驾车沿着庄茧线、崔桂线、曲娄线等到达各个景点。图1.34 自驾车综合服务中心和服务点规划3、景观规划一轴三带五核多节点。一

9、轴:沿庄茧线道路景观轴。三带:沿碧流河景观带、庄河源头景观带、英那河景观带。五核:三个滨水景观核心:碧流河滨水景观核心、朱家畏子水库景观核心、英那河水库景观核心;两个山体景观核心:步云山最高峰景观核心和冰峪风景名胜区。多节点:依托现有天门山、老黑山等自然资源和步云山乡、仙人洞镇、蓉花山镇等乡镇区形成景观节点。4、游线规划山水观光度假游线: “栖云流泉” 温泉度假小镇“云麓圣境”商务休闲中心平步青云山地运动大本营云里赏花现代农业科普园云海逸居山林康养度假基地“跋山涉水”天门山生态文化休闲游“游龙戏水”英那河生态漂流基地“积水成渊”环英那河水库庄园部落 “冰谷嬉水”冰峪沟观光休闲乐园等文化休闲体验

10、游线:慢画风情小镇慢艺民俗中心漫游艺术水街慢采影视观园慢修文化驿站慢浴大宅温泉慢画风情小镇慢活滨湖营地慢活水岸山庄行云流水亲水漂流带“云榭水岸”河滨水岸商业街云居古泉康疗养老基地农业休闲度假游线:桂云花苑汇航桂园养老社区芳草溪花矿泉疗养片区禾稼花田蓝莓休闲乐园百花弦歌蓝莓度假庄园庄河花果蓝莓博览园花锦世界半岛度假天堂琪花会海商务会议中心秀水花乡民俗风情驿站。图1.35 生态旅游区游线规划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个一级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庄河的北门户步云山乡;5个二级游客服务中心:分别位于蓉花山镇、仙人洞镇、桂云花满族乡、天门山和步云山-老黑山山林生态度假片区周边。多个服务点:分别位于各个旅游度假片

11、区内。图1.36 游客服务中心规划6、项目布局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经济区共计规划11个片区,合计31个旅游项目,具体旅游内容包括:温泉度假、康疗养老、商务休闲、山地运动、滑雪、高尔夫俱乐部、森林康养度假、水上娱乐、滨河商业、休闲度假、地质探险基地、生态文化休闲公园、蓝莓休闲乐园、蓝莓博览园、商务会议中心、矿泉疗养中心、养老社区、花卉观赏、民俗风情驿站、修文学驿站、影视观园以及餐饮服务等内容。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图1.37 规划旅游项目分布表1.32 规划旅游项目布局及核心产品项目片区核心产品栖云流泉步云山健康养生区闲云泉居步云山温泉度假片区栖云流泉温泉度假小镇云居古泉康疗养老基地云麓圣境商务休

12、闲中心高步云衢步云山-老黑山山地运动度假片区平步青云山地运动大本营云海逸居山林康养度假基地云里赏花现代农业科普园游云潋水圣谷美地漂流体验片区行云流水亲水漂流带云榭水岸河滨水岸商业街漫养天地蓉花山镇文化服务区漫话闲居蓉花镇文化颐养家园慢画风情小镇、慢艺民俗中心光影烂漫长隆德文化休闲庄园慢采影视观园、慢浴大宅温泉慢浴大宅温泉、慢游艺术水街漫步静心朱隈子文化游憩公园慢行滨湖营地、慢活水岸山庄仙人洞镇休闲度假区高山流水天门山-英那河运动休闲片区跋山涉水天门山生态文化休闲公园游龙戏水英那河生态漂流基地游山玩水冰峪沟观光度假片区盈水仙居冰峪沟休闲度假小镇冰谷嬉水冰峪沟观光休闲乐园碧水人家小峪沟乡村休闲度假

13、聚落水漫金山仙人洞地质探险基地积水成渊环英那河水库庄园部落花海馨泉桂云花农业休闲区陌上花田蓝莓旅游休闲片区禾稼花田蓝莓休闲乐园、百花弦歌蓝莓度假庄园、庄河花果蓝莓博览园水木繁花滨水旅游度假片区花锦世界半岛度假天堂、琪花会海商务会议中心、秀水花乡民俗风情驿站花间延年水息养生养老片区芳草溪花矿泉疗养中心桂云花苑汇航桂园养老社区表1.33 用地经济技术指标用地性质占地面积(ha)占地比例新增用地389.959.11%提升用地33.190.78%保留村镇3856.9490.11%合计4280.08100.00%1.4 规划协调性分析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区总体定位是辽宁省生态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其总体

14、目标:探索生态旅游驱动的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新路径,力争树立“生态旅游经济区” 创新发展的新标杆,其重点发展温泉度假、山地运动、河谷漂流滨水旅游蓝莓旅游、文化影视等旅游产品。评价分别与大连市及庄河市相关规划,法律法规进行比对分析。从区域位置上,庄河市北部生态旅游区处于大连市北部生态旅游片区,符合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方向,符合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受评规划的旅游项目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内容基本一致。受评规划定位、内容与大连市旅游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庄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一致。对照相关法律法规,部分旅游项目位于环境敏感区,需要按照相关进行调整或做好污

15、染防治措施,部分旅游项目占用河道,与水法存在冲突。规划的旅游产品,如高尔夫运动和别墅项目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冲突,受评规划不应该规划高尔夫运动项目和别墅项目,同时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项目也应禁止占用耕地。2 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庄河市地处辽东半岛东侧中部,大连市东北部,位于东经1222912331,北纬39254012之间,东近丹东与东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与普兰店市为邻,北依群山与营口市的盖州、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相连,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庄河市地理位置图见图2.11)。全境总面积为698

16、1km2,其中陆地面积4086km2,海域面积2895km2。本规划所涉桂云花乡、蓉花山镇、步云山乡和仙人洞镇四个庄河北部乡镇。图2.11 庄河市地理位置图2、地形、地貌庄河市地貌为低山丘陵区为主,是辽东丘陵山地的一部分。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及其余脉纵贯全区,形成北高南低的地貌轮廓。区域内山脉走势大体是东北到西南方向,山地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北部群山逶迤,峰峦重叠,平均海拔在500m以上,其中步云山最高峰海拔高度为1130.7m,为辽东半岛最高峰,与老黑山等山体连成一片,构成庄河地区北部山地绿色屏障。中部丘陵起伏,海拔在300m左右,溪流、峡谷、盆地、小平原间杂期间。南部沿海地势平坦宽阔,海拔

17、在50m以下。三部分区域地势分明,特点突出。山岭奇峰突起,岩石裸露;丘陵坡度平缓,土层软厚;平原、零星分布,地表平坦。全市地貌特征可概括为“五山一水四分平地”。3、地质概况庄河地区大地构造属于阴山天山复杂的构造带的东端南部边缘和新华夏构造第二个一级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系华北断块新华夏系辽东隆起的东侧,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小震活动频繁,是辽东半岛地震危险区之一。根据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展布及其相应关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新华夏或华夏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体系。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等。岩石种类主要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18、。4、土壤类型庄河地区土壤分为:5个土类,10个亚类,41个土属,123个土种。5个土类分别是:棕壤土、草甸土、水稻土、盐土、风沙土。依照国家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庄河地区土壤养分总的状况是:有机质含量低,少氮、贫磷、钾不足,微量元素缺乏。5、植被特征庄河市属华北植物区,地带性植被系暖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庄河市北部山区山势险峻,地形复杂适于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其中有200多种乔、灌木、500多种草本植物、400多种药用植物、200多种食用菌。6、地质灾害庄河地区区域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断块新华夏系辽东隆起的东侧。地质构造繁杂,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小震活动频繁,是辽东半岛地震危险区之一。境内岩石

19、基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庄河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阴山天山构造带的东端南部边缘和新华夏构造第二个一级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其中,华夏系或华夏构造体系分布在庄河附近,庄河风城岩石固断裂(庄河断裂)贯穿全区,与北西向庄河熊岳断裂共轨,控制全区的构造运动。7、地表水文全市共有英那河、庄河、湖里河、小寺河、小沙河、寡妇河等河流10条,其中的9条独立入海,总流域面积2944.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68亿m3。另有支流66条,有288条季节性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完整的水系。全市共有大、中、小型水库44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座,小水库18座,小水库21座,水库多集中在河

20、流的中上游。水库总面积为3796ha,总流域面积1257.55km2,总库容量4.47亿m3,兴利库容2.92亿m3,净调水量2.43亿m3,设计灌溉面积2.92万ha,占全市面积的62.2%。8、旅游资源状况表2.11 北部四乡镇旅游资源一览表乡镇名称旅游资源名称桂云花乡碧流河水库、蛤蜊河、西阳庵沟峪、芳林峪沟峪、春平侯剑出土地、满族人聚集地步云山乡步云山、老黑山、蛤蜊河、温泉蓉花山长隆德庄园、德源休闲山庄、德兴老街、蓉花山天主教堂、史春英烈士陵园、鞠抗杰故里、朱隈水库、鸡冠山森林公园、五道沟温泉仙人洞英那河水库、冰峪沟、天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温泉、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圣水寺、仙人洞庙表

21、2.12 北部四乡镇旅游资源形象品牌一览表旅游景点名称品牌等级或口碑冰峪沟国家级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辽宁省十佳景区仙人洞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冰峪酒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步云山温泉大连市十大浪漫景点冰峪温泉大连市十大浪漫景点长隆德地主庄园辽南版“乔家大院”步云山辽南第一峰老黑山辽南第二峰9、动植物资源桂云花乡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区内有100多个树种。100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药用植物。步云山乡的老黑山,生长着340公顷的原始次生林,为辽南最大的原始次生林之一。天女木兰,东北稀有;多年封山育林,珍稀树种得到有效

22、保护,有黄菠罗、椴树、腊树等50余种自然野生树木,有天女木兰、女儿花、早春梅花等200余种野生花草和野山参、天麻、灵芝等200余种山药材。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属长白山系千山余脉,是华北植物区系与长白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因而造就了这里物种繁多,具有明显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其森林覆盖率为95%,不仅拥有面积较大的天然蒙古栎林,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和更珍贵的三桠吊樟、天女木兰和海洲常山等10余种亚热带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类分布。有动物1500余种,其中,有无脊椎动物1100余种,有脊椎动物375种,并有国家一、二级动物金雕、白尾海雕和雕鸮等。保护区属长白、华北两大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特种具有地带多样性特

23、点。保护区有高等植物810,主要乔木树种有赤松、红松、黑松、麻栎、蒙古栎、糠椴、黄檗、花曲柳、核桃楸、槭树等。保护区有脊椎动物196种,其中鸟类140多种。10、气候与气象庄河市地处暖温带,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四季气温差异明显。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显变化,冬季受亚洲大陆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由于受印度洋低压和北太平洋热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据庄河市1986年至2005年气象统计资料显示:庄河市年平均气温为9.4;多年平均风向频率以西北风和东北风最大,均为11%,偏北风和偏西风均为10%。年平均风速3.2

24、米/秒;庄河地区属北方长日照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430个小时,平均日照率56%。春季回暖迅速,风大雨少;夏季雨量充沛,高温潮湿;秋季气温速降,雨量骤减;冬季干冷,降水稀少,有时出现暴雪天气。庄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710.5毫米,降水集中在49月,平均降水量为61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7%。2.2 社会经济概况根据2013年庄河年鉴,庄河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见表2.21。本规划涉及四个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如下。表2.21 庄河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2012年)项目单位数值土地面积平方公里4086城区面积平方公里40其中:桂云花乡平方公里214步云山乡平方公里212蓉花山

25、镇平方公里213.1仙人洞镇平方公里321人口总数(截至2012年底)人841916其中:桂云花乡人19356步云山乡人20110蓉花山镇人35576仙人洞镇人35217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01.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193.7全部工业总产值亿元1620.42.2.1 经济发展状况(1)桂云花桂云花乡2012年完成财政收入3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农业总产值32580万元。(2)步云山步云山乡2012年已完成全年经济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7.28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4.8亿元,工业总产值12.9亿元,企业增加值4.8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7.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65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

26、1520.4万元。(3)蓉花山蓉花山镇2012年,财政收入179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7.48万元,工业总产值16.68亿元,农业总产值3.8亿元。(4)仙人洞仙人洞镇2012年生产总值23.1亿元,农业产值5.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亿元。2.2.2 产业发展状况桂云花乡支柱产业为农业,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步云山乡支柱产业为旅游业、牧业、林果业、蚕业等;蓉花山镇的支柱产业为硅石加工业和水缫丝加工业,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为蓉花山的传统农业;仙人洞镇的支柱产业为旅游业、食用菌养殖业、牧业、林果业、蚕业等。2.2.3 城市基础设施1、给水表2.22 区域给水现状分析乡镇水源名称水源分类备

27、注桂云花居民自建水井地下水步云山镇区有水源井、乡村自建水井地下水镇区有给水管网蓉花山镇区有水源井、乡村自建水井地下水仙人洞镇区西部水源地、乡村自建水井地下水镇区给水管网覆盖率不高2、排水步云山镇区内排水已初具规模,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污水都是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渗水井方式直接排入地下。排水管网为路边沟加盖板,排水边沟总长4.7km,其路边沟主要分布在步云山镇区主要道路上。步云山镇区内现已修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始建于2008年8月,竣工于2009年9月,2009年11月进行调试,设计日处理能力2000立方米,为1+1A处理,占地面积3000m,目前未正式使用。蓉花山镇区尚未建成完整的排水

28、系统,仅有几条道路边沟和自然沟渠将污水、雨水及山洪排至庄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仙人洞镇区排水系统的初步方案已经形成,排水体制为分流制。但排水管网系统没有建设,现状处于散排状态。仙人洞镇镇区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动工,设计规模1200吨/天,位于镇区的南部。桂云花乡尚未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居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用于农灌。3、供热步云山乡现状由镇内居民自主供暖现状由镇内居民实行自主供暖,蓉花山镇区现状无集中供热设施,镇内居民实行自主供暖。仙人洞镇区现状由镇内居民自主供暖现状由镇内居民实行自主供暖,部分企事业单位实行小型锅炉取暖。桂云花乡无集中供热设施,居民自主采暖。4、交通状况桂云

29、花乡国道G305北至盖州南通庄河市区;庄茧线和崔桂线两条横向平行,连接东边各乡镇及景区的道路。步云山乡境内交通便利,步云山距大连190km,距庄河50km,距盖州市80km,距大连国际机场190km,庄茧线穿城而过,徐温线直通步云山。庄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镇区处设有收费站,对外联系十分便捷,通讯设施齐全。 仙人洞镇境内交通便利,庄岫铁路贯穿境内,并在仙人洞镇设有站点;东西大通道、张庄公路(省道203)、对外联系十分便捷。同时,镇域、镇区河流纵横。镇域内共修建了仙长公路、庙仙路、仲仙路、公佃路等多条主干路,同镇域范围内其他行政村皆有乡道联系。蓉花山镇域内有市级公路庄茧线和仙长线纵横穿越,仙长线

30、是北部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蓉花山镇现有公路9条,总长度约92km。其中市级公路两条(庄茧线和仙长线),镇级公路三条(松瓦线、吕七线、曲娄线),村级公路四条。仙人洞镇域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省级公路张庄公路(省道203)和县级公路仙长公路道组织,镇域范围内各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初步形成覆盖镇域的道路网络,但是支状断头路仍然存在。镇域内现状无高速路;但无铁路站场;无水运码头。5、燃气步云山镇区燃气供应以液化气为主,现有主要有一座液化气瓶装站。站内现有一座3m3储罐,每天供气量为300kg左右,约20瓶,主要为生活用气。蓉花山镇内居民炊事用燃料仍然以煤、柴为主,有部分居民使用灌装液化石油气,镇内现有液

31、化气储备站一处,位于蓉花山茧站东侧。仙人洞状镇范围内主要是使用液化气罐供气。桂云花乡居民燃料以煤炭和秸秆为主,部分使用液化气罐供气。6、环卫设施规划四个乡镇的生活垃圾无集中处置的填埋设施,在乡镇仅有垃圾收集点。2.3 区域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略3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及承载力分析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在具体的用地规划中,总体上耕地减少239ha,比例由15.17%降低到14.93%;园地减少16ha,比例由3.45%降低到3.43%;林地减少114ha,比例由67.26%降低到67.15%;城镇用地减少639ha,比例由0.79%降低到0.16%;农村居民点减少21ha,比例由1.98

32、%降低到1.96%;建设用地增加425ha,比例由3.80%升高到4.22%。总体上,规划实施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相对不大;居住用地、零售商业、旅馆餐饮、文化设施、会所公社、运动休闲、旅游集散等用地有较大增长,反映了区域旅游服务功能的增强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符合生态旅游区的的发展定位;区域部分生态观光农业用地(现状果园和耕地)总量减少,大部分转化为旅游和居住用地,符合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需求;区域部分林地总量减少,大部分转化为运动休闲旅游项目用地,符合文化与户外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产业体系。虽然评价认为工程永久占地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不大,但在规划工程占用耕地、园地、林地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生

33、产、生活,对农业生产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占用的耕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辽宁省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对占用的耕地应报相应的主管部门批准,同时办理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审批手续。(2)道路交通规划主要针对现有公路提升等级,旅游线路在现有公路基础上进行改造,没有规划新建道路项目,因此区域景观和各生态单元之间的连通性不会有太大变化。然而现有公路升级改造后,由于公路路面热容量小,反射率大,蒸发耗热几乎为零,

34、近地面温度高,升温快,灰尘和二氧化碳含量高,形成一条“热浪带”,使局部的小气候恶化。而这种小气候的变化会导致附近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沿公路发生不同程度的梯度变化。(3)规划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为10.17万人/日,以游客心理感应为主要限制因素,这与北部生态旅游区定位和旅游资源给游客带来的心理享受密切相关。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1 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本项目规划区总面积为961.1km2,其中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包括仙人洞森林公园1627.5ha和仙人洞自然保护区3574.7ha,共计52.0km2,其余为二类功能区,面积为909.1km2。经计算,规划期内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剩

35、余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8.96万吨/年和6.82万吨/年。根据规划污染物分析结果,规划实施后,近期和远期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0.066t/a(近期)和0.162t/a(远期),近期和远期新增二氧化氮排放量分别为0.898t/a(近期)和2.198t/a(远期),两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所占的剩余环境容量比例很小。综上,本规划实施后,近期和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所占剩余大气环境容量份额极少,可认为本规划的实施对于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影响极小。3.2.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各项目的采暖依托各乡镇的集中供热设施,无法依托的采取电供热,不自建采暖锅炉;餐饮业控制规模,设置油烟净化措施;发展绿色交通,清

36、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在采取以上大气环境影响措施的条件下,规划实施后大气污染是可控。同时随着本规划的实施,乡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中供热水平加强,还会明显改善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综上,本规划的实施不会对规划区的大气环境影响产生负面影响。3.3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规划涉及四乡镇水资源丰富,各乡镇在制定水资源供给规划时,已经综合考虑了未来旅游业发展。本规划实施后,近期新增水资源需求量占总供给能力的9.8%,远期新增水资源需求量占总供给能力的22.7%,随着规划的逐年实施,受到水资源供给的制约逐步加强。建议四个乡镇尽快编制供水专项规划,供水专项规划应考虑旅

37、游业发展新增的用水量;桂云花和步云山两个乡镇的供水依赖于地下水,对于地下水的开采量应进行合理论证,不得对饮用水水源地产生影响。3.3.2 水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实施后,废水主要来自于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水中污染物为COD和氨氮,园区内所有项目废水必须排入市政管网或自行处理实现零排放,不外排至水体环境中,因此本规划实施后,污水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规划实施后,各乡镇的耕地、果园将提高档次,逐步调整为生态农业观光用地,减少了传统农业用地面积,推广生态农业种植园、发展有机农业,不使用农药、化肥。随着农业结构的升级,各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将有所减轻,对规划区水环境带来污染将有所减轻。本规划涉及到漂流项目

38、,占用河道,并在上游和下游建设拦截坝,形成了漂流的流域。漂流项目的建设,可能对水文和水环境产生如下影响:3.3.3 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本规划实施后,园区内所有项目废水排入市政管网或自行处理实现零排放,不外排至水体环境中,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降低,漂流项目合理利用河道,控制规模,确保合理的下泄生态需水量,采取水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后,不会对地表水系产生影响,同时规划要求区域内严格保护林地资源,水涵养能力不构成损害。因此总体来看,本规划的实施,不会对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以及朱隈子水库三个饮用水源地造成额外负面影响。3.4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3.4.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

39、,正是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大力发展区域旅游业的产业转型,可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同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也将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餐饮娱乐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必将刺激规划区所在地农、林、牧、副、渔的发展,从而形成食品加工、土特产生产、旅游工艺品加工等行业良性的经济循环,有力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变。旅游消费涉及到的食,住,行,游,购等多方面,为了与旅游者的消费相适应,必须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最明显的是直接提供旅游消费资源的各部门,如交通,通讯,轻工建筑及农业等。由此可见,

40、旅游业对调整一,二,三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一定的影响。3.4.2 增加就业机会一般认为,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庄河北部生态旅游区规划的建设,将促使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相关设施更加完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该区的直接就业是由于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的,即各种旅游企业中的就业人数,包括在各种接待设施、商店、旅馆、酒吧间、运输及有关管理部门在内的就业。另外在其它行业如渔业、轻工食品、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就业,称为间接就业,扩大了就业人员队伍。此外,旅游业是一项季节波动较大的行业,旅游就业也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季节性工作多是旅游业的一大特点。这为那些只需要季节性就业的人,如大学生、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41、。3.4.3 社会文化影响外来旅游者的喜爱会激发规划区当地居民的地域、民族自豪感,他们更加珍视本区域、本民族的资源优势和文化遗产,热爱自己的家乡,努力创造文明的社会环境,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对文物古迹、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民族手工艺等的继承和开拓。4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4.1 环境空气影响控制措施1、加强施工监理和污染控制本次区域开发时间跨度较长,覆盖面积较大,施工建设期间的拆迁、场地平整、物料运输及建筑物建设等施工行为将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本区域开发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如防尘抑尘、减噪降噪、文明施工、运输路线的合理选择、车辆限定行驶、道路分段施工、加强

42、污染物控制等措施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通过聘请施工监理单位和自行成立环境保护技术组织,负责整个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2、积极选用清洁能源能源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目前,本规划区域的现状能源结构仍是以煤为主,多为分散供热;规划期在供暖和燃气等的能源使用上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对减缓区域开发带来的大气环境影响贡献较大。景区所有的餐饮业要控制规模,强化油烟净化措施,进一步强化景区内饮食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使餐饮业油烟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 18483-2001)的限值要求,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污染,划定餐饮业的范围和经营品种,应以简餐和快餐为主。3、加大机动车污染控制

43、力度生态旅游区规划的实施,兴旺当地的旅游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居民和游客数量增多,车流量也逐渐增加。针对区域建设完成后大气环境污染出现的新特点,即区域机动车增加造成的汽车尾气及二次扬尘的污染,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应在区域内大力发展低污染和零污染的电动车、环保车等,规划区域内各组团间的公共交通全部要求电动、天然气等新能汽车,优先执行国家第阶段排放限值,景区内应使用不排放尾气的环保观光电瓶车作为主要的区内交通工具,外来车辆不得进入景区内部,减少或者避免交通工具尾气排放的影响。4、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为履行气候公约,控制CO2及减轻大气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节约能源。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

44、产品能耗高,节能潜力很大,因此在规划区域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节能意识,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发展的通用节能技术,如采取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和热泵、太阳能等无污染能源,提高供热效率,建设环境友好的环保节能住宅等。4.2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4.2.1 水资源保护措施规划区的实施将增加大量的人员,也造成区域水资源消耗的增大,且规划区大部分位于几个饮用水源水库汇水区内,因此,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应作为规划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考虑。保护给水水源主要分防止水源枯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污染、涵养水源三个层次,针对规划区特点及所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规划措施。(1)保护水源根据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45、的原则,制定用水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应考虑:正确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各种节水措施;各类可能的补充水源,如地下水人工补给、循环回用水、市政中水的循环化利用等。规划拟在中部开采地下温泉水,要求实施单位在规划中补充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及开采计划,合理论证地下水的开采量和规模,取用前到相关的水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并在取水证限制取水量的范围内合理取用地下水,严禁过量开采。通过植被建设、地下水限采等方式缓解地下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会加速河流淤积,减少地下径流,导致洪水流量增加和常水流量降低,不利于水量的常年利用,因此,要加强流域面积上的沟堑整治、植树造林,在河流上游和河源地区

46、要防止滥伐森林、破坏植被。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封闭式管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对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朱隈子水库一级保护区的边界设立铁丝网物理隔离防护措施,设置标识牌,明确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从而达到有效地保护饮用水源地的目的。(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于生活节水工作,可通过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便器等);减少用水环节的跑、冒、滴、漏;加强供水管网技术改造,提高管网监测管理水平和手段;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建立健全节水和中水灌溉工作的监督体系,多形式、多层次组织社会公众参与节水工作。(3)防止污染合理规划,不在水源一级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