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8441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说明书一、 规划背景未来十年上海、杭州、厦门和福州等地区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将越来越紧密,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其重要性将更强;同时,对这一地区的开发也反映了国际旅游需求的现状,这一需求表现为游客对于多种多样的旅游度假活动的追求。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其资源也将增加本地区的旅游吸引力。

2、因此武夷山是本地区具有独特的景观品质的一个综合性景点。山脉、溪水、迷人的小山村及一系列小而精致的历史文化经典的有机结合,为将本区域建设成为发展平衡、经济繁荣的旅游度假区提供了机遇。二、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武夷山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6)杜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三、 现状概况与分析(一)规划范围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区的东北,主城区的南部,距离武夷山风景区北入口5公里,距离主城区5公里。规划范

3、围西到滨溪东路,北、东至战备路,南至高速连接线,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9.32平方公里。(二)现状概况1.区位分析(1)宏观区位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武夷山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一个窗口、一面旗帜,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经济网络便捷密切。其所在的地区经济的高度发达,将为其度假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并同时带来广阔的市场。 另一方面,高速公路与基地道路相连接,高铁就在基地东侧,两者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武夷山市目前的交通区位。综合航空、陆路交通的便利,武夷山将成为接受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度假需求辐射的地区, 旅游市场倍增。(2)微观区位武夷山市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

4、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福建武夷山以山水旅游著称,因此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周边景区众多,因此本次规划将给其一个特殊的定位,使之从周边景区中脱颖而出,在众多山水景区中更具竞争力。 2.现状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1)地形地势分析武夷山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北部。黄岗山海拔2 158米,为福建最高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崇

5、阳溪纵贯南北。基地周边看山脉石蜿蜒起伏,几个小山也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在景观规划上特别的注意加以维护。2)植被分布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 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黄红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

6、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3)生物多样性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700m,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2)用地现状本区大部分为山体和散布的农村居民点,山体的坡度起伏很大,加大了建设施工的土方量。(3)交通现状1)基地道路现状现有的战备路路面宽度不够,尚需要拓宽,基地的滨溪东路还没有修建。现有道路联系基地内只有一条,并且道路很窄,路况很差。2)对外交通现状基地西侧有武夷山的军民两用机场,飞机起飞的航道与基地平行。其为基地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利条件,那就

7、是基地距离机场太近,有基地的一切活动有所影响。基地东侧有高速铁路正在修建,高速出入口就在基地附近。高速铁路也在远期修建,规划在基地东侧南北向经过。3. 竞争分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多样性高、组合性好、综合实力强。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东、西两面环山,还紧靠崇阳溪。规划区范围内规模大的有山体公园和湿地,景观资源价值高。临水山体独特峻俏,濒岸秀美壮观。景观空间围合度高不易受外界影响,区内多为山体及自然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本区内保存有当地的山茶风俗,茶叶产品极具优势。经济优势:区域经济支撑强而有力,武夷山支撑起规划区旅游整体优势。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将起到加快武夷山

8、市南扩的步伐,同时和武夷山风景区共同构筑大武夷山旅游区的现代综合服务体系。交通优势: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飞机场的下一步扩建搬迁,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逐渐与武夷山风景区联成一体,这里将拥有与上海、浙江、两广各经济文化发达城市间最便捷、最快速的联系通道。后起优势:正是相对不快的发展步伐,为武夷山未来留下了一定数量的待开发空间,特别是本地块极富价值的山体、溪水资源。因此只要抓住目前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变成后发的强势,实现超常规的发展。4. 竞争分析劣势自然劣势:山地地区受地形影响显著,气候多变;溪水水色偏黄,溪岸含泥量较高。经济劣势:以茶产业为主,经济上欠发达;区域旅游开发、资源整合不

9、成熟;城市规模小,人口相对少。设施劣势:现状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落后。5. 竞争分析协作规划范围内的旅游有着景观风格的差异性,目前的问题不是竞争,而是协作,形成与周边的旅游度假区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四、 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一)规划目标通过规划建设,将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最大的国家级茶文化博览园以及具有浓郁武夷民俗风情的现代化生态型旅游度假休闲区。(二)指导思想1.从实际出发,强调可操作性从景区的实际出发,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管理组织目标与景区的实际、中国特有的国情相结合。2.生态景观为基础,突出自然景观的原始态的再现和人文景观的根源展示规划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以生

10、态景观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原始态的再现和对人文景观的根源挖掘,突出景观的原始性和根源性。3.整合性与互补性各片区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要保证整体布局和功能的协调统一,旅游开发要保证各片区旅游产品的整合和互补,从而强化自身特色,突出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产品优势和市场地位。(三)规划原则1.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原则突破常规旅游发展的模式,依托武夷山山体和溪岸景观以及浓郁的人文风情,吸引观光游客的同时,积极发展度假旅游产品,开拓以户外探险游、商务会议游、周末体验游、高尚休闲游等为主题的专项旅游和特种旅游,吸引多种类型的游客,促使客源市场、客源结构多元化。2.精品拉动原则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

11、开发核心景区,大力培育和开发拳头旅游产品,出精品、出极品。以旅游精品带动整个旅游区的全面发展,旅游区的全面健康发展再进一步促使旅游精品的更新换代最终促使旅游区的持续发展。3.注重环境、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应充分利用现状的水系条件和地形特色,降低工程建设量,力求创造优美宜人又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区景观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4.联合开发原则通过包括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会议会展、两岸智库论坛、度假别墅、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养生园等多层次、多门类的联合开发,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在抵抗旅游游览季节性、旅游度假活动不确定性等方面具有了更好的能力,使开发收益具有可行性。5.整体规划、动态开发原则武夷山两岸论

12、坛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应融于武夷山的整体发展过程之中,旅游区将有特定的建设周期,因此规划实施乃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近远期兼顾,滚动发展,同时又保持各阶段的完整性。五、 定位(一)三大总体定位通过分析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区位条件、发展要求,以及与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主城区与本规划区的关系,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可定位为: 两岸智库论坛永久性会址最大的国家级武夷茶文化博览园武夷生态旅游度假公园其中武夷生态旅游度假公园以弘扬文化、度假休闲、自然生态为主题,具有茶文化展示、商务商贸、会展科研、游乐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六、 用地布局规划(一)规划结构延承武夷山市发展的方向与脉络,根据基地现状情况、发

13、展趋势及基地周边功能布局,构筑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功能组成与总体布局结构,在综合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公共设施布局情况及交通结构等因素的前提条件下,确立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规划结构为:“两环、四心、若干片区”。1.两环根据旅游区分期开发,在首期开发中,连通五星级酒店、专家公寓、部分企业公馆区、山体公园的北部、会展区和综合商业区,可在一期建设中形成交通一环;当完成二期开发后,企业公馆区、山体公园的南部、武夷养生园也形成一环,保证了旅游区内各个景点的环通,联系了大部分的公共设施,保证道路的通达性和高效性。运站)。因此,规划区周边分别由陆路和海路而来的五个入口。2.四心指一个酒店服务中心、一个

14、会展科研中心、一个综合商业中心和一个度假服务管理中心。1)酒店服务中心分别位于规划区最北部,是门户景观的优势所在,集中布置较大型的五星级酒店、生态酒店、旅游度假、娱乐和信息等设施,形成整个旅游区的商务中心。2)会展科研中心位于酒店服务中心的东侧,是武夷茶文化的主展示区,集中布置了会议会展馆、两岸智库论坛永久性会址及科研附属楼、茶文化博物馆等,形成整个旅游区的文化中心。3)综合商业中心位于会展科研中心的东南,武夷养生园的东侧,是该片区最有活力的区域,结合山势集中布置了金融商业区、商业旗舰区、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和茶文化特色商业街,形成整个旅游区的商业中心。4)度假服务管理中心设有游客问讯、预订等服务

15、,主要功能包括旅游区主体区域入口及售票处,同时为公共交通、自行车、直升机等交通系统的转换枢纽。4.若干片区1)综合商业区:位于规划区东侧,布置大型商业设施,是区内主要集聚人流,体现旅游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准的地区。2)山体公园区:位于新鹤沙滩南端,结合山体自然景观资源,设置新型山体体验活动项目,既是旅游区周边游线的视线焦点,也是本区与附近其他旅游区活动项目相比,极富优势的项目之一,适合青少年团体活动及居家出行的游客。3)湿地公园区:位于规划区西北侧主入口附近,规划种植生态湿地植物,上面架上木栈道,既提升旅游区入口景观品质,同时可以产生一定的景观效益。4)酒店会展区:结合酒店中心和会展中心集中布置具

16、有服务展示的公馆场馆等设施,提升整个片区的配套水平。5)健身生态区:位于基地南部,结合地形布置山景度假别墅、俱乐部等度假设施。6)企业公馆区:二、三层私密别墅酒店式统一管理经营。山谷环抱内建在山坡上面向崇阳溪的别墅群,拥有一流视野景观和相对僻静的区位环境。7)武夷养生区:整个居住用地大致可分为七个度假别墅片区,每个片区相对独立,并强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四)旅游区游人容量预测游人容量计算宜采用下列指标:(1)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m2/人。(2)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其中:主景景点:50-100m2/人(景点面积);一般景点:100-100m2/人(景点

17、面积)。(3)卡口法: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游人容量计算结果应与规划区的供水、用地、相关设施及环境质量等条件进行校核与综合平衡,以确定合理的游人容量。由以上几个预测法,综合可得,规划区游人容量为15000人。七、 绿化与旅游景观规划(一)绿地规划1.绿地系统布局结构本区绿地系统由成片山体绿化、景观绿地、景观温室和茶叶种植带等为主构成,与规划用地范围外山体、茶田等其它绿地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构成绿地系统。具体布局是:依据现状条件,充分结合交通干线和旅游区入口设置景观种植带、景观温室和茶叶种植带,充分融合山体绿化,创造合理、有序的绿色空

18、间体系结构。规划区内部以道路构成框架,由沿山体景观游憩带、山坡开阔景观区、各景观焦点等,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空间体系。2.绿地构成(1)景观绿地规划在规划区北侧,结合旅游区入口开辟湿地景观区,设置大型生态景观湿地,种植有色相、季相变化的湿地作物,成为规划区富有特色的入口标志景观,利用自然地形创造生动的景观空间。(2)景观温室新阳桥东侧,结合山体规划设置大型温室,为玻璃钢架体系建筑,是入口的对景点,也是游线的视线焦点。(3)茶叶种植带本区规划中尽量保留了现状的茶叶园。结合规划的度假区和旅游景点,对茶叶园适当改造,形成与一般旅游区绿化不同的林带,并结合基地建筑性质合理布置有特色的小型绿化广场

19、及小游园。(4)山体绿化本区有着丰富的自然山体,规划保留山体绿化,既有利于美化环境,形成滨溪景观界面,又可形成自然的观景点。此外,开辟山坡开阔景观区,使景观渗透,创造立体化的视觉环境,为入口节点创造自然的景观引导。(二)旅游景观规划1景观系统布局结构规划以整个山体滨溪景观游憩带串连各个主题景观片区和景观节点,形成连续而又错落有致的景观系统。其中景观片区包括结合湿地公园的休闲空间和与山体相融的山坡开阔景观区,通过步行、自行车道等交通和视线通廊的联系,将整个旅游区内各个片区和景点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1)景观焦点企业公馆区和武夷养生园设置由文化休闲区、体育休闲区等组成的主景观焦点,结合当地民

20、俗、茶文化开发建设,为游客提供功能多样、设施完备、景观丰富的休闲开放空间。(2)观景点规划沿区内干道设置观景点,分别位于环山体地区和地势高的区域。这几个观景点位置较高,对规划区内建筑和景点都有较好的观景视线;同时其本身又是被观望的景观。(3)景观渗透带综合商业区的建设主要位于规划区南北向山体的东侧,因此山体自然景观逐渐往东南延伸,转向人工景观,产生景观的转换和层次的转移。(4)山坡开阔景观区景区山体是从湿地公园向东南观望的自然背景,也是旅游区景观建设的自然基础。(5)海水休闲空间主要位于健身养生园,设置滨水休闲项目,成为旅游区内集聚人气,融合天然的旅游资源。(6)沿溪景观游憩带整个旅游系统串连

21、成带,开放是有度、疏密有致。沿溪景观游憩带中的建筑是景观中的建筑,以此来创造新的旅游区景观意象。八、 保护培育规划规划确定了保护培育的具体对象,并确定了风景的分类及分级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1.积极培育旅游点游览用地根据旅游资源用地的特点和分布,对景观价值比较好的可逐步开发为风景游览用地,组织旅游活动,对暂时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用地范围,加以保护控制,培育自然生态环境。2.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用地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是我国设立旅游区的基本作用,旅游区内的生产生活必然受到一定的制约。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优化发展第一产业中的茶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以自然生态环境和风景旅游活动相结合的

22、经济结构。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组合和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协调处理好茶叶生产、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相互依存,相得益彰。3.治理改善被污染破坏土地、水体禁止任意开山采石,挖砂取石和选矿冶炼,有计划的实施封山育林,提倡大力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对规划中的建设地段,要严格控制其选址布局和规模体量,禁止深挖高填,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维护自然生态环境。4.旅游资源的保护(1)旅游资源保护原则1)责任原则:旅游区自然资源的管理要责、权落实,设施、制度配套。2)协调原则: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要求协调统一,绿化、环保步调一致。3)因地制宜、资源互补原则:旅游资源利用在体现规划意图、整

23、体风格的同时,须因地制宜,师法自然,各组成单元要有机配合,资源互补,综合发挥景观功能。4)远近结合原则:注重旅游区分期建设规划与阶段生态保护目标的一致性,处理好远期、近期开发的关系,作好重植再建、环境净化等后备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续利用”。(2)分类保护1)林木保护 对旅游区内茶林进行专项管理保护,构筑景点以供游人观赏。2)水景保护 保留大部分规划区内的水体和池塘,处理好蓄水、用水、排水等关系,实现水体、水质标准化管理。3)湿地保护湿地景观档次高,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尤其是环境卫生。(3)分级保护根据规划,将景区分为两个等级的保护区1)管理保护区指旅游区中景点集中需重点保护的地段,应严格保

24、护原有景物景点的完整度,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空间环境的自然风貌。其景点建设必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体现规划布局主旨和风格神髓,严禁开山采石、造坟建墓,加强林带的管理,增加绿化屏挡,其自然植被的改造须符合景区景点的功能要求;2)外围保护地段为景区山林背景区域。外围保护地段内应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和山林景观的整体完美,不得开山采石、造坟建墓,严禁建设有污染的生产项目,加强林带的管理及封山育林工程,逐步扩大森林的比重,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措施。 九、 风景游赏规划本次规划针对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需要解决旅游者两个问题,住和游,而其他服务、购物、交通、娱乐是衍生出来的功能。而住与游的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

25、关系。旅游是“游”为主“住”为辅,而度假是“住”为主“游”为辅,因此在具体的布局中,将度假区和旅游区划分开来,度假是依托优美环境,以地产开发为主,旅游是依托优美环境及景点,以设施活动的组织为主。规划采用“游住分离” 的模式,对景观生态的保护有利,把设施集中于景观敏感度低的地区,设置服务接待区,保证了景区内部的环境不受冲击。旅游区规划设置不同的游览点和驻留点,成为支撑旅游区长期客源的主要力量,并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游程和时间的游线。(一)游览点与驻留点1.游览点即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吸引力因子,丰富、独特且具有地方特色、与自然地势地形结合紧密的游览点,对旅游休闲区创建充沛而持久的活力形

26、成了最重要的支持。规划游览点包括了以下四大类不同主题的景点,共同创造出将原生态独特海滨山野风光与人文度假休闲活动有机结合的游览特质: 生态主题景点包括茶叶景观种植产业区、武夷文化中心及生态景观区、武夷湿地公园、休闲漫步木栈道等; 文化主题景点包括民俗文化村、茶文化博物馆、历史传说景点、会议展示区、综合商业区主题景区等; 探险主题景区包括攀岩登山点、骑马道、山地自行车、划艇、海盗洞景点等; 运动主题景点包括高尔夫球场、滑草场、网球场露天游泳池等。2. 驻留点即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游客停留休憩点,各种规模等级、功能门类齐全的驻留设施,既满足了旅游休闲区必要的服务职能,又可以非常有效地留住游览

27、人流,以激发更多的经济消费与人文交往,进而推动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长远健康发展。规划驻留点包括:宾馆酒店、两岸论坛、会展、综合商业区;度假别墅;山体露天营地(结合山脚人流集散点设置并可局部设置烧烤聚餐点等)。(二)流线/景点组合模式 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流线-景点组合模式,强调山地流线、滨溪流线、山溪流线三种不同流线及串联其间的各种特定游览、驻留点共同构成的游线组合网络,针对不同的流线还在途中相应设置服务设施点。规划的目标在于:在强化三类具有不同自然地形特征的活动路线的自身吸引力的同时,通过构筑相互交织于一体的复合网络,提供多种选择的流线-景点组合方式,以形成多样化的度假游览体验,

28、并满足复杂多样的市场需求。 来到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的各种人群,具有不同的年龄结构、社会属性与活动目的,并通过他们的驻留时间长短得到反映,与特定的流线-景点组合方式相对应,规划流线-景点组合模式即:根据不同游客人群特征、不同游览活动需要与驻留时间长度,提供特定流线-景点组合。 十、 旅游设施规划(一)规划原则(1)服务退让景点,配合游览,以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观光景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提供方便周到的旅游务务。(2)服务设施的建筑必须经过精心设计,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为旅游区增色,使之为与整个旅游区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3)设施的设置要以游客的“便利性、舒适性”为指导思想,较好得解决

29、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求。(二)旅游游务设施(1)公共停车场/电瓶车站场(遍布全区,主要与大型设施的集中点相结合,使住游分离的规划布局模式有效的服务于游客,将电瓶车站场与公共停车场结合,便于换乘并保持主要景点内部的步行化);(2)山地定向越野基地(结合山地游览道路与主要道路的交点设置,为山地活动的开展提供设施支持,如山地自行车、帐篷租售点、自助饮水站等)。(3)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指示牌、解说牌、导游图等,引导游客游览并方便游客自由选择。(4)景区沿游步道及节点位置布设卫生间、垃圾站、休息台。(5)建立景区广播系统,可以播放背景音乐或进行景区讲解,同时出现突发事件时便于迅速向游客通知。(6)

30、建立完整的景区保障系统,对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明确预防及应对措施体系,严格执行防火灭火措施。(7)建立景区紧急求援系统和旅游保险体系。十一、 环境保护规划(一)环境保护规划原则统一规划,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控、防、治、管并施。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治理污染,以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旅游区区的环境保护结合远、近期发展规划,体现“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的原则,成立专门性保护机构,制定专类保护条例,从管理制度、意识教育等方面着手。(二)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根据武夷山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规划区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区为

31、旅游风景区,各项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一级标准。(2)地面水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指标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本区保持三类地面水域标准。 (3)声环境质量:噪声按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区控制。(4)固体废弃物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有害有毒废弃物处理至无害化程度。(三)环境污染防治规划1.大气污染防治(1)把绿化与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针对各种污染类型,有选择的种植抗污染的植物和防护林带,以达到辅助净化大气环境的目的。(2)在生活区种植净化能力强的树种。(3)加强旅游区车辆扬尘的监测

32、和防治工作,道路上禁止通行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2.水体污染防治(1)限期治理现有水污染源,逐步实行废水排放许可证制度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各单位的监督管理。(2)建设旅游区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普及污水管网,并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理旅游区生活污水。所有污水均需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3)远期实现污水回用,解决地区用水紧张,是实现开源和控制水污染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可开展废水回用工程和生活污水回用工程建设,回用水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浇灌、道路保洁、汽车洗刷等。3.噪声污染整治(1)合理调整镇区交通设施布局,科学组织镇区路网系统,提高镇区道路的质量等级,有效地分流旅

33、游区内部、对外和过境交通,降低交通噪声。(2)加强镇区公共娱乐场所和商业中心及居民商业区的合理布局及噪音管理。(3)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主要道路两侧设置20-30米的绿化林带,减少对道路两侧用地的噪声影响。(4)严禁设置有噪声污染的项目。4.固体废弃物整治(1)建立镇区生活废弃物的统一收集、运输体系,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旅游区建立垃圾中转站。(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所统一处理。(四)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旅游区规划、布局要求自始至终体现生态环保意识,结合远近规划,对区域内不利条件加以改造利用。2.加强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对

34、旅游区污水分级处理达排放标准。3.加强旅游服务基地环境保护,饭店、宾馆、游人服务区建设应与环境相得益彰,建筑物设计应符合景观建筑标准要求,服务基地基础设施规范配套,其污水、污物要妥善处理,使用煤气、电力、太阳能等轻污染或无污染能源,禁止直接使用煤、木材等低级污染性能源。4.注重旅游村落及居民点的环境保护,彻底改变村落“脏、乱、差”的现状,加强周边绿化,改善修整村落整体形象,结合环卫管理,配置服务设施,便于开展旅游观光接待。5.加强规划区外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污染企业。6.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旅游区环境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十二、 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环卫设施规划1.垃圾处理

35、方式: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点收集后,运往垃圾转运站后运往石浦镇垃圾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要求全部采用集装箱机械化装运,推广垃圾袋装化。粪便经三级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化粪池污泥运往粪便处理场集中处理。2.垃圾转运站: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结合武夷山实际,本区规划设置1个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3.生活垃圾收集点:按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布置。4.环卫中心:武夷山两岸论坛旅游度假区规划设置一个环卫中心,结合垃圾转运,环卫车辆停车场、生活辅助用房、管理用房、汽修车间、仓库等。5.公共厕所:按规范要求布局公厕。在人流密集的街道和商业娱乐区的道路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

36、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居住区中按不小于3座/km2及其它商业娱乐公共服务区的标准,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为60-100平方米。6.废物箱:人流密集地区按2550米间距布置,交通干道按50-80米布置,居住片区干道按100米间距布置。7.水面保洁:考虑水上漂浮物打捞,定期打捞水上垃圾,清洁河道。(八)管线综合规划本规划区内各专业管线按以上各专业规划要求布置。在遇到与现状和其他规划管线矛盾时,按照规划管让现状管、临时管让永久管、压力管让重力管的原则控制。扩建道路时,对于难以搬迁的地下管线,暂时保留,并预留未来新建管线的位置。新建道路时,尽量按规划布置,并考虑便于与原管线相衔接。各管线之间的水平

37、间距和垂直间距按管线工程综合国家标准控制。十三、 综合防灾规划(一)抗震防灾规划1.设防标准武夷山属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城市,一般民用建筑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抗震设防和构造措施设计。城市生命线与主要工程系统(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消防、医疗等)的关键生产用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构造措施应按相关行业标准设防。2.抗震工程设施本区的主次干道均可作为疏散通道,主要是用于震前和震后的人员疏散与消防、救援车辆的通行。按照标准7度设防的地区,人均避震疏散面积为1.0平方米,则本区大约需要8-9公顷用地,可利用区内的绿色廊道、公共绿地、广场作为疏散、临时避难场所。居住区疏散半径控制在300米,最大不超过500米,结合居住区内绿地、广场布置。避难场所要避开危险地段和次生灾害源。(二)消防规划1.消防站:本区规划设置一处二级消防站,用地面积约1.0公顷。2.消防水源为区内河道及消防给水网,消火栓沿道路敷设并靠近路口,消火栓间距不宜超过120米,在个片区中心及重点建筑物群前要提高密度,消火栓应保证有足够水压。3.旅游区道路建设应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留出足够消防通道。旅游区内各类建筑应考虑防火要求,按建筑设施防火规范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同时利用河流、绿地、道路作为防火隔离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