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8701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 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 闫昱(陕西省陕北白绒山羊繁育中心,陕西榆林719000)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为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水草丰美、牛马衔尾、群羊塞道。但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变迁和过渡的开垦、放养牲畜等因素的影响,使这片土地逐渐演变为沙化土地、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建国以来,榆林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北治沙南治土,得到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特别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坚持推行家庭适度规模舍饲养羊生产模式,成功地培育了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实现绒山羊产业和生态保护的双赢。1适度规模舍饲养羊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养羊生产模式比较落后,长期以来,一直沿

2、袭“靠天养羊”、“头数养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养羊业要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养羊业与奶牛、生猪家禽等养殖业比较,其规模化生产模式远远地落在后面。因此,要加快现代养羊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推进生产模式的转变。家庭适度规模舍饲养羊就是榆林市为适应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出的具有现代养羊业特点的一种养羊业生产模式,基本特征概括为:一是从传统农耕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有机组装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及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提高养羊业的综合经济效益。2007年榆林市羊饲养规模达到826万只,是1997

3、年的2.2倍,实现产值11.32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近40%。二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依据家庭可支配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家庭养羊的规模化。从榆林的实践分析,养羊农户占总农户的60%,30只规模以上养羊农户达到10余万户,其中养羊在3050只的占63%,50100只占31%,100只以上占6%。三是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放到第一位。传统的放牧养羊一直与林草建设相对立,矛盾突出,特别是绒山羊被认为是破坏生态植被的罪魁祸首。调查显示,榆林市绒山羊通过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圈养具有显著的林木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的作用。2007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7%,草地植被盖度达到56%。四是集成组装

4、应用养羊新技术。羊子舍饲圈养技术就是根据其生理需要和生活习性及生产需要,吸收传统放牧养羊经验总结出来的。必须建设有顶棚、三面有墙、一面敞开、附带运动场,可防雨雪的棚圈,饲养规模30只左右棚圈面积应达到60100,50只左右达到150200,100只以上达到200400。要配备必须的饲养设备,主要包括固定饲槽、羔羊补料槽、可移动饮水槽及储草棚、饲草加工机具等。必须建设基本人工草地和饲料基地,每羊平均达到1亩左右,以成年母羊为单位,每羊年需储备各类干草500kg,青贮或多汁饲料150kg,精料60kg,食盐等10kg。必须科学调配饲草饲料,饲草饲料种类要在5种以上,要有一定比例的乔灌木枝叶和骨干豆

5、科牧草,满足羊子对粗饲料多样化的营养要求。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疫病的防控。科学安排配种产羔,从实践看,实行两年三产繁殖制度,可有效地提高繁殖率和综合生产能力。2适度规模舍饲养羊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效益从榆林的实践分析,推行家庭适度规模舍饲养羊,有力地保障了退耕还林等林业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林木覆盖率大幅度提高。1999年榆林市开始在12县区普遍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92.12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四期工程投资5400余万元,累计造林54.95万亩;建设沿长城防风固沙林带100万亩,沿交通道路多树种混交林280万亩,枣杏等经济林169万亩;到2007年全市森林面积达2000.

6、7万亩,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1.8%提高到30.7%,比放牧的1996年提高10个百分点,特别是榆林市境内以长城为界的北部风沙滩地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2.9%,860余万亩流沙得到基本控制。同时,坚持开展人工种草,加强天然草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到2007年全市累计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078万亩,其中人工草地758万亩,改良草地320万亩,分别比实施舍饲前2001年增长67.7%、54.5%和113%;天然草地植被平均草层高度达到35cm,植被盖度平均达到65%,鲜草产量每亩平均达到512kg,分别比放牧提高200%、60%和75%,草地沙化、退化逐年减轻。全市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由每年最高66

7、次减少为10次以下,入黄泥沙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13亿t,减为近年的2.9亿t,减少45.3%。家庭适度规模舍饲养羊,有力地保障了养羊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榆林市羊饲养规模由2001年的399.4万只,发展到2007年的826.4万只,增长107%。养羊业产值达到11.34亿元,比2001年增长206.5%。农户规模化养羊得到快速发展,据典型村调查,15个养羊村2007年养羊农户3563户,占总农户的81.66%,饲养3050只有2242户,占62.9%,50100只有1078户,占30.26%,100只以上有206户,占5.72%。2007年全市存栏产绒山羊315万只,生产羊绒841.6

8、t,平均单产绒量267.2g,分别比2001年增长104.5%、147.53%和13.3%。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0元,比1997年提高166.5%,是1987年的8.2倍,其中养羊农户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的水平。3实施适度规模舍饲养羊,加快发展陕北白绒山羊产业适度规模舍饲养羊生产很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和发展养羊业的矛盾,成为加快发展养羊业特别是绒山羊养殖的最佳生产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榆林市养羊发展迅速,并培育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成为陕西省第一养羊大市,被列为全国绒山羊优势生产区。陕北白绒山羊是以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陕北黑山羊(子午岭山

9、羊)为母本,通过选种选育经30年培育而成,2003年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和延安两市的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宝塔、安塞、子丹、甘泉等县区,2007年品种群达到71.4万只,改良羊达到320.8万只。陕北白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秀、繁殖率高、肉品质优良等突出特点,2003年测定成年公羊体重为52kg,产绒量941.5g,最高1600g,绒长7.3cm,纤维细度14.56m;成年母羊体重为36kg,产绒量589.1g,最高1041g,绒长5.73cm,细度14.2m。2007年主产县横山县测定成为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996.8g、703.2g,绒纤维长

10、度分别为10.75cm、8.15cm。同时,陕北白绒山羊为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0年来,累计创造产值达百亿元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年产值达到10亿元左右。今后,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积极稳定数量,大力提高质量,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市场竞争力。规划到2010年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群规模达到100万只,产区绒用山羊饲养规模达到700万只。着力提高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水平、繁殖技术水平和饲养技术水平。主攻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等经济性状,聚合优质(绒细度15m以下)、高产(产绒量700g以上)、抗逆(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搞病)等性状基因,加大特定基因和基因型的选择强度,加快基

11、因纯化稳定,提高陕北白绒山羊的遗传优势,进一步培育陕北白绒山羊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陕北白绒山羊核心场(群)建设,在陕北白绒山羊核心产区建立核心群3万只,坚持开展以绒纤维细度为主的性能检测检验工作,开展良种登记和良种挂牌保护;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陕北白绒山羊良种补贴制度,特别对生产绒纤维直径14.5m,产绒量母羊达到400g以上,公羊达到1000g以上的种群给予良种补助;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普及科学育种知识,科学饲养知识,逐步纠正只注重高产绒量,而忽视羊绒品质的偏选种;四是进一步推进陕北白绒山羊的适度规模舍饲养殖,大力推广良种,减少低产劣质羊饲养数量,提高舍饲条件下绒山羊饲养技术水平,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绒山羊营养元素的需要,推广各项饲养技术集成组合应用;五是建立绒山羊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组织推广各项养殖新技术,传递羊产品市场信息,结合当地条件引导农民进行科学抓绒,按羊绒品质管理羊绒,为实行优绒优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农民合作组织要主动参与流通,与加工企业挂钩,提高农民商品质量意识,提高组织化水平,推动陕北白绒山羊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