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9092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终稿.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四川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六月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编 写 人:魏 浩 、张 强审 核:陈昌勇项目负责:周昌慧总工程师:陈昌勇总 经 理:张炳德证书等级:工程勘察专业类乙级证书编号:228017-ky编制单位 :四川得圆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单位 :纳雍县鬃岭镇大河路口庆荣煤矿提交时间 :二一三年六月正文目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一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目的1第二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任务1第三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依据2第二章 矿区概况3第一节 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3第二节 自然地理4第三节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5第四节

2、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6第三章 矿区地质7第一节 区域地质简况7第二节 矿区地层8第三节 矿区构造9第四节 煤层特征10第四章 水文地质特征11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1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4第三节 充水因素分析17第四节 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20第五节 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及类型24第五章 水文地质补充勘查工作24第六章 CUGTEM-8瞬变电磁法25第一节 工作方法及特点26第二节 工程地球物理条件32第三节 异常特征与成果分析32第七章 矿坑涌水量预测37第八章 矿井防治水工作的思路与方法38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40第一节 结 论40第二节 建 议41附图目录1、纳雍县鬃岭镇

3、富民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幅(1:2000);2、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 1幅(1:2000);3、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柱状图 1幅(1:500);4、 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区域水文地质图 1幅(1:200000);5、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矿井充水性图 1幅(1:2000);6、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矿井涌水量相关曲线图 1幅(示意);附表目录1、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记录表;附件目录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2、业主委托书;3、业主承诺书;4、编制单位承诺书;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目的为加强煤矿防治

4、水基础工作,排查整治水害隐患,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水害防治主体责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229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13年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煤安监调查20136号)和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结合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由于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受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的委托,我公司对其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

5、,在CUGTEM-8瞬变电磁法及简易抽水试验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 通过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结合CUGTEM-8瞬变电磁法物探报告,基本查明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井田主要水害类型、分布、易发地段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矿井充水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矿井涌水量,提出有效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以利于煤矿企业预防和减少水害,并对矿区范围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前景做出初步评价。第二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任务1、初步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充水形式,预测矿区开采地段矿坑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突水形式;2、收集调查相邻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的分布、

6、采空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等情况;3、收集矿坑涌水量记录,同时研究区域降雨分布、强度及入渗条件,分析涌水量与年降水量、雨季集中降水量、单位时间的降水量、一次连续降水量之间关系,以确定和掌握其统计规律性;4、评价开采条件下对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破坏形式;5、对矿区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主要水患,进行矿井水害分析,提出相应有效地“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及建议;6、提出矿井防治水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的建议;7、提交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查报告书。第三节 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的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

7、201229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13年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煤安监调查20136号)、贵州省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黔安监煤矿201267号)、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贵州省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三位一体”执法办法(试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田电法勘探规范(MT/T 898-2000)及业主委托书。第二章 矿区概况第一节 矿界范围及位置交通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南部,距县城平距约14km,属纳雍县鬃岭镇管辖。距矿山2km有纳雍到水城213省道通

8、过,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纳雍县鬃岭镇庆荣煤矿地理坐标东经1051608.5181051638.383,北纬264118.523264158.664;矿区范围呈不规则七边形,南北长约1.0km,东西长约0.800.5km,面积为0.6802km2。开采深度:+1940+1720。矿界范围由七个拐点连线组成,其拐点坐标分别为: X Y1. 2954200.00 35527600.002. 2953200.00 35527600.003. 2953195.00 35527160.004. 2953820.00 35527105.005. 2953910.00 35526775.006.

9、2954162.00 35526780.007. 2954430.00 35526940.00第二节 自然地理2.2.1 地形地貌矿区位于贵州高原古黔中隆起西端,属中低山丘陵山地浅切割地貌,矿区内地势总体为南部高,北部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环岭岗大山,海拔标高+2176.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一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925m,相对高差251.5m。2.2.2 水文矿区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冲沟,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水季节流量较小。2.2.3 气象本地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据纳雍县气象局资料:年平均降水量1267mm,集中于下半年,月平均气温1

10、3.6,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相对湿度81%。2.2.4 地震矿区至今未做过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亦没有地震资料记载。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本矿区地震烈度为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2.2.5 主要自然灾害矿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贵州省纳雍县富民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对评估区内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该矿目前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但随着开采范围的增大,在地下开采活动的影响下,将加速冒裂带范围内的崩塌和剥落。井田范围内坡积物等松散

11、地层较多,雨季受洪水冲刷有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本矿必须严格按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结论和建议实施。2.2.6 经济概况矿区内及其邻近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油菜、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为烟叶。区内居民的经济来源仍以传统的家畜、家禽饲养为主,近年来,劳务输出已成了其主要经济来源。第三节 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2.3.1矿山开采历史富民煤矿建于1996年3月,属个体企业,煤矿采用平硐开拓,采煤方式炮采,矿车运输,机械通风和排水。2001年12月取得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06年12月,其证号为5200000520193,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面积0.6802km2,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采矿

12、标高为+1940+1720m。初期生产能力3万吨/年。由于煤矿 生产系统不完善,根据贵州省和纳雍县煤管部门要求,需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2003年煤矿进行技改,总投资约80万元,技改后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煤36万吨。2004年现矿主接手该矿后,又投入约800万元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实际生产规模达年产原煤9万吨,2011年再次经技改,现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2011年6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其证号为C5200002009071120032224。2.3.2矿山开采现状该矿现有一采二掘三个工作面,东部区10803采煤工作面,采用全风压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进行开采,支护采用单体型钢梁配套使用支护,上巷

13、标高1915.0米,下巷标高1892.0米;二个掘进工作面为西部区10802掘进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回风道标高1918.0米,运输巷标高1895.0米,支护采用锚网索支护,采掘工作面均采用爆破落煤,用皮带运输机运至煤仓,由主井皮带运到地面。第四节 以往水文地质勘探情况1、1958年,原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煤田地质四队,在织(金)-纳(雍)煤田进行了1:10万地质调查,本区属其边缘。2、1969-1970年六盘水地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对对本区进行普查勘探,完成部分探槽工作。3、于2001年纳雍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简测组矿山进行了地质简测工作。4、2004年10月,盘江煤电(集团)勘测有限责任公司提

14、交了贵州省纳雍县鬃岭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5、2012年6月,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编制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富民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通过以上工作,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该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对矿山煤层的结构、构造、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初步查明。第三章 矿区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简况3.1.1 地层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其中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较广。 区域地层系统简表系统组(群)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备注第四系Q侏罗系上

15、统遂 宁 组J3sn中 统上沙溪庙组J2s铜下沙溪庙组J2x油页岩、铁下中统自流井群J1-2zl三叠系上 统二 桥 组T3e中 统法郎组狮子山组T2fT2sh关岭组T2g松子坎组T2s下 统永宁镇组茅草铺组T1ynT1m飞仙关组夜 郎 组T1fT1y二叠系上 统长兴组P2c龙 潭 组P2l煤峨眉山玄武岩组P2下 统茅 口 组P1m栖 霞 组P1q梁 山 组P1l煤石炭系下 统大 圹 组C1奥陶系中 统宝 塔 组O2b十字铺组O2sh下 统湄 潭 组O1m红花园组O1h桐 梓 组O1t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中 统高 台 组2g下统清虚洞组1q金顶山组1j明心寺组1m3.1.2 构造本区位

16、于杨子板块川滇黔盆地,黔北断拱内,属黔中隆起之西端一部分。从中奥陶世至中晚石炭世隆起为陆,缺失沉积,仅早石炭世在东部山王庙至卸煤台一带有沉积。晚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接受沉积后,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第三纪又一次上升为陆,缺失沉积。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形于燕山运动。区内褶皱都以北北东向为主,极少部分近南北向,其断层近东西向。第二节 矿区地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3l),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眉山玄武岩组(P3)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外围,岩性以暗绿色和黑色,块

17、状致密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玻屑凝灰岩为主,厚约115米。2龙潭组(P3l)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可采煤层共10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平均厚度约338米。矿区内龙潭组出露不全,厚约100米,含煤1013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6、8、10号煤层)。矿区内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仅中北部出露。3大隆组(P3d):厚约38米。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

18、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与龙潭组煤系地层分界。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矿区大多被第四系覆盖,仅中部见零星露头。(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厚度约400米。出露矿区南部。(三)第四系()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平台之上,其面积较大。一般厚度030米,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矿区中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第三节 矿区构造矿区属鬃岭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走向为东、西向,倾向近正南,倾角815,平均12。区内无大的断层及褶曲,构造简单。矿区内仅在开采6号

19、煤层时遇到2条落差为0.81.2m的正断层:F1断层: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F2断层分别被605回风巷、605运输巷及6号煤层浅部探煤巷揭露,地表附近被第四系覆盖,未见。该断层对6号煤层左翼采面布置有一定影响。由于矿区中深部未有巷道揭露,矿区中深部的地质构造控制程度较低。第四节 煤层特征一、 含煤性含煤地层龙潭组(P31)厚度约338m,含煤50层左右,含煤平均总厚38.76m,含煤系数11.6。矿区内含煤地层残厚约100米,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4.35m,可采含煤系数4.35%。可采煤层主要集中于煤系地层上部,下部含煤性较差。二、 可采煤层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6

20、号、8号、10号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4-1。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6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煤层厚1.892.15 m,一般厚约2.00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一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表4-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平均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0)煤层平均间距(m)顶板底板61.89-2.152.00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1012距P3d底部71.75m81.15-1.501.30复杂较稳定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灰岩泥岩距6号煤层底部23.50m100.90-1.200.99简单较稳定粉砂岩泥岩、细

21、砂岩距8号煤层底部13.01m8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厚度1.151.50m一般厚1.30m左右。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夹石三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复杂。,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厚度0.901.20 m,一般厚0.99m左右。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无夹石,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三、煤层对比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段下部,位于煤系地层上部,距P3d底部约71.75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8号煤层位于煤

22、系地层的上部,距6号煤层底部约23.50m,顶板为深灰色、棕灰色粉砂岩或细砂岩,其上为泥质灰岩。底板为泥岩。10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的上部,距8号煤层底部约13.01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其下为细砂岩。6、8、10号煤层对比可靠。第四章 水文地质特征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工作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量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1oC,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年无霜期281天;年均降水量1444.1mm。58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矿区位于当地分水岭处,其附近溪流向东、北及南径流。矿区可采煤层标高在17001850m,大部分埋藏地下25300m

23、处。矿山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式采煤,矿井自然排泄条件差。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裂隙溶洞水,次为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总体由南西向北东径流,排泄于矿区南东边界溪沟中。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构造以褶皱为主,其间发育断裂构造。碳酸盐岩岩层与碎屑岩岩层相间展布。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三叠系、二叠系,其中尤以永宁镇组和茅口栖霞组灰岩出露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碎屑岩主要发育在二叠系。碳酸盐岩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水,碎屑岩层含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零星分布,含孔隙水。 区内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二叠系上统灰岩、燧石灰岩及三叠系下统灰岩、白云岩等,碳酸

24、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泉等较发育。由于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经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排泄出低洼河谷中。碎屑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主要包括二叠系上统中的粘土岩、三叠系下统的泥页岩、钙质页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碎屑岩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4.1.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条件地下水赋存于岩

25、溶裂隙及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按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组合特征、水动力条件,矿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沿岩层走向或倾向径流,在地势低洼及河湾处以泉点形式排泄。(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Q)松散坡积、残积层的孔隙内,主要分布于矿区沟谷、洼地及缓坡地带,不整合覆于各地层之上,厚度不均,010m,通常2m左右,含水微弱,透水性强,枯季一般不含水,局部松散层厚度较大地带往往有渗透性泉水出露,受大气降雨影响,季节变化大。富水性贫乏。(2)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分布于调查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组(P3

26、)砂岩、泥岩、泥质页岩、玄武岩之中,强风化层厚度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风化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含水性极弱,主要为重碳酸盐钙(镁)水,对上部砂岩水起阻隔作用,飞仙关组地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泉水出露较少,流量一般1.00l/s。沟谷地带含水较均匀,矿区内地下水位降深030m,季节性变幅03m。富水性贫乏中等。(3)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分布于调查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灰岩、燧石灰岩中,抗风化能力较强,地表地势陡峻,不利于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条件也较差,大气降水通过垂直岩溶裂隙补给含水层,并通过岩溶裂隙、溶洞

27、汇集、径流、排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含岩溶水。富水性中等丰富。4.1.2 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内地下水来源由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起主要作用,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及地形地貌、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风化溶蚀强度、植被等影响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在非可溶岩分布区,部分降水沿地面的空隙及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可溶岩分布区,大气降水多沿落水洞、漏斗等岩溶负地形集中灌入式补给地下。补给强度随降雨时间、强度及岩性的不同而相异,一般降雨时间长、强度大,补给量亦大,可溶岩分布区补给强度大于非可溶岩分布区。.径流由于岩性的差异及断层裂隙的控制作用

28、,区内地下水的径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非可溶岩地段,以隙流为主,即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及孔隙中,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并沿地形自然斜坡作用渗流运动于侵蚀沟谷排出地表;可溶岩地段以管道流为主,脉状流为辅,大部分沿地下溶洞、暗河经长途径流,最后以溶蚀泉形式排泄于河谷之中。.排泄区内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较强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带排泄。可溶岩中的地下水在运移中受非可溶岩的阻隔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4.1.3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特征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3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

29、89月份为最高值,期间出现13次峰值,1012月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减少,到次年34月降至最低值。根据以往地质报告调查,生产矿井、泉水和地表水变化均较大,说明地下水径流途径短,明显受大气降水影响。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4.2.1 地层含隔水性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山间洼地及各冲沟中。岩性主要为耕植土及粘土,局部地段夹灰岩的风化碎块。该层透水性好,富水性较弱。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相对隔水层 :岩性为灰色、暗紫红色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厚度为100200m,位于矿山西北部,出露不完整,地下水呈网脉状分布,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由西北向东南排泄。该

30、含水岩组层间分布有粘土岩阻隔,地下水流通性差,没有自由水面,总体含水贫乏。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大隆组(P3c+d)中等含水层:岩性深灰色硅质岩、泥岩,夹35m厚石灰岩和泥灰岩,厚38m左右,分布于矿山西北部。由于地层较薄且出露位置较高,地表坡度陡,不利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层泉水流量一般为0.051L/s,富水性中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岩性为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煤线、炭质页岩及少量硅质岩、灰岩等组成。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310355m。出露完整,地下水呈网脉状分布,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由南西向北东排泄。该含水岩组层间分布有粘土

31、岩阻隔,地下水流通性差,没有自由水面,该层补给条件差,总体富水性弱,同样可视为隔水层。含煤岩系总体构成了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3)隔水层:岩性为玄武熔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该段上部为凝灰岩、凝灰质粘土岩。总体上该段富水性弱,隔水性能良好。4.2.2 老窑充水情况 矿区及周边老窑开采历史悠久,以斜井为主,老窑井口多沿6、8、10号煤层地表出露地带或煤层埋藏较浅部地带分布,为季节性土法开采,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50150m,垂深3060m左右。大部分老窑有积水。井口垮塌、排水困难、瓦斯含量高、通风困难。

32、近年来政府、国土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滥采乱挖的小煤矿均被禁止开采。老窑对矿山煤炭资源开采有一定的影响。4.2.3 矿井涌水情况本次勘探工作采用井底水仓进行简易抽(放水)试验,主要在矿井内水仓处测试矿井实际涌水量,结合矿方提供的2012年涌水量观测台账数据分析,矿井内涌水量最大24.5m3/h、正常13.5m3/h,主要是深部巷道顶板淋水量和浅部老空区来水量,矿井工作面无涌水量,涌水量大小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4.2.4 地表水影响分析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所处地层主要为煤系地层。当大气降水到地面时,一部分水地表径流汇入溪流中,另一部分经地表水渗透进入地下;总体来说,无地表水体对矿山构成大的危害。

33、4.2.5 现有矿井排水系统及排水能力富民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主采6、8、10#煤层,采用联合开采,矿井选用MD85-455型水泵三台,一台工作泵,一台备用泵,一台检修泵,其流量为Q=85m3/h,扬程为H=225m,配套电机N=90kw,电机转速2950r/min。4.2.6未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趋势预测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地表水系、矿井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等综合分析,在未来开采活动下,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将会产生变化如下:随着矿井的不断抽排水,矿区地下水水位将明显下降,水力坡度增加,进一步加速地下水的渗流速度。特别是矿床疏干范围的扩大可能造成地表井泉的枯竭,影响当地用水及造成地下水补给

34、、径流、排泄条件的变化。另外,矿床的疏干排水也可进一步增大各含水层间的渗透系数,有可能导致地表溪沟水溃入深部矿床,从而使原有地下水补给溪水的现象逐渐转变为大气降水、上覆各含水层地下水及地表溪沟水都补给矿坑水的情况。第三节 充水因素分析由于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多为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此类岩石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弱中等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节理裂隙、采动裂隙、老窑采空区、构造裂隙为主,因此现阶段矿井充水途径主要以顶板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停采后多有积水,雨季局部淋水,枯水季节仅见滴水,水量一般0.10L/S。根据巷道揭露情况,矿区隐伏断层及节理裂隙较发育,天然条件下这些构造破碎带

35、成为矿区内地下水集中径流带,并成为未来开采条件,直接充水层中地下水向矿井充水的天然通道。 未来开采条件下,导致煤层上覆含水层中地下水和地表水向矿井的人工途径则为矿坑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塌陷带等。 对矿区地下水流场,主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未来矿区开采中,鬃岭镇以浅直至煤层露头线是矿床主要充水区域。4.3.1 充水水源通过对富民煤矿范围内地表水和井下水的调查分析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老窑采空区积水、地下水、大气降水、地表河溪水、第四系孔隙水。(1)老空积水:本矿区老窑开采历史长,多为当地村民沿煤层露头私挖滥采,开拓方式主要以斜井为主。开采斜长

36、一般2050m,沿走向50150m。出水方式多为顶板及片帮渗水,少量淋水、滴水,局部为顶板进水。现矿区内老窑已全部废弃充填,多数井口垮塌,由于时间较长内部均有不同程度积水。当开采时贯通老窑或采空区积水时,老空水将成为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充水方式为矿井突水,其来势猛,时间短,破坏性大,是矿井充水的重要隐患。(2)地下水:矿区煤系地层主要由粘土岩夹硅质岩、粉砂岩、泥灰岩、煤等组成,该组地层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是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煤系地层下伏地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上覆地层长兴组、飞仙关组第二段为中等含水层。当矿山开采时顶板采动裂隙一旦与其贯通,将会导致岩溶水突入矿井,

37、造成淹井事故。目前矿井以淋、滴形式出现,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有所增加,随开采深度增加,水量逐渐减小。(3)大气降水:采动裂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大气降水可能通过其渗入地下而进入矿井,其充水强度与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4)地表溪水:采动裂隙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表河溪水可能通过其渗入地下而进入矿井,其充水强度与降水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5)第四系孔隙水:由于分布范围小,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4.3.2 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山内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细砂岩等脆性岩

38、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3、断层破碎带矿区内及周边共有断层数条,其中对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条件有影响的断层有1条,这些断层的存在,对本区地下水补给、排泄、流向均有一定影响,断层的切割造成地层富水性不均匀性的原因之一。矿区内的断层发育在煤系地层中,由于断层对口部位以粉、泥岩为主,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有限,故断层带含水性弱,导水性不好,自然状态下表为隔水的。但矿山开采有可能破坏断层原有的阻水性,造成断层在局部地带导水。4

39、、原小煤矿采空区及老窑采空区矿山内原小煤矿及老窑废的弃采面、巷道会形成采空区积水,当开采煤层至采空区时,巷道勾通采空区会成为充水充道。4.3.3 充水方式富民煤矿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中等,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其次为采动裂隙、老窑采空区、构造裂隙;进水通道有老窑采空区、溶蚀裂隙、采掘巷道,规模一般较大。因此目前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老空水、顶板进水、渗水、滴水为主;但是矿井采空区面积较大,一旦揭露浅部老窑采空区,将会发生透水事故。上部老窑采空区积水及沟通上下部含水层承压水及地表水,矿井将透水事故。4.3.4 老空水积水量动态分析矿区老空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40、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中的基岩裂隙水。补给方式主要有大气降水、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中的裂隙水渗入补给上部老空水;如果一旦茅口组强含水层承压水突破峨眉山玄武岩组隔水层与老窑采空区沟通,茅口组岩溶水将大量涌入老窑采空区。矿区老空水积水量大小受季节控制明显,并随季节变化,雨季积水量变大,从老窑溢出,枯季积水量减少。第四节 矿井水患评价及防治水主要问题4.4.1矿井水患类型通过矿井充水因素、充水途径及矿井涌水量等综合分析,矿区范围内存在的水患类型主要为:1)老空区透水造成的矿井充水。位于煤层浅埋区采煤时,采动裂隙有可能与老窑积水区沟通,造成老窑积水溃入坑道。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邻近矿井积水是矿山

41、主要水害。2)地表水通过构造破碎带、构造裂隙通道对矿井进行充水。3)大气降水充水。在雨季由于地表积水较多,沿风化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大,在枯雨季节由于地表积水较少,沿风化裂隙渗入井下的水量较小,因此,雨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大,枯季时水患对矿井的威胁程度较小。4)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及开采扰动,上覆地层裂隙水及地表溪沟水有可能通过断层破碎带及采动裂隙渗入矿井。5)断层水水。矿区内其它隐伏断层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拉近或对接而造成矿井突水的可能性较大,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大,当井巷穿越或接近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应采取切实有效

42、的过断防治措施。6)顶板裂隙水造成的顶板充水。4.4.2矿井水患威胁程度表4-2 水患威胁程度分析表水患类型特征威胁程度备注老空水浅部小窑和老空区分布情况。突水主要水患地表水井口位于缓斜坡上,地面排泄条件较好。通过贯通裂隙进入井下充水,增加涌水量主要水患强含水层水煤系地层为相对隔水层,上覆飞仙关组第二段岩溶裂隙含水层(T1f2)其底界至煤层顶界厚度较厚;下伏中二叠统茅口组(P2m)强含水层与煤系地层间隔有较厚的峨眉山玄武岩组相对隔水层。强含水层距采煤层较远,与矿床充水不密切次要水患顶底板裂隙水煤系地层为相对隔水层,顶板存在基岩裂隙水含水层。通过采动裂隙贯通上下含水层充水主要水患断层水区内断层对

43、煤层破坏较大,对矿井充水有重要影响。 断层可能切穿顶板含水层而导致工作面及巷道充水主要水患采空区积水矿井生产后,采空客观存在,通过采动裂隙形成采空积水。突水主要水患冲沟水溪沟水最低侵蚀基准面高于矿井最低准采标高通过贯通裂隙进入井下充水,增加涌水量主要水患综上所述,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顶底板裂隙水、断层构造水、地表河溪水是该矿井主要水患,矿井防治水仍是该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不可大意。4.4.3矿井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矿井突水水源是老空水、断裂构造水、长兴组、飞仙关组第二段、茅口组岩溶裂隙水。老窑以巷道穿透采空区方式进入井下淹井,断层通过切穿上下含水层而导致淹井,长兴组、飞仙关组第

44、二段岩溶水以顶板突水方式进入井下淹井,茅口组岩溶水以底板突水方式进入井下淹井。1)煤层底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矿区开采煤层顶板直接进水为主的裂隙充水,底板为直接突出为主的岩溶水突水,矿区矿床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960.0m之下,茅口组(P2m)与上覆含煤地层龙潭组(P3l)之间有较厚的相对隔水层峨眉山玄武岩组(P3),故矿井无茅口组底板突水水患威胁。2)煤层顶板含水层突水淹井危险性分析(1)矿区内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厚020m。主要为砂粘土夹碎石,大部分较密实,少部分结构松散,含少量孔隙水。矿区内未见泉水点,该层厚度不稳定,富水性弱,局部具隔水作用,对矿坑充水无影响。(2)飞仙关组第二段

45、(T1f2)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岩组总体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含岩溶裂隙管道水,富水性中等,但不均一。浅部(露头区)为潜水区,顺走向地下水由潜水转为承压水。属碳酸钙型水,可作为饮用水。由于下伏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相对隔水层的阻隔,该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由于与主要可采煤层导水断层沟通,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为矿区间接充水含水层。(3)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岩组总体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含岩溶裂隙管道水,富水性中等,但不均一。浅部(露头区)为潜水区,顺走向地下水由潜水转为承压水。属碳酸钙型水,可作为饮用水。由于下伏煤系地层的阻隔,该含水层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由于与主要可采煤层导水断层沟通,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