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9328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平禹煤电公司二矿33050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施 工单 位:采 一 队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编 制日 期: 执 行日 期: 33050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会审签字表时 间地 点主 持 人单 位姓 名职 务职 称签字日期总工程师采煤副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工程师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生 产 科安 检 科机 电 科地质测量科总 办 室调 度 室通 防 科队 长技 术 员审 批 意 见总工程师批示:33050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概况 五2-33050综采工作面位于三3轨道下山以东,上部未开采,下部为33070采空区,西部为三1采空区,东

2、部为井田边界。该面走向长1438m,倾斜长184m,煤层倾角16,面积26.4万平方米,工业储量61.2万吨,可采储量59.4万吨。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五2煤层,根据现有巷道揭露资料和钻孔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五2煤层赋存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平均1.5m,结构简单,无夹矸。根据掘进时风巷揭露情况,风巷960m-1200m为地质变化段,预计在回采过程中有一定的影响。煤层顶底板情况:煤层伪顶为深灰色块状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深灰色块状的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基本顶为浅灰色层状的细粒砂岩。煤层直接底为浅白色中粒砂岩,老底为灰黑色泥岩,有受挤压现象。该工作面两巷巷道为矩形锚杆、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3、。巷道宽度 4200mm 巷道高度 2700mm巷道断面:S荒= 11.13m2 二、初采措施: 1、初采初放期间,在矿初采初放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队成立初采初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跟班现场指挥,直到初采初放工作结束。组 长:张 海 朱胜利 副组长:马占魁 段小伍 张志彬 李建涛成 员:赵书伟 杨军胜 孟松峰 张宽营 陈新伟 2、初采初放期间,加强两巷出口及超前动压区的支护,如压力过大,要在安全出口处增设抬棚及戗柱,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3、初采初放期间,风、机巷超前支护必须按作业规程架设齐全,长度符合要求,端头支护齐全、有效,老塘回柱放顶前,戗棚、戗柱齐全、牢固,退路畅通,否则严禁回柱放顶

4、。 4、初采初放期间要加强设备检修,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不窜夜、无自降支架。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质量不达标不生产;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严禁出现冒顶事故。 6、加强上下隅角瓦斯治理,防止上隅角瓦期超限,上下隅角挂导风帘、挡风障,导、挡风帘必须按规定设置。 7、采面初采初放期间,注意观察顶底板及老塘水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度室。初采前由有关业务科室对工作面的安全设施、机电设备逐台进行一次全面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初采初放工作。 8、工作面配备的机电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任意更换。 9、初采前,一通三防及综合防尘设施齐全,并符合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 1

5、0、机、风巷保证通风、运输、行人畅通,做到文明生产。 11、各机电设备的试运转,液压系统管路的布置应由专人负责。 12、初采前,必须配备足够的油脂、支护材料、工具及备品备件等。 13、初采前,在矿井领导小组跟班、带班情况下,队内必须明确各班跟班队干负责人,确保初采初放安全。 14、初采初放期间工作面保证煤壁净高不低于1.5m,推第一次溜时,主机不割煤,应人工清理机道,回收净煤壁侧浮煤里的所有部件及杂物,并安排专人巡回检查“三机”设备,确保采煤机割煤时安全运行。15、初采期间,保证支架顶梁与顶板充分接触,实现全支撑。16、上述工作完毕后,采煤机空转510分钟,无问题后加载荷试刀,试刀无问题后,才

6、能割第一刀煤。同时做好以下工作:(1)采煤机割煤前,首先将溜子调直、支架移直,支架侧护板松开。(2)采煤机司机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作业。操作时必须三人协同作业,一人观察前滚筒,防止割顶梁,一人观察后滚筒,防止杂物、铁器损坏采煤机,主司机要精心操作,时刻注意载荷变化及运行情况,听清、听准信号,发现问题及时停车处理。(3)采煤机开机前,司机要发出开车信号,除采煤机司机外,其他人员躲在离采煤机滚筒10m以外。(4)采煤机慢速牵引,司机还要详细观察运行板、滑轨连接销是否上齐,上紧,否则要及时停车处理。(5)采煤机割煤,支架工移架都要时刻观察支架、煤壁、顶板变化情况,防止片帮、冒顶等意外情况的发生。(6

7、)各工种同时作业,要密切配合,防止发生人与机械、机电、顶板等事故。(7)初采期间必须由跟班队长跟班,随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严禁空班、脱岗。(8)初采直到主机能跑空刀,采空区矸石稳住支架为止。三、 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根据该面不可再生顶岩性状况,预计初次放顶对工作面不会有很大威胁,但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时压力大,煤壁易片帮、在初放期间要特别注意顶板管理,加强顶板临时支护,减少空顶面积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制定以下措施:1、供电、供水、供液、运输等系统检查合格、完善后,对割煤运输等设备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回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顺直工作面输送机,将所有支架拉齐,保证端面距不超过340mm。将切眼内杂

8、物运出,按规定架好端头支护。3、初次放顶期间,两巷出口及超前动压区内,严格加强支护,两巷超前支护齐全,迎山有力,不缺梁少柱。4、采煤机割至采面冒顶区或破碎顶板时,要放慢采煤机牵引速度,时刻注意煤壁顶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机处理。5、初采初放期间严格控制采高,根据煤层情况调整割煤高度,使煤机逐步沿煤层割煤,采高严格控制在1.5m左右。6、在工作面推出切眼煤壁5m以前,工作面按破碎顶板管理,移架时及时快速带压移架,支架升至额定的工作阻力(4000KN)并要进行二次补液,保证支架的初撑力。7、加强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做到不倒架、不咬架支架错台不超过侧护板的2/3。8、初放期间支架活柱不能低于200m

9、m,防止出现死架现象。9、风巷要按作业规程要求配备足够的备用材料。10、超前移架后空顶距超过0.6m时,要用方木(0.16*0.16*0.6m)沿走向或单体支柱配方木架棚进行超前支护。11、顶板空顶时要及时用背板刹顶,使支架与顶板接触严密,顶板破碎地段必须“带压移架”。12、有冒顶预兆时,必须停机维修,掉顶及时刹顶,让支架与顶板接触严密,严防冒顶。13、加强机电检修及支架检修,杜绝漏液、窜液现象保证液压系统逐架完好,防止因机电事故带来顶板事故。14、采煤工作面初放开始后,综采队技术员要认真填写进度图表,作详细的初采初放描述记录。其中包括切眼状况、支架阻力观测、直接顶冒落步距、初次来压、顶板事故

10、等15、顶板管理小组人员每天开一次碰头会,总结当天的工作研究新问题,落实初采初放措施。16、工作面安装完毕后,备齐所需柱梁、材料、备件等,经矿井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采回采。17、当采空区冒落高度大于采高的1.5倍、第一次周期来压结束后,经生产矿长同意后报公司生产部审批后,初采初放方可结束。18、初放结束后,技术员先要写出初放总结报告,报生产科存档。19、在初采初放期间和开采过程中,区队技术员和地测科加强采面采空区顶板涌水观测和地面河流沉陷观测,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处理。20、一旦工作面涌水量增大,出现突水预兆时,采面出现煤壁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等透水预兆时

11、,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四、避灾路线:1、利用班前会、学习日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学习,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及处理办法,熟悉本工作面的避灾路线。在避灾时应遵循就近原则,以最快的避灾路线到达安全地点。2、一旦工作面发生事故,现场人员不要慌乱,要正确判断事故发生的地点及受灾情况,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迅速佩带好自救器。若有能力抢救时,要全力组织抢救;若无法抢救时,要在跟班干部及班组长的带领下,按正确的避灾路线安全撤退。3、水灾避灾路线避灾原则:人员向高处撤离,避开水头,听从调度指挥,迅速撤离灾区。(附图):机巷人员33050机巷三3轨道下山三3总

12、回风巷二级集中下山-25回风绕道副井地面。工作面人员33050风巷三3轨道下山三3总回风巷二级集中下山-25回风绕道副井地面。4、火灾避灾路线(附图):(1)当火势较小时,要组织人员直接灭火;若无力扑灭时,回风侧人员要及时佩带好自救器可冲过火区和进风侧人员按以下路线撤离。事故地点冲过火区33050机巷三3皮带下山三3石门三3运输大巷三2改造运输上山皮带井地面。(2)当火势较大,回风侧人员不能冲过火区时,进风侧人员仍按上述路线撤离,回风侧人员及时佩带好自救器,按以下路线撤离:事故地点33050风巷33050风巷联络巷三3皮带下山三3石门 三3运输大巷三2改造运输上山皮带井地面。5、瓦斯、煤尘事故避灾路线(附图):发生瓦斯、煤尘事故时避灾原则:发生瓦斯煤尘事故后,人员迅速佩戴自救器,保持冷静、辨明方向,按以下避灾路线撤离。(1)在采面及机巷里段工作的人员,应按以下路线撤离:事故地点33050机巷三3皮带下山三3石门三3运输大巷三2改造运输上山皮带井地面。(2) 在风巷作业人员应按以下路线撤离: 事故地点33050风巷33050风巷联络巷三3皮带下山三3石门三3运输大巷三2改造运输上山皮带井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