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9340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30万t/a煤矿项目生态环境、水环境影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专项调查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二一三年十一月专项目录1 编制依据11.1 环境保护法规11.2 工程资料及批复文件21.3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21.4 调查目的及原则21.4.1 调查目的21.4.2 调查原则31.5 调查方法32 调查范围、因子及验收标准52.1 调查范围52.2 调查因子及调查内容52.3 验收标准52.3.1 水环境影响72.3.2 生态环境影响73 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83.1 区域水环境现状83.2 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水环境的预测83.3 水污染源调查103.4 水污染源监测

2、123.4.1 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监测频率的设置123.4.2 监测分析方法153.5 监测结果与分析153.5.1 矿井水监测结果与分析153.5.2 矸石淋溶水处理调查163.5.3 生活污水监测结果与分析163.5.4 总排口监测结果与分析173.5.5 地表水监测结果与分析183.5.6 地下水监测结果与分析183.6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193.6.1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193.6.2 建议204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214.1 生态环境现状214.1.1 植物现状224.1.2 野生动物现状234.1.3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动物及环境敏感区244.2 生态调查区土地利用现状

3、244.2.1 土壤环境现状254.2.2 农作物分布264.2.3 地下水264.3 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措施调查274.3.1 生态恢复措施调查274.3.2 水土保持措施调查274.4 地表沉陷生态环境影响调查284.5 生态环境影响验收调查结论284.6 建议291 编制依据1.1 环境保护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6月);(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修订版)(2012年7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6) 中华

4、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5年5月);(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7月)。(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1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2001年12月11日);(14)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

5、通知(环发200038号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年2月22日);(15) 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09150号,2009年12月);(16)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3月;(17) 贵州省环保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1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2007年12月;(19)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2002年12月;(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2004年12月。(2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家环境保护

6、总局)。(22)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02年7月。1.2 工程资料及批复文件 (1)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煤矿开采方案设计,2006年11月;(2) 贵州龙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管理处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06年2月;(3)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煤矿水资源论证报告书,2007年1月;(4)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习水县东皇镇木担坝煤矿初步设计(修改),2010年7月;(5)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习水县东皇镇木担坝煤矿安全专篇(修改),2010年12月;(6) 贵州省环

7、境保护厅关于同意木担坝煤矿投入试生产的函(黔环函2011493号),2011年12月;(7) 竣工环保验收项目委托书;(8) 木担坝煤矿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1.3 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文件(1) 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煤矿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生态环境、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06年4月;(2)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对习水县东皇镇木担坝煤矿环评报告表(含生态环境、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的审批意见(黔环表200650号),2006年5月;1.4 调查目的及原则1.4.1 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建设单位建设活动中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工程防治污染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生

8、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及其效果进行全面的调查,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环境保护验收提供技术依据。(1)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行阶段落实设计文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情况,以及对各级环保行政部门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2)调查本工程已采取的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及污染控制措施,并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的监测结果,分析各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针对该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建议,对已实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3)通过公众意见调查,了解矿井施工期及试营运期对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情况及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针对公众提出的合理要

9、求提出解决建议。(4)根据工程环境影响情况的调查,客观、公正地从技术角度论证该项目是否符合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并提出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以利于工程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1.4.2 调查原则(1)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2)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3) 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4) 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实地踏勘、现场调研、现状监测相结合的原则;(5) 坚持对项目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1.5 调查方法(1) 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要求执

10、行,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2) 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现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3) 现场调查采用“以点为主、点面结合、反馈全区”的方法;(4) 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本次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图 11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程序2 调查范围、因子及验收标准2.1 调查范围本次竣工验收调查范围参照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水、生态专项评价的评价范围,并根据工程实际的变动情况以及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水环境、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见表2-1。表 21 水环境、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

11、环境要素调 查 范 围地表水板桥小溪,工业场地排污口上游100m至熊洞小溪进入地下伏流前1.6km河段。地下水井田范围地下水,重点是井田内村庄、工业场地、排矸场附近及具有饮用功能的井泉。生 态界定井田矿界及外延0.5km,评价范围13km2。2.2 调查因子及调查内容(1) 矿井水调查因子为:pH、SS、COD、硫化物、铁、总锰、石油类、流量和排放去向。(2) 生活污水调查因子为:pH、SS、COD、BOD5、石油类、氨氮、总磷、流量和排放去向。(3) 地表水调查因子为:pH、水温、流速、流量、SS、COD、BOD5、溶解性铁、总锰、总砷、总汞、总磷、氨氮、石油类、氟化物、硫化物。(4) 地下

12、水调查因子为: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硫酸盐、铜、锌、铅、镉、铁、锰、砷、汞、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5)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分布现状、地表沉陷的影响、防护工程及其效果、绿化工程及其效果。2.3 验收标准(1)水环境本次验收调查原则上采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所采用的环境标准,对已修订或新颁布的标准采用替代后的新标准进行校核。本次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监测指标参照环境影响报告表水环境专项评价的监测指标,并根据工程实际的变动情况以及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监测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3、)类标准,其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2-2。表 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单位:mg/L)监测项目PH氨氮CODBOD5总磷III类标准6-91.02040.2监测项目石油类硫化物氟化物FeMnIII类标准0.050.21.00.30.1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其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2-3。表 2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单位:mg/L)监测项目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III类标准6.5-8.50.23.0监测项目硫酸盐氟化物总大肠菌群(个/L)III类标准2501.03.0矿井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

14、996)中的一级标准,采用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进行校核。其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2-3、表2-4。表 2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单位:mg/L)监测项目PHSS石油类一级标准6-9705监测项目总锰硫化物COD一级标准2.01.0100Fe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一级标准:1.0 mg/L表 25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单位:mg/L)序号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序号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pH6-94COD502SS505石油类53总锰46总铁6(2)总量控制原环境影响评

15、价阶段,项目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值为:烟尘:2.07t/a;SO2:8.76 t/a;粉尘:0.92 t/a;COD:15.85t/a;NH3-N:0.79t/a。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建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仍然采用环评阶段总量控制指标值为:烟尘:2.07t/a;SO2:8.76 t/a;粉尘:0.92 t/a;COD:15.85t/a;NH3-N:0.79t/a。(3)调查重点专项调查的重点是木担坝煤矿矿井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影响报告表及生态环境、水环境专项评价中提出的相应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2.3.1 水环境

16、影响重点调查以下生产和生活废水处理是否按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水、生态环境专项评价的要求落实:(1)调查矿井水处理达标及回用情况。(2)调查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情况。2.3.2 生态环境影响(1)调查工业场地施工期间临时占地情况、生态恢复措施及恢复效果,道路的水土保持;(2)调查地表沉陷对地表设施的破坏程度及补救措施;(3)调查矸石堆场的生态恢复、防尘及水土流失防护措施。3 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3.1 区域水环境现状3.1.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受纳地表水体为板桥沟小溪和熊洞小溪,均属季节性溪流,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执行类标准。预计矿井污废水排放路线为板桥沟小

17、溪熊洞小溪熊洞暗河土城河支流土城河赤水河。根据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赤水河(习水县段)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执行类标准。根据环评监测,由于受木担坝煤矿前期勘探、钻孔及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等的影响,W1断面(板桥沟小溪汇入熊洞小溪前500m)的石油类出现超标,W1断面的其余监测项目均未超标;W2(熊洞小溪与板桥沟小溪汇合处上游100m)、W3(熊洞小溪与板桥沟小溪汇合处下游200m)、W4(熊洞小溪进入溶洞前100m)各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项目均未出现超标。由此可见,除W1断面外,其余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的要求

18、。3.1.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环评阶段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环评期间对Q1号泉(风井场地西北侧泉水)、Q2号泉(工业场地西侧饮用水井)、Q3号泉(工业场地北部约300m熊洞处泉水)水质进行了监测,各单项评价指标除总大肠菌群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外,其余均达到类标准,说明本区地下水质良好,总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村寨生活污水和农灌污水所致;若按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Q1号泉、Q2号泉、Q3号泉水质均为优良级(类),总体说明本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3.2 环境影响报告表对水环境影响的预测矿井地下煤层开采煤层引起的地表塌

19、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井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生产设备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排放产生的环境影响。3.2.1 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矿井水采用中和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处理,选用水力循环澄清池+钢制重力式无阀过滤器处理,部分经消毒作为浴室和洗衣房用水、井下防尘洒水和瓦斯抽放站补充水,剩余部分经场地排水沟排放;矿井工业场地污废水中食堂污水采用隔油池处理、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浴室、洗衣房废水一起集中进入SWJ-10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器处理,处理后的生产、生活污废水经过滤消毒后复用于生产系统防尘用水、绿化、浇洒道路、排矸场防尘用水,剩余

20、部分污废水经场地排水沟排入板桥沟小溪。矿井污废水经处理后部分复用,剩余部分污废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板桥沟小溪进入熊洞小溪。板桥沟小溪、熊洞小溪无饮用水源取水点,熊洞处泉水位于熊洞小溪西侧,补给熊洞小溪。根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建设项目污废水排放不会改变地表水水质类别,对地表水水质影响较小。3.2.2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1) 煤层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木担坝煤矿煤层开采后,其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为37.6m(含保护层厚度),导水裂缝带一般只发育在煤系地层本身之内,煤系地层上覆飞仙关组本身为弱含水层,飞仙关组上覆的夜郎组一段为隔水层。因此,矿井开采后矿

21、区的地下水和主要含水层的水量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但对煤系地层本身有影响,其水量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被疏干。预计木担坝煤矿开采后对井田外的4处井泉影响有限,位于井田内风井场地附近的2处居民饮用井泉,将受到地表沉陷的直接影响。如确实影响到附近村民饮用水,则纳入矿井风井场地的供水范围内给予解决。(2) 污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根据地质资料分析,项目受纳水体板桥沟小溪、熊洞小溪及熊洞暗河为区域地下水排泄区,矿井污废水经处理排放对地下水影响较小。(3) 矸石淋溶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根据类比分析确定木担坝煤矿煤矸石属于第类一般固体废物,排矸场按类贮存场设计。排矸场矸石淋溶液若发生下渗经吸附或稀释后,

22、对地下水质量影响较小。3.3 水污染源调查(1)区域水污染源调查木担坝煤矿井田内无小煤矿开采历史,仅在木担坝南西侧,因F1断裂作用见有P3l3地层出露,遗留有一民采老窑,已废弃。板桥沟小溪和熊洞小溪水质主要受煤矿井下排水及生产生活污废水、村民生活污水、农业污废水影响。(2)木担坝煤矿水污染源调查木担坝煤矿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和井下开采产生的矿井水,其主要来源情况见表3-1。水量平衡见报告表图3-3。表 31 木担坝煤矿主要水污染源情况名称主要来源产生量主要污染物处理设施排放去向矿井水井下开采734.4pH、SS、COD、F-、总磷、Fe、Mn、As、石油类初沉调节池+一体化设备(混

23、凝沉淀+无烟煤过滤)+煤泥压滤+部分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能力2400 m3/d)经处理后回用于井下生产、除尘、地面绿化等,其余排入板桥沟小溪,井下水复用率68%生活污水职工宿舍、浴室、洗衣房、食堂等111pH、SS、COD、BOD5、NH3-N、动植物油、磷酸盐(以P计)、Mn、Fe、As初沉调节池+LD-10型一体化净水装置工艺处理(处理能力240 m3/d)排放至板桥沟小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绿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施工,设计处理流量为240 m3/d。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见图3-1。生活污水格栅池调节池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消毒池外排污泥池二氧化氯污泥脱水机泥饼定期外运上清液回流泵 污水处理站监测

24、点图 3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监测布点图生活污水经格栅池及调节池后进入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采用鼓风机进行曝气,污水中的好样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并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污水得以净化后出水进入消毒池,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消毒后排入板桥沟小溪。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的沉淀污泥由重力排泥至污泥池,污泥经脱水后定期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矿井水处理设施由绿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施工,设计处理流量为2400m3/d。工艺为初沉调节池+一体化设备(混凝沉淀+无烟煤过滤)+煤泥压滤+部分消毒。矿井水处理工艺见图3-2。矿井水调节池管式混合器加药装置配水及反应区斜管澄清区自动过滤区反洗水箱污泥池压

25、滤机外售板桥沟小溪井下水回用池二氧化氯回用PAC 矿井水处理站监测点注:虚线框内为一体化高效净水设备消耗1新鲜水144板桥沟小溪矿井水734.4机修车间用水43洗衣房2018损失2浴室4541损失4食堂159损失6日常生活用水104损失1单身宿舍用水2823损失5未预计水量1613损失3矿井水处理站井下防尘用水480234.4机修车间废水隔油池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业场地绿化、浇洒道路、场地防尘1081113井下6瓦斯抽放站补充水20图 32 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d)3.4 水污染源监测3.4.1 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监测频率的设置根据本次验收调查现场踏勘,本次验收调查将对矿井水处理设施进口和

26、出口的水质进行监测,以查清矿井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调查食堂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处理达标排放情况。(1)矿井水目前该项目处在试运行阶段,环评中确定的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处理规模为3200m3/d。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13年10月“关于贵州金益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木担坝煤矿环境影响报告表变更情况说明”,矿井水实际建设规模可行;另根据木担坝煤矿监测,煤矿2010至2013年6月底矿井水涌水量平均为15.1 m3/h,雨季平均涌水量为30.6 m3/h。根据现场调查,目前木担坝煤矿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规模2400m3/d能满足现在矿井水处理水量需求。监测点位

27、:矿井水处理设施进、出口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项目:pH、SS、COD、F-、总磷、Fe、Mn、As、石油类共9项。同时测定流量。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2)生活污水监测点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口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项目:pH、SS、COD、NH3-N、BOD5、磷酸盐(以P计)、动植物油、粪大肠菌群共8项。同时测定流量。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3)总排口污水监测点位:污水总排口设1个监测点。监测项目:pH、SS、COD、BOD5、NH3-N、Fe、Mn、As、石油类、磷酸盐(以P计)、动植物油共11项,同时测定流量。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表 32 废水监

28、测布点、项目、时间及频率一览表编号位置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W1矿井水处理设施进口流量、pH、SS、COD、F-、总磷、Fe、Mn、As、石油类。连续监测2天,每次监测采样3次,每3小时采样一次W2矿井水处理设施排口W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口流量、pH、SS、COD、NH3-N、BOD5、磷酸盐(以P计)、动植物油、Mn、Fe、As、Zn、Hg、硫化物。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W4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口W5总排口pH、SS、COD、BOD5、NH3-N、Fe、Mn、As、石油类、磷酸盐(以P计)、动植物油。连续监测2天,每天3次(4)地表水监测断面:根据环评报告表,在板桥沟小溪和熊洞小溪上共布设4个

29、断面。监测断面布置情况见表3-3。表 33 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设置一览表编 号位 置W1板桥沟小溪汇入熊洞小溪前100mW2熊洞小溪与板桥沟小溪汇合处上游100mW3熊洞小溪与板桥沟小溪汇合处下游100mW4熊洞小溪进入溶洞前100m监测项目:水温、pH、BOD5、溶解性铁、总锰、总砷、总汞、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钾指数、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共15项。同时测量流量、流速。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采样1次。评价标准:板桥沟小溪、熊洞小溪均为季节性溪流,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5)地下水监测点位:根据环评报告表,对井田内工业场地附

30、近的3个泉点进行监测。各监测点布置情况见表3-4。表 34 地下水水环境监测点设置一览表编 号位 置Q1风井场地西北侧泉水Q2工业场地西侧饮用水井Q3工业场地北部约300m熊洞处泉水监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铁、锰、铜、锌、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氟化物、汞、砷、镉、铅、总大肠菌群共15项,同时测定流量及井泉水位标高。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每天每泉采样1次。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3.4.2 监测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及保存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方法严格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及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3.5 监测结果与分析3

31、.5.1 矿井水监测结果与分析木担坝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进矿井水处理站处理,矿井水处理设施进、出口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5。表 35 矿井水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时间监测项目pHCODcr SSAs Fe MnF-总磷石油类流量(m3/d)242012年2月29日进口8.2674390.00650.03L0.01L0.870.191.80出口8.195240.00310.03L0.01L0.590.051.662012年3月1日进口8.40711200.00620.220.01L1.800.342.27出口8.225340.00330.03L0.01L0.650.

32、061.85平均去除率(%)27.54 93.21 49.54 /48.04 78.02 13.14 执行标准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Fe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排放标准(DB52/121999)标准值6950500.51410/5出口是否达标达标不达标达标表3-5表明,矿井水处理站对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平均去除率为93.21%;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7.54%;石油类的平均去除率为13.14%;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78.02%;处理后的矿井水水质达到验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其中Fe达到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一级

33、标准。对遵环监报2012第091号监测结果采用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校核,除COD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能达到校核标准要求。因此,木担坝煤矿要求厂家对处理设施进行重新调试后,遵义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6月22-23日对木担坝煤矿矿井水污染因子COD进行第二次监测,根据遵环监报2013第432号监测结果,COD出口最高浓度为19mg/L,能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排放限值要求。调查期间矿井水的涌出量约734.4m3/d,处理达标后20 m3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浇洒道路和场地防尘;480 m3回用于井下防尘,剩余234.4 m3排入板桥

34、沟小溪,回用率为68%。矿井水处理站建有1个调节池,其容积为600m3,若发生事故,事故排水可进入调节池,以缓解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3.5.2 矸石淋溶水处理调查环评阶段确定木担坝煤矿煤矸石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排矸场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有关规定,按类场设置。木担坝煤矿矸石淋溶水经淋溶水池收集后返回至矿井水处理站处理。3.5.3 生活污水监测结果与分析木担坝煤矿生活污水进入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处理,其处理前后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6。表 36 生活污水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时间监测项目pHCODcr SSNH3-

35、N磷酸盐动植物油BOD5MnFeAs流量(m3/d)502012年2月29日进口7.62861614.01.191.0027.30.01L0.050.0016出口7.923692.430.910.2610.00.01L0.03L0.00132012年3月1日进口7.70831713.91.350.3925.10.01L0.080.0017出口7.9828131.710.910.169.80.01L0.03L0.0014平均去除率(%)62.1333.3385.1628.3569.7862.21/18.18执行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标准值691007015/1020

36、2.010.5出口是否达标达标表3-6表明,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其余指标均能达到标准要求。其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63.13%;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为33.33%;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85.16%;动植物油的平均去除率为69.78%;BOD5的平均去除率为62.21%。处理达标的生活污水排入板桥沟小溪。3.5.4 总排口监测结果与分析表 37 总排口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最高值)标准限值是否达标2012年2月29日2012年3月1日pH8.137.9569达标CODcr 282050SS121050硫化物0.02L0.02L1.0磷酸盐0.300.020

37、.5Mn0.01L0.01L4.0F-0.380.1010Fe0.03L0.03L1.0石油类0.550.085.0Zn0.05L0.05L2.0Hg0.000150.000180.05NH3-N1.490.30115As0.00410.00320.5表3-7表明,木担坝煤矿总排口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限值要求。废水在线监测系统于2013年6月通过了遵义市环境监察支队的验收(遵市环监函201309号)。废水在线监测系统于2013年6月通过了遵义市环境监察支队的验收(遵市环监函201309号)。3.5.

38、5 地表水监测结果与分析木担坝煤矿附近主要地表水体为板桥沟小溪、熊洞小溪,其水体功能主要为地表自然河流,兼做农灌。验收监测地表水监测断面与环评阶段地表水现状监测断面一致,地表水监测结果汇总见表3-8。详细数据见报告表中表4-23和续表。表 38 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编号位置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结果W1板桥沟小溪汇入熊洞小溪前100m流量、流速、水温、pH、BOD5、溶解性铁、总锰、总砷、总汞、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钾指数、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2012年2月29日3月1日,每天采样1次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W2熊洞小

39、溪与板桥沟小溪汇合处上游100mW3熊洞小溪与板桥沟小溪汇合处下游100mW4熊洞小溪进入溶洞前100m由表3-8可知,地表水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3.5.6 地下水监测结果与分析地下水验收监测选取环评阶段地下水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木担坝煤矿井田内地下水监测结果汇总见表3-9。详细数据见报告表中表4-25和续表。表 39 井田内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汇总 单位:mg/L(pH无量纲)编号位置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结果Q1风井场地西北侧泉水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铁、锰、铜、锌、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氟化物、汞、砷、镉、铅、总大肠菌群共1

40、5项,同时测定流量及井泉水位标高2012年2月29日3月1日,每天每泉采样1次各项监测指标除总大肠菌群外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Q2工业场地西侧饮用水井Q3工业场地北部约300m熊洞处泉水从表3-9可以看出,地下水各项监测指标除总大肠菌群超标13倍外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3.6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根据对木担坝煤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水环境影响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煤矿水污染源和地下水监测结果,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3.6.1 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1、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1)验收调查阶段地表水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

4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 (2)地下水地下水各项监测指标除总大肠菌群外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要求。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村民生活污水和农灌污水的影响。2、水污染源(1) 工业场地建设了 1座处理能力2400m3/d的矿井水处理站,配套600 m3调节池1座;建设了1座处理规模为240m3/d生活污水净化装置。(2) 矿井水经厂家对处理设施进行调试后,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排放限值要求,其中Fe达到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2-1999)一级标准。(3) 调查期间矿井水的涌出量约7

42、34.4m3/d,处理达标后20 m3回用于工业场地绿化、浇洒道路和场地防尘;480 m3回用于井下防尘,剩余234.4 m3排入板桥沟小溪,回用率为68%。(4) 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5) 总排口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限值要求。废水在线监测系统于2013年6月通过了遵义市环境监察支队的验收(遵市环监函201309号)。3.6.2 建议(1) 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排污口;(2)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管理,杜绝污水事故排放

43、。进一步提高矿井水回用率,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3) 目前,矿井处于试生产阶段、矿井水产生量较少,废水在各单元装置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如果矿井水发生量增大,应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精心操作并开展跟踪监测,以保证处理后的矿井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4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采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编图对生态影响调查范围内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是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遥感影像数据来源:法国spot-5影像并结合二调数据,多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为5m,全色影像空间分辨率为5m,融合影像空间分辨率为2.5m。投影类型:Albers,第一纬度线25,第二纬度线47,中央经度105。4.1 生态环境现状木担坝煤矿行政区划属习水县东皇镇,矿井井口及主工业场地均位于东皇镇木楠村。项目区域处于云贵高原北端向四川盆地南部过渡的斜坡地带,属大娄山系和长江流域。区内最高海拔1510m(细沙窝),最低海拔1144 m(木栏坝),高差366m。为浅切割的低中山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