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07292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范文五篇第一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第一章是什么?第一条是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职工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承担纪律责任的,按本规定处分。法律、法规认可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员工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对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法律、法规认可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适用本规定,但

2、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和处分决定的权限,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处理。第三条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要坚持公正、公平、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应符合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理,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手续合法,手续齐全。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分类和适用。第五条是:(一)警告;(2)记住;(三)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四)开除。其中,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

3、单位工作人员。第六条是处分的时间(一)警告,六个月;(二)记得12个月(3)降低职场等级或退休,24个月。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到处分期间,不得录用超过现在职场等级的职场的处分决定年度审查不能确定为优秀等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录处分的,受到处分期间,不得录用超过现在职场等级的职场。年度审查不得确定为合格以上等级。事业单位员工受到降低职场等级处分的,从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职场等级的录用,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相关规定决定工资待遇的处分期间,不得录用超过处分后录用的职场等级的职场,年度审查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以上等级。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职工在受处分期间的任命、审

4、查、工资待遇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参照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执行。事业单位职工被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录上述处分时,受处分期间不得参加本专业(技术、技能)领域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工作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试。必须取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职业资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第九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处分的行为,应分别确定其处分。应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应给予其中最重的处分的除外多种相同种类的处分,应给予其处分,但处分期间应由一个处分期间以上、两个处分期间和以下决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理期间受到新处理的,其处理期限为原处理期

5、限尚未执行的期限和新处理期限之和,但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第十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人以上共同违反纪律,需要处分的,按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分别处分。第十一条有以下情况之一,应重新处理(一)在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二)隐瞒、伪造、销毁证据的;(三)供应或阻止他人暴露检举,提供证据资料的;(四)保护同事的;(五)法律、法规、规则规定的其他重要故事。第十二条有以下情况之一,应从轻处分(一)积极说明违法违纪行为的;(二)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恢复损失(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是事实。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说明违法违纪行为,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恢复损失的,应减轻处分或免除处

6、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较轻,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免予处分。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况之一,应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内从重到轻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13条第1项规定的,除本规定第3章规定的处分幅度外,应减轻处分等级处分。应给予警告处分,有减轻处分的情况,分。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应追究纪律责任的,依法处置有责任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第三章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置。第16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录处分的情况较重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的情况较严重的,给予排斥处分(一)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发言,组织或参加损害国家利益的

7、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二)组织或参与非法组织的;(三)接受海外资助损害国家利益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四)受到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海外邀请、报酬,批判教育拒绝纠正的;(五)违反国家宗教法规和政策,产生不良后果的;(六)非法出国,未经批准取得海外永久居留资格或取得外国国籍的;(7)具有依法禁止内容的书籍、音像产品、电子读物进入国家(国境)的;(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有前款第一至第三项规定的行为,但不明真相被强迫参加,受到批评教育后确实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分。第十七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记录处分的情况较重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的情况较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执行

8、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不服从指挥、调动或消极对抗的;(二)破坏正常工作秩序,损害国家或公共利益;(三)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损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四)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擅自退休,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不能处理的;(五)项目评价审查、产品认证、设备检查检查等工作中不正当行为或违反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六)泄露国家秘密的;(7)泄露工作中掌握的内幕信息,产生不良后果的;(八)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他人谋求职场,或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人事管理工作中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九)其他违反工作纪律失职的行为。如果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请记住以上处分。第18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

9、警告或记录处分的情况较重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的情况较严重的,给予排斥处分(一)贪污、贿赂、贿赂、贿赂、贿赂、挪用公款的;(二)利用工作为本人或他人寻求不正当利益的;(三)在公务活动和工作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证明书的;(四)利用知识或掌握的内幕信息获利的;(5)用公款旅行或变相用公款旅行的;(六)违反国家规定,参加营利活动或兼职领取报酬;(七)其他违反廉洁就业纪律的行为。有前款第一(一)项规定行为的,记录以上处分。第19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记录处分的情况较重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的情况较严重的,给予排斥处分(一)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二)违反规定使用

10、、欺骗财政资金或社会保险基金的;(3)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或擅自变更收费项目的范围、标准和对象的;(四)浪费国家资产或失去国有资产的;(5)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六)招标和物资采购工作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七)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第20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记录处分的情况较重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的情况较严重的,给予排斥处分(一)利用专业技术或技能实施违法违纪行为;(二)模仿、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三)利用职业身份诱惑、威胁或误解,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四)利用权威、地位或控制资源

11、,抑制不同观点,限制学术自由,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五)在申报单位、项目、荣誉等过程中欺诈的;(六)工作态度差,影响社会(七)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有前款第一(一)项规定行为的,记录以上处分。第21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记录处分的情况较重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的情况较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制造、传播违法违禁品和信息的;(二)组织、卖淫、卖淫等色情活动的;(三)吸毒或组织赌博活动的;(四)违反规定超过计划生育的;(五)收养恋人的;(六)有虐待、抛弃家庭或拒绝赡养、抚养、抚养义务等(七)其他严重违反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行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

12、,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以上的处分。第22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法受到处罚的,给予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以上的处分。其中,如果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则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法受到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第四章处理的权限和程序。第23条对事业单位员工的处分,根据以下权限决定(一)警告、记录、降低职场等级或撤职处分,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其中,事业单位决定的,应向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告。(二)开除处分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决定,向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报告。对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本部门或有关部门决定,其

13、中本部门决定开除处分的,向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报告。第二十四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按以下程序处理(一)事业单位职工违法违纪行为初步调查后,需要进一步验证的,应当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经事业单位负责人批准或有关部门同意立案(二)进一步调查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收集、验证相关证据资料,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三)通知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处分的据通知被调查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听取其陈述和申辩,讨论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记录在案件中。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时,必须采用(四)根据处分决定权限,决定对该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处分、免除处分或撤销事件(五)处

14、分决定单位发行处分决定;(六)将处分决定书面通知处分事业单位的员工本人和有关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发表(七)将处分决定存入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文件。处置决定自制作之日起生效。第25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违纪,已立案调查,不应继续履行职责的,可根据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事业单位或有关部门暂停职责。被调查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违法违纪事件的立案调查期间,不得解除录用合同、出国(办理退休手续。第二十六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由两名以上事务人员进行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如实提供情况。以暴力、威胁、诱惑、欺诈等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二十七条参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

15、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二)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三)与被调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第二十八条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的回避,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决定;其他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的回避,由处分决定单位负责人决定。处分决定单位发现参与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第二十九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

16、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可以延长,但是办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第三十条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原所聘岗位(所任职务)名称及等级等基本情况;(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三)处分的种类、受处分的期间和依据;(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五)处分决定单位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后,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具体办法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五章处分的解除第三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出现违法违纪情形

17、的,处分期满,经原处分决定单位批准后解除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终止或解除聘用合同的,处分期满后,自然解除处分。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求原处分决定单位提供解除处分相关证明的,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予以提供。第三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个人记功以上奖励的,经批准后可以提前解除处分。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解除或者提前解除,按照以下程序办理:(-)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事业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受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形成书面报告;(二)按照处分决定权限,作出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三)印发解除或者提

18、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四)将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并在原宣布处分的范围内宣布;(五)将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存入该工作人员的档案。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解除或者提前解除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回避。第三十六条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决定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或者提前解除处分的依据,以及该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等内容。第三十七条处分解除后,考核、竞聘上岗和晋升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受到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受处分前的岗位等级和工资待遇。第三十八条解除处分的决

19、定应当在处分期满后一个月内作出。第六章复核和申诉第三十九条受到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处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规定向原处分决定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提出申诉。受到处分的中央和地方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诉,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受理。第四十条原处分决定单位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申诉的单位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复核、申诉期间不停

20、止处分的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处分复核、申诉的单位应当撤销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重新作出决定:(-)处分所依据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二)违反规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三)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处分决定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复核、申诉的单位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单位变更处分决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三)处分不当的。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或者工资待遇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

2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工作人员的岗位等级、工资待遇,按照原岗位等级安排相应的岗位,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被撤销处分或者被减轻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受到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第七章附则第四十四条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是,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第四十五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工作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六条对机关工勤人员给予处分,参照本规定执行。

22、第四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体育等部门,可以依据本规定,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国务院监察机关联合制定具体办法。第四十八条本规定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第二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对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3、,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适用本规定;但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和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第三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24、。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第五条处分的种类为:(一)警告;(二)记过;(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四)开除。其中,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六条受处分的期间为:(一)警告,6个月;(二)记过,12个月;(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笄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降

25、低岗位等级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按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待遇;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任命、考核、工资待遇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参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参加本专业(技术、技能)领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工勤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试(评审)。应当取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职业资格的,按照

26、有关规定办理。第九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开除以外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但处分期应当按照一个处分期以上、两个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但是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第十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按照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分别给予相应的处分。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一)在两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三)串供或者

27、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四)包庇同案人员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或者免予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

28、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第十五条事业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三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适用范围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分三款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其中第二条第一款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一般性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同时,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第二条第二款、第三款又作了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9、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根据这一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简称参公管理)的工作人员;二是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简称不参公管理)的工作人员。鉴于第一种参公管理的人员与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职责、纪律要求等差别不大,所以2007年出台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为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衔接,

3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款作出规定,对于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依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处分,而是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确定的监察对象范围,事业单位中有下列三类人员属于监察对象:一是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此类监察对象分为参公管理和不参公管理两种,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款已经对参公管理的人员作出了特别规定);三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对这三类监察对象,考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

31、实施条例虽然对处分的种类、具体违法违纪行为等没有作出规定,但对违法违纪调查处理的程序和权限均有明确规定。为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三款作出规定,对上述三类属于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适用本规定;但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和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3违纪的处分都有哪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处分种类分为四种,即: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通常,我们将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视为一个处分种类

32、,因为降低岗位等级和撤职代表的是同一个处分档次,只是二者适用的对象不同。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撤职处分只适用于事业单位中由行政机关任命的工作人员。而降低岗位等级适用于事业单位其他人员。警告,是最轻微的一种纪律处分方式,适用于违反事业单位管理纪律,情节较为轻微,仍可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过,适用于违反事业单位纪律,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失,但仍可以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警告与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之间的处分类型,合理的适用记过可以有效地处理一些相对较轻的违法违纪行为,缓冲警告与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之间的处分落差。降低岗位等级,是降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级别的

33、纪律制裁方式,是指对违法违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岗位等级内,比照原级别降低一个等级以上的处分制度。降低岗位等级处分适用于违反事业单位纪律,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较重损失,不能继续担任现任职务、应当降低现有工作岗位等级和工资福利待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撤职,是撤销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所担任职务的纪律制裁方式,被撤职者如果没有同时受到辞退、调离等处理的,仍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撤职处分适用于严重违反事业单位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较重损失,不能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除,是解除受处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的纪律制裁方式,也是最为严厉的

34、纪律制裁方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开除后,即不再具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事业单位与该工作人员之间的人事关系也随之解除。开除处分适用于严重违反事业单位纪律,造成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不宜留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六条对受处分的期间作了规定:(一)警告,6个月;(二)记过,12个月;(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所谓受处分的期间,是指受到处分的有效期间,即处分后果的影响期间。根据该条规定,警告的处分期限为6个月;记过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为24个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

35、分期满后,应当由原处分决定单位批准后解除处分。第四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012年8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令第18号公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该规定分总则、处分的种类和适用、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处分的权限和程序、处分的解除、复核和申诉、附则7章48条,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第五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2022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肃事业单位纪律,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处分。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

36、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对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处分适用本规定;但监察机关对上述人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的程序和作出处分决定的权限,以及作为监察对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处分决定不服向监察机关提出申诉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办理。第三条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

37、,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第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处分的种类和适用第五条处分的种类为:(一)警告;(二)记过;(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四)开除。其中,撤职处分适用于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六条受处分的期间为:(一)警告,6个月;(二)记过,12个月;(三)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第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笄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

38、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降低一个以上岗位等级聘用,按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有关规定确定其工资待遇;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受处分后所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的任命、考核、工资待遇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参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第八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

39、间不得参加本专业(技术、技能)领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工勤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试(评审)。应当取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者职业资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九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开除以外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但处分期应当按照一个处分期以上、两个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但是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第十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按照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分别给予相应的

40、处分。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一)在两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四)包庇同案人员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或者免予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

41、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规定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第十五条事业单位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三章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丁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损害国家利益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二)

42、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的;(三)接受境外资助从事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四)接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境外邀请、奖励,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五)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法规和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六)非法出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七)携带含有依法禁止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进入国(境)内的;(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行为,但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丁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

43、)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不服从指挥、调遣或者消极对抗的;(二)破坏正常工作秩序,给国家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三)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致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四)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擅离职守或者不按规定报告、不采取措施处置或者处置不力的;(五)在项目评估评审、产品认证、设备检测检验等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六)泄露国家秘密的;(七)泄露因工作掌握的内幕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八)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岗位,或者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人事管理工作中有其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的;(九)其他违反工作纪律失职渎职的行为。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