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08945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9.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韶关学院医学院医技系,皮肤及组织内寄生虫是在皮肤及组织内寄生,或者其幼虫在皮肤组织内移行,引起临床疾病的寄生虫。本类寄生虫感染途径多,通过误食污染的食物、经皮肤黏膜侵入等方式感染。,皮肤及组织寄生虫分类 线虫:旋毛虫、美丽筒线虫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 原虫:刚地弓形虫、肉孢子虫 节肢动物:疥螨、蠕形螨、虱、潜蚤,第一节 线虫一、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是一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中的线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引起旋毛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严重感染常致人死亡。,【形态】,1.成虫 虫体乳白色,细

2、小如线,后端稍粗;雌雄异体。消化道完整,有口、咽管、中肠、直肠及肛门组成。咽管约占体长的1/31/2。除在咽神经环后略膨大外,均为毛细管状,膨大部分后段背侧的咽管系4555个单层串珠状排列的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其分泌物具有消化功能和较强的抗原性。两性成虫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雌虫约为(3.04.0)(0.050.06)mm。雌虫子宫内含未分裂的卵细胞,后段则含幼虫,愈近阴道处的幼虫发育愈成熟。自阴门产出新生幼虫。,雄虫约1.41.6 0.04 0.05mm;雄虫尾端具一对耳状/钟状交配器,无交合刺。,2.幼虫囊包 刚产出的幼虫称新生蚴,大小约为1246m。成熟幼虫长约1mm,尾端钝圆,头端较

3、细,卷曲于梭形或近圆形的囊包之中,囊包多呈梭形,其纵轴与肌纤维平行。大小约为(0.250.5)(0.210.42)mm,囊壁较厚,分内、外两层。一个囊包内通常只有12条幼虫,个别囊包有67条幼虫。,【生 活 史】,成虫寿命:14个月,感染后1个月形成半年后开始钙化,转换宿主,雌虫产幼虫于肠壁(卵胎生)排蚴期可持续416周,数小时内侵入肠粘膜,经24小时发育后返回肠腔,5 天,一生产幼虫10002000条,1.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主。2.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幼虫:同一宿主的横纹肌内。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吃了含活

4、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4.感染阶段:含幼虫的囊包 5.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生活史要点,旋毛虫主要致病阶段为幼虫1.侵入期(肠道期):感染后1W 病因:脱囊幼虫侵入肠壁,成虫以肠绒毛为食,分泌排泄物刺激,导致肠粘膜炎症,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肠道广泛炎症。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表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致病性】,2.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感染后23W,全身性症状明显 病因:幼虫移行侵入肌纤维,产生毒素使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引起血管炎和肌炎。,表现:发热、肌痛(以腓肠肌明显)

5、、水肿(眼睑及面部多见)、眼结膜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皮疹等。严重者咀嚼、吞咽困难,呼吸疼痛,全身水肿,心肝肾功能衰竭。,旋毛虫脱囊期幼虫钻入肠粘膜,3.成囊期(恢复期):感染后416W,病情好转或恶化 病因:肌纤维内幼虫囊包形成,损伤肌组织修复,机体反应减弱。表现: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痛可持续数月。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水肿、虚脱、心肌炎等。,旋毛虫的寄生可以诱发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尤其对再感染有显著的抵抗力。可表现为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虫的生殖能力及加速虫体的排除等,1.病原学诊断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

6、查,以资佐证。但阳性检出率仅50%。,【诊断】,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2.免疫学方法皮内试验:简便易行,在感染后第二周阳性率可达90%,敏感性高。但病后5年或更长时间,部分病人仍可呈阳性反应。环蚴沉淀试验(CPT):有助于轻度感染的早期诊断,一般在感染后第3周末开始呈现阳性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用于急性期病人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在国外作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胶体金标葡萄球菌SPA和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建立而成,检测样品中旋毛虫抗体,现多用于肉制品的快速检测,1.流行分布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旋毛

7、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知有百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旋毛虫病。,【流行及防治】,2.流行因素,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能耐低温、干燥。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加强卫生宣传和肉类检疫。科学养猪,提倡圈养。消灭老鼠等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治疗病人,常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3.防治,第三节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曼氏迭宫绦虫病。幼虫称为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引起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曼氏迭宫绦虫,成虫 601000.50.6cm 头节 颈部:细

8、长 链体:由1000个节片组成,节片的宽大于长,【形态】,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幼节,成节,孕节,头节:细小呈指状,长1.01.50.40.8mm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吸槽,曼氏迭宫绦虫成节,成节和孕节结构基本相似,均有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雄生殖孔,雌生殖孔,子宫,卵巢,卵模及梅氏腺,子宫孔,睾丸呈小泡状,320540个,分布于节片两侧。卵巢分两叶,位于节片后部中央。子宫呈螺旋状蟠曲重叠,位于节片中央,子宫孔开口于阴道之后。孕节子宫内充满虫卵。,原尾蚴,寄生于剑水蚤内的原尾蚴,2.幼虫,裂头蚴,裂头蚴 长带状,白色约300mm0.7mm,活时较强的伸缩能力。头端膨大,中央有一

9、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相似,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纹,末端多呈钝圆形。,3.虫卵 橄榄形,两端稍尖,长5276 3144m,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生活史】,第二中间宿主,钩球蚴,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裂头蚴,粪便,水,剑水蚤,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蝌蚪青蛙人,终宿主猫犬人,转续宿主:蛇鸟猪兽人,水,人可成为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终宿主感染期:原尾蚴和裂头蚴,20042007年广州市售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调查 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系2006级和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从广州肉菜市场购买的虎纹蛙剥皮

10、后,检查和分离寄生于蛙肌肉中的裂头蚴,同时记录虫体寄生部位和虫数。结果从20042007年共检查蛙1279只。其中阳性850只,阳性率为66.46;共检出裂头蚴2773条,平均感染度为3.26。,100只青蛙16只检出曼氏裂头蚴 疾控专家告诫市民:与青蛙最好“敬而远之”,感染期:裂头蚴、原尾蚴感染途径和方式:(1)经皮肤或黏膜侵入(2)经口感染,误食原尾蚴或裂头蚴。终宿主:猫、犬、人等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蛇、人等转续宿主:蛇、鸟、兽、人等裂头蚴寿命:在人体内长达25年,生活史要点,成虫寄生人体在我国近20例,成虫致病力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症状。有时会有消化系统轻微症状。,【致

11、病性】,1.成虫致病,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迭宫裂头蚴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危害严重因裂头蚴的移行及其寄生部位而异。,2.幼虫致病,临床症状按寄生部位分型:,眼裂头蚴病皮下裂头蚴病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脑裂头蚴病内脏裂头蚴病增殖型裂头蚴病,眼裂头蚴病 多累及眼睑或眼球,出现眼睑红肿且有虫爬感,严重时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皮下裂头蚴病,可在躯干、四肢、外阴或全身的皮下,形成游走性皮下结节,局部瘙痒有虫爬感。发生炎症,可有间歇或持续性疼痛及触痛。,【诊断】,查虫卵诊断曼氏迭宫绦虫病。局部手术检出裂头蚴,诊断裂头蚴病。,询问病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影像技术如CT等对脑裂头蚴病有价值。,1.病原学

12、检查,2.免疫学检查法用裂头蚴抗原作各种免疫学诊断。,1.分布:成虫寄生人体的报告不多见(我国20例)裂头蚴病多见(我国数千例)。我国以南方为主。2.流行因素:(1)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2)生食蛇、猪及其他转续宿主的肉;(3)饮用生水或游泳吃进含原尾蚴的剑水蚤。,【流行与防治】,3.防治:加强卫生宣教,阻断传播途径。成虫可用槟榔、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 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一、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弓形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中,可发生机会感染引起弓形虫病。,第四节 原虫,当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其免疫功能正常时常表现为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13、可造成严重后果,为目前医学上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受到重视。当宿主感染了HIV、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因素引起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生活史过程中主要阶段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配子体和卵囊(囊合)。与致病及传病有关。,【形态】,急性感染期的存在形式。包括 速殖子(增殖快速的滋养体)假包囊(宿主细胞包裹数十个速殖子),滋养体,(一)中间宿主体内,速殖子主要存在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呈香蕉形或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较圆,一边扁平,一边隆起;核位于虫体中央。,假包囊,由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快,形成的大量速殖子聚集于宿主

14、的有核细胞内,将宿主的细胞核挤向细胞膜,宿主的细胞膜看似虫体的囊壁,故称假包囊。,假包囊,由于宿主的免疫功能正常,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慢,是慢性感染期虫体存在形式。呈球形或近球形包囊,其具有一层弹性的囊壁,内含多个缓殖子(包囊内的滋养体称作缓殖子)。,2.包囊,包囊可在宿主组织内长期存活,在一定条件可破裂,释出的缓殖子又侵入周围的细胞形成新的包囊,3.卵囊 猫粪便内呈球形或近球形,具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成熟的卵囊含有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四个子孢子,共8个。,(二)终宿主体内,1.裂殖体: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2.配子体:猫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卵囊,终宿主 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相互传染,【

15、生活史】,(1)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寄生细胞:肠上皮细胞(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产生卵囊)(2)中间宿主:人及猪、鼠、猫、牛、羊及家禽等多种脊椎动物。寄生部位 滋养体寄生细胞内或游离于体液或组织液中 假包囊寄生于除红细胞外的任何有核细胞 包囊寄生于肠外的各器官组织(脑、眼等),生活史要点,感染阶段-非特异性 假包囊、包囊、滋养体和卵囊感染途径-多样性 弓形虫各感染阶段均可经口感染。速殖子 损伤的皮肤粘膜 输血 器官移植 经胎盘血流致胎儿感染。宿主转换-非定向性,1.致病因子虫株毒力:RH株(强毒株)、Beverley株(弱毒株)机体免疫状态(机会致病原虫)2.致病机制速殖子导致组织急性

16、炎症和坏死,包囊挤压器官组织,破裂后刺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形成肉芽肿,纤维化。,【致病性】,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感染胎儿,可致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早孕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主要累及大脑和眼。,3.弓形虫病,弓形虫所致脑积水内脏裸露,多为隐性感染,不同的寄生部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淋巴结肿大多见,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眼部病变,以视网膜脉络膜炎为多见。,脉络膜和视网膜炎,获得性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致脑部脓肿,1.病原学诊断 涂片染色法 取病人胸水、腹水、眼房水、脑脊液等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吉氏染色后镜检,检查到滋养体、速殖子、缓殖子、假包囊、包囊。动

17、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 涂片染色法检查结果为阴性者,取剩余体液或活组织穿刺物接种小鼠腹腔,1周后剖杀,取腹腔液镜检。或取样本进行细胞培养,检查滋养体。,【诊断】,是弓形虫病重要实验诊断方法,特别适合孕妇弓形虫检查。发达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将ToRCH 列为孕期筛查项目。方法:主要有染色试验(DT),为弓形虫特有血清学诊断方法。其次,还有IFA、IHC、ELISA等。,2.血清学试验,ToRCH感染与优生优育,ToRCH是以下五种广泛传播的病原生物英文名称的字头组合。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风疹(Rubella Virus)、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单纯疱疹

18、型和型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and),ToRCH可引起先天性疾病,在国外作为孕前检查的常规项目。,滋养体(吉氏染色),滋养体(IFA试验),弓形虫脑炎影像诊断,【流行与防治】1.流行分布世界性分布,约有10亿人感染。可感染多种动物:14种哺乳动物,鸟类等;家畜阳性率可达10%50%。弓形虫是造成13%的动物死亡的直接原因。国外人群血清学调查,抗体阳性率为25%50%;据我室资料重庆地区孕妇抗体阳生率20%左右。,多种生活史期均具感染性。中间宿主广,家畜家禽均易感。可在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与中间宿主间多向交叉传播。包囊可长期存在于中间宿主组织内。卵囊排放量大,

19、对外界抵抗力强。,2.流行因素,传染源:动物为主,猫科动物是重要传染源;人也能作传染源。传播途径:口+胎盘+伤口+输血+器官移植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胎儿、婴幼儿、肿瘤和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受累的人,3.流行环节,加强对家畜、家禽监测与隔离。加强对肉类检疫,不生食肉制品。不养猫;定期对孕妇做弓形虫抗体检查。治疗:药物+免疫增强剂,常用乙胺嘧啶、磺胺类,孕妇首选螺旋霉素。,4.防治,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医学昆虫学(medical entomology)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 1.蛛形纲 成虫有足4对 2.昆虫纲 成虫有足3对 3.甲壳纲 4.唇足纲 5.倍足纲,第五节

20、 节肢动物,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直接危害 骚扰、刺螫、吸血、毒害、致敏、寄生间接危害 传播疾病 虫媒病(arbo-disease):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1)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无形态和数量的变化。(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生了形态或/和数量的变化,节肢动物是病原体的必然宿主。发育式 蚊传播丝虫病 增殖式 蚤传播鼠疫 发育增殖式 蚊传播疟疾 经卵传递式 蜱传播森林脑炎,一、疥螨(itch mite),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表皮层内,是疥疮的病原体,引起以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形态】,背面有盾板,腹面有足4对,雌螨大雄螨小,发育与变

21、态,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以及行为和本能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变态。根据变化的显著性又将其分为全变态和半变态。1.全变态 其生活史在卵之后有幼虫、蛹和成虫。如:蚊、蝇、蚤等。2.不全变态 其生活史在卵之后为若虫和成虫,无蛹期。若虫和成虫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相似,只是若虫较小,生殖器官未成熟。如:虱、臭虫、螨等。昆虫从卵孵出需蜕皮若干次方可发育为成虫。,完成一代生活史约817天,雌虫寿命56周,【生活史】,寄生部位:多寄生于人体皮肤薄、嫩、皱褶处。感染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雌虫交配后活跃,最易感染新宿主。雌虫产卵

22、23只/次,一次/23日,4050只/一生。,生活史要点,寄生皮下,挖掘隧道,隧道最长1015mm,引起机械性损伤。疥螨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等引起超敏反应。继发细菌感染。,【致病性】,1.致病机制,2.临床症状,感染初期发生红色丘疹、水泡,皮肤剧烈瘙痒,夜间更甚。常因瘙痒,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疮、毛囊炎、疖肿。,疥疮(丘疹、水泡、皮损),1.用消毒针挑破隧道尽端,取出疥螨再镜检;2.用消毒的矿物油涂于患部,用刀片刮取患处皮肤,取刮出物镜检;3.用解剖镜直接观察皮损部位,可快速诊断。,【诊断】,皮肤切片中的疥螨,1.世界性分布,儿童和集体生活的青少年感染率高。2.人疥螨与个人卫生状

23、况关系密切,发病具有群体性。传染途径:(1)直接接触,如握手、同睡一床等方式传播。(2)间接接触,经被服、手套、鞋袜等。3.防治加强卫生宣传,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衣物等个人卫生用品,避免接触患者。患者用过的被服、卫生用品要立即煮沸或用其他方法消毒。常用疗药物用5%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酯、10%优力肤霜等。,【流行与防治】,二、蠕形螨 emodex,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皮脂蠕形螨 D.brevis毛囊虫(hair follicle mite)是一种小型永久性寄生螨,主要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可致皮炎、睑缘炎等。可引起

24、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虫体狭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成虫长约0.10.4mm,雌虫略大于雄虫。虫体分为颚体、足体和末体三部分。颚体宽短,呈梯形,口器刺吸式,内有针状螯肢1对;须肢1对,分为3节,端部具细爪;足4对,粗短,套筒状。雄性生殖孔位于足体背面的第2对足基之间;雌性生殖孔在腹面第4对足基之间。末体细长,其表皮具有明显环状横纹。,【形态】,皮脂腺蠕形螨,毛囊蠕形螨,虫卵,幼虫,若虫,成虫,皮脂腺蠕形螨,毛囊蠕形螨(为主),【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寄生部位:寄生于人体的毛囊和皮脂腺发达的鼻及鼻唇沟、额、头皮、下颌、眼睑周围、颈、肩背、胸部、乳头、阴部和肛门等处感

25、染阶段:幼虫、成虫感染方式:直接、间接接触,可通过共用毛巾、脸盆、衣被发生传播蠕形螨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要半个月。毛囊蠕形螨常多个在毛囊口群居;皮脂蠕形螨多单个寄生在皮脂腺内,2.生活史要点,皮脂腺,毛囊,毛囊、皮脂腺内可见蠕形螨,在皮肤内寄生的蠕形螨,1.致病机制 蠕形螨可破坏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引起毛囊扩张、上皮变性,引起皮肤角化过度以及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皮脂腺分泌障碍。此外,其分泌物、排泄物也能引起超敏反应,引起皮炎。为条件致病性螨虫,危害程度与虫种、感染度、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致病作用】,2.临床表现:,为鼻尖及鼻翼两侧皮肤弥漫性潮红、红色丘疹、疱疹、

26、脓包、成批发生,经久不愈;毛囊口显著增大、表面粗糙、凹凸不平。,1.座疮针等消毒用具用力挤压检查部位,刮取皮脂分泌物于载玻片上,加1滴甘油后镜检。2.透明胶纸法:睡前净面后,以2040mm的透明胶纸粘贴于检查部位,翌日晨取下粘于载玻片上,镜检。,蠕形螨感染检查部位,【病原学诊断】,【流行与防治】,1.人群感染率高,世界性分布。并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部分人可同时感染两种蠕形螨。2.防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共用毛巾、脸盆、浴池等公共卫生用品、设施。可用60C的高温杀死螨虫。常用治疗药物有口服的甲硝唑和维生素B6或吡喹酮,外用药有2%甲硝唑霜、20%苯甲酸苄酯乳剂等。,是蝇的幼虫的俗称,可寄生

27、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器官、组织中引起蝇蛆病(myiasis)。,三、蝇蛆(maggot),蝇卵,蝇蛆,成虫,蝇蛹,【蝇各期形态】,1.生活史过程(完全变态),蝇蛆,【蝇生活史】,蝇卵经接触、经食入、经昆虫传播,到达寄生部位,发育为蝇蛆,引起蝇蛆病。包括皮肤蝇蛆病、胃肠蝇蛆病、腔道蝇蛆病、眼蝇蛆病等。,【致病性】,皮肤蝇蛆病,皮肤蝇蛆病,(鼻腔)腔道蝇蛆病(口腔)腔道蝇蛆病,在患者病灶部位检出蝇蛆,作鉴定。三龄幼虫后气门的形状、构造及2个后气门之间的距离,是确诊的依据。,【诊断】,1.流行分布 蝇蛆病在我国多发于青海、西藏、内蒙古、华北及华东的牧区。2.蝇蛆病在夏秋季高发。男女老少均可感染,以儿童

28、和青少年多见。3.防治 加强卫生宣传,注意个人卫生,消除蝇类孳生地,用诱捕、拍打、毒杀等方法杀灭成蝇,经常更换杀虫剂;合理处理人畜粪便,杀死蝇蛆。经常清洁畜舍,及时治疗蝇蛆病。,【流行与防治】,寄生人或动物的体表的永久性寄生虫,可致虱病。寄生于人体的虱有:头虱 人虱(Pediculus humanus)体虱 耻阴虱(Phthirus pubis),四、虱(louse),身体狭长,成虫背腹扁平,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胸部3节愈合,足3对,无翅。灰白色,雌虫长约4.4mm,雄虫稍小。,1.人虱 体虱寄生于人体贴身衣物内面;头虱寄生于人体发根。,【形态】,2.阴虱,阴虱体如芝麻大小,胸腹部相连不可

29、分。虫体灰白色,短而宽,呈蟹状。雌虫长1.52.0mm,雄虫长约0.81.2 mm。,寄生于人的阴毛和肛门周围体毛上,叮咬其附近皮肤,从而引起瘙痒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虱卵,卵表面有胶性,粘附于衣服的纤维或毛上,并形成胶质套,不易脱落,卵,若虫,成虫,【生活史】,人头虱:成虫寄生于人头上长有毛发处,产卵于发根,尤其耳后较多,并粘附于头发之上。人体虱:成虫多寄生于内衣内裤,衣缝、皱褶等处常见,产出的卵多粘附于衣服的植物纤维上。耻阴虱:成虫寄生于阴毛、腋毛、睫毛及肛门周围的毛发上,产卵于毛的基部。,寄生部位,生活史要点,食性:三类人虱均嗜吸人血,且若虫、成虫均吸血。吸血特性是边吸边排。对温、湿度

30、的敏感性:三类人虱对温、湿度均敏感,正常人的体表温、湿度对虱的生长发育最适宜,非特殊情况下,不会离开人体,除非人发烧、大汗淋漓、或死亡等,此时此际,虱便会去寻找新的宿主。感染方式:人虱主要通过直接、间接接触在人群中传染。阴虱通常由性接触传播,性伴侣往往同患阴虱病。,生态,1.叮刺吸血,并可导致叮刺处出现变态反应。2.传播疾病:传播方式均为生物性传播的繁殖式。传播的疾病有:(1)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氏体)。(2)战壕热(病原体为五日立克次氏体)。(3)回归热(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致病性】,【诊断】根据症状和体检,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或用放大镜可在毛干上找到虱卵或虱虫。于寄

31、生部位找到虱卵、若虫、成虫的任一阶段的病原体便可确诊。还可从患者头发、内衣及阴毛等处找病原体。,阴虱,1.流行分布 虱的分布呈世界性,流行广泛。我国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头虱在儿童特别是女孩中较为流行。2.防治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讲究个人卫生,杜绝卖淫嫖娼和性乱,勤洗澡、勤更衣、勤换被、勤洗头发。,【流行与防治】,对于人头虱、耻阴虱可用灭虱灵、0.2%二苯醚菊酯涂搽局部或用20%50%百部连续多次洗搽患处。发现阴虱病人除及时治疗外,还应追踪传染来源,特别是对其性伴侣,应予以检查治疗。虱病患者的衣物、床上用品和污染物采用苯甲酸甲酯、硫化氢等药物熏蒸,或用65C以上热水消毒杀虱。,五、潜蚤(Tun

32、ga)寄生人和家畜的手、胳膊、踝、足、脚趾、肛门、会阴、外生殖器等部位皮下,引起潜蚤病(dermatophiliasis)。其中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对人畜危害最严重。,身体侧扁,长约1mm,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一刺吸式口器;胸部分3节,无翅,每节各具足1对,基节特别发达,善于爬、跳;,【形态】,【生活史】,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 寄生于人体或家畜的手、胳膊、踝、足、脚趾、肛门、会阴、外生殖器等部位皮下。感染阶段 雌性成虫感染方式 经皮肤接触有雌性成虫的土壤。,完全变态 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各期。虫卵被产在宿主体外,在干燥的沙土中发育为幼虫、蛹,最后羽化为成虫。,潜

33、蚤病由穿皮潜蚤寄生引起。其受精的母蚤钻入动物和人的表皮之下,分泌毒性产物,对皮下引起机械损伤和超敏反应,并引起继发感染。,【致病性】,1.致病机制,有些蚤类传播疾病:鼠疫,病原体是鼠疫耶尔森菌;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是莫氏立克次体,2.临床症状 雌蚤在潜入处的皮肤形成黄豆大小的脓疱。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瘙痒。伤口易继发感染而形成多发性疼痛性溃疡或并发破伤风、淋巴管或淋巴结炎。,用消毒针挑取或手术刀切开患者皮肤表面的丘疹部分的黑色肿块,镜检内容物,见到虫体确诊。,【诊断】,1.流行分布 非洲和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人畜共患,对人的危害严重。我国目前没有病例发生,但存在适于潜蚤生长的环境,应予重视。2

34、.防治 流行区不要赤脚行走、劳动,用杀虫剂喷洒潜蚤栖居的孳生场所。及时治疗患者,消灭传染源。用消毒针剥离肿块,取出虫体,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形成气性坏疽的需手术切除。,【流行与防治】,蚊,蚊的种类繁多,但与医学有关的多为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属于体外暂时性寄生虫。,中华按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形态,蚊卵,蚊幼虫,成蚊:刺吸氏口器,蚊蛹,蚊的生活史,卵幼虫(孑孓)蛹成虫,蚊 虫 生 活 习 性 及 三 属 蚊 生 活 史 各 期 特 点,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卵,成蚊,蚊头部,停留姿态,幼虫,蛹,生 活 史 各 期,生活史要点:,(1)全变态。(2)卵、幼虫(孑孓)、蛹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上。(3)生殖营养协调:雌蚊只在吸血后才能产卵,繁衍后代,蚊胃血消化与卵巢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这种关系称生殖营养协调。(4)生殖营养周期:从吸血到产卵的过程。,致病 1.叮刺吸血 2.传播疾病:丝虫病、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防制 幼虫防制:改善环境,水体养鱼等。成虫防制:室内灭蚊、室外灭蚊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