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都江堰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35年)目录前言4一、规划依据与范围4(一)规划依据4(二)规划范围5(三)规划年限5二、规划基础5(一)发展现状5(二)存在问题7(三)机遇与挑战9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主要目标12四、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15(一)产业发展定位15(二)产业发展重点16五、产业布局21(一)总体思路21(二)布局依据21(三)空间布局22六、重点任务27(一)突出生态保护、绿色科技融合发展27(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7(三)完善企业培育机制28(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29(五)强化生产要素保障30(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31七、保
2、障措施32(一)加强领导32(二)加强统筹32(三)创新体制32(四)拓展平台33(五)扶优扶强33(六)强化招商33(七)融资担保34(八)人才支撑34(九)优化环境35(十)评估考核35前 言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通过5年努力,全市基本构建起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核心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圈、生活服务圈、创新业态圈、企业协作圈,实现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功能、城市空间与产业体系协调互哺的发展新格局。都江堰经开区(以下简称:园区)是都
3、江堰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经济功能区,为进一步推动园区产业集约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开放型、创新型经济发展平台,编制本规划。一、规划依据与范围(一)规划依据1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2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成都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4成都制造2025规划;5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6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都江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8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9都江堰市2015年统计年鉴。(二)规划范围园区规划总面积约11.81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北区7.
4、46平方公里,南区4.35平方公里。(三)规划年限规划期为20172035年。总体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其中,近期(20172022年),中期(20232030年),远期(2031-2035年)。二、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1总体情况。近年来,园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工业总产值实现161亿元,工业投资完成38.2亿元,同比增长19.9%,完成利税10.68亿元,亩均利税增长5%。2产业发展。目前,园区支柱产业主要是以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公司、成都长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龙鼎镁铝、银河都机为龙头的机械加工产业;以申都中药、春盛药业为代表
5、的现代中药;以成都泡吧食品、雪国高榕为代表的健康食品产业;其中建材产业整体比重大且增加值较低,发展粗放;新兴产业规模小、带动不足且未形成支柱。3企业发展。企业引进方面,截至2015年,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99家,规模以上企业64家,“十二五”期间签约引进项目154个,协议投资70.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6.14亿元。企业培育方面,新引进富士鑫电梯等重大产业化项目,跃民中药竣工投产,海蓉药业、宁江弘福等项目完成升级改造,成功推动春盛中药、众成汽车、康能电器在新三板上市,华都核设备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基础建设。建园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余亿元,“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
6、资15.71亿元。北区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道路约29公里,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工业新城商配区及孵化中心17.3万平方米,农民集中安置区84万平方米,完成磨刀沟、桐麻沟等沟渠清淘修复,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修复等,全面实施环境治理,有效改善了园区内的综合环境。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骨架路网建设,建成道路约16公里,全面完成川苏大道一期、创汇路进场段收尾工作,并分段形成通车能力;完成尚阳大道、物流通道龙马村段施工及创利路1、2号桥桥梁部分施工;建成天然气第二输气管线、聚源储气调峰站和5个输变电工程(2个220KV、3个110KV)。5产业服务。园区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市领
7、导联系重点企业和联席会议制度,基本形成“全链条、一站式、零障碍”服务网络;建立“贷款风险资金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弹性供地”方式,设立中小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壮大贷”“助保贷”等新型工业融资产品。图2-1 都江堰经开区基础设施示意图表2-1 都江堰经开区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表供水园区内配套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规模10万M3,水质为国家一级标准,能满足企业用水需要。供电由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两大供电主体供电,拥有三座专用工业变电站,年供电量达20亿度,可保障企业24小时不间断运行。供气园区内拥有配气站一个,燃气供应系统已覆盖全园,设计供气压力1.6Mpa,日供气能力50万M
8、,最大年输气量为1.8亿M,现日平均输气量为20万M,是都江堰市输气量最大的配气站。排污建成蒲阳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3万吨/日,采用改良型DE氧化沟工艺,尾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至蒲阳河。道路北区建成道路约29公里,南区建成道路约16公里,累计完成道路建设45公里。(二)存在问题1经济转型压力较大,创新驱动能力有待加强,支撑工业发展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仍需时日,企业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缺少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截至2015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仅3户,与成都高新区、温江区、蒲江县、新津县等区(市)县相比,大企业支撑作用不足。
9、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不足,尚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兴产业企业少。2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不足。因受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功能区定位影响,都江堰市工业经济发展规模及水平落后于其他区(市)县,工业发展进程相对滞后,仅与成都市郊区(市)县相比,二产业经济总量及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均处于中后位置。从发展水平来看,受成都市产业定位限制,园区重特大项目的引进上存在缺失,未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链条;同时受区域规划面积限制,与成都市其他区(市)县相比,经济规模差距不断拉大,存在被边缘化危险。3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目前,园区主导产业为精密机械制造、现代医药、健康食品、新型材料和
10、软件信息服务产业等。主导产业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对都江堰市提出的食品饮料产业定位有较大差异,相对成都市其他区(市)县主业定位清晰的工业园区而言,工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大规模企业不多,关联效用较弱,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特色不够突出。4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做大经济总量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双重压力更加明显。在成都市新一轮开发区扩规中,园区未获扩规批准,成为成都市最小的工业发展载体。经过近几年发展,已开发的北区实际可用项目用地仅6000亩,可供成片地块已所剩无几;南区规划用地总量偏小,区外工业发展空间存量也明显不足,整体难以满足大型生产项目的投资需求。园区承接资源紧缺问题日趋突
11、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有限空间资源决定了工业空间和增长潜力不足,造成工业加快发展不具备条件,仅能维持适度发展。5经济发展的外部要素日益趋紧,国家各类优惠政策逐步规范,人才、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6公共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产城融合任务依然艰巨。(三)机遇与挑战1机遇都江堰市第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产业以旅游为中心协同发展,围绕国际生态旅游总体定位推进工业转型,随着都江堰市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的加速推进,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园区的工业发展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机和市场环境。2挑战(1)宏观经济下行对扩大工业投资带来较大压力。当前
12、,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已经放缓,部分制造业产业结构性过剩矛盾较为突出,加上国内需求增长缓慢,工业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不高,给园区扩大工业投资带来较大压力。(2)区域竞争较为激烈。近年来,成都市各区(市)县更加重视工业发展,园区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温江区(食品)、蒲江县(精密机械和食品饮料)、新津县(新材料)等工业集中发展区主导产业定位存在交叉,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面临着成都市机械制造类产业向东布局的冲击,未来各区(市)县在要素、项目等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3)资源环境约束提出更高的要求。都江堰市肩负着保护成都平原水源地和生态屏障的重任,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环境脆弱,发展
13、工业相比成都市其它区(市)县受到的限制更加严格,项目引进门槛高,准入条件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导致环境容量“先天不足”,环境保护要求高,可用于发展工业的资源稀缺,对园区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4)人才储备和支撑弱。从人力资源储备和引进来看,都江堰市属于成都郊区县,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同时作为传统旅游城市,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观念下,居民往往优先选择旅游相关行业进行就业,高素质的产业大军难以形成。而现状产业格局和产业基础,对高素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吸引力较弱,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制约了工业发展竞争力的提升。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4、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要求,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打造园区产业布局,坚持省、成都市和都江堰市发展战略不动摇,紧抓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都江堰市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的机遇,以工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战略举措,不断深化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工业经济优化发展新途径,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园区。(二)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康养、绿色科技融合发展。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档次,建设层次分
15、明、特色突出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打造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2坚持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手抓,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功能和竞争力,构筑宜业宜居的发展格局。3坚持增量引进和存量扩张相结合。以高科技增量引进为重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用优质增量带动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总体规模。4坚持产业链式发展和持续推进相结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链式发展,大力发展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打造生态工业发展示范区。5坚持集聚发展和
16、集约发展相结合。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入园发展,构建合作聚集发展态势,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三)主要目标1规模总量目标。力争到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8%以上,亩均产出突破300万元,工业集中度达到82%以上。到203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2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8%以上,亩均工业产出突破342万元,工业集中度达到85%以上。到203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9亿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151亿元,
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6%以上,亩均工业产出突破360万元,工业集中度达到88%以上。2质量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力争到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到203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6亿元。到203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逐年提高,工业利税实现倍增。3产业发展目标。到2022年特色工业创新创业园全面建成,工业旅游项目达到12个以上,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达到19亿元,现代中药
18、产业规模达到21亿元,机械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6亿元,轻工产业规模达到41亿元。到2030年工业旅游项目达到18个以上,食品饮料规模达到49亿元,现代中药产业规模达到42亿元,机械制造产业规模达到49亿元,轻工产业规模达到61亿元。到2035年工业旅游项目达到21个以上,食品饮料规模达到87亿元,现代中药产业规模达到65亿元,精密机械产业规模达到65亿元,轻工产业规模达到82亿元。4企业培育目标。按照“专精特新尖”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引进和培育,力争到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00户,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30户,到2035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45户。5技术创新目标。进一步
19、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到2022年累计新增专利授权达1450个,累计建成企业技术中心38户,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45户。到203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到60户。到203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到69户。6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成都市目标,污水规范处理率达到100%。表3-1 2035年都江堰经开区产业发展目标体系类别指标2015年2022年(近期目标)2030年(中期目标)2035年(远期目标)指标属性规模总量工业增加值(亿元)3361 113 151 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4.93886预期性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0、)121.96200 292 459 预期性工业集中度(%)76828588预期性亩均产出(万元)143 300 342 360 预期性质量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03538预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12 40 50 预期性产业发展食品饮料主营收入(亿元)8.819 49 87 预期性现代中药产业主营收入(亿元)16.821 42 65 预期性精密机械主营收入(亿元)19.226 49 65 预期性轻工产业主营收入(亿元)4241 61 82 预期性工业旅游项目(个)0121821预期性企业培育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户)64100130145预期性主营收入过亿元企业
21、数量(户)24355065预期性其中:过5亿元企业数量(户)7101521预期性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个)161012预期性技术创新新增专利授权量(个)1729200028003150预期性其中:发明专利(个)377400450475预期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户)29456069预期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户)19385057预期性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0245预期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52328预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33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任务完成成都市下达目标任务约束性污水规范处理率(%)100100100100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t/
22、万元)88预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kg/万元)11预期性备注注:带的目标值为累计数。 带的数据为2014年数据。带的数据为都江堰市全市工业数据。四、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一)产业发展定位1定位依据(1)都江堰市猕猴桃、绿色蔬菜、生态菌类、水产品等供应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仅猕猴桃种植面积就达6万亩,年产百万斤以上;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900余种,其中,以盛产黄柏、杜仲、厚朴、川芎著名,是世界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园区目前医药、食品行业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和优化发展食品饮料、现代中药产业。(2)作为旅游城市,都江堰市要求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互融合。园
23、区有较完善的三次产业基础,可以依托现有产业条件,与都江堰市大青城旅游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密切配合,加快产业层次向集约高效转变,依托旅游开发构建符合都江堰市特色的现代工业园区。(3)成都制造2025规划提出未来十年,成都市将围绕“量质并举”,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含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产业,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找准主攻方向,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中西部带动力的产业“
24、航母编队”,绘就定位精准、主业突出、梯次推进、高端集群的“成都制造”全景图。园区具有机械、建材、能源、冶金产业基础,尤其是机械产业基础良好,可以抓住此轮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品制造、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2产业定位将工业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到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体系内,坚持“三高一无”发展理念,落实主导产业高端引入,突出引进项目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档次,持续发挥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建设层次分明、优势突出、高端绿色、产服结合、产城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打破现有项目零散入驻模式,坚持集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整体开发运营
25、。做优做强食品饮料、旅游相关产品制造、装备制造、现代中药、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结算经济等主导产业,控制非主导产业规模,优化升级现有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装备,大力推动工业旅游,加快形成融合研发、生产、观光、科普、体验、展示展销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集群。(二)产业发展重点1优化发展食品饮料产业。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并逐步扩大食品饮料产业规模。(1)增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能力,加强食品饮料产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建设,培育食品饮料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加食品饮料产业科技投入,加大食品饮料产业重大关键技
26、术和设备研发工作力度,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开发具有都江堰市特色的食品饮料。(2)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引进生产企业,推广应用食品加工、包装数控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及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强化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健全食品可溯源质量安全体系,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和控制管理体系,继续推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适度提高食品生产许可门槛,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先进经验,鼓励食品企业建立召回制度和流通企业食品溯源制度,提高食品相关标准的有效性,完善检测手段,全面提升食品质量和食品工业检测水平,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用
27、市场化方式推动品牌建设,从创名牌产品逐步向创名牌企业、名牌生产基地拓展,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休闲食品、养生保健食品、特殊医疗食品、液体乳及制品、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茶饮料、糖果蜜饯制造、食用菌以及猕猴桃等特色果蔬、饮料、肉类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都江堰市特色食品饮料生产能力,构建我市专有地理名片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2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品制造。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战略性重大旅游商品生产项目,全面提升旅游商品制造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单一旅游向工旅融合发展转换。从商品的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角度出发,利用都江堰市城市品牌知名度及重大生态环境优势,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有地方特色的
28、工艺美术品、文物及仿制品、风味土特产、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轻工业产品等旅游产品。同时,积极研发、生产相关旅游保护用品、旅游防护用品等,以实现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3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以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为主要方向,打造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品质保障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依托现有制造业,引导其积极实现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企业向旅游装备和设备、食品生产机械、新兴材料等方向转型,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实现产业上档升级;带动发展机电设备、其他金属及塑料加工机械等产业,并配套产服结合的展示、展销。同时与现有的工装模具、新型建材、金属材料加工、电
29、线电缆制造等行业形成良性互补,最终形成垂直一体化格局,使各行业企业形成产业链式发展。4做强现代中药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优质品种研发创新为导向,发展中成药制造以及与现代中药相关的大健康产业,延伸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充分利用川产道地药材资源,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大名优中成药、名医名方的二次开发力度,形成研发和生产并举的局面,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从政策和生产要素等方面全力支持现代中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同时依托都江堰市优良的旅游和养生文化资源引进功能型食品、保健品等大健康产业关联企业,开拓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积极引进包括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健康服务
30、行业,建设现代中药制造及旅游体验功能区,推动现代中药产业的融旅发展。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区(市)县的产业合作,主动出击,引导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温江区等地现代中药企业到园区集聚发展。5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结算经济。(1)强化园区区域物流的中心载体功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专业化物流配送中心,完善配套物流配送网点,引进具有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吸引和培育现代物流领域的优秀人才,逐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引导物流企业加强组织、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逐步建立连接国内外生产基地和商品市场的物流网络。(2)倾力打造“创意都江堰、文化都江堰”的专业会
31、展及文化创意园。培育专业会展及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强化都江堰市文化优势和旅游特色地位,推动创意、文化主题的新发展模式,促进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产业附加值。(3)加快推进高端人才聚集及总部结算园建设。以拓展功能和创新突破为主题,以营造环境和政府服务为抓手,以提高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人才落地和金融发展良性环境,促进科技、人才、金融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4)强力推动工业科普展示园建设。通过品牌塑造、科普教育、文化产业、科技开发等多种经营管理活动,建设集科普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体验式旅游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科普基地,形成包括主题乐园、科创园、度假休闲三大功能协调
32、发展的新型工业科普展示功能区。6控制建材、钢铁产业规模,优化升级现有企业。按照都江堰市工业发展规划要求,控制“两高一资”行业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关、停、并、转、迁政策,鼓励现有企业优化产品结构转型发展,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走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结构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加快对传统建筑材料现有生产线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全面提高建材业能效水平,大力发展节能建材,积极发展具备节能、耐候、防火、保温、环保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工程材料。执行四川省钢铁产能布局方案,推动冶金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增强技术优势,提
33、升工艺水平,淘汰长流程工艺,做精短流程工艺及产品,支持企业引进余热余压发电等技术,促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保留长峰钢铁和都钢钢铁的生产能力233万吨/年,在2020年底前完成冶炼设备升级改造。7控制产业门类,发展绿色低碳科技产业。按照“西控”战略要求,实施产业门类控制。(1)按照产业退出名录,逐步清退与资源禀赋不协调的污染型产业,并严格控制准入产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逐步退出环境影响较大的食品加工、印刷包装、家具、非金属矿物制品、建材、冶金工业等;逐步退出金属矿物冶炼、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纺织业。(2)实施产业准入控制。控项目准入:限制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控环境准入:限制达不到环
34、境要求的项目,主要污染物执行成渝经济区特别排放限值,排放指标实行区域内2倍削减替代。控投资准入:限制土地利用低效的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单位投资强度。新上项目投资强度准入标准240万元/亩,亩均销售收入600万元,亩均税收24万元。控建筑密度准入:新上项目大于或等于35%。 建立负面产业清单:禁止和限制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材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冶炼、橡胶制品及国家、省、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产业。五、产业布局(一)总体思路按照多规合一、产城一体思路及一区一主业要求,通过科学规划、遵循规律、整合提升,实施景区式规划、景区式布局、景区式建设,推动园区北区、南区及南北区中
35、间的配套区域统一规划发展,力争2035年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高端、主业突出、配套协作、特色鲜明、品牌知名、环境友好的产业新城。(二)布局依据1城市发展要求。园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态优先,依托创新驱动,推动产服结合,引导工旅融合,全面推进工业经济与城市协同发展,打造具有都江堰市特色的工业园区。2土地现状。园区规划面积11.81平方公里,北区规划面积7.46平方公里,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南区规划面积4.35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开发建设。3交通条件。园区位于都江堰市区东北方向,距市区7公里,都江堰市火车站与园区毗邻。通过成灌高速、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成灌快速路、国道317、IT大道、成灌
36、货运铁路等多条交通干线实现20-40分钟内到达成都,40分钟到达双流国际机场,2-3个小时到达乐山、重庆河运码头,目前已建成45公里的路网,南北两区的骨架路网已形成。4周边区域。园区位于都江堰市蒲阳镇境内,北临虹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南临胥家镇,西临都江堰市主城区,东临彭州市桂花镇,周边无工业园区,附近乡镇以发展农业为主。(三)空间布局园区与蒲阳镇整体规划、协同发展,构建“一核两区多节点”的功能新格局。“一核”即园区的配套核心区(商业和公共服务核心),包括蒲阳河沿河带状区及蒲阳集镇区域,主要承担园区的城市配套功能,集聚商务办公、居住生活、医疗卫生、教育培训、餐饮娱乐、时尚购物等业态。“两区”指园区
37、的北区和南区,其中,北区主要以业态和形态升级为主,规划食品饮料加工园、现代中药制造园、精密制造园、环保新材料制造园四大功能区;南区按照“绿色科技、高端集聚、现代服务”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规划绿色制造产业园、专业会展及文化创意园、高端人才及总部结算园、工业科普展示园四大功能区。“多节点”即构建多层次的商贸与公共服务中心,结合产业布局,设置分区配套服务点。对园区外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互补产业,逐步引导进入园区;对于园区内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逐步调整进入相应的其它工业集中发展区。图5-1 都江堰经开区布局图1北区北区秉承绿色、低碳发展特色,以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
38、,做优增量、调优存量。(1)食品饮料加工园。拟规划面积908亩,依托现有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形成以星客食品、黑鹿咖啡、泡吧食品、华安生物、雪国高榕等为代表的特色食品饮料加工园。(2)现代中药制造园。拟规划面积581亩,依托现有的中医药生产企业,形成以申都中药、春盛中药、中金医药等为代表的的现代中药制造园。(3)精密制造园。拟规划面积3064亩,依托现有的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形成以华都核设备、都江机械、森联木工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园。(4)环保新材料制造园。拟规划面积5473亩,依托现有的材料制造生产企业,形成以拉法基、恒创、光明光电等为代表的环保新材料制造园。(5)现有不符合主导产业的企业进行规模
39、控制,严格按照新规划进行用地调整,推动现有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转移。图5-2 都江堰经开区北区功能分区图2南区南区坚持高端、科技发展特色,以主导产业聚集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创造产业效益为核心,推动产业门类高端发展。绿色制造产业园。拟规划面积2800亩,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引进生产企业,配套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专业认证机构,打造国际性的生产示范区。(1)食品饮料生产区。拟规划面积1200亩,借鉴欧盟或美、日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引进国际先进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装备制造区。拟规划面积500亩。引进旅游装备、旅游设备、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3)现代中药制造区。拟规划面积8
40、00亩。引进中成药制造以及与现代中药相关的大健康产业等领域。(4)物流区。拟规划面积300亩,紧邻展销区及景区生产基地,依托园区物流及旅客购置商品运输需求,引进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专业会展及文化创意园。拟规划面积约700亩。以创意、融合、发展为主题,倾力打造国际化的专业会展及文化创意高地。(1)行业产品展示及展销中心。以吸引专业群体和普通游客为目标,建立特医食品、休闲食品、饮品、快消食品、调味品、茶叶类、咖啡类、旅游装备、旅游设备、旅游商品等产品展示展销功能区。(2)文化创意中心。以动漫、网游,包括广播、影视、出版等传媒产业为主导,传统画廊、音乐厅、剧院等传媒产业为依托,建设高融合性、高知识性、
41、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功能区。高端人才聚集及总部结算园。拟规划面积约1225亩,与中心城区写字楼类型总部结算大厦形成错位优势,按照独栋办公楼宇形式进行建设,引进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新型科技企业及行业优秀人才形成现代化的产业服务功能区。工业科普展示园。拟规划面积约1800亩。以为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为宗旨进行开发建设,打造国际性工业科普展示园。(1)行业装备制造展示中心。以吸引全球食品生产、饮料生产企业为目标,建立食品饮料生产设备、旅游装备为主线,食品饮料包装、旅游设备为补充的专业展示功能区。(2)科普展示及科技博览中心。以吸引学龄儿童、专业人士、旅游人群为目标,引进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电
42、子信息、电脑网络、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气象地质、环境保护、古代科技等科普门类建立专业展示展览功能区。图5-3 都江堰经开区南区功能分区图六、重点任务(一)突出生态保护、绿色科技融合发展1从规划上突出融合发展的主题,做好园区和蒲阳镇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设计。2严把新引进企业的产业类型、产业链位置、行业先进水平、经济贡献能力,加快现有企业符合性改造升级。3大力引进及培育一批战略性重大项目,全面提升新入园项目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4深入挖掘并包装园区的旅游要素,建设工业旅游参观点,并对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提供政策及资金相关的支持。(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1积极引入产业高端环节。瞄准主导产业领域,力争引进
43、行业前30强企业或项目,鼓励支持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做长产业链条。2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技改等方式扩大规模、创新技术、提高效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打造工业企业集团,推动企业上市。实施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一批企业做大做强。3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严格环评、节能、土地和安全生产审查审批,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4推进绿色制造。建立行业、企业激励
44、约束机制,支持企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工业节水等技术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制度,探索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创新。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园区,加快实施循环化改造,推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5重点项目。发展壮大福润肉类加工、雪国高榕等现有企业。加快引进乔纳斯啤酒等食品饮料项目。借力普什宁江、华都核设备、海蓉药业,实现康特能药业、泡吧食品、聚益康中药等项目投产。(三)完善企业培育机制1优化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机制。实施“都江堰品牌”培育行动,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产品品牌。倡导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景观化工业旅游,展示企业文化和工业
45、文明。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严格企业退出机制,盘活淘汰企业存量资产。2构建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培育,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引导中小企业走新、专、精、特发展道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信用支持服务体系,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依托都江堰中小企业创业园,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培训计划”,培养一批中小企业管理者和骨干技术人才。3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技术共享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咨询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孵化平台、
46、培训平台、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等的建设。(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服务配套原则,完成基础配套和能源要素保障,形成新的工业项目载体。加大标准化厂房开发利用,提倡建设多层厂房,拓展纵向发展空间。完善园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适度配套居住、购物和休闲健身生活性设施,确保生活要素保障到位。2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空间和潜在价值,加大开展工业用地“双清”工作力度,通过盘活存量、清理闲置等方式,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健全项目用地评审与管理机制,实施入驻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双控”供地,对不符合国家、省、成都市及都江堰市产业政策要求和用地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积极引导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向园区调迁,提高工业集中度。3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探索推进园区市场化运营模式,引进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运营机构,负责企业管理和服务。完善基础数据库和知识库,细化经济运行、土地开发等数据采集整理,提高管理运行工作效率。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完善考评机制,优化政务环境,为企业提供高效、高质服务。表6-1 都江堰经开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及计划基础设施投资2017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0.5亿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