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20317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项目背景11.3#地区畜牧业生产情况21.4 项目业主概况41.5 研究工作依据41.6 研究工作范围41.7 研究结论5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103.1 畜产品价格市场现状103.2 全国畜产品市场分析113.3新疆畜产品市场133.4 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及趋势14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和实施规划194.1 建设指导思想194.2 项目建设内容194.3 项目建设期限204.4 建设进度20第五章 项目区概况215.1自然概况215.2 社会经济概况215.3畜牧业

2、概况22第六章 养殖总体方案236.1 良种羊繁育分场建设方案236.2 育肥牛分场建设方案266.3 肥育马分场建设方案286.4 育肥羊分场建设方案30第七章 项目养殖基地工程布局总体方案317.1 养殖区建设布局317. 2 建筑工程317.3 设备选择337.4 公用工程34第八章 项目养殖基地草料供需平衡方案378.1供草量378.2需草量378.3草料余缺37第九章 马肉制品加工厂389.1 建设地址389.2生产规模389.3建设内容389.4 生产工艺38第十章 项目管理、营销体系和劳动组织4010.1 项目管理4010.2 营销体系4110.3 劳动组织45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

3、和安全卫生4711.1 环境保护4711.2 劳动安全和卫生防疫49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112.1 概述5112.2 估算依据5112.3 固定资产投资5112.4 项目总投资5312.5 资金筹措53第十三章 效益评价5413.1概述5413.2 基础数据及参数5413.3 财务分析5513.4 财务分析结论56附图:1、建设位置示意图2、养殖基地平面规划图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163团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1.1.2 建设(生产)规模:新建畜牧养殖基地1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羊、马育肥场各1座;建细毛羊繁育场1座;建牛育肥及奶牛饲

4、养场1座;建马肉加工厂1座,配套相应辅助设施和仪器设备。 1.1.3 项目总投资:88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62.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0万元,其他费用30万元。1.1.4项目资金筹措:全部申请国家扶贫资金(882.5万元)。1.1.5 建设地点:163团一连1.1.6 建设单位:163团畜牧公司1.1.7 建设性质:新建1.1.8 项目法定代表:# 163团畜牧公司总经理1.1.9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1.2 项目背景#163团一连地处塔巴公路,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连。这里有土质肥沃的优质草场2000亩,人工种植苜蓿地1000多亩,而且水热资源丰

5、富,是发展畜牧业的最佳场地。近年来,163团所在地#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初步摆脱了低速低效的发展局面,畜牧产业的优势已经显现,在#市国民经济构成中,畜牧业既是支柱产业,又是传统产业、优势产业。2003年,#市年末牲畜存栏78.56万头(只),其中:牛9.45万头,羊65.2万只,猪3.53万头;家禽年末存栏72万只。#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给农九师163团畜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163团畜牧公司立足当地水、土、光、热资源的组合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优势,紧靠对外开放陆路口岸的地缘优势,从实际出发,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畜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现代

6、化科技养殖基地”建设目标,辐射带动全团及#市养殖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并委托本院编制#163团畜牧公司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地区畜牧业生产情况自“八五”计划以来,#地区紧紧围绕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断深化牧业改革,加快了牧业发展步伐。特别是1996年全疆畜牧业工作会议后,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工作的力度,确立了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使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畜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畜牧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畜牧业对繁荣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

7、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地区2003年牧业总产值16.5亿元,占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的38%,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26.90%;农牧民人均收入3607元,其中牧民人均收入1985元。全地区2003年牲畜存栏483.14万头(只);牲畜出栏272.31万头(只);商品畜174.2万头(只),商品率达到64%。#地区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确定将畜牧业、红花、番茄、棉花和绿色食品作为五大优势产业进行优先发展。制定了#地区西部大开发(20012010年)畜牧业发展规划。规划以西部开发为契机,立足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以农促牧,以牧促农,农牧融合发展。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

8、种养结合,提高效益”的方针,有步骤地建立农区与牧区优势互补的开放型大循环结构和农牧区种养结合的良性小循环结构。农区以粮食和农副产品开发利用为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饲料粮比重,开发饲料加工业,发展养殖专业村、专业乡。建立新型养殖小区,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促进规模养殖,加快农区养殖业发展步伐。牧区以牧民定居为突破口,以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草场资源,依托畜牧业主产业优势,种养结合,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以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化增值体系,建立牧区多元化经济新格局。规划提出目标到2005年地区牲畜存栏总数达到535万头(只),其中:牛68.00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14.00万吨

9、,其中牛肉5.00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绵羊毛总产量达到1.05万吨;山羊绒总产量达到152.00吨。届时,畜牧业总产值将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0%以上。规划提出到2010年地区牲畜存栏总数达到690万头(其中牛85万头),肉类总产量为20万吨(其中牛肉7.50万吨),奶类产量为30万吨,绵羊毛总产量为1.45万吨,山羊绒总产量为185吨。 1.4 项目业主概况#市163团畜牧公司现有职工2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农牧业技术员5人,工人5人。公司共有天然优质草场2000亩,人工草料地1000亩,2003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50万元。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10、不断促进畜牧产业化发展。截至2003年公司签订合同的农牧户已达100多户。公司全年组织出售商品羊5000多只,牛1000多头。同时,公司积极做好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每年无偿组织培训班10期,培训人次2000多人次,并向农牧民发放畜牧养殖科普手册,使全团的农牧民养殖技术得到普遍提高。1.5 研究工作依据(1)#地区(20002005年)西部开发畜牧业发展规划(2)#地区西部大开发(20002005年)规划暨实施意见1.6 研究工作范围根据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重点研究以下内容:(1)分析研究项目的产业政策、市场导向、投资环境和可行性;(2)项目建设必需的资源条件、自然

11、环境、建设环境和社会、经济配套条件;(3)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和实施内容;(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安排资金使用计划;(5)测算和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 1.7 研究结论 (1)抓住国家当前产业结构性调整和实施开发大西北战略的机遇,立足新疆畜牧资源优势,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牧工贸一体化,种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将对促进#地区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2)通过建立一个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畜牧产业链,推动项目区畜牧业的发展。(3)项目依托高新技术成果,实施“科教兴牧”战略,以先进的生产技术

12、和设备为手段,建立育肥基地、繁育基地、加工基地龙头型畜牧业经济群体,使之成为#地区的畜牧产业发展的“集团军”。 (4)项目实施后,将向社会提供数个就业岗位,对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再就业人员生活水平,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5)项目建设原料有保证,配套条件具备,产品有市场,技术方案可靠,社会、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可行,建设是必要的,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项目建设是实现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现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标志着我国畜牧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强力冲击。今后,随着市场经

13、济的不断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163团长期以来受社会、自然因素制约,畜牧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养殖分散,缺乏规模养殖效益,牛、羊良种化程度低,畜产品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差。因此,#163团决定实施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现养殖业规模化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振兴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要。2.1.2实施规模养殖、科学饲养,推进产业化生产进程是现代畜牧业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畜牧业的出路在于使用尽可能少的饲草、饲料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畜产品,即提高植物性饲草、饲料转化为动物性食品的效率。作到这一点,即提高家畜的转化效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行

14、集约化饲养管理。因此发展高效畜牧业必须以集约化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为基础。本项目养殖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养殖,推行科学饲养,并建立肉品加工厂,实现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项目建设是现代畜牧业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2.1.3项目实施是振兴经济,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草原畜牧业效益低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两个提高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别是草原牧区,要在“十五”期间实现小康,牧民人均收入必须保证每年增加200300元,这既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在草畜矛盾日益尖锐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牲畜数量来实现小康是不可能的。

15、加快畜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是走科技兴牧的路子。对163团来说,在牧业发展上要增加稳定牛羊存栏,维护草畜平衡,就必须实施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实现畜牧业产出效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2.1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九师163团位于#市境内,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地有受地形控制相差悬殊的盆地、山地,特殊的局地气候,使该地区草地资源按不同季节分布,具有牧养牛、羊及其它草食动物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殖基地建设在163团一连紧挨塔巴公路,据#市13公里,距巴克图口岸4公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建设有保证。2.2.2项目建

16、设符合国家、自治区及地区产业调整规划思路,政策扶持有保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水土及草场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力和优势所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把畜牧业发展作为新疆的优势产业,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农业和能源的开发建设,2010年发展规划中,计划将我区建设成国家级畜牧业基地,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给予倾斜。在产业布局、基础建设、信贷、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为新疆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国家农业部及自治区畜牧厅、自治区畜牧改良总站、#地委、行署均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

17、,其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必然位列其中。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自治区及地区产业调整规划思路,政策扶持有保障。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 3.1 畜产品价格市场现状2004年3月份,根据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对450个集贸市场调查统计,牛羊产品、玉米价格与去年同期比增幅较大,牛肉价格16.24元,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8.1。从产销区看,主产省河南、山东、河北、吉林、安徽5个省平均价14.8元,环比下降0.7,比全国平均价低8.9;销区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重庆平均价格19.57元,环比上涨0.5,高于全国平均价20.5。价格最低是天津14.33元。最高福建21.49元。在20元以上的省仍然是

18、上海(20.67元)、广东(21.19元),海南(20.25元)、福建(21.49元)、浙江(21元)。环比看,有17省上涨,浙江涨幅最大为4.5,上海降幅最大为8.8。同比看,有23个省上涨,涨幅最大省是海南,为30.6,北京、天津、上海同比都有小幅下降。 羊肉价格16.47元,环比上涨1,同比上涨2.3。从产销区看,产量在25万吨以上的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新疆5个主产区,平均价格14元,环比下降0.1,比全国平均价格低9.2;销区上海、福建、广东、海南平均价格22.82元,比上月下降1.3,高于全国平均价38.6。价格最低省是湖北13.81元,最高省海南为27元。从环比看,持平和上涨

19、的省份数量有14个,浙江涨幅最大为7,销区省只有福建上涨。从同比看,有19个省上涨,内蒙古涨幅最高为25.6。 近几年,牛、羊肉价格基本上是每月小幅上涨,从2000年的12.63元、14.45元分别涨到2003年的15.26元和15.99元,去年12月份以后,价格一直稳定在16元以上,虽然目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但对草饲畜影响不会太大,今后价格仍会稳中有涨。 3.2 全国畜产品市场分析(1)我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 2003年我国畜牧业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肉类总产量增长了8倍,禽蛋总产量增长了近10倍。肉类总产量、猪肉、羊肉、鸡蛋、蜂蜜等产量上名列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名列第三位。根据统计,全国

20、肉类总产量达到5950万吨、禽蛋2080万吨、奶类总产量782万吨。人均肉类产量达4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0多公斤。其中:猪肉31.49公斤,超过世界水平;牛肉3.69公斤,与世界水平相差很大;羊肉1.87公斤,接近世界水平。但是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1990年肉类人均消费量76.70公斤(其中牛肉26.80公斤,羊肉2.80公斤,猪肉29.80公斤)的水平比较还有很大差距。(2)目前,随着畜牧业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已由从一家一户的散养的家庭副业逐步转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和生产,逐渐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

21、改革开放初期的14%,上升到31%左右,部分省市已超过40%,主产省有相当一部分县(市)已超过50%。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经济发达国家情况看,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像丹麦、荷兰、瑞典等人多地少的国家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0%左右。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目前只有31%左右,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畜牧业比重仍然偏低。 我国肉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2003年我国的肉制品产量约为28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3%。人均肉制品占有量为1.88

2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低于世界水平,在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均大于农业产值,一般为231,相比之下,我国农业产值远大于食品工业产值,1997年的比重为10.33。由此说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虽然在牲畜存栏数上和肉类总产量名列世界第一位,但畜产品品质和卫生标准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一是牲畜出栏率不高。我国牛胴体重为136公斤,世界平均水平204公斤,日本达到399公斤。二是防疫治病差。1999年我国有83种疫病,因疫病造成牲畜死亡率达18%,每年因疫病损失100多亿元,而发达国家猪、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10%以下。从目前我

23、国肉类产销状况和国际市场情况看,虽然我国肉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8%,但是每年肉类出口量仅为总产量的1%,进口量超过出口。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肉类产销将立足国内市场,还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影响我国肉类出口的主要原因:一是在防疫问题上兽医卫生质量不过关,有些疫病时伏时起,难以断根。二是饲料添加剂违禁滥用,农药、兽药、激素等残留及金属元素有时超标,污染肉品质量。三是在屠宰、加工环节及环保要求方面,国家还未出台新的与国际接轨的肉品卫生检验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对屠宰场的设置国家还没有严格规定和具体要求,尤其是在环保上的要求,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仍然不小。很多企业还没有通过lS09000质量认证和HA

24、CC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没有保证,影响了出口。同时,我国在畜禽屠宰设置和环节的检验程序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尚无严格的法规。四是肉类出口无序竞争严重,尤其在肉类出口中出现外商得利而自己亏损的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牛肉市场,可分为高档牛肉市场、优质牛肉市场和普通牛肉市场。高档牛肉市场主要对于星级宾馆和高档餐厅,优质牛肉和普通牛肉主要供应快餐业和餐饮业以及城市居民。星级宾馆和高档餐厅每年需要大量的高档牛肉,而我国生产高档牛肉的企业仅二十余家,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我国牛肉的质量及卫生均达不到要求,因而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牛肉。 3.3新疆畜产品市场(1)自改

25、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产肉量、存栏数、出栏数、商品率也都有较大提高。2003年全疆年末牲畜头数达4938万头(只)(不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其中:牛存栏551万头,羊存栏3822万只。2003年#地区牲畜存栏483.14万头(只);牲畜出栏272.31万头(只);商品畜174.2万头(只),商品率达到64%。2003年全疆人均肉类消费量为56.60公斤,其中牛肉15.00公斤/人,猪肉7.80公斤/人,羊肉24.70公斤/人。(2)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我国伊斯兰教集中地区之一,人民群众主要以食用牛羊肉为主。2003年,新疆肉类消费中牛肉占28.70%、羊肉占46.

26、60%,消费均高于我国其它地区。 3.4 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及趋势3.4.1 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1)据国家有关部门对2020年我国居民畜产品的消费需求预测,2020年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为1.8%。2000年,人均消费量为53公斤,全国消费总量为6800万吨;2020年,人均占有量为55公斤,消费总量要达到8000万吨以上。随着人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必然会发生变化,对畜禽鱼产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口感纯正、脂肪含量低的牛肉产品将会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和畜产品及牛肉消费量增加等因素预测,仅人口增加一项就可使我国畜产品消

27、费量每年新增4560万吨肉类,牛肉按10%的比重测算每年需要46万吨牛肉。按目前我国12.8亿人口计算,每人每年增加0.5公斤的牛肉消费量,将需要增加64万吨牛肉的生产量才能满足要求。当前我国畜产品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占80%以上的农村人口,每年消费的肉蛋奶数量不足城市居民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也会增加,如果达到城市居民1990年消费水平,全国肉类产量就需要增加900万吨,约占199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的15.13%。我国肉类加工业虽然发展很快,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的加工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肉类的精深加工的水平很低。1999

28、年肉类加工品年产量为240多万吨,人均占有量1.3公斤,仅占肉类总产量的4%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40%70%,人均占有量大大超过我国。可以预见,我国的畜产品消费市场仍然蕴藏着极其巨大的潜力以及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2)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农业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强力冲击,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将是机遇和挑战共存。根据专家分析,我国的畜牧业比较优势强于种植业,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人口众多,价格相对低廉,因而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牛羊猪的生产成本均低于国际市场,其

29、中牛肉低80%,羊肉低54%,猪肉低50%。因此,加入WTO以后,我国畜牧产业将通过增加出口而受益。到20005年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时,国际市场为畜产品的大量出口提供了需求空间,对此,利用我国畜产品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潜在的日本、韩国、中亚、中东和欧洲市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由于畜产品出口的增加,国内市场价格随之攀升,使目前价格低迷的局面被扭转。畜产品价格的提高,无疑会调动农民饲养禽畜的积极性,促使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入WTO以后,国内粮食价格将会因进口增加而普遍下降,其中玉米下降幅度最大,这将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价廉的饲料,从而使我国畜牧业生产成本进一步

30、降低,使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国在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以前,需要在肉类加工方面花大力气,在增加品种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质量和卫生标准,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导向,努力把我国的农畜加工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国际农畜产品市场占一席之地,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近两年国际市场上,疯牛病的流行使英国、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牛肉产量大大下降,中亚国家的政治不稳定、经济衰退及畜牧业的倒退,日本及亚洲经济的复苏,都为我国争取国际牛肉市场创造了机遇。尤其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对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尽管我国牛肉产量增长较快,且价格和产量并行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特别

31、是高档牛肉短缺,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一些优质牛肉来满足国内宾馆、饭店和一部分高收入阶层人士的消费。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牛、羊肉市场仍将畅销不衰。 3.4.2消费趋势虽然我国目前的畜产品市场已处于暂时性的相对饱和状态,但从城乡消费水平比较、畜产品消费结构和动态发展的观点来看,我国的畜产品消费市场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从统计资料分析,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收入水平相当于9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农民畜产品消费总量仍然停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平均状态上,农民畜产品消费水平明显滞后于收入增长的水平。因此,同样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城乡居民的畜

32、产品消费差距巨大。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加工食品的需求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根据调查分析,城镇居民收人在17007200元时,各类畜产品尤其是加工食品的家庭消费呈快速增长之势;在7200元以上时,生肉食品消费需求基本稳定,但加工制品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只是增长速度大为降低。可以看出,人均收人水平从1727元增至7171元时,家庭生肉(不包括半成品,下同)消费量由28.2公斤增至43.9公斤,增长了55.7%;人均收入水平在7171元以上时,家庭生肉的人均消费量基本稳定在50公斤左右。在加工食品中(包括半成品与熟食制品),人均消费量由2.6公斤增至7.9公斤,增长了2倍多;7171元以上居民的加工

33、食品消费量增加幅度虽说有所下降,却也增长了47.5%。从不同收入阶层加工食品消费占畜产品消费量的比重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肉食品的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加工食品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最低收入户中加工食品消费量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4%;达到7171元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其加工食品的消费比重提高至15.6%,最高收入阶层的比重将近20%。可见,今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畜产品加工食品的消费将大有潜力。随着畜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各类肉制品投入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对于牛羊猪肉等还大多以胴体上市,基本属于传统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肉食品需要正在

34、向高卫生、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质量佳、保存期较长、精、熟、营养方向发展,尤其目前市场流行的真空包装鲜牛肉及蒸煮袋方便肉食品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所以生产符合当今人们要求的高品质的肉食品前景非常广阔。 综上所述,随着居民的营养平衡意识的提高,在我国未来的肉类消费中,牛、羊肉消费所占比例将会明显增大。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和实施规划 4.1 建设指导思想(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利用#盆地畜牧业资源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发展优质、高效养殖业。(2)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为保证,以科技为依托,以优质为特色,实施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延伸产业链,实现养殖业的规模型、效

35、益型经营。(3)以163团畜牧公司为龙头,一头连市场,从事优质畜产品的生产、销售;一头连农牧民,使之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心环节。以优质产品带动龙头企业,靠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和发展。 (4)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为手段,生产优质肉制产品,提高附加值,实现资金的高投入和效益的高产出。(5)项目建设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项目建设内容新建畜牧养殖基地1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羊、马育肥场各1座;建细毛羊繁育场1座;建牛育肥及奶牛饲养场1座;建马肉加工厂1座,配套相应辅助设施和仪器设备。 4.3

36、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2004年)。 4.4 建设进度78月份,完成项目科研及实施方案的呈报审批工作。911月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第五章 项目区概况 5.1自然概况5.1.1 地理位置163团位于#市境内,地处东经82411一831411,北纬4621-47141之间。5.1.2 自然资源(1)气候资源项目区气候虽属中温带气候带干旱气候区。但处于塔额盆地地貌状态下形成了气温较温和,在干旱地区相对来说降水量较多,蒸发量较少的气候特点,是新疆境内较为湿润的地区。(2)土地资源163团一连现有优质草场2000亩,苜蓿地1000多亩。项目区所在地#市的土地总面积(使用面积)为65

37、3.04万亩,其中牧业用地313.5万亩(包括割草场35.9万亩), #市土地利用率较高,97以上的土地都能利用。土地资源中不但有耕地,而且还有季节放牧地、割草地和一定数量的撂荒地。宜农地分布集中,畜牧业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78,优良草场占草地面积的一半以上。5.2 社会经济概况项目建设所在地#市属农牧结合市,全市共辖五乡一镇,三个农牧场。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含兵团)156922人,其中少数民族5647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2,人口自然增长率6.22%。2003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3.76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

38、产业3.17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7.88亿元,增长14.6%。2003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86.19万亩,油料面积15.14万亩,同比增长4.99%,甜菜面积1.05万亩,牲畜存栏78.56万头(只),2003年末全市农牧民人均收入3720.69元。5.3畜牧业概况项目建设所在地#市共有天然草地358.5万亩,其中:夏牧场139.1万亩,主要分布在塔尔巴哈台中山区,大部分为优质牧草,产草量每亩鲜草约295公斤左右,高的可达600-700公斤。冬牧场103.30万亩,主要分布在额敏河河谷冲积平原上,各类牲畜均可放牧。放牧场每亩产鲜草147公斤,其中割草场(35.9万亩)每亩产鲜草544公

39、斤。春秋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前黄土丘陵及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上。2003年末全市牲畜存栏78.56万头(只)、家禽72万(只),其中:羊65.22万只、牛7.74万头,猪3.9万头,年产肉量10572吨,产毛量1365.8吨,产奶量14362吨,2003年末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11445.87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32.6%。第六章 养殖总体方案 结合区内外生产实际及市场前景,为最大化的体现养殖效益,#市163团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为四个分场:即良种羊繁育分场、育肥羊分场、育肥牛及奶牛分场、肥育马分场。 6.1 良种羊繁育分场建设方案 6.1.1羊种选择优良品种是畜牧业生产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40、的关键,是实现畜牧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项目区羊的良种化程度很低,羊的品种多为地方品种和杂交品种,肉质较差,商品率低,平均胴体轻,无法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因此,要推动项目区养羊业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首先应立足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尤其要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和养殖水平的优良品种。本养殖繁育分场选择品种改良繁育方向为肉用细毛羊。 6.1.2良种繁育6.1.2. 1技术方案基地良种羊繁育选用人工配种。6.1.2. 2良种羊来源从#地区购进或技术合作引进纯种南非肉用细毛种公羊10只,购置本地细毛1000只。6.1.2. 3繁育方式以肉用细毛羊(被毛为细型和超细型

41、)改良本地细毛羊,利用杂种优势,发挥当地的饲养技术条件,提高产肉量,生产优质羔羊肉;同时提高羊毛质量和产量,同时开展积极的育种工作,采用级进杂交方式,在后代中选留符合标准的母羊,其余(公羊和母羊)为肉羔生产出栏。本项目期内始终保持1000只肉用细毛羊母羊群。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 本地细毛羊母羊 达标母羔 肉羔生产F1 、 项目前期已完成 达标母羔 肉羔生产F2 、2004年项目起始 达标母羔 肉羔生产F3 、 达标母羔 F4 肉羔生产 、本繁育分场全部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人工授精能充分发挥良种公羊的作用,增加与之交配母羊的头数,扩大配种范围,防止母羊生殖道传染病的传播。公羊采精 青年母羊输精妊

42、娠羔羊根据统计分析,人工配种综合平均繁殖成活率为85%以上;出生羔羊的公、母性别为 1:1。6.1.2. 4羊毛产量及出栏规划年羊毛单产达到4.5公斤,年羊毛总产量为4500公斤,年产羔羊850只,年保证母羊群20%的淘汰率,则每年可出栏羔羊650只,淘汰母羊200只。 6.1.2. 4繁育周转及饲养管理繁育周转羊群周转示意见图。产后15天2月龄断奶10月龄配种妊娠150天产前5天成年羊舍产 房青年羊群育成羊群羔羊舍去势育肥母羔 配种 妊娠150天 产前5天6月龄公羔选育留种 饲养管理饲养方式为冬春150天集中舍饲。夏秋舍饲加放牧,适当补饲,补饲量为舍饲量的30%。 6.1.2. 4饲草料用量

43、(1)日食量参考新疆养殖企业目前牛饲喂量水平,确定羊的平均日饲料日食量构成见下表。序号名 称合计(公斤/日.日)其 中干草(苜蓿)秸杆混合精料1后备母羊及育肥公羔16105012成年母羊322102(2) 消费量根据羊的日食量和饲喂饲料的构成,规划2005年基地基础母羊群存栏1000只,年消费草料682吨,其中:苜蓿(干)420吨、秸杆(干)220吨、饲料玉米42吨;年饲养肥育后备母羊及育肥公羔650只,其中后备母羊200只,年消费草料68.2吨,其中:苜蓿(干)42吨、秸杆(干)22吨、饲料玉米4.2吨;育肥公羔450只,年消费草料103.6吨,其中:苜蓿(干)66吨、秸杆(干)31吨、饲料

44、玉米6.6吨。合计年消费草料682吨,其中:苜蓿(干)528吨、秸杆(干)273吨、饲料玉米52.8吨。6.2 育肥牛及奶牛分场建设方案6.2.1育肥牛生产方案为实现畜牧养殖的高产出、高效益,保证肉制品质量和良种肉牛达到屠宰标准,对育肥牛分场所需肉牛由163团畜牧有限公司根据合同从项目区农牧民养牛户中统一收购架子牛,进行集中饲养育肥。 6.2.1.1育肥计划 (1)对项目区分批收购18月龄左右,体重400公斤左右的安格斯、西门塔尔品种架子牛,经育肥体重达到500公斤以上后出栏。年育肥四批,每批育肥50头,每批育肥时间8090天。(2)对项目区分批收购20月龄、体重350公斤左右新疆褐牛的改良品种架子牛,经育肥体重达到450公斤以上后出栏。年育肥三批,每批育肥100头,每批育肥时间100110天。6.2.1.2饲料消耗量规划年育肥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