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之“和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513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之“和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之“和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之“和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之“和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之“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和谐重要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探究“和谐”的传统文化渊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太和所谓道”的说法,把和谐看成是世界万物的准则。经过历代思想家的阐发,和谐思想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思

2、想体系,其内涵丰富且富于哲理。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历史古籍之一。尚书舜典有言:“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的八音既是八种乐器,也代表八种不同门类的音乐。把音乐理解为各种音素之间的协调,不相冲突,目的在于追求“神人相合”。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把“和”、“谐”连用,但是已经蕴涵着和谐一致的思维倾向。 周易在古代号称群经之首,其中的很多内容已经具有了类似“和谐”的词汇。周易乾彖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的“太和”,意思是和谐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宇宙整体和谐状态。周易中多次出现过“和”字,如“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此语可能是最早

3、对和平的论述。毕业论文网 论文网 胡锦涛在2005年2月19日中央党校的谈话中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里提到的建设和谐社会,着重强调了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样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周易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的组成,均离不开阴阳平衡的关系,和谐是世界万事万物生存的基本法则:如大小,大为阳小为阴;高低,高为阳低为阴;上下,上为阳下为阴;天地,天为阳地为阴;男女,男为阳女为阴等等。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合和,人类之间需要和睦相处,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和合有序、

4、安定平等的生活环境。周易的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重视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等境界。 孔子是上古文献的整理者,孔子之前的古文献很多是经孔子整理之后流传后世的,因此,周易中的和谐思想内容与孔子“和”的思想内容颇有相通之处。孔子的和谐思想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落实到礼治秩序上:“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提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度:“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反对人类竭泽而渔式地向自然界索取。孔子把人类和自然视为一个整体,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正确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和谐”也是认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5、一种思维方式。孔子在整理上古文献的过程中,提出了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过犹不及”。孔子主张恪守“中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德刑并用”,“宽猛相济”,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和谐”是如何产生的?老子对此有一番阐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阳阴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冲气,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则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为和”,就是说客观

6、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通过其变化使之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和谐。世界上万事万物就是在这种和谐变化的振荡中前进发展,和谐就是这么形成的。 中华民族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和谐的精神和思想,也形成了和谐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和谐社会理论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成熟。和谐社会的建设离开不开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基础,和谐的政治基础给我们带来了秩序,和谐的社会基础给我们带来了公平,而和谐的思想文化基础则给我们带来独立和创新。创新是在前人思想基础上,通过汲取精华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和谐思想远在孔子甚至更早的古文献中的思想渊源,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十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和谐”与社会的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上升到和谐社会的高度,并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这表明“和谐”这一古老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西方的先进思想的精华相结合,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毕业论文网 论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