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514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1年第6期未来世界向何处去?哈贝马斯论海湾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章国锋摘要哈贝马斯认为,海湾战争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利用地区冲突,打着合法旗帜贯彻自己全球性战略意图的开端.而人们对战争知觉方式的改变使这场战争被描绘为一场出于人道目的而进行的干预.鉴于此,西方大国必须克服帝国主义的自我意识,放弃别的文化一无是处的西方观念,致力于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联合国也应当进行改革,从而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提供中立而有效的保护.关键词海湾战争联合国交往行为世界公民社会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上发

2、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苏联的解体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延续了44年的冷战时代随之结束,世界力量的平衡突然被打破,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最后发展成一场最强大的西方国家对一个阿拉伯国家发动的高科技战争,造成数以十万计的无辜平民伤亡,使中东局势和由来已久的巴以冲突更加错综复杂.这些事件带来了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世界的未来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此外,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运用所产生的负面后果,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和泛滥,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加剧,恐怖主义的恶性蔓延,所有这一切已经成为人类在新千年即将开始

3、时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说,人类的前景变得更加”不透明”和”不可预见”.以上事件和现象及其带来的后果,引起了许多知识分子,首先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密切关注和严肃思考.人们纷纷对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们之中,尤尔根?哈贝马斯无疑是最引人注目,最有影响的一位.1990年底和次年初,哈贝马斯接受德国时代周刊的撰稿人米夏埃尔?哈勒的采访,就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海湾战争和中东冲突,两个德国的统一,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实体化等重大国际事件作了富有启示的评论,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并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进行了评估和预测.与此同时,为了澄清人们对他的“批判社会理论”

4、,特别是”交往行为理论”的误解,他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并将其运用到对当前国际局势的解释中,试图以此种理论的基本原则来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改善目前的状况.此次采访的结果便是作为未来的过去一书.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学界的普遍关注,激发了热烈的讨论.今天,在此书发表十年之后,它无疑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发生了”9?11”恐怖袭击和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与当年的海湾战争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后,人们对当今世界局势及其未来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而哈贝马斯的许多见解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启发.一,海湾战争:一把”双刃盒i”由伊拉克1990年夏天入侵和吞并富有石油资源的南方邻国科威特而引发的海

5、湾危机,最后一36全球化与当代责本主义研究未来世界向何处去?演变为一场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打击伊拉克的大规模现代高科技战争.这场战争使本来已经扑朔迷离的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后果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这场战争的性质,爆发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对今后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成为哈贝马斯在这次采访中涉及的首要话题.关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哈贝马斯认为”海湾战争具有两面性,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萨达姆?侯赛因入侵并占领一个主权国家,以及扬言要对以色列发动战争,严重违反了国际法.”这一行径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号决议,授权其成员国使用武力,迫使

6、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恢复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也完全是正当的.然而,他又指出,整个事件还有另一个方面.美国(包括英国)的军事行动虽然得到了联合国的授权,但它并不是一场在联合国指挥下的战争,美国人甚至没有义务向联合国报告战争的进展,因此,”联合国的授权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它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工具.”在哈贝马斯看来,人们必须注意海湾战争的三个隐蔽层面: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为了争夺能源基地才采取这次行动的,毫无疑问,工业国家担心失去对原油这一性命攸关的能源的控制权.因此,其真正的目的是用武力获取石油.其次,这场战争蒙上了西方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文化冲突的阴影:”对中东殖民时代的记忆,使这场冲突染上了

7、技术上占优势并主宰着世界市场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对抗的色彩.”第三,这场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以色列入与巴勒斯坦人由来已久的冲突,正是由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在这场自己一手制造并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冲突中一贯采取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引起了阿拉伯人的普遍反感,使中东问题难以解决并越来越复杂化.基于此,哈贝马斯指出,以”帮助科威特获得解放”为借口而采取的军事行动一步步失去控制,最终变成了一场针对伊拉克的毁灭性战争:美国的空中打击精确制导的高科技武器,地毯式轰炸等等”彻底摧毁了巴士拉等多座城市,造成了数以十万计平民的伤亡,引发了巨大的难民潮,使民用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了伊拉克一直持续到今

8、天的灾难性状况”.此外,这场战争也给世界带来了长远的生态后果:一场战争造成一次生态灾难,这还是头一次.由高科技武器引起的和被纵火焚烧的油井造成的环境污染,标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风险正步步逼近并开始威胁人类.哈贝马斯认为:”美国的军事行动严重违反了适度性这一国际法准则:战争的目的,即科威特的解放,与此种无法挽回的破坏不成比例.用国际法来衡量,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对这场战争所作的辩护是不能成立的.总而言之,即使用西方文明的标准来衡量,它们也是在用新的非正义来反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的非正义.”作为西方左派知识分子的领袖,哈贝马斯对海湾战争的性质所作的分析表明,这场战争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的色彩,美国的军

9、事打击给人以一种以强凌弱的印象.实际上,海湾战争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利用地区冲突,打着合法的旗号贯彻自己全球性战略意图的开端.而此后的波黑战争,1995年的科索沃冲突以及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打击,直至目前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不过是这一做法的继续.二,海湾战争与战争知觉方式的变化从海湾战争开始,现代战争形态,作战方式以及基本战略和策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场变得不确定,敌人不再可见,战略方向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来制订.现代战争愈来愈科技化,信息化,媒体化了.战场变成了一个”黑箱”,作战双方面对面的对抗变成了一种科技实力的较量和超越战争本身的”信息和传媒场”内的斗争;信息和传媒机器变成了

10、武器(用于操纵人们对战争的知觉和解释),而武器反过来也被当作媒体来使用(武器的光学瞄准器成为人们了解战争的主要渠道).在媒体武器和杀人武器的协同运用中,士兵的身份变得模糊而不确定.战争的根本问题成为一个知觉和知觉的解释问题.哈贝马斯指出,海湾战争的三个重要特征电子和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对战争进一37?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1年第6期程的精密策划,传播媒体史无前例的在场带来了现代战争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知觉方式的改变.“由于在越南的惨痛失败绝不能重演,而国内战线必须保持稳定,于是,冷静规划,精确计算的总参谋部在对一切严加控制的同时,还要让公众观察到战争的全过程.作为命运

11、较量,被偶然性所主宰的传统战争,于是转变为一种人造现实,变成了一种风险极低,然而技术上高效的清洁的指挥艺术,一场迅速,精确,己方付出极小血的代价的战争.”只要按一下电纽,不但“敌人”瞬间灰飞烟灭,而且大量无辜平民也被杀死.关于战争的报道也受到严格控制,甚至成为战争的一部分,与在电视屏幕上虚拟出来的所谓战场现实融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把战争的运动过程作为静态过程来分析,模拟着人的感觉,从而制造一种假象,一种于己有利的舆论,达到欺骗公众的目的.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苦难现实的一切都被遮蔽,都被赋予了一种人为的性质.这场”被模拟的”战争的全过程好似在播放一盘录像带,犹如一个电子程序在令人眼花缭乱,无法抗

12、拒地展开.与人们的预期相反,即使在战争结束以后,真实情况也决不会通过新闻媒体被曝光.伤亡数字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人们不得不猜测,究竟是十万,二十万还是更多.”当然,新闻媒体也在起作用.作为受众,人们心里很清楚,战争的真实情况必须向他们隐瞒即使是他们的想像力,也是被虚拟出来的.哈贝马斯写道:”每当我读到有关特拉维夫遭到飞毛腿导弹袭击,关于巴格达在一天之内遭到两千架次飞机空袭的报道,我总是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些日子里我们德国人遭到的轰炸,想起我们被摧毁的城市.电视屏幕上的黑洞激发了我们的想像力.此外,它也把感到受了愚弄的观众的失望目光引向了媒体自身.拒绝将这样的负片曝光的做法增加了公众的紧张情

13、绪,展示了媒体的强大,展示了24小时不停运转的媒体无所不在的在场.总而言之,我们对事件的知觉,不但被虚拟出来的事件,而且也被事件,新闻报道和大众接受的同步性所决定.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台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战争机器那可以在瞬间将一切碾得粉碎的履带经过无害化处理,抹去了死亡和苦难的阴影,并涂上了一层人道的色彩.这不仅仅是一种异化了的现实,人们甚至产生了这样的印象:改变了的知觉方式创造了另外一种现实.军事力量的不对称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偶然性起决定作用的战争进程变得似乎可以由人来主宰.”哈贝马斯指出,人们对这类经过抽象化的事件的知觉愈是被操纵,愈是破碎,其道德情感便愈是被左右,他们的想像力便愈

14、是会被延伸到战争的政治维度的解释所控制.萨达姆被妖魔化,成了”现代的希特勒”,而美国人则扮演着”科威特的解放者”和”公正的上帝”的角色,他们发动的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的血腥军事打击,被描绘为一场”出于人道目的”而进行的干预,一场人们可以坐在电视机前轻松观看和欣赏的”游戏”.三,海湾战争与”文明的冲突”海湾战争表面上是由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美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而采取军事行动而发生的,但它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而与久拖不决的中东问题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其深层原因应当在当今世界严重存在的不公正中去寻找.第三世界,尤其是伊斯兰世界愈来愈强烈的反西方情绪,乃至丧失理智的恐怖主义行为,都应当在这一

15、背景下得到解释.哈贝马斯认为,在这个充满暴力和危机的世界社会中,”正是生活机遇分配的极端不公平,权力和财富占有的南北鸿沟和东西差距”,造成了世界愈来愈明显的两极分化,使不发达国家日益贫困化和”边缘化”.哈贝马斯指出:”阿拉伯民众及其伊斯兰世界面对西方的殖民主义霸道重新找回自尊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在阿拉伯世界的背后有一种古老的灿烂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的载体,伊斯兰教有着可以同基督教相媲美的宗教传统.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继之而来的拉什迪事件,巴以民族纠纷,以及不久前的海湾战争,使人们回忆起因宗教分歧而爆发的民族冲突的惨烈,以及它所带来的长远后果.这应当引起人们对”文明的冲突”的关注和思考.而在这方

16、面,”西方帝国主义一38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未来世界向何处去?所应承担的历史罪责是不可否认的”.因为,所有这一切,都与西方资本主义两个多世纪的所作所为有关.而资本主义又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式,而且也是一种傲慢自大的,霸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它应该对日益加剧的物质贫困和政治压迫承担责任,正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导致了世界明显的两极分化,使文明和文化冲突愈加容易在政治上被利用,”哈贝马斯如是说.人们今天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文化的全球性武力扩张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这种破坏在偏远的部族文化中每日每时仍在进行.殖民主义宗主国和传教士当年所做的事,在今天,即使未发生野蛮的高科技战争,也被世界市场以及电视网和因

17、特网,以完全不同的,隐蔽的方式继续着.”帝国主义统治的形式已经发生变化,它被保存在系统的强制之中包括一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扩张以及对它的普遍模仿.这种生活方式在21世纪世界大都会的物质基础结构中得到反映,并且早已超出人们的想像.帝国主义统治形式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循环正在悄悄发生.夕卜来的需要和本土的需要正在以秘密的,粗俗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正是这种结合,使发源于欧洲的物质性世界文化成为一种无声的,毫无选择余地的暴力无论如何,对于当下的生存是这样.”“西方的理性主义应该返回自身,反思并克服自己的盲目性,以便向别的文化类型开放,与它们展开对话,看看自己从其他文化的传统中能学到什么.”

18、哈贝马斯指出,通过一种建筑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文化间的相遇和交往,人们也能发现自身传统中的缺陷和弊病.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应该向世界展现它好的一面即自我批判的潜能,利用自我转换的潜力,以便比迄今为止更加gl,极地用另类的,陌生的,开始时尚不理解的文化类型来衡量和审视自己.而这就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反面.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要克服欧洲中心主义,我们就必须发扬优秀的欧洲精神.只有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蜕变为物质性世界文化的欧洲中心主义给世界造成的伤害,即使不能被彻底治愈,也能得到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此后世界范围内的非殖民化进程,已经加强了西方人对文化上曾受到威胁和剥夺的民族的敏感.他们开始懂得,宗教和文

19、化导致的对立,比不同生产方式或阶级差异造成的裂痕更深.”西方在地区和民族间的跨文化相互交往方面,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习.尽管过去几十年大量的移民引起了西方人的排外情绪,但人们也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平等共处的问题.”西方大国应当更加认真地履行它们所承担的责任,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小的星球上建立一种更加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实现生活机遇更加公平的分配.最后,它们必须克服帝国主义的自我意识,放弃别的文化一无是处的西方观念,致力于各种文化类型之间对称的相互理解.哈贝马斯认为,当前,不仅康德关于永久和平的思想,而且莱辛关于各种世界宗教之间应该彼此宽容的主张,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人们

20、遇到了一个与政治直接有关的哲学问题:国际法的原则与西方的理性,即内在于西方文化的理性标准,哈贝马斯将其与人权联系在一起的普适主义要求,能不能成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实行统治的狡猾而虚伪的工具?哈贝马斯回答道:应该说,这种普适主义要求,在道德直觉上与世界宗教的核心精神是完全是一致的.我们把这种普适主义要求解释为对每一个人的同等尊重,解释为对每一个个体需要保护的个性的同等尊重.四,联合国的作用及其改革哈贝马斯认为,今天,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原则上必须得到联合国这个世界组织的赞同和授权,国际法的准则必须得到所有国家无条件的履行.两极世界秩序的终结带来了一个新的开端的契机.今天,绝大多数国家主张维护国际

21、法的准则,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人们必须从海湾战争中吸取教训,应该大力呼吁切实贯彻某些西方大国用作借口的那些原则,在对战争进行规范评估时,应该首先想到联合国授权所施加的限制不仅仅涉及战争的目的,而且,获得联合国授权的大国首先必须将他们所代理的角色与它们自一39?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1年第6期身的利益区别开来.作为西方工业国,它们显然试图并正在谋取这些利益.在当今时代,即使是剩下的惟一一个超级大国.也难以单独应对各式各样的冲突.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球性的生态恶化,核武器的失控,不发达国家居民由于传统的丧失而大量外流所带来的压力,恐怖主义愈演愈烈,所有这一切造成了一种既混乱又具有爆炸

22、性的局势.这种局势要求人们制订更加有效的全球性综合规划,建立并完善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加强联合国作为“世界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组建一支在它指挥下的国际武装力量,从而为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提供一种中立而有效的警察保护.为此,哈贝马斯主张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并提出了三项建议:将联合国改组为一个”世界议会”;建立一种世界性的法律体系;改革软弱无力的安理会.当前的联合国仍然带有”政府集会”的性质,要改变这种性质,就必须将联合国改造为一个联邦议院,对其职能作出明确界定,并将这些职能分别归属上下两院.在这个世界议会中,各民族的席位不再由其政府,而由它们自己选出的代表所占有,从而体现作为整体的”世界公民社会”的

23、性质.安理会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的需要,因而它不应再由有影响的民族大国组成,而必须吸收跨国家政治实体(如欧盟)参加,此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应该取消.而代之以多数票有效制.总之,安理会应该被改造为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执行机构.海牙国际法庭必须拥有独立提出诉讼的职权,并可以作出有约束力的判决,而不能只扮演裁判者的角色.此外,它的司法活动应该从审理国家之间的纠纷,扩展到审理国家公民与其政府之间的纠纷,以及追究个人和政府的”反人类罪”和”战争罪”方面来.作为世界组织的联合国必须拥有一支自己指挥的武装力量(而目前的”蓝盔部队”是由其成员国自愿提供的武装人员组成),以便行使“世界警察”的职能,介

24、入并消除地区和国家间的冲突,制止和制裁大规模侵犯人权的罪行.但是,哈贝马斯又拒绝把他的主张同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同联合国的权力垄断混淆起来,而与此同时,却建议成立一个”自由国家联盟”.在这个由自由国家组成的”世界公民社会”里,大国和强国必须放弃好战的对外政策,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应该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并逐步过渡到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使大多数人养成一种爱好和平的素质.只有这样,世界和平的秩序才可能维持,传统方式的战争才再也无法动员起来.五,全球化与”世界公民社会”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全球化时代”.哈贝马斯认为,这种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传媒和信息网络,使象征性

25、关系和社会关系空前紧密,每一个局部发生的事件都会带来世界性影响.这种全球化进程使任何一个国家由于其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变得愈来愈容易受到伤害.在拥有核力量的大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的同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却愈来愈频繁.此外,全球化也使古典国际法的前提国家主权和内外政策的严格区分愈来愈失去其有效性.跨国公司和有国际影响的私人银行架空了形式上的民族国家的主权.今天,30家最大的世界性跨国公司的年生产总值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主权国家的经济仅靠国内市场已无法维持和发展.随着经济的”非民族化”,”非国家化”和”非边界化”,特别是金融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全

26、球网络化,国家经济和金融政策失去了对普遍生产条件的控制力,从而也失去了维持已经达到的社会福利水准的调节能力.与此同时,对主权国家至关重要的内外政策的区分亦受到怀疑,古典的强权政治不仅由于国内民主化和保障人权要求的普遍化,而且由于权力本身的消解而遭到愈来愈强烈的反对.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软权力”(妯power),即经济,资本,技术和信息实力,日益排斥”硬权力”(hardpower),即政治一军事实力,逐渐消解着”民族国家”主体的独立基础.?-40?-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未来世界向何处去?今天公民的公众舆论已经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化,交往的全球化以及一种以电子大众传媒为载体的”世界舆论”正在形

27、成.这种舆论通过公开曝光和批评,阻止着与公众准则不相容的,“怕见阳光”的企图得逞.联合国近些年来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对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如生态问题,人口问题,贫穷问题,气候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的讨论,一些大型国际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国际大赦”的行动,在促进超国家舆论的建立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这表明,人类已开始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逐步走向一个”世界公民社会”.然而,哈贝马斯指出,全球化一方面使一个“世界市场”得以形成,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它也分裂了世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贫困化和边缘化.全球化迫使所有国家协调它们的行为,将世界结合为一个”风险共同体”.在这种

28、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当在排除使用武力的前提下,通过一切手段,包括人道干涉,敦促形式上的主权国家在对内政策上实现公民的民主参与,建立法制国家的体制,建立一种可以自我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一种保障个人权利的社会秩序;在对外政策上,放弃任何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暴力甚至恐怖手段威胁和干涉别人,强行贯彻自己意志的做法.依照哈贝马斯的设想,在未来的”世界公民社会”中,”无暴力的共同生活将使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主成为可能.这种自主建筑在团结和正义之上宽容和相互理解成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根本动机.而宽容,便是在不放弃现代世界在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寻找合理的生活形式,真正的自主与和平的共处

29、.即在一种共同性中自由地,真诚地生活.”在他者的引入一书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这个”世界公民社会”对差异高度民主敏感的”普适主义”原则:”对每一个人的同等尊重并非仅限于同一类别者,而应当扩展到作为他者或异类的人.而对于作为并非我们中的一个的他者的支援,则关涉到一个话语共同体中开放的我们,这个共同体拒斥一切实体性,并将其具有弹性的边界不断向外扩展.这个话语伦理的共同体只有通过实现所有人话语的自由权利,铲除一切歧视和苦难,将被边缘化的人纳入相互关爱中才可能建立.这个建设性地筹划出来的话语共同体不是一个封闭的绝对同一的集体,不会强迫其成员放弃自身的特殊性而成为标准化的人.纳入这里绝不意味着党同伐异,相反

30、,”他者的纳入”要求的是话语共同体的大门向所有人开放首先而且恰恰向那些彼此是陌生者并仍将是陌生者的人开放.”六,理论在今天的效用针对一些学者对哈贝马斯理论的误解,特别是有人认为这种理论设计了一个未来世界的理性蓝图,因而具有浓重的”理想化色彩”的指责,哈贝马斯回答道:”我向来没有要设计一种规范性政治理论的野心我不想在绘图桌上炮制出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的基本规范.与此相反,我所致力的是重建一种事实上应该存在的状况,其前提是,社会化的个体在交往的日常实践中,运用日常语言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在这种交往中,他们必须从特定的语用学规范出发,实现交往的理性.说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想通过语言

31、言说来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便会对我们所说的话语提出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要求.这给我们的日常交往注入了某种理想性,因为,这样的有效性要求最终只能通过论证来实现.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今天看来正确的论证,明天以新的经验和信息来衡量就可能是错误的.”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日常实践,不可避免地与某种理想化要求联系在一起.这种理想化要求无疑应该归之于FI常语言的本质.只有通过日常语言的媒介,我们才能继续我们生活的再生产.作为个体,我们虽然每时每刻都试图支配别人或公开地以某种策略对待别人,但事实上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会这样做,因为那样一来,许多范畴,如欺骗和谎言,便失去意义了,我们所说的语言在语

32、法上就会彻底崩溃,而传统继承或社会化之类的概念也会完全失效.那么,我们就必须为社会生活和社会世界倘若我们一41?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1年第6期还想继续生活在这样一种生活,这样一个世界之中的话创造一套与迄今为止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完全不同的概念.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认为,即使他的理论有些理想化,那也不是一位孤独的理论家无视我们每日每时面对的现实而炮制出来的理想,相反,他所依据的是内在于我们实践的规范性内涵,没有这些规范我们就会寸步难行,因为,语言连同它对语言言说提出的理想化要求,对于社会文化生活形式的维持与整合具有根本的意义.人并不是想要彼此交往,而是必须相互交往.假如.父母要教育子女,

33、年轻一代要继承过去的知识,个体和群体要协调他们的行为,即不付出动用武力的沉重代价而和平相处,他们就必须通过交往行为来达到相互理解.社会的许多基本功能必须通过交往行为来实现.在我们这个主体间共同拥有并相互关联的生活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广泛的背景共识,没有这种共识,我们的日常实践将陷入混乱而不可能成功.霍布斯所说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一个孤立的资产阶级主体都与别人相隔绝,彼此的关系像狼一样(虽然狼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不过是虚假的,人为制造出来的.其次,交往行为通常发生在一种共同的语言中,一个被语言先行解释的世界中,一种共同拥有的文化生活形式中,一种规范化的语境中,发生在传统的继承和日常实践之中,

34、总而言之,发生在我们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生活世界之中.另外,现代法律的巨大教化成就恰恰表现在,它规定策略性行为领域(如为了获取个人财富或政治权力而实施的行为)必须以共识的方式得到规范,即涉及这类行为的规范必须得到所有国家公民的预先赞同.这不但适用于市场调节的私法实践,而且也适用于党派竞争或政治权力行使的公法限制.法律规范只有在制定这些规范的程序被认为是合法的而得到广泛承认时,才能始终具有强制的有效性.而交往行为的重要作用便体现在这种承认之中:它在法律体制确立的过程中,即在民主意志的形成和政治立法的层面上显现出来.私法主体关心和追求的是个人利益,而国家公民则应该着眼于共同体的利益,为了所有人的利

35、益而取得相互谅解.交往行为理论的合理内涵在于,它指出了官僚行政机制毁灭了生活世界的交往理性它摧毁了公共和私人领域内的相互理解关系的逻辑,在文化再生产,社会一体化,甚至社会化层面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行政权力本身并不是什么坏的东西,它的存在应当说有某种事实上的必要性,因为,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某些以别的方式无法履行的功能可以得到履行,在社会一体化方面可以起到别的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但这种权力行使决不能导致官僚化的权力滥用.“启蒙”和”解放”等概念自l8世纪末康德提出”人从自身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来”的论断以来涉及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通过学会在形式的层面上理性地行事,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启蒙

36、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经验进行反思;而解放则意味着从偏见的强制下挣脱出来.由于这种偏见并非产生于自然的因果性或自身知性的有限性,为此负责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尽管我们以为,这些偏见是”强加”给我们的.解放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我经验方式,因为,其中的自主化过程与独立性的获得相互交织在一起,”伦理认识”同”道德认识”不可分割.如果我们在提出”伦理问题”时想弄明白,我们是谁,要成为什么人,而在提出”道德问题”时想知道,对所有人来说什么是同等好的,那么,在解放意识变得越来越自觉的过程中,道德认识便同一种新的伦理自我理解联系在一起了.这样,我们便能认识到我们是谁,因为我们同时也学会了以另外的眼光看待我们与

37、他人的关系.这种自我理解的进步常常可以追溯到青春期,这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往往以这种方式创造性地克服十分痛苦的危机.”解放”概念的核心意义存在于主体与自身的关系之中,与它相关联的是个人在自我关系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非连续变化.哈贝马斯表示:”所谓获得了解放的社会的确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理想.我更倾向于不受伤害的主体间性的概念.这一概念产生于对相互理解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的分析它指的是交往行为主体彼此自由承认的对称性互动关系.当然,这一概念不能表述为一种得到调和的生活形式的总体,不能看作一个指向未来一42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未来世界向何处去?的乌托邦.它是对一种未被摧毁的,不可预

38、知的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的理论性表述.”在哈贝马斯那里,所谓解放,意味着个人自由,社会安全和政治参与原则的逐步实现.这些原则给予个人的生活以更大的关怀,并使其具有更高的价值.然而,他又指出,这不过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曾提出过”启蒙的辩证法”.这一辩证法无论如何把目光投向了问题的另一面,即启蒙这面镜子所反映出来的恐怖景象.可是,两位思想家的批判和自我反思仍然无法逃脱启蒙辩证法的逻辑,因为,人们除了启蒙自身给出的尺度,并没有另外的尺度.道德基本概念如自主和人的尊严,团结与平等,如果要始终保持其可信性,就必须在自我运用的过程中,即用这些尺度对自己进行批判的审视时,不断有所变化.解放如

39、果人们对这个词没有误解能够使人越来越独立自主,但不能自动地让人更加幸福.倘若把这一概念运用于社会领域它最初便出现在这个领域那么,”解放”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指的便是奴隶的释放或儿童的长大成人.不过,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给社会状况蒙上主体哲学的概念阴影,那样做是不恰当的.无论是社会集体还是作为整体的社会,都不能被想像为一个大主体.正因为如此,今天在个体经验之外运用”解放”这一表达时必须非常谨慎.与此相反,另外的表达如”相互理解”和”交往行为”更加适当.这些表达指的是日常实践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没有任何非同寻常经验的诗意或假浪漫派的光芒.诚然,人并没有选择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生活方式的自由,因为选择

40、的可能性只能产生于意识化的行动中.但是,人们用以衡量幸福的尺度,衡量一种未被异化,未被败坏的生活的尺度,却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与现代性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再也不是对幸福的承诺.然而尽管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后现代论调,在这种生活形式之外,我们却看不到还有什么别的理性的选择.除了在这种生活形式内部争取实事求是的改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每一种社会理论都极其抽象.这类理论最多能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自相矛盾性更加敏感,使他们认识到,人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上,要作出选择已愈来愈困难,在行动空间日益萎缩的同时,他们的责任却越来越沉重.这类理论让他们看到了他们所面I临的无法回避,然而却必须解决的困境.“当今

41、世界的社会运动已经成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动力民主的信念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贯彻.实现民主参与,过渡到一种现实多元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一个理性交往潮流的群众性展开.只有通过公共交往,以理性的政治舆论和政治意志形成为核心的自由才能得到最终实现.”七,”世界公民社会”:一个乌托邦的构想?哈贝马斯表示:”如果说我还保留了一点点乌托邦的话,那完全是因为我相信,民主,自由和公正此外还有关于它的最佳实现途径的公开辩论能够解开当今世界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戈尔迪之结.我不敢肯定我们会成功,甚至不知道我们能否成功,但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才必须尝试一下.”在他看来,”世界末日情绪将会消耗我们进行这类尝试的精力,而乐观主

42、义和悲观主义在这里都是无用的空话.”倘若人们被卷入直觉式的世界末日情绪的旋涡而不能自拔,不能从自己的情感中奋起,他们便不能从目前的困境中挣脱出来.他认为:”只有继续启蒙才能克服启蒙带来的弊病.我丝毫也不赞同一种绝对的理性批判,这种批判只能毁掉理性本身.然而,这并不是说我盲目地崇拜理性,而是相反,我以为,我们应该理性地审视我们所具有的理性并看到它的界限.我们不能像扔掉一件旧外套一样抛弃这种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肉中.现代性生活条件是我们所不能选择的我们被抛人其中它已经成为我们生存的必然.然而,对于现代性警惕的眼睛来说,它不仅仅是我们的宿命,而且也是对我们的挑战.”哈贝马斯探讨了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而指出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危机和弊病.在此基础上,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