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5972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毕业论文.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 要异化是被马克思一直使用且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理论内涵的一个哲学概念。在早期以劳动异化,在成熟时期则以拜物教的概念存在,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马克思的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在马克思的全部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异化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遍布各个领域,它具有普遍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产生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以及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等。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以及其他相关的哲学家的异化理论与现实相观照,主要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现实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比较粗浅的分析和阐述,以期尝试探索

2、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扬弃路径,对于我们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理论;现实问题;扬弃路径 Analysis on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its realistic significanceAbstractMarx gave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several different meanings at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early it was to labor alienation,

3、 and in the mature period it was the concept of fetishism. It was developing, deepening and running through Marxs philosophy system. It was very important in Marxs theoretical system. Alienation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 it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and it has widespread and co

4、mplex characteristics. It results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immobilization division,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y and the values of the market main body. Based on the Marx and others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reality reflection, this paper try to analyze the alienation in the economy, political, culture

5、, educ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aily life. I am going to try to explore the way of develop the useful and discard the useles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build up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person and society, person

6、and natural. Key words: Marx; Theory of alienation; Realistic problems; The way of sublation. 目 录前 言1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4(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4(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6(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9二、异化现象的现实存在12(一)科技异化12(二)权力异化13(三)经济异化15(四)教育异化20(五)社会关系异化22三、异化产生的成因分析24(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24(二)科技的发展与应用26(三)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则27(四)人们的价值观的转变28四、扬弃异化的探索

7、与尝试30(一)生产力的极高发展是消除异化的首要前提30(二)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消除异化的最佳选择31(三)深化体制改革是消除异化的有力保障33(四)适宜、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消除异化的有益尝试34结 语37致 谢38参考文献39一、著作类39二、论文类40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情况42前 言异化问题不但是一个哲学问题,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它最早是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后来把异化概念加以普及的是德国的三位著名的古典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马克思则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研究异化。异化是贯穿马克思哲学始终的一个哲学概念,早期的异化理论主要存在于18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劳动异化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中的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及其内在原因的分析来揭示工人的非人的生活状况,并认为异化是人类从私有制产生以来的劳动异化,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人的劳动就表现为自身异化的劳动。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强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实质,揭示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1.马克思不仅“从正面确立了实践对于人类发展和新哲学创立的作用,而且从反面开始了对实践的历史局限性的批判,他的异化劳动论即可看作是这种实

9、践批判的导言。”杨魁森.拓展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视野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J.哲学研究,2000(1).因此,异化劳动论可以说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之一。马克思晚期的异化概念主要表现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及资本论中,通过商品拜物教概念而存在,其涵义主要是指由于社会的分工和商品交换而形成的生产关系的物化,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的深入分析、通过对劳动异化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进一步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商品的生产、交换、流通以及分配等过程中形成了资本、地租、货币、商品等等拜物教现象,它们不但是外在于人的、支配和统治着人自身的巨大的异己力量,而且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

10、关系所掩盖,人被物所统治的极端表现。异化概念不仅被马克思一直所使用而且在不同的时期还赋予了它不同的理论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并贯穿于马克思哲学体系始终的哲学概念。因此,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一生都在思考的基本理论,并在马克思哲学中拥有基础性的、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正因为马克思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哲学界所关注和研究,成为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目前,从国内外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研究的态势来看,异化理论研究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国外研究现状:伊冯基尼奥认为,

11、马克思不是从劳动之中、而是从劳动之外寻求人的解放,劳动异化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被消除,但由于异化概念将个体性发展放在首位,因而在今天的现实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弗兰克费施巴哈则试着从齐泽克的“交互被动性”的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化过程,也即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劳动并不仅仅是主体力量的对象化,更是在这一对象化过程中劳动者失去对象或“无对象”的状况。梅札罗斯于在题为异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演讲中指出:在战争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威胁下,市场已越来越成为人所无法控制的异化力量。阿格尔则明确提出了“异化消费”思想。史蒂芬阿贝认为,虽然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无论从哪一角度看都有一

12、定的局限性,但异化理论应当被“重新发现”而不是取消。还有些研究者通过解读卢卡奇、萨特、海德格尔、弗洛姆、列菲伏尔等人的异化思想,分析当代人的生存处境,或把异化与性别结合在一起展开对现今商品社会中性欲沦为商品的深刻批判,且认为马克思所批判的状况在当代社会中在延续、恶化。邹诗鹏.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及前沿J.社会科学报,2008(10).总之,国外哲学界对异化的研究的视角已有很大的转向:他们从物化的商品生产转向对人的欲望生产所导致的消费主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批判分析从政治、经济的领域转入到了文化观念领域。国内研究现状:俞吾金在从康德到马克思中认为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理解既要从道德的维度

13、又要从历史的维度去理解,也即马克思不但批判了异化的消极作用还对它的积极的历史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齐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态探微中发表见解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是由异化劳动得出的,而是使用实践的观点与方法的结果。黄枬森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强调:“异化”是指人的异化或人的本质的异化。魏小萍对手稿中外化劳动和异化劳动两个概念做了甄别,对外化、异化与私有财产之间关系的历史程序进行分析,进而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概念背后的理论问题。国内对异化有专门研究的还有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他们或是从异化理论的比较角度或是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角度,或从概念背后来作深层次的挖掘,

14、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异化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创新。沙夫曾经说过:“如果异化已经成为时尚的东西,那么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时尚本身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3(2).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都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已存在着许多异化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不仅存在马克思所提及的异化现象,而且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异化现象(

15、比如消费异化、网络异化等等)也在不断出现并且以持久地、不断变化地、增长的趋势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很多现代人不但生存危机感严重而且生活无意义感比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更为强烈和深重,无论是生产、消费,工作、生活,还是政治、经济无不受着巨大的无形的异己力量的支配。因此对于异化的发展变化应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我们不但要研究现实社会中人的全面异化问题,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研究、探索在生态、资源极其有限而不能支持庞大的需求的情况下的经济、社会异化问题,这也是我们现阶段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世界日趋明显的一体化,我们不但有必要重新厘清思路研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且有必要在

16、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异化理论来剖析人的新的生存困境的产生原因,以期找到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时代减轻或克服异化的路径,因为,这对于我们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异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内涵异化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西方哲学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哲学概念。从词源学方面看,异化的德文词是entfremdung,英文词是alienation,具有疏远、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受别人支配等意思。从异化理论的政治学来源看,异化理论则最早产生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此著作中卢梭把异化确定为一种损害别人权利的一种否定活动,也即是人们把自身的权利放弃或转让给代表

17、他们权益的国家,而国家反过来却成了巧取豪夺、压迫人民自身的工具,成了与人民对立的异己的力量。从异化理论的哲学来源看,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则是目前最具科学性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从异化理论的发展看,我国哲学界目前比较认可的异化概念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出的客体以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存在,束缚着人、控制这人

18、、奴役着人。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是通过对诸多前人理论不断创新和丰富而产生的,异化理论也不例外。因此,立足马克思主义,梳理异化理论历史发展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异化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一)马克思前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在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批判和研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辩证法的继承、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主义宗教异化观的延伸,并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才提出了他的劳动异化观。因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诞生、形成、成熟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着密切的关系。1. 黑格尔黑格尔是第一个使异化理论泛化的哲学家,他的异化理论是和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精神现象学里的精神异化理论。

19、在黑格尔那里,异化概念是一种实体(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种实体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派生或者转化出另一种实体,而后者凌驾于前者之上,同前者处于对立的、异己的状态中。在黑格尔的有关异化的理念中,异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概念,无论是国家、自然界等等一切无不是绝对精神的产物,因此,异化也就是以精神为主体的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圆圈式的运动过程;先是精神异化为物质,然后物质异化为精神,最后又复归于精神。他的异化理论的主体不是人而是客观精神、自我意识、人的思维或绝对理念,因此,他认为异化运动是绝对精神的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可以通过教育或认知来了解和知悉异化产生的奥秘,然后,

20、通过扬弃异化而达到精神主体的自身完善与复归,异化和扬弃异化是绝对精神在发展自身过程中的必然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必经环节。对于黑格尔,马克思认为,他的异化理论是一种新的宗教,是人的异化的又一表现,他的精神异化论和宗教一样是唯心论的结果,应当受到严肃的谴责和批判。马克思认识到,黑格尔是站在与国民经济学家相同的立场上,离开了社会经济基础并为资本主义进行哲学辩护的,对异化劳动作了完全肯定的解读,且把异化和对象化混为一谈,把异化劳动及其产生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变成了纯粹思辨的问题,“当他把财富、国家政权等等看成是从人的本质异化出去的本质时,他只是从它们的思想形式来把握它们的因而只是纯粹的亦即抽象的哲学思维的异

21、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14.但是他的异化理论中所具有的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理论中被层层包裹着的珍珠,应予以继承和发展。2.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哲学后,从人本主义出发阐述了他的宗教异化思想。他认为,宗教产生的秘密在于“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C.商务印书馆,1986:56.神是经过人的臆想、创造出来的幻想物,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客体化”,人创造了它却不认识它,且反过来崇拜它,受它统治和奴役。因此,宗教是

22、人的类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大多数人的理性、爱、感情等内在世界的共同性),发生了异化的结果,人奉献给神越多,人的类本质丧失的越多,人受神的控制越多,人就越是处于异化的状态。费尔巴哈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来谈宗教的起源,他的异化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研究所作出的一种人本主义研究。他把人的心理状态比如:依赖感、畏惧感、心醉神迷感等等,看作是产生宗教异化的原因;他认为只要建立与当时的旧的宗教所不同的、没有神的、符合理性的“爱”的宗教,就能克服宗教异化,实现人的本性的复归。费尔巴哈所研究的异化的范围虽只局限于宗教活动领域,但对当时的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解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23、是以世俗为基础的,以人的感性为出发点从而“揭去了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他的宗教异化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但是,在历史观上他却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中,因此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费尔巴哈建立在抽象人本学基础上的异化理论,最终摆脱不了其抽象性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又不同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而是在批判地汲取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包含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哲学理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马克思的劳

24、动异化理论这个时期主要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此时的马克思还没能够从经济和历史的角度来阐述他的异化理论,而是从人性异化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非人的”外部现象的本质其实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异化的劳动或劳动发生异化的结果,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内容包括:劳动产品的异化即工人同自己生产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成为相对立的关系;劳动过程的异化即劳动不是工人自身实现的需要而是痛苦的被强迫性的活动;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即工人的劳动使劳动者片面发展,仅仅是维持生命的手段;人与人

25、之间关系的异化即工人的劳动不但使其自身异化而且产生出与其“格格不入”的对立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即与他人关系的异化。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经济中的商品经济的分析,认为:劳动异化的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职业的固定化分工和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体制,因此异化的扬弃需要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私有制的消灭。此时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和私有制的关系的分析来探寻异化的根源,从而达到批判资本主义非人的社会现实的目的。2. 马克思的第二阶段的异化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为标志。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历史观的同时“清算”了自己以前的“哲学

26、信仰”,并创立了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把异化理论放在经济领域来考察,从人们的现实历史活动来说明人的异化,研究的是“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的异化”。他认为对于宗教、哲学、道德等意识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应与当时的历史事实相结合,应从人们的物质生产及社会交往方式等多方面来加以分析、解释,因为,异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单纯的心理和道德层面。马克思还在批判蒲鲁东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异化概念时认为,异化概念不是包罗万象的万能灵药,不能随意地把任何关系都简单地归结为异化。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预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使得社会主义从乌托邦走向真理,使人们对严重异化的社会制度的消灭充满了信心,对实

27、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充满期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68.因为他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全部时期的和还要大得多,同时世界市场的大力开拓使得世界上的一切民族都无法逃避的卷入到了文明中来,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的世界;但是,资产阶级的公开的、无耻的、直接、露骨的剥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赤裸裸的金钱来维系,人的尊严消失消失殆尽,等等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人们难以忍受的普遍的异化,马克思给与了严厉的批判,同时告诉人们将会有一个崭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取而代之,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将最

28、终实现。3. 马克思第三阶段的异化思想:商品拜物教理论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异化的概念。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在此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及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分析找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从而找到了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其中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人对人的依赖阶段、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以及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他认为,只有在人类历史发展到第二大社会形态阶段时,异化和物化的现象才存在,当人类发展到第三大社会形态阶段时异化现象才会彻底的消失,因此,异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又有历史暂时性

29、的社会现象;它不只是仅仅具有负面作用,还具有使“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得以建立的积极意义,因为普遍的异化会给最终的第三大理想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同时促使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的有效建立。因此,马克思说:“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对它本身的条件和对它本身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因此,它已经自在地、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创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

30、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20.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是异化的典型的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所掩盖,人对物顶礼膜拜。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即是资本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利润分配等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出商品中包含的二重性的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的二重性的原因所在,从而探寻出剩余价值以及商业利润的来源:资本、利润、工资、私有制等都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

31、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马克思.资本论(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批判精神从根本上讲是对马克思从实践维度出发的异化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充满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因而,绝大多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异化理论中所包含的深刻的人本主义情怀和批判精神,深刻地批判了一切束缚人的自由发展的异化力量,且普遍地认为异化是全面性、不可克服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的社

32、会现象,且伴随人类始终。1.卢卡奇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因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发表后才得以受到人们的应有的重视。卢卡奇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研究并结合马克斯韦伯的相关理论得出他自己的异化理论: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现象遍布整个社会经济及生活系统,人们的一切行为和活动包括人的内心世界)都受商品经济的支配,因此是“整体性”的异化。卢卡奇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自动化生产线中表现出的异化不仅是“死劳动”对人的折磨而且是科学理性对人的奴役:科学理性推动生产力发展同时也使得异化了的劳动对劳动者的奴役更深重,使劳动者的主体性完全丧失。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异化现象也以人

33、们所难以想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滋生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商品拜物教,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特有的问题。对于异化的扬弃,卢卡奇和马克思一样把希望寄予无产阶级,但是卢卡奇认为扬弃异化不需要通过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来实现而只是通过等待无产阶级意识的成熟就可以了,他希望用思想革命来取代阶级斗争革命,希冀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异化问题,因此充满了浓重的唯心主义的空想色彩。2.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弗洛姆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结合大量的事实调查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异化主要是人们普遍对自己感到陌生,因此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体验,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他说,“异化是一种

34、认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把自己看做一个陌生人。可以说,他疏远了与自己的关系。他并不感到他是自身世界的中心一个被异化的人与自身失去联系,正如他与其他人相失去联系一样。同其别人一样,象物一样被认识,他虽有感觉和常识,但是同时却与外部世界失去了有机的联系。”(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106.而且他还认为:“我们在现代生活发现的异化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人与他们的工作,与他们所消费的物品,与他们的国家与他们的同胞以及与他们自身的关系中。”(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109.导致异化的原因,弗洛姆认为是人

35、的“存在两歧”即人的生存矛盾:生与死、有限与无限、个体化与孤独感之间的矛盾。要克服异化,弗洛姆认为暴力不会带来任何变化,必须对个人进行心理革命、对社会进行整体革命,用“爱”来克服,“只有当工业和政治的体制,精神和哲学的倾向、性格结构以及文化活动同时发生变化,社会才可能达到健全和精神、健康。”(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275.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是以人为中心、为目的,关注人的主体性发挥使其异化理论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对现代西方社会的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又使其具有了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因此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扬弃异化,他认为是可以

36、通过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革命来实现,不但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同时理论的前(他认为人的生存矛盾具有永恒性和不可克服性)后矛盾使其理论出现了逻辑上的错误。3.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出名的激进派哲学家,他把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糅合在一起,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新变化、新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索,揭示该种社会状态中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异化来批判当时所处社会中的种种令人窒息的现实。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不仅表现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而且表现为涉及各个领域的“全面异化”,不但人的反抗、批判意识普遍消失,人的自我意识消失更是促使现代人的压抑性心理机制的形成并进而

37、成为“单向度的人”主要原因。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因此异化的扬弃不是在于物质手段的实施而是在于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于进行“本能革命”、“意识革命”、“从憎恶中产生革命”,搞“大拒绝”等活动方式达到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因此也具有空想的性质。马尔库塞通过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入研究来探寻异化产生的根源,虽使得其异化理论趋于神秘化,但加深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化”的认识,拓宽了对异化认识的视野。 还有列斐伏尔、赫勒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们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生长点,立足于现代富裕的社会环境,发展和创立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讨了在人们不再

38、为生计发愁的境况下,人们所经受的复杂而又迥异的新的生存困境并试图找寻摆脱异化的可行路径。总之,后期的哲学家的异化理论研究更多侧重于对技术理性、对消费、对个体人的心理、精神层面,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等各领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专门研究,研究的视角随着社会的不断地发展、变化而丰富和扩大。二、异化现象的现实存在我们知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非人的”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揭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商品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那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异化现象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不仅文化领域有异化现象,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同样有异化现象。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

39、,我们是在极其贫穷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必经的历程,异化现象的负面作用是我们必须面对苦痛。(一)科技异化“科技异化”是指发展科技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服务,但由于科技在使用过程出现的负面的作用而给人类带来危害,成为与人类敌对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控制和统治着人类。在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科技所引起的异化现象比比皆是。科学家制造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力,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到了企业家的手里却成了压榨工人更多的血汗的手段,使工人成为不得不随机器快速运转的陀螺,成了排斥、剥削和对抗工人的巨大异化力量。马克思、恩格斯说:“

40、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484.科技产品的滥用也是产生异化的一个方面:互联网、电话以及一系列电子产品的发明、应用,到今天的日益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说不尽的好处,但同时也带了数不尽的烦恼:今天的互联网在极大地方便着广大人民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本来应自食其力的人却钻了虚拟空间的空子从事犯罪和欺骗活动,制造垃圾信息、散播网络病毒、进行网络诈骗等害人害己还

41、乐此不疲。对于电话,使人联系极大方便的同时,离开它就会让人无所适从。科技产品的应用普及在极大的扩大了人的视野、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使得面对面的、生动的和全方位的交流却被减少甚至抹杀、对科技产品的依赖也越来越重,它不仅会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上的疏远与隔膜,甚至会造成人自身精神上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 从大的、国际社会方面看,科技导致的异化更是让人触目惊心:1.在经济领域,科技的运用成了一种新的殖民运动: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从国外以低价引进低端产品,以高价向外输送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把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多的产业移入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甚至把“洋垃圾”向贫穷地区输送。发达国家利

42、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所进行的种种隐蔽式的剥削和压榨,使国际间的经济一直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环境中,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国际间的关系严重不对等。2.在军事领域,利用高科技的武器设备对军事力量弱的国家进行侵袭的重大事件这些年几乎就没有停息过,一个个划空而过的亮点能瞬间使好好的一个国家的地区或城市被夷为平地。战争不仅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而且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科技在军事上的运用的目的一是用于本国国土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另外就是希望通过所谓的“为了公平、正义”,“为了国际和平”的战争而掠夺别国的丰富的矿产和石油资源,使得军备竞赛在所难免!科技给人类带来繁荣与富裕的同

43、时,也使人类陷入了新的生存困境:科技的异化使人的智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越来越受到压抑和束缚,使人的生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定,越来越不适宜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像马尔库塞说的那样,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技术理性的发展,它们都具有两面性:一面是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一面是科技的发展使得新的统治形式也即技术理性统治形式的产生。 (二)权力异化公共权力应该是用来保护公共利益的,但如果用公共权力去保护自己的特殊利益,由人民的公仆上升为人民的主人,那么权力就发生了异化。公共权力异化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公共权力腐败。“社会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最初通过简单的分工建立一些特

44、殊的机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已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这样的例子不但在世袭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日在民主共和国内也同样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484.在我国,人民群众是权力的拥有者,但由于受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水平,及人口规模等等的影响,使得权力的行使过于集中且权力的监督过于乏力,正如伏尔泰所言,“行使权利太过,形成不公正。”(法)路易若斯兰.权利相对论M.王伯琦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4.权力异化主要的是以利益为诱导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也即

45、权力寻租。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利益共享是权力异化的根本目的。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公共权力私有化:“公权”变成了“私权”。把公共权力当作自身寻求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特殊资源或作为自身升迁的资本的积累,从而为个人或小集团或家族成员牟私利。2.公共权力商品化。用自己手上那部分可以获得收益的权力作为等价物、作为商品去进行权钱交易、权物交易和权权交易。3.公共权力特殊化。为了获取特殊利益,超越职权而侵犯集体的或别人的权益的行为,搞政治上的特殊化。4.公共权力“家长化”。主要是“一把手”集各种权力于一身,一人说了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防腐拒变的力度,但有关腐败的大案、

46、要案还是层出不穷,涉案金额大、人员多是其显著特点。据我国最高检察院的历年工作报告显示1980年全国贪污万元以上的案件有89件而到了2009年全年贪污贿赂大案有17594件,且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涉案金额上亿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80年09月02日 黄火青)和(2009年03月10日 曹建明)R.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网址:仅从数据中就有可以看出权力异化的严重化趋向,腐败的主要因素都是与利益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串案”、“窝案”是当今腐败的显著特点。而“暴力执政”、“强力拆迁”、“我爸是李刚”等现象则是权力异化的又一突出表现。权力有着强烈的利益导向性,权利的拥有者利

47、用手中的权力,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来进行公共决策。权力被异化,同时,拥有权力的人也无可逃避的被异化了,此时的“公仆”已成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而无法自拔了。所以,弗洛姆说:“当一个人被权力的欲望所趋使时,他是不再能够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充满丰富性和无限性的人,而变成了一个它的自身热情的奴隶,这种热情被投射到外部的目标上,他被目标所占有。一个把获取钱财当做为之奋斗的唯一目标的人就被他的这种追求所占有了;金钱成了一种崇拜的偶像,成了他自身孤立的力量的投射物。”(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跃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108-109.权力异化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48、它不但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执政力、拒腐防变的能力,而且还严重地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毁损了党的光辉形象。因此我们也必须防患于未然,做到防微杜渐,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新目标。(三)经济异化经济异化在这里主要是指生产、经营、消费领域存在的异化现象,表现在生产过程中与劳动者相关的劳动异化现象和与生产、经营企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为异化现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增长为前提:“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建国后,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